在小学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毕业论文.doc
廊 坊 师 范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 在小学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教育学院专 业:教育心理学年 级:2012级学 号:#(全号)完成日期:2013年12月10日目 录内容摘要2导言31. 创新人格及其特征31.1它是内在的心理特征总和41.2 它是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51.3它是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调统一52 创新人格的测定62.1 评价学生创造力的目的62.2 评价学生创造力的工具62.3 评价学生创造力的注意问题63创新人格的培养73.1玩中求趣,树立创新观念 73.2教中求奇,启迪创新探索93.3问中求异,促发创新激情103.4学中求活,培养创新精神113.5用中求实,开展创新实践12参考文献14致谢15内容摘要:一个人格的形成要经历由乳儿期至青年期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小学阶段正是人格形成的奠基时期。因此,塑造小学生自主创新人格应该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写道:“我们必须变得对创造过程、创造态度,有创造力的人更感兴趣,而不单是对创造产品感兴趣”“造就这种人的社会将生存下来,不能造就这种人的社会将灭亡”。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责任,而培养这种人才重点是:从小对他们进行创新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 小学 思想教育 创新人格 人格特征 导言新的世纪是我国全面实施现代化的世纪,是国际社会进一步变革、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世纪。新的世纪向公民提出了新的人格要求。人们围绕新的人格进行过许许多多的研究,一致认为,自主创新性人格是其核心因素。正如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一书所云:“现代人的性格可以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他是信息灵通,积极参与的公民;有显著的个人效能感;在对待传统势力的影响上,尤其当处理个人事务需要下决断时,他高度独立自主;乐意接受新经验和新思想,即思想相当开放,认识问题灵活。”这四个方面很明显地贯穿了“自主创新”四个大字。时代召唤我们担负起塑造自主创新人格的重任。一个人格的形成要经历由乳儿期至青年期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教育角度来说,小学阶段正是人格形成的奠基时期。因此,塑造小学生自主创新人格应该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写道:“我们必须变得对创造过程、创造态度,有创造力的人更感兴趣,而不单是对创造产品感兴趣”“造就这种人的社会将生存下来,不能造就这种人的社会将灭亡”。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责任,而培养这种人才重点是:从小对他们进行创新人格的塑造。 1. 创新人格及其特征人格是个体的一种本质的存在状态,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在社会或集体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心理学有很多理论说明人格的形成。尽管有不同的观点和流派,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创新人格是人格的一部分,是与创造性有关的人格特征。创新人格指创新精神或创造性个性倾向,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性保证。它是实现创新所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相异的那些心理特征。创新人格的组成成份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显示个体差异的特征,也明显地表现有相似的或共同的趋向,由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个人的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其主要特征是浓厚的求知兴趣、强烈的创新激情、坚定的信念、冒险精神、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与做事一丝不苟。现代心理学研究揭示: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是创新能力;二是创新人格,即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创造能力属于智力的范畴,主要指创造思维、创造想象等;创新人格属于非智力范畴,主要指某些个性品质。对于创造性人才来讲,基本的智力水平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许多对于有成就的创造性人才的研究证明,在创造性人才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创新人格。正如我国著名学者陈志良所说的: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完全是一个理性世界,或者完全为智力因素所支配,“那么,大脑的思维活动就会失去随机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非理性因素本身是一种混沌、冲动、振荡力量,一方面,它能为有序的理性提供机遇、可能性,使之经过振荡、间断否定自己,向更高级的肯定更高层次的有序发展下去;另一方面,它又能打破有序的理性的僵化,创造涨落的条件,使创造成为可能”。基础教育阶段,我们不能指望在校学生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或了不起的发明,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为日后的创造发明奠定人格基础,那才是最重要的。鉴于对创新人格多项研究成果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认为创新人格(或者创新个性、创新素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所协调统一构成的较为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总和。这样的界定表明了以下几层意思:1.1 它是内在的心理特征总和“内在”强调了人格是建立在每一个主体内部与生俱来的潜能之上的,不是外部简单灌输移植或者强加的。有其自身的依据和可能性,人格的主观能动性就是一种内在的天性。“心理特征总和”反映了主体的精神面貌。培养人格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它能够综合地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心理面貌,是一个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优化呈示。1.2 它是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稳定是指人格一旦形成,它不会朝三夕四地轻易改变,而且能够较全面地、连贯如一地反映在人的认知、情意与行为等方面。独特则突出了人格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异彩纷呈地表现出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1.3 它是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的协调统一这是想突出我国心理学一直强调的人的心理可以大体分为认知系统和意向系统之科学传统。我们认为,认知系统层面上的人格主要是“能不能”(或“有没有”)的问题,这基本上是属于能力的范畴(当然涵盖了知识、认知技能、动作技能、方法、策略等);意向系统层面上的人格主要是“愿不愿”(或“想不想”)的问题,这基本上属于情感、态度、性格、气质、动机的范畴。创新人格必须包括这两大系统的协调统一,即经有机整合而形成的“合全”。创新人格是人的诸多人格特征中,能使人长久的保持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个性品质。创新人格促进个体创新意识的强化,促进个体创新精神的发扬,促进个体创新潜能的挖掘,促进个体创新行为的成功;反过来,创新又强化人格特点,使之进一步巩固和突出。这种呈良性循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使创新人格特点在富有创造性的个体身上固定下来,形成固有的、独有的创新人格。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创新人格的主要特征对创新的影响至关重要。 小学思想品德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塑造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认识,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有意识地开展一系列的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尝试研究,力求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优化发展创新人格特征,从而促进小学生人格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实现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人才的要求。2 创新人格的测定培养创造力是科技革命时代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创新人格的评价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创新人格的评价问题的研究对我们正确把握创造力的评价技术,培养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以及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全面建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1 评价学生创造力的目的评价和鉴别学生创造力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创造力打分或把学生分为“有创造性的”和“无创造性的”,而是为了能在创造力出现的时候把它辨别出来,并为其发展创造条件。2.2 评价学生创造力的工具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创造力具有多侧面的本质,是一个包括创造的目的、创造的过程、创造的材料、创造的结果、创造力中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等诸多复杂心理结构的系统。目前对创造力的评价多是以创造活动的某个方面为指标来测量的。 2.3 评价学生创造力的注意问题由于不存在得到一致承认的创造力理论和测量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不受信度、效度限制的创造力测验。虽然有些测验工具比其他工具更好些,但没有绝对完美的、永远正确的测验,只有本着科学性、客观性的原则才能使测评结果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 创新人格的培养人格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班级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思想品德学科中的创新人格培养由于它同本学科的具体知识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创新人格培养的素材来自学科知识,因而更加具体、生动,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有关创新人格培养教育理论指导下,我结合本学科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在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方面,进行大胆尝试:3.1 玩中求趣,树立创新观念从道德品质培养看,一个人创新人格的培养,需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优良的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而对非智力因素,则往往易被人们忽视,实际上后者对人的后期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品质优良,道德高尚的青年所创造的必将是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新事物。所以在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格时,一定要注意对青少年良好品质的培养,让他们去感受历史上各个时代涌现出的科学精英,淡然面对个人的名利与得失,正确识别科学与伪科学,不制造歪理邪说,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智慧去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精品,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创造性人格发展研究表明:儿童解决问题的特点在于他们是以创造性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以自己的认知方式来探索和发题,尽管这是自发的、幼稚的、没有什么社会价值,但要对他们进行鼓励,不要压制,应以此创造性火花为基础,引导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学生正确地创新价值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的关键。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不能一提起创新,就想其具有社会价值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对论。就学生而言,新的试验设计、新的解题思路和新概念作文都是创新,只不过是在窄小的范围群体内体现价值创新而已。其次,要消除学生创新的自卑感。不要认为创新都是科学家或艺术家的事,其实人人都可以创新,人人都能创新。再次,要抓住学生的任何一点点新想法、新做法或新设计等,进行简短的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行为作进一步的反思和探讨,明确自己创新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最后,教学活动中经常涉及到中外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发现,教师要分析这些重大发明或发现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从而既评价了科学家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又有利于学生构建自身的价值观。同时,更要经常赞美学生,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成功,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们做“异想天开“的游戏,支持和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罗杰冯 欧克博士在创造性思维书中写到:“创造思维也往往是把两个以前看起来相互无关的设想联结起来,把它们组成新东西。”我经常让学生们将两个毫无关联的词语进行组合,看看这些联想能碰撞出什么样的设想火花来?孩子们对这项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我请学生们思考:“沙漠+电脑=?”时,有的同学联想到的是像沙漠中沙砾一样不计其数的电脑病毒千年虫;有的同学联想到要发明一种电脑机器人来吞蚀沙漠;有的同学联想到人类的伟大,他认为沙漠代表的是贫瘠,电脑代表的是人类文明,人类文明一定会消灭沙漠,人类的力量无穷而伟大。我没有想到两个简单的词汇在三年级学生的头脑中激起如此强大的波澜,引发出他们对人性的思考。结合学生的奇思妙想,我适时的告诉学生,可不要小看这些看来稚嫩的异想天开的梦想。创造电脑神话的比尔盖茨的成功就来自于拥有一个“让电脑走进每个家庭,放在每个办公桌上”的梦想;而发明大王爱迪生因为实现了“找到一种物美价廉的灯丝材料”的梦想,而使光明无处不在。在一个个有趣的创新游戏中,学生认识到:只要有新意识、新观念、新设计、新方法就称得上创新,他们渐渐由怕创新,变为敢创新,爱创新,乐创新。3.2 教中求奇,启迪创新探索我们现在讲授的知识基本上都是前人对客观存在的实体和客观存在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第一次认识后归纳的结论,这个发现过程就是创造者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也是他们展现创造性素质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孩子,因此造成了“孩子可能进入学校像问号,但离开时像句号”的现象。随着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在生活中,创造比知识更为重要,正如日本学者川上正光指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可是考虑出新思想,新方案,却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人生来就好奇、好探究,亚里土多德早就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这种原始的冲动,在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为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创造性人格发展研究表明:创新人格主要特征之一是具有浓厚的求知兴趣。兴趣是个性心理特点的表现,它具有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的情感反映,从而产生高度的吸引力、注意力去探求问题的奥秘。趣味是较兴趣更进一层的心理活动,这些要探究的问题,不仅会使儿童感到兴趣,而且是回味无究的。对超常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求知欲旺盛。因此,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对发展创造性极为重要。好奇心是创造力的“种子”,是创造发明的起点,要培养孩子的创新人格,就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抓住好奇心,首先要抓住教学中许多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我在抓住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向学生说明好奇心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他们保持好奇心。抓住好奇心要使好奇心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从而使好奇心迅速转化为持续、稳定、浓厚的求知兴趣。同时,我及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揭示本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我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经常讲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我抓住学生们好奇心强、喜欢探求各种秘密的心理,在教学中,设计各种发现性教学的环节,促进学生们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我在教主动学习一课时,先向学生们全面地介绍课文故事的主人公,使学生们了解到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学生们无不为陈毅元帅的多才多艺而惊叹,这时我向学生们提问:“你们是否也愿意像陈毅元帅一样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学课文,共同去探寻成功的秘密。每个孩子心中都怀有成功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有一番作为,当他们热切的期望到书中去寻找成功的秘密时,他们很快地就找出了答案。 这个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心中腾起创造的火焰,而好奇心、求知欲正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起点。3.3 问中求异,促发创新激情创新人格的另一主要特征是具有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独创性是指对问题提出异乎寻常的独特见解。要有创新性就必须有独创性,缺乏独创性,高斯能成为大数学家是和他的思维独创性紧密相联的。我认为教师的发问技巧是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关键,其基本原则是提出一些开放性以及无单一标准答案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这类问题较易引起学生应用想象力产生不平凡的回答,也容易适应学生个性的差异,激发创新激情。我在每节课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如在讲授拾金不昧一课时,我让学生们为在上学途中拾到包裹的小建和小康寻找各种解决方法,一会儿的时间,学生们共想出十七种方案,有的同学主张请骑自行车的过路人帮助追赶;有的同学主张按包装袋上的电话和地址与厂家联系;有的同学主张抄近路追赶;还有的同学主张可向货车扔石子以报信。以上这些教学环节不强求一致的标准答案,让学生依自己的潜能尽力发挥,依照学生个性差异作出弹性的要求,当学生提出独特的意见和想法时,我特别注意做到暂缓判断,不立刻下判断并能鼓励学生去看、听、尝试、探索及操作。这种做法不但增强此一学生的反应,而且往往影响到全体学生,使他们也勇于表达,进而造成热烈的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3.4 学中求活,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格应多给孩子提供创新尝试的条件、机会,组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这可使学生自主、自立、自娱,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创新人格。学生的表达方式不只限于纸笔,唱歌、绘画、语言、动作等方面皆可涉及。我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作品,为学生设计了多种表达方式。我在讲授和好书交朋友一课时,曾举办一个“好书交流会”。我请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书刊的推销商,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目。我把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放手交给学生,他们自荐组成筹委会,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有的小组负责绘制宣传海报,有的小组负责布置好书展示台,有的小组负责统计同学们选票以评出最受欢迎的好书。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展示台上琳琅满目的书籍,黑板上学生们稚嫩纯朴的宣传海报,倾听着一位位“书刊推销商”精彩陈述,我深深为学生们表现出的创造潜能惊讶。学生们把大会组织的如此周密细致并富有童真童趣,大大超乎我的想象,由此,我真切的感受到学生们身上蕴涵着无穷的潜力,它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挖掘。讲授爱护课桌椅一课时,我根据学生们喜爱拼图游戏的特点将练习题绘制成简笔画,然后把它们裁成大小不一的形状后分发给每位学生。学生们很快拼出整个画面,并针对画面上表现的种种行为进行分析判断;讲授爱护公共财物一课时,我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填色游戏,我要求学生们在一张隐藏着各种公共财物校园景观图上,找出公共财物并为其填色。拼图游戏、填色游戏和好书交流会等活动形式,将巩固深化的种种练习与学生们喜爱的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培养敢想、敢创、敢于别出新裁的品质与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目的。3.5 用中求实,开展创新实践众所周知,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被动接受,但是,素质,无论是基本素质还是创造性素质,由于它们都是要内化在、稳定在学生身体、心理之内的基本品质,所以,没有学生主动、自觉的参与、磨练,就不可能达到教育目的。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带有像科学家、发明家在创造活动中的真实情感,自己亲自动手,在创新活动中发展独立性,体验自己在创新活动中的愉悦心情,引导学生以科学家、发明家为榜样,模仿他们的特征,建立起自己的创新人格结构。教授要学好,勤动脑时,通过讲授新知,学生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我引导学生们去发现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不一会儿,一个个烦恼摆在学生们的面前:如“学校减负家庭增负;学英语单词常记常忘;因为缺乏自信影响上课发言;考试紧张影响考试成绩”等等。经过同学们表决,大家一致决定以“考试紧张影响考试成绩”为研究课题,接着同学们可开始分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案。经过我长期的训练,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能够做到三多三少:“鼓励多批评少;设想多限制少;改良多权威少”,即小组讨论学习时,对于他人意见,小组内要充分给予鼓励;提出的观点或设想应多多益善,想法越新奇越好,允许异想天开的意见;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努力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把别人的发言进行综合改善,并发展成新设想或提出改善的思路。小组成员一律平等没有权威。“三多三少”原则对消除束缚创造力消极因素的影响,培养创造性个性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下,孩子们的创新激情十分高涨,为了获得解决问题正确或最佳的方案,学生尝试提出几个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方案层出不穷,然后学生们一一予以分析比较,以求得正确的或最佳的方案。由于这些活动的设计者本身就是孩子,他们提出的设想去掉了成人的雕啄,富有童真童趣,所以,这种来自同伴的教育更贴近孩子们的认识实际,更容易为孩子们接受。创新人格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我所分析的几个人格特质只是部分表征,创新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关注。 通过本课题研究,儿童的创新人格得到发展,但还很难作一定的归因分析,因为小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尚处在发生期、启蒙期,没有定型。我只是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描述,更关注实验中的人文关怀,重视“质的研究”,我在研究中对一些繁琐的数据分析、实验班对比班的设置等逐渐淡化,主要从听课、活动跟踪、座谈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收集了大量说明儿童创新人格发展的事实和例子,有待进一步分析探讨与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教育科研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是不断与传统的教学观、教学方式碰撞进而获得发展的过程。通过与专家的合作,我在发展小学生创新人格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然,这仅仅是开始,如何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做文章,如何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如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人格理论等)中汲取营养,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创新的积极性等,我将进一步继续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 林崇德、辛涛.智力的培养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2美JP吉尔福特创造性才能它的性质、用途与培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 陈龙安.创造思考教学.香港青田教育中心,1995.4 高玉祥. 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陈少华. 人格与认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国外对学生创造力的评价技术. 作者:李志鸿 周云祥7创造教育实验研究的测量与评估. 作者:童长江致谢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李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以她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在攻读本科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我得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自由翱翔,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由衷感谢我的同学,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衷心的感谢我的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无法完成现在的硕士学业。最后,感谢曾经教育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