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四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

    • 资源ID:2413798       资源大小:224.50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小学四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P2P5)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结合书本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小数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二、小数的意义自学小数的意义(P3)小组交流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1/10,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1/100,用小数表示是0.01。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五、布置作业。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第2课时:测量活动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P7)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测量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二、填一填: 填写P7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三、试一试: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四、布置作业。 第3课时:比大小(一)教学内容 :比大小(一)(P9)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三、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四、数学游戏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五、布置作业。第4课时比大小(二)教学内容: 比大小(二)(第10-11页)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在涂一涂、比一比中培养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活动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难点: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小数的意义不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我们已经和小数成为了好朋友,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了。1、大家来看这样两个小数0.3和0.30谁大呢?2、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证明0.3=0.30呢?学生可能回答0.3=0.30学生汇报动手操作,体验探究。(一)引导第一次发现1、和老师一起动手试一试,好吗?2、快拿两张方格纸用彩笔涂一涂,表示0.3和0.30教师巡视3、在黑板粘贴的图例上随着学生的汇报涂色。4、在小组内一起数一数涂色的方格数。讨论你发现了什么?5、指名汇报(板书:0.3=0.30)6、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笔。7、互相欣赏。8、指名汇报涂色的过程。9、学生小组合作。10、学生汇报。得出结论0.3=0.30。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二)引导第二次发现1、出示题目:0.2和0.20谁大?2、指名一边涂色一边汇报3、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涂色、比较。4、同桌交流得出结论: 0.20.20(三)引导第三次发现出示教材的第2题,2个同样大的方格。提问:你想怎样涂色,使两部分相等?快动手试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结果,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教师板书0.5=0.50 0.7=0.700.9=0.90 0.1=0.101、学生自由回答。2、学生自由涂色、写数。3、小组合作交流。4、小组代表汇报,说明理由。(四)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提问:通过以上这些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内交流。师板书结论:强调小数大小相等,但表示的意义不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就可以)二、联系生活,趣味拓展。1、师: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应用,你还可以运用生活实际来说明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吗? 0.4=( )元 0.60米=( )米 1.500千克=( )千克 8元=( )元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3、指导汇报师板书: 0.4=0.40=0.400学生可能汇报: 0.5元表示5角; 0.50元表示5角0分;所以0.5=0.50四、总结升华,回归生活。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到生活中去寻找两个小数相等的例子,好吗?五、布置作业。第5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2-13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练习过程一、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第2题: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制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二、小结。三、布置作业。第6课时小数的加减(一)教学内容:购物小票(P14)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里面,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列算式:1.25+2.413.66-1.25学生在书上涂一涂后写出结果。4、算一算。1.25+2.413.66-1.25学生列出竖式并计算出结果。总结计算方法:计算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三、巩固练习四、总结五、布置作业第7课时小数的加减(二)教学内容:量体重(P16-P18)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2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在体检时,有一项检查项目是“量体重”,请大家看淘气他们班的同学量体重的情况。请看主题图:出示主题图画面(添加上机灵狗重5.8千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二、解决问题:1、你能根据以上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师板书:(1)机灵狗和淘气一共有多重?(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让学生独立算式,先进行估算,再探究算法。(引导学生估算结果,然后再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A、引导学生讨论,着重解决“怎样对位、为什么满十进一、小数部分位数不一样怎样算”问题。B、引导学生讨论,着重解决“怎样对位、为什么退一作十、小数部分位数不一样怎样算”等问题。C、整数减小数我们该怎么办?D、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怎样?2.试一试: 7.291.71 1512.53.归纳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三、解释应用1.用竖式计算: 0.90.6 15.42.97 11.657.39 10.28.75 5.9410.7 103.14 2.森林医生:(要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3.情境题: 猜一猜她可能买哪两本书? 如果吴彤只有15元,她只能买哪两本?如果她没了童话大全和趣味折纸,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四、小结。五、布置作业第8课时小数的加减(三)教学内容 :歌手大赛(P19-P20)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二、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2、探索计算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三、试一试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四、练一练五、布置作业第9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P22-P24)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过程第1题: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第4题: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第6题: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第7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臂长。小结。布置作业。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第1课时:图形的分类教学内容:图形分类(P25-P26)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并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过程一、教师问:我们已学过哪些图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贴出相应的图形。(P25图) (1)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2)分一分: 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3)汇报与交流: 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学生可能出现下面的分法: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圆形。(P25图)二、实践活动: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四边形和三角形。(P26第2题)师: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2)汇报与板书。小结:四边形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巩固与应用。(1)课本P26第1题。(2)课本P26第3题。(3)分一分、填一填。四、布置作业第2课时实践活动教学内容 :三角形与四边形特性对比(P26)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教学过程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他具有不稳定性。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定性。二、生活中的运用1、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三、练一练四、总结五、布置作业第3课时三角形分类教学内容:三角形分类(P27)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稳固性。2、谜底:三角形。能解释一下吗?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4、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5、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等边三角形)6、交流成功经验。三、巩固与应用1、P27-P28 填一填2、练一练:猜三角形第题。3、画三角形。(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2)画一个钝角三角形;(3)画一个锐角三角形;(4)画一个等腰三角形;(5)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厘米,一条直角边是厘米;(6)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7)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拓展:P29实践活动五、布置作业。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P30-P32)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º。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º。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教材P30创设的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二、自主探索1、提出问题: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P30的表格中。3、汇报测量结果和得到的结论。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180º。4、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正好等于180º呢?小组活动探索方法。5、得出结论。三、试一试: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运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º,求出第3个角的度数。四、练一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º,判断题中的三个三角形说的对吗?五、布置作业。第5课时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内容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P33-P34)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 生:走路线a最近。因为 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愿意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同学们都认为路线a最近,路线b加上路线c一定比路线a远。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小组活动:在填一填中画几个三角形,量出它们的边长,再比一比,填入表格中。书上有一个范例,可先讨论一下,再做。2、汇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一练:第1题:判断每一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四、布置作业第6课时四边形分类教学内容:四边形分类(P35)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对四边形分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P35(分一分)这幅图。你能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3、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4、在P36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5、P35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6、P36 第4题三、实践活动:只剪一刀四、总结。五、布置作业。第7课时图案欣赏教学内容 图案欣赏(P37-P38)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学过程图案欣赏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活动1: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活动2: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活动3: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第8课时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内容 数图形中的学问(P39-P40)教学目标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案,仔细观察。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数一数有几个角,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数清楚?为什么?2、练一练,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你有办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3、我们可以用分类的办法。(基本图形)4、练习:P39练一练三、总结四、拓展数学游戏:层层叠 有2个圆盘移动3次;有3个圆盘移动7次;有4个圆盘移动15次;有5个圆盘移动31次。观察并总结规律。五、布置作业。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第1课时文具店教学内容:文具店(P41-P42)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吗?今天,我们来购物。学生看图进行购物。要求说出买什么,买多少,付多少钱?2、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二、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1、刚才同学们都购过物了,老师想买4块橡皮,请你们帮老师算算。我该付多少钱?2、学生列式,尝试计算。3、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算0.2×4的。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数;也有可能利用单位换算成整数计算;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1、完成P42的试一试。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和第2题。3、谈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交流。四、总结五、布置作业第2课时有趣的小数点(一)教学内容小数点搬家(P43-P45)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教学重、难点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通过比较三个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的研究。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3、迁移推理根据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由学生来推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说一说:应用发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比较它们的大小。2、算一算:应用发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除数是10,100,1000的小数除法。四、练一练: 第1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法。 第2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五、布置作业。第3课时有趣的小数点(二)教学内容:街心广场(P46-P47)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情境图,提供了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能顺利地计算出小礼堂和屏幕的面积,进一步讨论“怎样计算出地板砖的面积?”,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加以比较,并探索0.3×0.2的结果。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1、小组活动:探索0.3×0.2的结果。2、汇报探索过程。3、小结: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4、根据探索结果,共同列竖式。三、试一试:通过两组有联系的乘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小数乘法,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四、练一练:利用上面发现的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五、布置作业第4课时包装教学内容笔算小数乘法(P48-P49)教学目标1通过 “包装”礼品盒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2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淘气的生日快要到了,小伙伴们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份礼品,但在包装礼品盒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问题,猜一猜,他们遇到的会是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猜到:1、要用到哪些材料?2、要包装成什么样子的?3、每种材料各用多少?4、需要花多少钱?师:同学们想得很周到,他们选用了包装纸和彩带这两种材料,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用彩带2.4米。下面是它们的单价:板书:包装纸:2.6元/米 彩带:0.85元/米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买包装纸需要多少钱?生2:买彩带需要多少钱?生3: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二、解决问题1、买包装纸需要多少钱?(1)列出算式:2.6×0.8=(2)探索方法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可能想到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 26 × 8 = 208 缩小到1 /10 缩小到1 /10 缩小到1 /100 2.6 × 0.8 = 2.08 第二种: 缩小到1/102 6 2 .6 × 8 缩小到1 /10 × 0. 82 0 8 缩小到1 / 100 2 .0 8 扩大10倍2 . 6 2 6 或 × 0. 8 扩大10倍 × 8 2 . 0 8 缩小到1/100 2 0 8第三种: 2 .6 一位小数× 0. 8 一位小数2 . 0 8 两位小数小组交流、汇报。2、买彩带需要多少钱?(1)学生列式:0 .85×2 .4=(2)先估一估,再进行交流。(学生比较容易想到:把0 .85看作1,把2 .4看作2,1×2=2(元),则买彩带大约需要2元钱。)(3)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4)全班反馈 0. 8 5 两位小数× 2.4 一位小数 3 4 0 1 7 0 2. 0 4 0 三位小数(5)检查得数是否与估计的结果接近。3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口答)三、巩固练习:完成P49练一练第1题。四、布置作业第5课时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教学内容:笔算乘法(P50)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比比眼力 同桌互动1.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第一组: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第二组:7.2×1.4= 0.72×1.4= 7.2×0.14= 0.72×0.14=2、计算下面各题。2 . 4 3 . 6 × 0. 6 × 0. 8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信息: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1、出示问题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生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生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生3: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生4: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天大约爬行多少米?2、解决问题(重点解决第1、2两个问题,其他可有选择地进行练习)(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列出算式:2.2×2.15=学生独立估计每分钟大约爬行多少米?并说出估计的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生1:把2.2看作2,把2.15也看作2,2×2=4,因此大约是每分4米或4米多一些(2.2 > 2 2.15 > 2);生2:把2.2看作2,2×2.15=4.3或2.15+2.15=4.3,大约是每分4.3米;生3:把2.15看作2,2.2×2=4.4,大约是每分4.4米。探索计算方法a. 独立列竖式计算b. 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独立计算时遇到的问题 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竖式的书写格式c. 一人板演并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 .1 5× 2.2 4 3 0 4 3 0 4.7 3 0师:积为什么有三位的小数?生: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生1:我觉得可以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d.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米473米2. 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1)列式:2 .2×60=(2)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进行交流。生1:把2 .2看作2,2×60=120,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20米或比120米多一些(2 .2 > 2);生2:如果把2 .2看作2,2×60=120,把2 .2看作3,3×60=180,得数的范围在120180之间。(3)独立列竖式计算,同时一人板演。2 .2× 6 0 1 3 2 .0(4)由学生评价,并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5)检查得数是否在估计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小学四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