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北师大版四级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2413504       资源大小:442.50KB        全文页数:1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四级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

    1、老师,您好!教材解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福.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构成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主题.设计理念:学习本文,采用朗读的方法应为:个别读、小组读、悟读、感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潜心会文的过程,应给足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阅读品味,领悟内容,体验情感。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努力使课堂教学真实、朴实和扎实,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 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教学难点: 理解部分句子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方法: 授课采用“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原理为主体,技能为主线,兼容沟通和形象要素,特点和理论体系,用可操作性的社会实践与案例加以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习 添补 自主学习一激趣揭题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1、初读感知,自主设疑。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互动学习 二精讲释疑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幺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相机引导出诗朗诵。一、教师指导,提高朗读1、 分句训练。(1) 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幺。(2) 其它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 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4) 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5) 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2、 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2、 小组合作,自由练读。(1)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3)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指名读;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幺不同?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1) 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 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3) 再读句子,抒发感情。板书设计:1、老师,您好!传授知识课后反思: 1、老师,您好!一、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歌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三、教学难点: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 独立、合作、探究的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添补 自主学习一激趣揭题补充资料,增强积累1、 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2、 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1、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根据回答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读诗,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互动学习 二精讲释疑1、 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2、 各自起笔。3、 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4、 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诗文对照,自学课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2交流: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总结全文、放胆质疑、拓展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赞美老师的诗歌,在班级活动课上举行诗歌朗诵会,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情趣,进一步深化对老师的感激爱戴之情.课文结束后安排小练笔:老师,我想对你说.板书设计:1、老师,您好!传授知识春晖、朝霞崇高美好培养人才春蚕、甘露课后反思:2、愿人长久教材解析: 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设计理念:“文包诗”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教材中较特殊的一篇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一、 诗文对照,理解诗词意思 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意。二、 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达到感情上的共鸣。三、 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习本文,采用朗读的方法应为:个别读、小组读、悟读、感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方法: 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如班级讨论,小组讨论,小组设计法和同伴教学等 。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习 添补 自主学习一激趣揭题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但愿人长久)1、初读感知,自主设疑。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互动学习 二精讲释疑1、师检查自读情况(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幺事?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1、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2、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并配乐朗诵诗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课后反思: 2、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教学难点: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体会苏轼对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教学方法: 实践的学习方法,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添补 自主学习一激趣揭题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2、 词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3、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齐背<<水调歌头>>各自读,并思考讨论.互动学习 二精讲释疑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幺?(师板书)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师板书:心绪不宁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幺圆、这幺亮呢?.师板书:埋怨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师:“宽慰”是什幺意思?他为什幺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幺?(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师板书:宽慰()再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1)、自由轻声读课文()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总结全文、放胆质疑、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幺( )、这幺(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思念弟弟)(月圆人不圆)(共有一轮明月)课后反思:课题:3、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间境静美而著称。二、设计理念: 着重体现“三实”。“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目标锁定一个“实”字,遵循诗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生活。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不达意意的能力。(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3)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定写自然的情怀。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思。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添补自主学习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交流收集到的洞庭湖的资料,用一两句话概括你收集到的信息,先把你要说的资料在组内说一说。2、老师把收集到的资料变成成语送给大家。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一碧无垠、风月无边、云影波光、湖光山影、白帆点点、气象万千。3、这么美丽的洞庭湖,我们当然要去欣赏一下,引出诗题,板书诗题,解诗题。4、提问: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5、梳理问题,导出课标1、小组交流,关于洞庭湖的资料。2、读词,读词不达意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像洞庭湖的画面。3、小组讨论、诗题的含义。4、自主思考、举手回答。5、练习朗读古诗。6、学生质疑。互动学习二、精讲释疑(一)再读古诗,感悟诗意。1、读古诗,结合字典的解释读正确古诗。和(hè)声音相应;依照别人诗词题材来写诗,例:一唱一和。和(hè)温和;协调;不分胜负;连词,例:和风细雨,和谐和棋,我和你。诗中应读第二声,意思为协调、和谐。2、二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1)出示读法。(2)指导理解诗意。第一句、第二句:说说意思,读了这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成语?第三句、第四句:说说意思,通过这两句诗,你读懂了什么?总结:八里洞庭如同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而那君山就恰如小巧的青色田螺。真是奇特的想象,精妙的比喻。(二)三读古诗,读出韵味。(1)我国的古诗具有内在的音律美,一般来说,七言绝问读的时候是“前面四后三”停顿,我们试一试。(2)要想把古诗读得更具有韵味,要根据古诗的“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三)四读古诗,诗出意境。(1)洞庭山水色,岳阳天下楼,描写洞庭的文字举不胜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岳阳楼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赠章丞相 (2)读一读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新感受。 (3)同样是美,不同在哪里? 总结:作 总结:作者看的时间,地点不同,且是夜遥望。 (4)再品诗,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这个“遥”字。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思考:遥望是眺望还是俯视?明明洞庭湖八百里怎么会是个潭面呢? 是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远处,高处看,再大的湖面也变成了潭,变成了镜,君山变成了田螺。引读 秋月当空,银光闪闪,水平如镜,这样淡雅静美的画面,让作者写下了如此诗句,引读(古诗,课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讯词:一唱一和(hè)温和(hè)和和风细雨,和谐和棋,我和你。3、理解“和”的各种不同解释。4、看老师给大家的注释,借助画面读。5、想到了成语:风平浪静、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宁静和谐、皓月当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境、水天一色。6、学生交流发言,说说后两句诗的含义。7、整体上说说诗的意思,要求用上前面学过的成语。8、按“前四后三”的停顿,读法,读出诗韵来。9、按“平长仄短”的规律读古诗。10、再读古诗,理会不同的诗,不同的意境。11、体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诗的不同意境。12、思考并交流回答:“遥望”、“眺望”、“俯视”的不同。13、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 1、小结古诗内容 月明星稀的夜晚,漫步在洞庭湖边,那个柔合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苍翠的君山就像一个盛放在白银盆中的小青螺,这美丽的景色怎能不让人陶醉?2、请你做小诗人吟诵古诗来表达自己对美景的感受。3、请你自己编题练习。4、教师编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成语,结合画面和自己的想象,用通顺的语言写一写白天和月夜下的洞庭。1、交流信息,说出各自对诗句的理解。2、诵读古诗。3、自己出题练习。4、结合所学成语,表达洞庭白天和月夜的美景。板书设计:望洞庭(唐·刘禹锡)遥望湖光 秋月 和谐水色 山色 静美峨眉山月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情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第2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添补自主学习(一)、激趣,引入诗题。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上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一听?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背诗引出课题)2、齐读课题、解题。师:歌是什么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板书;歌、月3、交流峨眉山的资料,图片(二)、自读课文,理解诗意,读出韵。1、读古诗,感诗意。2、不理解的注上记号,质疑明标。1、回答:歌是歌咏的意思,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2、读古诗,理解诗意,要有情感地朗读。互动学习二、精讲释疑(一)、再读诗文,理解诗意,读出韵。1、过渡:在秋天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这样的景象多么令人难忘啊!大诗人李白在这首诗的第一句这我们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图,让我们共同去体会一下吧!圈画诗中的地名(五个)。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请你告诉大家,这16个字的意思?(二)精读感悟1、逐句理解。问:读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2、请同学们看图想象秋天的月亮。3、半轮秋是倒置,应为半轮月。4、第二句:月影在江水中流动这是为什么?5、要求说出诗的整体意思,教师相机指导。6、读诗。(1)刚才读的一首诗的节奏是什么?押什么韵?(2)根据平仄(zè)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韵味。(3)听媒体读,配乐读,表演坊。(三)感悟意境,读出情。1、从诗眼中感悟意境。 同学们,用心品读诗,诗中哪能个字写出了诗人的情感?(思、君)2、从写作背景中感悟意境。 介绍: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所写,为谋体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当他乘般夜行,仰望峨眉山上皎洁的明月,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美景时,感怀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指名朗读,读出诗的韵律,节奏。3、从李白求恩诗中感悟意境。(1)太白十诗九言月。此诗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有谁还能记起李白写月的其它诗?(2)齐背。李白有一首诗,举头望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些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李白思念的是谁?4、指名朗读,带着体会到的情感,有韵味地读这首诗。1、再读诗文,理解诗意。2、圈画地名,说出哪五个地名。3、说出剩下16个字的含义。1、交流第一句的含义。2、交流回答,秋天的月亮是什么样的。3、交流回答:说出为什么说是半轮秋。4、交流回答:月影为什么会在江水中流动。5、小组交流诗句的意思。6、讨信纸、交流。和(hè) 磨(mò)色(sè ) 螺(luó)1、交流、回答:思、君感悟,理解,回答诗的意境。2、从教师的介绍中领悟,并交流回答诗的意境。3、回忆,背诵,床前明月光 然后交流回答:表现了李白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4、个别朗读、集体朗读。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1、串诗积累师:关于写月亮的古诗很多,你还知道那些其他诗人描写月亮的诗吗?课件出示了两首诗:宿建德江:移舟泊渚,日墓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学生比较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2、学生质疑,自编题目练习。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歌 月思 君教学反思:课题:4、秋天一、教材分析:课文是一首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优美生动的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二、设计理念: 重视朗读的训练,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在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能清晰地感受他们对秋天有了一种无比热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借助一定的句式鼓励学生用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从中既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能很好地和课文相结合,于复述中创造,于想象中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一)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添补自主学习(一) 揭示课题,激发导入1、板书课题:秋天。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此什么词语?3、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机关报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4、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了许多儿歌集和儿童诗集。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二)自学质疑,整合目标1、读了课文,你心中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教师顺势梳理出本节课的目标。1、交流各自想到关于描写秋天的词语。2、交流各自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1、自由读课文。2、学生息主质疑。互动学习(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具体要求: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具懂了。3、小组合作学习: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主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4、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一次板书:稻穗、向阳葵、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梁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阳葵、(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梁(二)多元赏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也可以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达情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4、学习第一小节:我刚刚说过,一首好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识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梁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美”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找找,下节课我们课上交流。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2、朗读课文。3、小组合作交流。4、小组讨论、交流。1、谈谈自己的感受。2、学生交流。延展学习1、教师总结。2教师出题训练。1、学生出题训练。教学过程(第2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添补自主学习1、前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2、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这节课在也肯定有很多想学的知识。你还有哪些颖问?预设: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指导交流,师生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2、能背诵课文。3、写出各自的想法。互动学习(一)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1、小组合作学习:(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板示:秋风来到_,在那儿_。(2)是啊,秋风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板示:秋风飘到_, _。(3)教师随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师生加以点评。2、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省略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有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3、引导学生交流“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的喜爱。“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业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感情秋天,我爱死你了。4、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二)品读赏欣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六小节。2、学生质颖,顺势引导理解以下句子。“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襟,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黄叶”是秋天的象片,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暗色,喜爱秋天的直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3、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诗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4、学到这里你想结秋天说什么?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可以歌声,画画等形式来表达)1、小组合作交流。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3、自读探究、默读诗歌。4、练习感情朗读。1、指导朗读。2、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3、尝度背诵部分内容。4、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延展学习(一)总结全文,质疑解难1、学了帝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再读课文,你还有什么想问的?3、合作解疑。(二)编题训练,内化积累。1、教师补充题训练。2、选择诗中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1、交流回答。2、再读课文,学生质疑。3、自编题目训练。板书设计: 秋风活泼 秋阳耀眼 秋天 秋色明丽 秋实丰硕 秋香醉人 教学反思:课题5:天安门广场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用概括的语言总领全文,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第二、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分别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河、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和壮观景象。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第五、六自然段着重描述了两个典型场面清晨时的天安门广场和节日时的天安门广场。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主要表现在:1、运用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组,使文章有形有色,让人感到如在眼前。2、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对偶的应用,使文章语言更精炼。二、设计理念: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和有效手段: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特点突出,应借助文本,在读中理解、感悟,体会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六自然段。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难点: 1、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添补自主学习一、激趣揭题1、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2、这首歌词唱的是什么地方?从歌词中你知道那些内容?3、你们谁去过天安门广场?同学想不想去游览?4、今天老师就领大家一起去北京游览天安门广场,开心吗?5、板书课题:5、天安门广场1、 听歌曲,跟唱。2、 小组讨论3、 交流4、 学生回答5、学生朗读课题互动学习二、精讲释疑1、提出自学要求(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3)力求读通句子,注意长句的适当停顿。2、检查自学情况(1)点名读生字(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3、提醒注意读音4、检查长句朗读情况5、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1)扫清文字障碍(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朗读长句(4)学生自由练读2、汇报自学情况(1)读生字(2)汇报词语理解3、拼读4、长句朗读5、试读课文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1、布置学生钢笔描红2、有感情朗读课文3、说说你对天安门广场有了那些了解?1、 钢笔描红2、 有感情朗读课文3、 小组交流汇报板书设计:5、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或简笔画)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四六自然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难点: 1、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讨论法。教学过程(第2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添补自主学习一、 复习导入1、 天安门广场有什么特点?2、 你觉得天安门怎样?是从那些看出她雄伟壮观的?3、 出示课后练习4。1、 读第1自然段,找出表示天安门特点的词。2、 找出描写天安门广场雄伟壮观的词句,体会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3、 阅读完成填图。互动学习二、精讲释疑1、 为什么全国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2、 什么是象征?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3、“升旗仪式”什么时候举 行?“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是什么意思?1、阅读四、五、六自然段2、小组交流3、汇报延展学习三、强化重点 1、这篇课文从那些介绍了 天安门广场?2、抄写词语3、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四级语文全册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