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关于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研究.doc

    • 资源ID:2412596       资源大小:16.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研究.doc

    关于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谈话、观察等多种方法,探索儿童问题行为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对五种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和措施,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关键词】问题行为;追踪研究;矫正 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小学生问题行为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矫正儿童问题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城镇与农村全日制六年制小学一至六年级在校儿童,共l825人。 三、调查方法:以问卷为主,谈话法、观察法综合运用除了对人格性问题行为进行追踪研究,其它几种问题行为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了矫正。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所限,无法采用问卷,故以观察法为主辅以谈话法进行调查。调查研究时距为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历时三年 四、结果分析: (一)对问题行为的认识 在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上存在着多种争论。美国林格伦在其课堂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儿童问题行为从广义上讲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他把问题行为分为“行为问题”“性格问题”、“情绪问题和社交不成熟”等;前苏联学者常把问题行为称为偏离行为,与不良行为作为同一语用;我国台湾学者在讨论教室气氛时也曾交叉使用;还有人将其称为“问题少年”或“问题儿童”;国内一些学者也把问题行为称为“过错行为”、“过失行为”、“不良行为”等等。且不看其概念的准确性,而把问题行为、不良行为、过失行为混为一谈,或从广义上缩小问题行为的范围,或扩大其概念的外延都是不能被人们所接受的。问题行为不单指不良行为,它是所有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的统称。它也不是过失行为。过失行为或过错行为都可能存在偶然因素。所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所谓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与社会化要求、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外显行为。其含义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问题行为的一惯性。儿童一次偶然不合要求的行为不能称之为问题行为;二是经验性。儿童在问题行为的表现上已形成了一种动力定型;三是发展性。在儿童正常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消极因素的作用阻碍了儿童的正常发展,使正常行为偏离了发展轨道,而形成问题行为。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及特征 尽管问题行为的范围很广,但根据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行为的性质,我们将其联系较密切、内容相近、产生方式相同的问题行为加以概括,可分为以下五种问题行为: 1神经性问题行为。其主要表现有咬指甲、咬指头、咬橡皮、咬笔头等等。调查中发现,这种行为严重者一节课可以咬完一支铅笔。更为严重者即为病态的儿童多动症。 2人格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性格异常,如反抗、敌意、两面性、说谎、破坏癖、盗癖等。特别是后二者,有的学生习以为常。偷拿家里的钱物少者三、五元,多者百元甚至更多,拿别人的书、笔、作业本等学习工具是常见现象。 3情绪性问题行为。小学儿童主要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冷淡,漠不关心,萎靡不振,易冲动,焦躁不安,无耐心,易受暗示,遇事易慌乱等。 4智能性问题行为。因智力落后引起的学习困难,心因性原因引起的厌恶学习,成绩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 5社会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逃学、流浪、扒窃,与社会上行为不轨的人结伙、行盗等。 小学各年级学生问题行为所占比例及分布情况见下表。 (三)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1三年级是小学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高峰期。对上述五种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曲线的比较发现,除神经性问题行为和情绪性问题行为之外,其它三种问题行为三年级儿童均处在高峰期而各种问题行为到六年级均呈下降趋势,多数人认为这是由于六年级学生迫于升学压力所引起的。而三年级是问题行为的高峰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三年级儿童由于学校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对学校生活有一定认识,但道德认识是建立在愿望水平上的,常常以幻想代替现实,并力求实现它,动机与效果不一致,需要得不到满足,行为失控。二是一二年级学生只是最初集体学习生活的适应阶段,集体意识比较淡薄,三年级集体意识、团体意识与自我意识萌发速度加快,在集体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增强,短期行为的表现非常显著如他们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会把家的钱物交到学校,并说成是自己捡来的,从而落个“拾金不昧”的好名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再交到学校而是归为己有,用来打电子游戏,买吃的和玩的东西等,如不及时矫正就形成人格性问题行为。三是一二年级的教育注重知识而忽视行为的培养。从教材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上,三年级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但知识是一二年级的综合和应用,这样一来,三年级学习知识的压力相应减弱,学生学习的动力也随之减弱,加之教育缺乏行为的培养和教育情境的感染,造成道德品质言行上的脱节。一般说,一二年级学生行为比较单纯、外露,他们还不知道也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行为,而三年级学生的行为相对复杂,他们学会了如何掩饰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问题行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做法和某些行为表现是错的,就是缺乏自制力而难以改正。高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他们之所以完成工作或遵守纪律,已经不是由于教师的要求,他们已初步认识到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和纪律在学习生活上的必要性。所以许多教师反映,三年级学生不好教、不好管,其原因也就在于他们处在行为由不自觉、无意识向自觉、有意识的过渡阶段。 如果儿童在智力发展上的关键期是三至五岁的话,那么可以这样说,儿童在行为发展上的关键期是九至十岁。当代世界著名的发生认识论专家皮亚杰的研究也为我们证实了这一点。他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道德他律阶段(二至七岁),也称为权威或道德现实阶段;二是道德自律阶段(七至十二岁),或称为道德可逆阶段;三是公道阶段(十二至十四岁)。特别是第二阶段,所谓自律,也就是儿童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去判断道德行为,带有明显的摆脱成人约束的心理,但又缺乏摆脱的能力,必然造成行为上的可逆。所以对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的反复或波动,一定要使儿童认识到其影响的危害性。皮亚杰的观点,为我们深入研究儿童问题行为提供了有益的论据。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