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三级下册说课稿《剪羊毛》 .doc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也是一首少儿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我根据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性,发展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教法、学法。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附点”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3、教学重、难点(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2)创编恰当的节奏表现歌曲的情绪。二、教法分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作为音乐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更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执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些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歌曲的音响特点,指导学生于聆听中学习,于创编中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学法分析根据教学目标,教师的思路,学生主要是运用了练习法、欣赏法和表演法四、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情境: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机境。(1)播放音乐,学生自编动作进教室。(2)我用语言组织教学: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参加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二)音乐小练习教学中我运用投影机课件,播放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牧场,首先走出一个小男孩,接着又跑出一匹大马,这时,在牧场的栅栏上出现了两条节奏不同的旋律。教师用电子琴弹奏旋律,引导听辨:哪一条旋律是表现小男孩“走”过来的?哪一条是表现大马“跑”过来的?学生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感受到带有附点节奏的旋律表现的是大马跑过来的,并通过模仿大马跑的动作进一步体会到附点节奏跳跃、不稳定、赋有动感等特点。此环节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学生将视听有机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既“看”到了不同节奏表现出的不同形象,又听到了不同节奏的特点,尤其是初步感受到附点节奏的特点,从而使本课的知识难点得以顺利得以解决。(三)新授歌曲剪羊毛1、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之后,启发、鼓励学生对学习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如:这首歌是谁写的?是哪个国家的歌曲?人们为什么要剪羊毛?剪羊毛的时候小羊疼不疼?工人是怎样给小羊剪羊毛的?等等。在与学生共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外国民歌的由来在民间生活劳动中产生并广为传唱的歌曲,更可以借此契机向学生播放画面,简介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将人文地理的知识渗透于教学中,更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2、聆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听辨歌曲3、学生唱第一段时先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再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句。然后要求学生转声唱歌词。4、学生完整演唱歌曲。5、深入理解,激发情感,要求学生带着思想感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来演唱。(四)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法表现歌曲1、带领学生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再分组演奏,要求集体评价,找出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此环节为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在引导学生在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学生在其情感体验,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五)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到了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六)听音乐出教室。这一环节与开头听音乐进教室互相呼应,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了歌曲,全面实现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