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小学四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
-
资源ID:2411938
资源大小:26.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课小学四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doc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启示。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是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2、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文插图等。3、教法:图文结合,联系上下文引导理解,指导朗读体会。4、学法:品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生字词(师出示生字词)。师过渡:这里有个“胆大妄为”,是说谁的?伽利略真的是胆大妄为吗?我们现在自主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好好体会。 二、深掘文本,磨砺语言心智,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读“胆大”,感受勇于“怀疑” 、思考:伽利略的“胆大”表现在什么地方?出示语句:“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磅重的铁球快。” 、研读:()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句中的“这句话”是指哪句话?()伽利略想的这句话说了哪两层思,各用句子中的一个字概括每层意思(慢、快)(板书一慢、一快)。()用抓关键词、板书,课件演示,数学式子(、)等方法明白句子的意思,引出“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删除可以吗?为什么?从中体会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有理有据,它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深思:伽利略如此胆大地怀疑亚里士多德,会遇到什么?回忆第二自然段,抓住“信奉”“不容更改”“谁要是就会”“责备”等词语,体会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在此基础上,再引入补充世纪时,意大利的布鲁诺因反对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坚持真理“日心说”而流浪异国、被捕入狱,最终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深入体会伽利略怀疑权威所要面临的生命危险,进一步体会伽利略为了真理,为了科学,不畏强势、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4、练说,用“伽利略如果_,就会_;但是,如果_,就会_。最终,他选择了_。” 适机渗透说话练习和朗读指导,再感受人物品质。(约2分钟) (设计意图:亚里士多德的话与伽利略的“怀疑”涉及科学知识,学生比较难懂。但不宜讲得太多,以免使课堂纠缠于知识之中。要紧紧围绕“语言学习”这个核心,安排了“研读弄清句意、联系感受人物、仿说训练表达”几个小板块,引导学生经历语言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到伽利略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促进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品读“妄为”,体味“试验”之严谨 、找画描写伽利略“妄为” 的语句:“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交流,朗读感受“反复试验”。 ()提出问题:伽利略做试验有什么特点?(反复、许多次) ()换词比较:用“重复”换“反复”行吗?两者有什么不一样? ()设境想象:伽利略反复做试验,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高度不同、球的质量不同、试验地点不同、天气、风力等试验条件不同)进一步理解“反复”“许多次”的语言内涵,进而感受伽利略治学的严谨。(设计意图:“反复”是伽利略私下试验的重要特点,也是敢公开试验的根本所在,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理当成为教学的关键点,但往往为人所忽略。这里,我们紧扣“反复”做文章,在弄清“反复”与重复”的差异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在不同情境下,伽利略是如何得出同一结论的,从而感受伽利略求证之不易,体会伽利略认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三)练读“固执”,感悟坚持“真理” 、理解伽利略的“固执”。 ()出示语句:“他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指导策略:指名学生扮演伽利略,教师和其他学生扮演伽利略的学生,进行现场口语交际。扮演伽利略的学生用本段话中的语言向“学生”宣布试验结果及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的消息,“学生”或提出问题,或给予劝阻,或支持助威,在双方互动中理解明白伽利略坚持公开试验的根本原因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从而感受到伽利略对真理的坚守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体会伽利略“固执”坚持公开试验前后人们的反应。 ()当伽利略要公开试验的时候,人们有什么反应?画出来,读好语气。你读出了人们对 他的什么态度?用几个词来概括当时人们的态度。(不屑一顾、讥笑嘲讽、嗤之以鼻等)重点指导学生用声音和肢体语言读好人们责备伽利略的话语。()想象补白: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有什么表现?用“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_。刚才还嘲笑他的人说:_;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人员说:_;曾劝阻伽利略公开试验的学生说_。”的句式来说说当时的情景。(约4分钟) 、此时,如果还用“胆大妄为”“固执”来评价伽利略,你觉得这两个词的内涵应该是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设计意图:课文在描写伽利略宣布要做公开试验和人们的反应,留下了许多空白,这就为语言实践提供了可能,搭建了平台。于是,在这一环节,我们凭借“宣布”设计了口语交际训练,展现伽利略对真理的坚守;指导有感情朗读人们责备伽利略的话语;展开想象,让学生学习用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围绕试验成功后人们的行为表现进行说写练习。听、说、读、写、思,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三、聚焦文旨,品味作品价值,提升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句式比较。比较一: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全都是不对的。比较二: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交流讨论。课文既然是写伽利略,为什么还要说“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懂?才能将其中所含的道理读出来呢?(学生小组内交流,师引导强调读出重点词的重音) 、鼓励质疑。伽利略是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如果你碰到书中有错,你敢不敢提出来?那就快快行动吧,仔细读读课文中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和第段中写伽利略试验结论的话,你会发现也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同时从高处落下”,应该改成“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读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可以谈谈吗?并且最好能举些例子。(学生A可能:一个人无论知识多么渊博,我们也不要迷信他。)(学生B可能: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设计意图:伽利略做试验并不是为了出名,他是通过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以令人信服的事实,有力冲击当时那种盲目崇拜与迷信的思想,意义重大。我们得让学生对此有深入的理解。为此,必须抓住“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这一文章中心句,通过两次的比较辨析、讨论交流及纠正文本之失,让学生在透彻地理解句意的同时,培养辩证观点,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并深入体会伽利略所作所为的社会意义和深远影响,正确理解文本的现实价值和深刻主题。) 四、总结写法,积累言语养料,发展语文能力、全课总结:是的,伽利略并不是胆大妄为,而是有科学根据,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说话。他勇于追求科学真理不怕权威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总结写法:伽利略不畏困境、献身科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物形象和崇高品质,课文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一是选择怀疑权威、反复试验和公开试验三个典型事例;二是描写了人物心理、语言和动作。) 3、课外练笔: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人,学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或一篇习作。 4、课外阅读:推荐阅读艾得旺普斯的故事,或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后,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练习迁移仿写,对于巩固、掌握和熟悉运用语言表达技能无疑是大有裨益的。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的语言能力能不得到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能不形成和发展吗?)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试验 一慢一快反复、公开试验 速度与重量有关 速度与重量无关:同时着地 打破迷信,追求真理 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