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1.doc
-
资源ID:2411649
资源大小:1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1.doc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师:再看看题目中的这句话,来自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它要传递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呢?生:在课文第6和第13自然段,说的是青年画鱼很传神,鱼好像游在他的纸面上。师:这是青年画鱼的成就,也是作者经历这件事所看到的完美结局。(板书:结局)作者在玉泉边看鱼,看青年画鱼,他能看到如此的结果其中必定有原因,有过程。就“鱼游到纸上”这个让人赏心悦目感受至深的结果,大家追根溯源,找找哪些句子说的是“原因”(板书:原因),哪些句子描写的是“经过”(板书:经过)请默读全文,分别做上记号。学生默读,批注。生1:我认为第4自然段中写他“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从来不说一句话”这是“原因”,正是因为他这样认真执着地看鱼才能画得这样传神。师:板书:认真观察(此板书位于“原因”之下)生2:我找到第7自然段,整段话写的是青年画鱼的经过。生3:第8、9、10自然段都是说青年认真作画,不被旁人打扰。师:板书:沉迷作画(此板书位于“经过”之下)那么,剩余的自然段介绍的是什么呢?生:还有的段落介绍玉泉,玉泉的鱼,观鱼的大众。师:第11、12、13、14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生:作者和青年对话,得知他的身份以及画鱼传神的原因。师:好的,相信经过这一轮读书大家都能将全文的脉络弄清楚,应该能大致说说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吧?生:作者到玉泉观鱼,认识一个聋哑青年,发现他总是在专心地画鱼。他画得很传神,让鱼游到了纸上。他自己说:鱼先游到心里,之后再游到纸上。师:我们重点看看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纸上的吧。请关注重点写青年画鱼的第7自然段。再读一读,围绕着青年作画的过程,说说你最欣赏的地方。生1:我欣赏他画鱼时的专心,从“静静地画”可以体会到。生2:我最欣赏青年作画的技艺很高。例如: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说明他画得很棒。师:是的。中国写意画既需要挥笔速写,瞬间抓住对象的动态,也需要工笔细描,捕捉对象细节的精彩,青年二者兼得,真了不起。(幻灯:水墨金鱼动态图)生3:我欣赏他的作画态度,从“一丝不苟”这个词可以看出。师:能结合同伴的发言,总结一下青年作画成功的秘诀么?生:正是因为他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画,再加上平时刻苦练习,作画技巧高,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师: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把青年的可贵品质记在心里。生:齐读第7自然段。师:再往前看“原因”部分,重点品味描写青年观鱼的语句,看看能否找到他成功的其他因素。生1:我关注第4自然段,他看鱼很认真,认真就是他成功的法宝。生2:我关注第8、9自然段,观点和同学一样,这两段都描写青年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观察,这就是他成功的秘密。生3:我注意到作者和他对话的部分(1114自然段),得知他的身份。我觉得他能这样的专心,和他的聋哑有关系。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大师级艺术家都有生理缺陷。师:是啊。例如凡高是精神病患者,贝多芬是聋子,他们的残疾不但没有成为缺陷,反而促使他们走向艺术巅峰。生活并非不公平,关键看你怎么对待。生4:我也注意这个部分,我发现青年是长期坚持观察、作画的。课文第12自然段说到“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边,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没有长期坚持,也不能画出这样传神的画。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请自由读读你所品味的部分,再次加深感受。生:自由读课文相关部分。师:现在请大家把原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联系起来想一想,青年能让“鱼游到纸上”,他成功的奥秘是什么?生:正是因为青年认真观察,全神贯注不受干扰地作画,长期坚持,才能画出这样传神的鱼。师:你能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解释么?生:鱼先游到我的心里,再游到我的纸上。师:好的,大家知晓青年成功的秘密,我想对你们一定很有启发。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吧。生1:平时做事也要认真。生2:全神贯注才能把事情做好。生3: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师:板书:全神贯注(此板书位于“结果”之下)相信你们已经能体会到,每一个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也都不是上天凭空赐予的,都需要付出你的努力。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自由地读读全文。生:自由读全文。师: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写作上有许多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模仿。你能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一两处吗?生1:作者写得很生动,就像工笔细描一样,对青年画鱼的过程写得很细致。生2:作者写这篇文章也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全神贯注的重要性,写文章是有目的的。生3:题目很吸引人。生4:作者的描写很有条理,说了整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师:很好,你们学有所成。师:既然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为什么在第6和第13自然段两次出现“结果”呢?第6段出现,是不是太早了,有什么特殊作用么?生1:通过观众惊奇地喊出来,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生2:其实也吸引作者,为作者写出下文做好铺垫。文中第7自然段紧接着说“我挤过去一看。”这样的安排就和上文连接很自然。师:看来,也许把时间顺序稍稍更改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精彩多了。师:都说好文章应该是惜墨如金的。我觉得开篇马上切入正题,直接对青年进行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课文第1、2自然段花了那么多笔墨描写玉泉的鱼,观鱼的人。另外,第5自然段似乎也显得多余。生1:如果没有玉泉的鱼,也就不会吸引青年观鱼,我认为这是环境描写,顺理成章。生2:玉泉观鱼人多,正可以和后文中描写青年认真观鱼的状态进行对比。人越多,越显得青年认真。生3:这就好像毛主席说的那样“闹市好读书”,我觉得作者有意在开始把环境写得很嘈杂,就是为了突出表现青年的文静,专心。这就是一种伏笔。师:很好。当直接描写有困难,或者认为这些描写还不够时,可以围着它的四周打主意。作者的这些巧妙设计,良苦用心终于有人响应了,我代表作者感谢大家。作者善写,你们善读。师:关于青年外貌身份的描写与介绍,文中出现两处。请大家找出来。生:第一处在第3自然段,介绍外貌;第二处在第11自然段,介绍他是聋哑人的特殊身份。师:如果按常理,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这两处,能分得这么开么?能在文章接近结尾的部分才写出身份么?生:不可以。按部就班地写,这两处应该合并,在开篇就将人物外貌和身份介绍清楚。师:顺着这样的思路,对比一下,想一想,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生1:更好看,吸引人阅读。如果开头就写了他是聋哑人,别人可能就不会那么惊讶了。生2:通过后来作者的观察写出,更自然。在接近结尾才解开疑团更自然,更顺畅。生3:这样更有真实感,作者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把自己也融入文章中,不会生硬。师:看来,即便是按照一定顺序写,也可以稳中求变,寻求结构上的合理变化,让文章更具有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