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大兴中心小学。我受区教研室的委托,与各位共同探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我很荣幸,也有些不安。你们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新教材的思想、理念有一定的把握。我在这里解析这套教材,必然心底发虚。虽然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但对教材的理解难免会有空泛或不切实际之处,还请老师们在听的过程中多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不当之处请毫无保留地提出批评意见。下面,我将从整册教材分析及单元教材解读、教学建议等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提供一些资料,与大家分享。首先,我们从整体上来认识这册教材。先来认识教材的专题性同五年级上册教材相同,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教材的结构性: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同五年级上册相同,这七组教材,每组仍然由“导语”“课例”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导语 课例 口语交际 习作 交流平台 回顾拓展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课外书屋” “成语故事” “展示台”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一个机动栏目,分别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其中“展示台”在三单元;“成语故事” 内容为程门立雪入木三分,分别在四、七单元,;“课外书屋”在二、五单元,“趣味语文”在一、八单元。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插入图片)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大家都知道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学期的教学都是为着实现教学目标的。下面,我们来关注一下本册教材阶段性目标的具体表现: 先看识字写字,本册识字教学目标为: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再看阅读教学目标,有以下6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习作教学要达到以下要求: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2.学写简单的书信、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口语交际的目标为: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本册综合性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1.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2.初步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关于学习目标的落实和达成,在下面我还要多次提到。接下来我们谈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已经学习了新课程的4年半知识,对教材的体例比较熟悉。因此接触新教材应该适应得比较快,除了古文学习这个部分外,其他部分应该都是很习惯的了。因此,老师要多放手,让学生自学。综合性学习要策划好,充分让学生动手去学习去实践。下面,我具体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方面和大家交流:识字写字教学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比较强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高年级学生的生字掌握并不牢固,比如,写错别字,读音不准等现象还是经常出现,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写字质量不高。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呢?首先要抓住易错字,难写字进行重点讲解。高年级学生虽然有比较强的识字能力,但对于一些形近字,难写字,学生经常出错的字,老师还是应该集中进行指导讲解,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一些。其次要经常复习。根据遗忘规律,如果不经常复习,就会遗忘。刚学完生字时要听写,学完一单元后也要集中听写,这样经常复习,学生遗忘的就会慢一些,记忆也会牢固一些。第三要加强指导,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高年级学生的写字不认真,除了态度不端正,就是写字习惯不好,写字时不注意观察,分析,因此我们必须抓实写字教学。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师的每一次板书,每一次作业批改,都要做到整洁、规范、漂亮。这样就给了学生一种无形的熏陶,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其次,教师要把写字教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抓住机会充分指导学生书写。最后,教师要严格平时作业的书写并定期举行班级写字比赛和作业展览等活动,并把学生平时的作业书写和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期中、期末的综合评价。关于阅读教学,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以下几点: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能发表感受,提出问题。这两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保底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舍得花费精力,要落实到每一个人。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书”,这里的读不是只言片语的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应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同学的潜心地读。阅读教学中问题要少提、要整合;书要多读,读要有目的,有层次。通过反复练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这是评价阅读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默读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阅读长课文和浏览“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中培养快速阅读、粗知大意的能力,都是我们高年级教师要着力训练的。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比如童年的发现,我们可以围绕“发现”开展教学:让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我发现了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初读课文,朗读的目标要求不能过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新课标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就清楚地规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和程序性。没有“正确”,不可能有“流利”;没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再读课文,思考“怎样发现?”找一找“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最后精读课文,感悟“发现”。让学生交流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本册教材将默读与理解、思考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强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等方面的训练。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像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祖父的园子梦想的力量等,金色的鱼钩提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要求。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许多也是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为保证默读训练落到实处,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不能匆匆忙忙,流于形式。2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主要从以下三点说一说:落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一要落实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的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要根据不同文体,让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人教版教材在四下中就有渗透“把握内容的方法”: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然后连起来。五上五下都安排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训练,这是重点。五下教材中虽没提出训练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让学生学会抓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抓住记叙的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提问法;抓每自然段中心句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比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你印象中的草原是怎么样的?老舍笔下的草又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接着进一步提出问题: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优美语言深入感受草原的美丽、热情。本册教材编排的丝绸之路、白杨、童年的发现、晏子使楚、金色的鱼钩、桥、景阳冈、草船借箭、金钱的魔力等这些有具体情节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在朗读或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是像祖父的园子、再见了,亲人一类课文也要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理清文章脉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日后写作条理清楚。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横向”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两大序列。 比如草船借箭就是纵向序列,就要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则属于横向序列,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想说的第三点是关注细节,设计好关键性问题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关注细节,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关注细节,可以加深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我们看课文将相和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作对比阅读,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称呼上的不同:廉颇“我廉颇、他蔺相如”;蔺相如“廉将军、我”顺序上的不同:廉颇“我廉颇他蔺相如” 蔺相如“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草船借箭: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玩味,诸葛亮这一“笑”,究竟在笑谁,在笑什么?体会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问题不要太琐碎,要抓准关键处、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样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提供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如白杨一课文章在结构上明显地表现为“赞白杨”“喻人物”两个层次,而中间一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在教学时我门就可以把理解这一段话的意思作为突破课文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重点抓住如下几个环节:一、找出过渡段,引出“突破点”: 在学生预习课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直奔过渡段。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这篇课文是写人呢,或是写物的,还是写物喻人的?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认真读书,仔细思考,展开讨论。很快他们就找出了过渡段,并初步明确了本文是作者采用了以物喻人的写法。二、通过“突破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1)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2)这一段告诉我们,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由此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本段是怎样承上启下、由物写人的,并初步理清文章由“赞白杨”到“喻人物”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分析课文作过渡。三、紧扣“突破点”,牵动上下文,逐段理解课文:学习第一部分时,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感知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深入理解白杨树正直、无私、坚强的品格。学习第二部分则重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弄清作者是怎样借物喻人的,从而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照应过渡段,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和写法的妙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从表现文章中心看,过渡段起了什么作用?(2)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有什么好处?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教学中,我们只要抓住了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处作为“突破点”切入课堂教学,就可以避免了那种“用力均衡、面面俱到”的教法,能够突出重点,加强了“整体性”的联系,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极好的训练,在学习方法上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启发,有利于其自读能力的提高。3.加强读写结合,兼顾理解、表达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新课标明确规定:“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教学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个根本的任务。本册教材读写训练点的安排:呈现方式有两个方式 :明线 :导语第二段既有本单元训练点, 也有以前训练点在以后的运用;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暗线:课后思考练习题五下8个专题的读写训练重点组别读写重点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二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五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六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八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这些读写训练点,教学中我们该怎样落实呢?(1)凭借课后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本册教材课后练习的设计紧扣文本,对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特点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如,P100草船借箭一课,课后练习题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个问题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全文的内容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凭借此练习题,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把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用心体会体会。有涉及句子表达的形象生动的再如,草原课后练习二(插入图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在表达上的效果p5;第一句话,老舍将草原比作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写出了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第二句话作者将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这样的语句,文中还有很多,而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草原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有感受句子表达情感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p71练习2;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句、反问句等不同句型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句一描写的是“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打糕的情景,这里运用了“带,顶,冒,穿,送”这几个动词,体现出大娘的辛苦和关心战士的程度,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句二则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得荣上更加肯定的目的。无论是自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这些在教学中,我们都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也有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如,白杨课后第三题p12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再抄写下来。白杨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次而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并反复研读,然后交流,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从段的训练来说,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我们再看将相和课后练习:p95“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项练习,既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从而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多读、多说,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读,由粗到精,把握故事的要点及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注意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有抓段落表达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表达方式相同,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而且都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落实到课后练习,要求是“读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教材中这样地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举,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2)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表达方法。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从中了解并学习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比如: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每个片断篇幅短小,易于阅读,便于借鉴,而它形成的合力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 ,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难以及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的心理描写:“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动词的准确使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再看临死前的严监生细节描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这部分对临死前的严监生地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入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2.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3.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4.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5.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6.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7.根据学生回答梳理、谈体会。在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应用于习作。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写得非常精彩: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在引导学生了解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时,可抓住“操纵自如”,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从那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方法。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冬阳·童年·骆驼队“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牧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把“横”换成另外的词,你感觉有什么不同?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是确数吗?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这句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着。这也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P79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桥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能表现老汉的威严、冷静,这与人们的“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山。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课文中这样鲜活的语言是很多的,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把发现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体会。(3)借“交流平台”总结读写规律。“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对一组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如果把一组课文的教学看作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交流平台就起着帮助学生把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来指导实践的作用。如,在“他们让我感动”这一组的教学中,(插入图片)学生通过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学习,了解了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的方法;通过桥这一课的学习,揣摩把强烈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对事情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之中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本组的交流平台中得到了总结和提升。与此同时,还把以前学到的其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这里进行归纳、小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实用的读写方法。以“交流平台”为凭借,交流学习心得,这既是一个单元读写重点的梳理,又是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材的引导下,学习如能长期坚持在反思的基础上交流学习的收获,语文学习必有长进。4.继续训练精读、略读,学习通过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精读训练要达到:一要抓住重点的语段、关键词句来理解、体会表达效果;二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表达的顺序;三要领悟课文的基本的表达方法。略读训练要粗知大意,依据需要搜集资料,养成读书看报、积累语言的习惯。语文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必须学会浏览。在信息社会,浏览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阅读能力。本册教材编排了“走进信息世界”这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目的之一就是加强浏览能力的培养。浏览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根据需要快速地看,可以先看标题,再看正文;可以一目十行地读,与需要无关的略去不看,相关的要比较认真地看,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为我所用。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5.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本册教材体裁广泛,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体裁编入教材。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文言文的教学,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首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古今异义、表达习惯不同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要达到怎样的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2.处理好读的关系,文言文一般不提倡有感情地朗读,它的标准应定位在正确、通顺、流利、背诵。文言文朗读指导很重要:1.重视范读:哪儿停顿,哪儿断句。2.指导读通顺:一要速度放慢,二要正确断句,三要读出不同的语气。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流利会背诵。吕淑湘: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字义。有些字义古代是一个意思,现代又是一个意思,不能用现代的意思去解释。词句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理解。文言文蕴含着一些浅显的道理,如何明理?不必太复杂。能理解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这些方法理解文言:阅读注释法(如对“甚、惠、诣、乃、曰、未”等词的理解);参考资料法(如阅读词语手册、查字典、翻阅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如“未设果”可以通过阅读上下文理解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剧本和相声,适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或者演一演。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不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作为精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人物服饰的大段描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不必去深究,大概知道王熙凤穿的是什么就可以了,重点要把握的是,在这个片段中,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此外,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以上是我对阅读教学的点滴认识。下面我们再看看习作教学本册共安排了八次习作训练,依次是:写信看图作文(或写童年趣事)写发言稿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缩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自由习作。1.指导选材,重在让学生知道自己素材积累的底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由此可见,学生每完成一篇习作都必须基于丰富的积累,必须经历“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指出: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我们在选材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富有个性、有自己独特感受的习作,就必须走进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素材积累的底。结合具体的习作教学,我们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认真准备。教师向学生宣布本单元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利用每单元学习开始的第一节课的1015分钟的时间,向学生进行粗略的提示性指导,克服在作文指导工作中过死的弊端。学生按老师的指导和提示,利用35天的时间,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事物,在课内外努力学习,借鉴必需的表达方法,认真做好写前准备,可打腹稿写草稿,也可列出提纲要点。老师在这一段时间内,注意督促、检查、辅导,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特别要关心习作困难大的学生,督促贪玩懒惰的学生。有了这样的指导过程,学生就容易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习作素材是随处可见、无处不在的,要注意平时多观察、多积累。2.指导交流,重在让学生把握“自我表达”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指出: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本册教材在习作提示中对交流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读给别人听”,“听取别人的意见”;二是“同学间互相评一评”,“和同学进行交流”。对这两种提示,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1)交流这一环节可以延伸到课外。如第二组的看图习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把习作读给体育老师听,可以拿给小球迷们看一看。(2)交流这一环节在课内进行时,老师要注意让学生有自主权,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座位去找交流对象,不要局限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如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可以让他们去找同样认识这个人的同学进行交流。(3)习作的交流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写研究报告,可以让学生把习作送给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写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可以让学生把习作读给习作对象本人听。3.指导修改,重在让学生领悟修改要领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习作修改指导过程中要注意:(1)把准学段要求。课标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是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人人做到。(2)紧扣训练重点。每次习作都有它的训练重点,修改时也要有所侧重。如“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的重点训练目标是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修改时要让学生思考:该习作在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等方面是否都围绕某一方面特点来写,以检验自己在选材时是否有缺漏,在起草时是否梳理不当。(3)让学生学会瞻前顾后。对于每一次习作,在习作起草后,要让学生反复读几遍,在认可选材的情况下,思考一下文章在谋篇布局方面安排是否合理。如开头是否能够开门见山,让人一读就知道你写什么,结尾是否能与开头前后呼应,有层次。这样的修改指导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写作的构思技能。4.指导练笔,重在让学生勤于动笔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就要坚持多写多练。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拓宽学生练笔的范围和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笔机会。关于练笔,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落实以下三点:(1)形式要灵活。可以读写结合,如学了再见了,亲人后,让学生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可以说写结合,如在口语交际中完成了“劝说”的交际训练后,让学生选择一个劝说片断写下来;还可以记写结合,如在识记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后,让学生任选几个词语写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可以做写结合,如在完成第三组“发现、积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这一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参加活动的经历与体会等;可以看写结合,如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写下来。(2)时空要开放。练笔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3)要求要适度。对于学生平时的练笔,教师不必作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要求要适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小练笔的乐趣,从而爱上写作,提高写作水平。口语交际教学从高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逐步发展,生活空间进一步扩大,听说读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与中年级相比,高年级口语交际和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本册口语交际的话题主要有:策划一次与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童年趣事;劝说;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情;演课本剧;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讲人物故事;聊聊热门话题。高年段口语交际的安排,不仅内容更加广泛了,而且涉及到一些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像“劝说”“演课本剧”“讨论或辩论”,需要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还应渗透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动态的、生活化、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因此,教学中要安排大量时间,并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那些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间,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综合性学习(1)结合课文教学进行的“语言表达的艺术”单元,要抓布置;活动过程中的交流(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名人演讲、趣联名谚;写提示语、广告词);活动后的展示,评议。(2)大综合单元第一组:(1)了解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途径,与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3)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第二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里其实就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性报告”的方法指导。从这两组阅读材料的组成来看第一组:有故事、说明文、演讲稿等第二组: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重点抓以下环节1制定计划。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活动计划,根据需要调整教学时间和地点。2.就第一板块进行交流。对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这些材料并不等同于课文,我们不一定都要依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打破教材顺序,整合重组两个以上的材料,并确定某个主题来研讨,如“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与“网上呼救”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学生可以用“神奇的因特网”为探究题目,进行相关自主探究活动。阅读材料主要由学生在活动时自己读,通过组间互动交流让全班学生分享学习成果,了解阅读材料上的内容。3.阅读例文,了解研究报告的写法。4.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的跟踪辅导(研究问题的确定;资料的获取与筛选;形成观点;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而后,确定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以下这些研究课题学生可以试试本班同学名字的含义本班同学的压岁钱是怎么花的我家怎样才能更节电小区(村)公共卫生情况调查菜市场使用塑料袋包装的调查同一商品在不同类型商店售价的调查多吃油炸食品好不好小学生每天应当睡多少时间抽烟的害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