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doc
-
资源ID:2411294
资源大小:21.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doc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ppt出示“伯牙鼓琴图”)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生观赏)师: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钟子期(板书)。而此时,伯牙为子期弹奏的乐曲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ppt播放高山流水视频)2、这首曲子是俞伯牙的得意之作,但当时却没有人能听懂音乐的内涵,直到钟子期出现。(ppt出示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高山流水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的友情故事,题目叫伯牙绝弦。(师板书课题)3、读题解题。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题目。师:(教师加节奏读。)像老师这样读,注意节奏。生:齐读题目。师:“绝”是什么意思?生:断的意思。师:与同学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右下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的是“刀”,左偏旁(糹)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伯牙弹的是古琴,古琴有七根弦,七根弦全断了,才叫生:绝弦师:说明他生:再也不会弹琴了师: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二、整体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2、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3、生读课文。 生1:读课文。师: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读得这么好,把掌声送给她。谁还想读?生2:读课文。师:真好,我最喜欢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峨峨”,第二个“必得之”第三个是“终身不复鼓”掌声送给她。4、一起再读课文,注意感受节奏。三、初解绝弦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生:伯牙再也不弹琴了。2、真会读书。能够说出字表达的意思。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四、再解绝弦(一)何为知音1、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2、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3、交流汇报生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师:(ppt出示“善”字所在的句子。)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师: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生2: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生3: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师: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生: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师:如果你是子期,听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样赞叹?生自由发表意见。(ppt出示课文24句。)4、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景色呢?生1:还会有鸟语花香。生2:春天百花盛开。生3:冬天白雪皑皑。5、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表现了“清风徐徐”,(ppt出示“徐徐清风”),还表现了(指生说)(ppt出示相关词语)生齐读。现在老师就是伯牙,同学们都是子期。(ppt出示引读句子)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学生仿说句子,ppt出示引语)6、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生答:知音。 7、还记得伯牙、子期是何许人吗?(ppt出示二人图片和资料) 8、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9、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生:音乐。 10、虽然身份地位截然不同,但音乐让他们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ppt出示句子)凡伯牙所念,生答: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ppt出示“知音”二字,变红。)(二)相遇知音1、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生1:表面的。 生2:肤浅的。 师: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师:这样的赞美有没有价值?伯牙喜欢听吗?师:(教师引读:ppt出示学生读的句子)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峨哦兮若泰山。当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洋洋乎若江河。2、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吗? 3、那时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上的知音吗? 6、知音欢聚,一定非常快乐、非常融洽,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ppt出示课文前四句,播放背景音乐知音。) 指生朗读课文前4句。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多么美妙的意境,让我们把这奇丽的画面留在脑海里,再次诵读“高山”、“流水”这千古流传的佳句。(三)知音之死1、无奈世事难料,子期得病而死。出示句子: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老师渲染情境(ppt出示图片子期墓前,音乐秦调陶埙 哀郢)体会失知音之痛。想象感悟: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默读这个句子,你仿佛听到伯牙在说什么?又仿佛看到伯牙在做什么?2、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生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生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3、师: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生:齐读句子:善哉,峨哦兮若泰山。师: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生齐读:善哉,洋洋乎若江河。4、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生1:断了他的前程。 生2:断了他的心弦。 生3:断了他的希望5、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读这段话。六、回味绝弦 1、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2、师有感情朗诵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