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1).ppt
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同课异构,鸦片战争 鸦片的背后,交流内容,一、课程设置中的“历史”,1.小学历史教学的“历史”1904年,清政府颁布“学制”,建立近代学校,将历史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规定小学讲授乡土历史和中国历史,中学讲授中外历史;改革开放初期在小学单独设置历史、地理等学科;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社会课,涵盖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2002年新课改后,小学中高年段设置品德与社会课。内含历史题材的教学。2.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个人而言:“学史可以明智”。政府管理者而言,历史是促进国家团结、增强民众自豪感的手段。社会发展而言:公民的培养,历史知识是政治能力的准备。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历史知识和史实探究的能力,就不能可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有识别力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美国历史标准 有人认为,系统学习国家的过去以及历史上的大事,可以促进年轻人的社会学生良好品德以及社会性的发展。,二、课标中的“历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知识: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以“我们的国家”主题为例,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5.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9.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10.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11.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三、教材中的“历史”,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上下册历史题材教学内容罗列,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的历史内容特点,特点1:神似而形不似。散点与系统特点2:高度浓缩。,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的历史内容特点,特点1:神似而形不似。散点与系统特点2:高度浓缩。特点3:生活中的历史与学科中的历史。,四、教学中的“历史”,“不会上、不想上、上不好”仅是兴趣学习吗?,历史教学的任务,有学者提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便是帮助学生运用有效的技能复制活生生的历史故事,并在其中蕴涵生存、生活与生命的道理,获取真实的社会理解和社会行动力能。美国的历史教学标准:历史知识是政治能力的准备。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历史知识和史实探究的能力,就不能可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有识别力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历史教学的两个维度,领域一:对社会历史的关注。领域二:强调政治史 领域三:对科学和技术史的学习 领域四:经济史 领域五:文化史第一类型:按年代顺序思维第二类型:历史理解第三类型:历史分析和解释第四类型:历史研究能力第五类型: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维度二:历史思维,维度一:历史知识,该掌握哪些历史知识?,这些领域中历史知识学习,可能由于我们习惯上把历史看得严肃,加之对权威的信奉,国家统治的需要,我们所选取的内容过于“显赫”、过于宏大。常常忽略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普通民众的历史生活,因此,对历史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一般人的成就、希望、梦想以及他们的失败的了解。而且,还应着眼于促进包含在像宗教、哲学、艺术、音乐这些领域内的重要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历史运动代表者Fenton 主张历史教学应以探究为本,即不仅要传授历史事实和人物知识,还要让学生理解概念和通则,培养一种批判反思的习惯。按照这一观点,学校历史必须强调分析和解释而非灌输和记忆,而且应当建立在对各种原始证据作出严谨的衡量和判断的基础上,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反思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儿童的历史观念现成主要经历以下阶段,7-10岁:历史思维发展真正开始。但他们还能难理解时间、因果、推论、报告等概念;到12岁时,如果要求学生多做解释而不是单纯的描述,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如果要求在解释中考虑各种观念,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掌握不确定性、动机等概念;14-16岁,学生可达到更为复杂的运算水平;这些研究表明,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就可以形成历史意识,而要对历史观有清晰的认识,则必须在某些阶段运用历史方法(如以证据为本、以概念为主导),深入地钻研某些历史专题。,我们的共同追求:做好中小学衔接,对历史素养、历史意识、历史能力、历史思维的培养,这些名词的内涵如何明确,并真正达到,这是一个永恒的追求。第一,在生活中如何感知历史?第二,对于关键历史事件、人物细节的把握,这些细节史实从哪来?能否梳理?第三,同一主题内容,中小学教学的度如何定位。尤其是哪些是必讲的、哪些是一带而过的?第四,小学老师学一些历史教学的方法与技能,尤其是教学活动策略的设计能力,如何根据历史思维的五种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进行有效的、接地气化的操作实践。,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