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ppt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返回总目录,教学提示:本章应抓住“实验基本假定应力图形基本公式适用条件”主线进行教学。以适筋梁正截面试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受弯构件破坏现象和破坏机理,阐明基本假定;以基本假定为准则,绘出应力图形,突出问题的主要特性并使其简化;以应力图形为框架,推导基本公式和适用条件,并注重构造要求。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适筋受弯构件正截面3个受力阶段,包括截面上应力与应变的分布、破坏形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破坏形态的影响、3个工作阶段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等。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及其在受弯承载力计算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单筋矩形、双筋矩形与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配置纵向受拉钢筋的主要构造要求。,本章内容,4.1 梁 板 构 造4.2 试验研究分析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6 T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7 影响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因素分析4.8 深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与构造要求4.9 思 考 题4.10 习 题,收弯构件是指截面上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V)为主,而轴力(N)可以忽略不计的构件,它是土木工程中数量最多,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构件。工程结构中的梁和板就是典型的受弯构件。它们存在着受弯破坏和受剪破坏两种可能性。其中由弯矩引起的破坏往往发生在弯矩最大处且与梁板轴线垂直的正截面上,所以称之为正截面受弯破坏。本章主要介绍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构造措施。关于受弯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将在第5章予以介绍。,4.1 梁 板 构 造,4.1.1 截面形状及尺寸1.截面形状工程结构中的梁和板的区别在于:梁的截面高度一般大于自身的宽度,而板的截面高度则远小于自身的宽度。梁的截面形状常见的有矩形、T形、工字形、箱形、倒L形等;板的截面形状常见有矩形、槽形及空心形等,如图4.1所示。2.截面尺寸受弯构件的截面尺寸的确定,既要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也要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施工方便的要求。也就是说,梁、板的截面高度h与荷载的大小、梁的计算跨度(l0)有关。一般根据刚度条件由设计经验确定。工程结构中梁的截面高度可参照表4-1选用。同时,考虑便于施工和利于模板的定型化,构件截面尺寸宜统一规格,可按下述要求采用:,4.1 梁 板 构 造,图4.1 受弯构件常用截面形状,4.1 梁 板 构 造,说明:l0为梁的计算跨度;当l09m时表中数值应乘以1.2的系数;悬臂梁的高度指其根部的高度。,4.1 梁 板 构 造,矩形截面梁的高宽比h/b一般取2.03.5;T形截面梁的h/b一般取2.54.0。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形截面的梁肋宽b一般取为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220mm)、250mm、300mm、350mm,300mm以上每级级差为50mm。括号中的数值仅用于木模板。矩形截面梁和T形梁高度一般为250mm、300mm、350mm750mm、800mm、900mm,800mm以下每级级差为50mm,800mm以上每级级差为100mm。板的宽度一般比较大,设计计算时可取单位宽度(b=1000mm)进行计算。其厚度应满足(如已满足则可不进行变形验算):单跨简支板的最小厚度不小于l0/35;多跨连续板的最小厚度不小于l0/40;悬臂板的最小厚度(指的是悬臂板的根部厚度)不小于l0/12。同时,应满足表4-2的规定。,4.1 梁 板 构 造,说明:悬臂板的厚度指悬臂根部的厚度;板厚度以10mm为模数。,4.1 梁 板 构 造,4.1.2 钢筋布置1.梁的钢筋布置要求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或RRB400(级钢筋)、HRB335(级钢筋),常用直径为12mm、14mm、16mm、18mm、20mm、22mm和25mm。根数不得小于2根。设计中若需要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筋,钢筋直径相差至少2mm,以便于在施工中能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为了便于混凝土的浇筑,保证钢筋能与混凝土粘结在一起,以保证钢筋周围混凝土的密实性,纵筋的净间距以及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应满足图4.2所示的要求。如果受力纵筋必须排成两排,上下两排钢筋应对齐,若多于两排时,两排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排的中距增大一倍。,4.1 梁 板 构 造,截面的有效高度h0指的是梁截面受压区的外边缘至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h0=has,as为受拉钢筋合力点至受拉区边缘的距离。当纵筋为一排时,as=c+d/2;当纵筋为两排钢筋时,as=c+d+e/2,此处c 为纵筋外边缘至混凝土截面边缘的距离,称之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取为25mm,特殊情况依据规范选用。e为上下两排钢筋的净距。在计算时,一般取e=25mm、d=20mm,所以纵筋为单排时,近似取as=35mm;纵筋为两排时,近似取as=60mm。为了固定箍筋并与纵向钢筋形成骨架,在梁的受压区内应设置架立钢筋。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L有关。当L6m时,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当L=4m6m时,不宜小于8mm;当L4m时,不宜小于6mm。简支梁架立钢筋一般伸至梁端;当考虑其受力时,架立钢筋两端在支座内应有足够的锚固长度。,4.1 梁 板 构 造,图4.2 梁钢筋净距、保护层及有效高度,4.1 梁 板 构 造,2.板的钢筋布置要求1)板的受力钢筋板的纵向受拉钢筋常采用HPB235(级钢筋)、HRB335(级钢筋)级别钢筋,常用直径是6 mm、8mm、10mm和12mm。为了便于施工,设计时选用钢筋直径的种类愈少愈好。为了便于浇注混凝土,保证钢筋周围混凝土的密实性,板内钢筋间距不宜太密;为了正常承受弯矩,也不宜过稀。钢筋的间距一般为70mm200mm;当采用绑扎钢筋时,若板厚h150mm时,不应大于1.5h,且不应大于300mm。板的截面有效高度h0=has,受力钢筋一般是一排钢筋。截面设计时,as=c+d/2,取d=10mm、c=15mm,所以近似取as=20mm,如图4.3所示。,4.1 梁 板 构 造,图4.3 板的配筋,4.1 梁 板 构 造,2)板的分布钢筋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还应在垂直受力钢筋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其作用是将荷载更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同时通过细铁丝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起到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抵抗温度、收缩应力。分布钢筋宜采用HPB235(级钢筋)和HRB335(级钢筋)级别的钢筋,常用直径是6mm和8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其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或温度应力过大时,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4.1 梁 板 构 造,4.2 试验研究分析,4.2.1 正截面工作的3个阶段 为了能消除剪力对正截面受弯的影响,使正截面只受到弯矩的作用,一般在实验中采取对一简支梁进行两点对称施加集中荷载的方式(如图4.4所示),使两个对称集中荷载之间的截面,在忽略自重的情况下,只受纯弯矩而无剪力,称为纯弯区段。在纯弯区段内,沿梁高两侧布置侧点,用仪表量测梁的纵向变形。并可观察加载后梁的受力全过程。荷载由零开始逐级施加,直至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图4.5所示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做的钢筋混凝土试验梁的弯矩与截面曲率关系曲线实测结果。图中纵坐标为梁跨中截面的弯矩试验值M0,横坐标为梁跨中截面曲率实验值。M0-关系图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c和y,则可把梁的截面受力和变形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如图4.6所示)。,4.2 试验研究分析,图4.4 钢筋混凝土试验梁,4.2 试验研究分析,图4.5 关系曲线,图4.6 梁在各受力阶段的应力、应变图,4.2 试验研究分析,(1)第阶段混凝土开裂前的未裂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截面上的内力非常小,此时梁的工作情况与匀质弹性体梁相似,混凝土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截面的应力分布成直线(如图4.6I所示),这种受力阶段称为第阶段。当荷载逐渐增加,截面所受的弯矩在增大,量测到的应变也随之增大,由于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远比抗压能力弱,故在受拉区边缘处混凝土首先表现出应变的增长比应力的增长速度快的塑性特征。受拉区应力图形开始偏离直线而逐步变弯。弯矩继续增大,受拉区应力图形中曲线部分的范围不断沿梁高向上发展。当弯矩增加到Mcr时,受拉区边缘纤维的应变值将达到混凝土受弯时的极限拉应变,截面处于即将开裂状态,称为第阶段末,用a表示(图4.6a所示)。这时,受压区边缘纤维应变量测值相对还很小,故受压区混凝土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受压区应力图形接近三角形,而受拉区应力图形则呈曲线分布。在a阶段,由于粘结力的存在,受拉钢筋的应变与周围同一水平处混凝土拉应变相等,故这时钢筋应变接近值,相应的应力较低约为2030N/mm2。由于受拉区混凝土塑性的发展,a阶段时中性轴的位置比第阶段初期略有上升。a阶段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4.2 试验研究分析,(2)第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的裂缝阶段:截面受力达到a阶段后,荷载只要稍许增加,混凝土就会开裂,就把原先由混凝土承担的那一部分拉力转给钢筋,使钢筋应力突然增大许多,故裂缝出现时梁的挠度和截面曲率都突然增大。截面上应力会发生重分布,裂缝处的混凝土不再承受拉应力,受压区混凝土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应力图形呈曲线(如图4.6所示)。这种受力阶段称为第阶段。荷载继续增加,弯矩再增大,截面曲率加大,主裂缝开展越来越宽。当荷载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开始屈服,钢筋应力达到其屈服强度(如图4.6a所示)。这种特定的受力状态称为a阶段。阶段相当于梁在正常使用时的应力状态,可作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时的依据。,4.2 试验研究分析,(3)第阶段钢筋开始屈服至截面破坏的破坏阶段: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屈服后,将继续变形而保持应力大小不变。截面曲率和梁的挠度也突然增大,裂缝宽度随之扩展并沿梁高向上延伸。中性轴继续上移,受压区高度进一步减小。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迅速增大,受压区混凝土边缘应变也迅速增长,塑性特征将表现得更为充分,受压区压应变图形更趋丰满(如4.6所示)。弯矩再增大至极限弯矩Mu时,称为第阶段末,用a表示。此时,在荷载几乎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裂缝进一步急剧开展,受压区混凝土出现纵向裂缝,混凝土被完全压碎,截面发生破坏(如图4.6a所示)。在第阶段整个过程中,钢筋所承受的总拉力大致保持不变,但由于中性轴逐步上移,内力臂Z略有增加,故截面极限弯矩Mu略大于屈服弯矩My,可见第阶段是截面的破坏阶段,破坏始于纵向受拉钢筋屈服,终结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第阶段末(a)可作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试验同时表明,从开始加载到构件破坏的整个受力过程中,变形前的平面,在变形后仍保持平面。,4.2 试验研究分析,4.2.2 正截面破坏的3种形态 根据试验研究,梁正截面的破坏形式与配筋率 和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关。但是以配筋率对构件破坏特征的影响最为明显。配筋率,此处为受 拉钢筋截面积,为截面的有效面积。试验表明,在常用的钢筋级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下,其破坏形式主要随配筋率 的大小而异。梁的破坏形式可以分为以下3种形态。,4.2 试验研究分析,(1)适筋梁破坏:所谓适筋梁就是指配筋率比较适中,从开始加载至截面破坏,整个截面的受力过程符合前面所述的3个阶段的梁。这种梁的破坏特点是:受拉钢筋首先达到屈服强度,维持应力不变而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直到受压区混凝土边缘应变达到混凝土弯曲受压的极限压应变时,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截面即告破坏,梁在完全破坏以前,由于钢筋要经历较大的塑性伸长,随之引起裂缝急剧开展和梁挠度的激增,它将给人明显的破坏预兆,习惯上把这种梁的破坏称之为“塑性破坏”,如图4.7(a)所示。,图4.7 梁正截面的3种破坏形式,4.2 试验研究分析,(2)超筋梁破坏:配筋率 过大的梁一般称之为“超筋梁”,试验表明,由于这种梁内钢筋配置过多,抗拉能力过强,当荷载加到一定程度后,在钢筋拉应力尚未达到屈服之前,受压区混凝土已先被压碎,致使构件破坏。由于超筋梁在破坏前钢筋尚未屈服而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其延伸较小,因而梁的裂缝较细,挠度较小,破坏没有预兆,比较突然,习惯上称之为“脆性破坏”,如图4.7(b)所示。超筋梁虽然在受拉区配置有很多受拉钢筋,但其强度不能充分利用,这是不经济的,同时破坏前又无明显预兆,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应避免设计成超筋梁。,4.2 试验研究分析,(3)少筋梁破坏:当梁的配筋率 很小时称为“少筋梁”。这种梁在开裂以前受拉区主要由混凝土承担,钢筋承担的拉力占很少的一部分。在Ia段,受拉区一旦开裂,拉力就几乎全部转由钢筋承担。但由于受拉区钢筋数量配置太少,使裂缝截面的钢筋拉应力突然剧增直至超过屈服强度而进入强化阶段,此时受拉钢筋的塑性伸长已很大,裂缝开展过宽,梁将严重下垂,受压区混凝土不会压碎,但过大的变形及裂缝已经不适于继续承载,从而标志着梁的破坏,如图4.7(c)所示。少筋梁的破坏一般是在梁出现第一条裂缝后突然发生,所以也属于“脆性破坏”。所以少筋梁也是不安全的。少筋梁虽然在受拉区配了钢筋,但不能起到提高混凝土梁承载能力的作用,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不能充分利用,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也应避免。由此可见,当截面配筋率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梁破坏性质的改变。由于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允许出现超筋梁或少筋梁,就必须在设计中对适筋梁的配筋率做出规定,具体规定将在以后的计算中描述。,4.2 试验研究分析,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则,4.3.1 基本假定为了能推导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根据实验研究,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采用了下列4个基本假定:截面应变保持平面(平截面假定)。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处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正截面,其受拉区混凝土的绝大部分因开裂已经退出工作,而中性轴以下可能残留很小的未开裂部分,作用相对很小,为简化计算,完全可以忽略其抗拉强度的影响。,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采用理想化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4.8所示,其数学表达式为:第一段(上升段),当时(4-1)第二段(水平段),当时(4-2)(4-3)(4-4)(4-5),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式中,对应于混凝土应变为时的混凝土压应力;对应于混凝土压应力刚达到时的混凝土压应变,当计算的值小于0.002时,应取0.002;正截面处于非均匀受压时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当计算的值大于0.0033时,取为0.003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数,当计算的n大于2.0时,应取为2.0;、的取值见表4-3。,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表4-3 n、的取值,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从表4-3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C50时,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值不断增大,而却逐渐减小,即在图4.8中的水平区段逐渐缩短,材料的脆性 加大。,图4.8 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方程为,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0.01。,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4.3.2 基本方程 根据基本假定和正截面受力3个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单筋矩形截面为例,推导正截面受弯的基本方程。图4.9所示是a阶段正截面的应力-应变图形。从图中可知,截面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受压边缘达到了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若假定这时截面受压区高度为Xc,y为受压区任意一点距截面中性轴的距离,则受压区任意一点混凝土的压应变为:(4-6)将式(4-6)代入式(4-1)或式(4-2),可得截面受压区应力分布图形和压应力的合力C:(4-7),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受拉钢筋应力已经达到屈服强度,钢筋的拉力T即为:(4-8)根据力的平衡条件,C=T,可得:(4-9)此时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Mu:(4-10)式中,z凝土压应力作用点C至钢筋合力点T之间的距离,简称内力臂。,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图4.9 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利用上式求梁的承载力的计算过程过于复杂,求受压区混凝土的合力C及其合力点的作用位置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设计上采用简化处理方法,即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如 图4.10所示)来代替受压区混凝土的曲线应力图形。,图4.10 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换算,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采用这种等效方法时,需满足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保持原来受压区混凝土合力C的作用点不变。保持原来受压区混凝土合力C的大小不变。在图4.10中,设曲线应力图形的高度为xc,应力为fc,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高度为;应力峰值为,和 称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具体取值见表4-4,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形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可写成:(4-11)(4-12),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表4-4表4-4 受压混凝土的简化应力图形系数 和 值,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基本公式(4-11)、式(4-12)是根据适筋梁a阶段的应力状态推导而得的,故它们不适用于超筋梁和少筋梁。适筋梁的破坏是受拉钢筋首先屈服,经过一段塑性变形后,受压区混凝土才被压碎;而超筋梁的破坏是在钢筋屈服前,受压区混凝土首先达到极限压应变,导致构件破坏。当梁的钢筋等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后,就可以找到某个特定的配筋率,使具有这个特定配筋率的梁的破坏介于适筋梁和超筋梁之间,也就是说它的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压碎是同时发生的。把这种梁的破坏称为“界限破坏”。再用如图4.11所示的情形来说明这一点,在图中,设界限破坏时中性轴高度为,则有:(4-13),4.3.3 适筋和超筋破坏的界限条件,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引用 代入上式中,可得:(4-14)设,并称之为“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则:(4-15)从上式可知,界限相对高度与截面尺寸无关,仅与材料性能有关,将相关数值、Es、代入上式,即可求出,的值也可通过查表4-5得到。当=时,与之对应的配筋率就是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配筋率,根据式(4-11),,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可得所以(4-16),当梁的配筋率(或)时,属于适筋梁,而当(或)时,则属于超筋梁。表4-5 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 值,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图4.11 适筋梁、超筋梁、界限破坏时截面平均应变图,4.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原则,4.3.4 适筋和少筋破坏的界限条件 根据前面所述少筋梁破坏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是根据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极限承载力 应等于按Ia阶段计算的素混凝土受弯承载力(即开裂弯矩)。但是,考虑到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离散性,以及收缩等因素的影响,最小配筋率 往往是根据传统经验得出的。GB 500102002建议按下式计算最小配筋率:(4-17)只与混凝土抗拉强度及钢材强度有关。具体的最小配筋率的值详见附表11。,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4.1 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简图如图4.12所示。其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图4.12 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简图,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4-18),由力矩平衡条件,可得:(4-19)或(4-20)式中,截面所受的弯矩设计值;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在运用上述公式时,应注意它们的适用条件:为了防止超筋破坏,保证梁截面破坏时纵向受拉钢筋首先屈服,应满足 或。为了防止少筋破坏,应满足。,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4.2 截面设计 受弯构件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包括截面设计和截面复核两类问题。截面设计是指根据截面所需承担的弯矩设计值M,选定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级别),确定截面尺寸bh(h0)和截面配筋量As。由于只有两个基本公式,而未知数却有多个,所以这时截面设计的结果并非唯一解,设计人员应根据构件的特点、受力性能、材料供应、施工条件、使用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较为经济合理的设计。一般采用如下的设计步骤。设计步骤:根据构件类型和通常做法选择材料强度 和;假定配筋率;根据我国的设计经验,板的经济配筋率约为0.3%0.8%,单筋矩形截面梁的经济配筋率约为0.6%1.5%。由公式(4-18)确定。由公式(4-20)确定h0(4-21),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再取h0=has和,然后根据本章第一节所述构造要求,检查所取截面尺寸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构造要求,需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其中as应根据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由附表10查得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C来假定。由式(4-20)解一元二次方程,确定x值。验算是否满足b或xbh0的条件,若不满足,则应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改用双筋矩形截面重新计算。由公式(4-19)可解得:(4-22)验算是否满足 的条件,若不满足,则按配置钢筋。若已知条件比较多,则可相应节省某些步骤而直接计算出结果。,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例4.1】某现浇钢筋混凝土简支楼板支承在砖墙上(如图4.13所示),安全等级二级,一类环境,板上作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3kN/m2。磁砖地面及水泥砂浆找平层共40mm厚(密度为22 kN/m3),板底粉刷10mm厚(密度为14 kN/m3),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25,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PB235(级)热轧钢筋。试确定板厚和受拉钢筋截面面积。解(1)确定设计参数:查附表1和附表4及表4-2和表4-3可知,C25混凝土=11.9 N/m2,=1.27 N/m2,HPB235级钢筋=210N/m2,=1.0,b=0.55。楼板的厚度及荷载到处都相等,所以,可以取b=1000mm宽的板带进行计算并配钢筋,其余板带均按此板配筋。初选板厚h=90mm(约为计算跨度的1/32)。查附表10,一类环境,c=15mm,则as=c+d/2=20mm=70mm 查附表11,=0.272%0.2%,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图4.13 例4.1图,(2)计算弯矩M:板的计算简图如图4.13(c)所示,单跨板的计算跨度取轴线间尺寸和净跨加板厚的最小值,则有:=2760+90=2850mm3000mm 板上恒载标准值:磁砖及找平层0.04122=0.88 kN/m钢筋混凝土板自重0.09125=2.25 kN/m板底粉刷0.01117=0.17 kN/m总计=3.30 kN/m板上活荷载标准值:=31=3.0kN/m恒载的分项系数=1.2,活载分项系数=1.4恒载设计值:=1.23.3=3.96kN/m活载设计值:=1.43.0=4.2kN/m板的最大弯矩:=(3.96+4.2)2.852=8.29kNm,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求x及As值由式(4-20)可得 x=10.78mm=0.61470=42.98mm满足要求,把x代入式(4-19)可得:=610.87mm2=0.87%=0.272%满足要求。,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选用钢筋及绘配筋图:查附表14,选用 10125(As=638mm2)。配筋如图4.14所示。,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图4.14 例题4.1配筋图,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4.3 截面复核 当已知构件截面尺寸bh,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级别,所配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构件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M,要求验算该构件正截面承载力Mu是否足够时,应按如下步骤进行。,图4.15 例4.2图,复核步骤:(1)由式(4-18)可得,从而可得(2)检验是否满足条件b,若不满足,则取=b,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由式(4-19)和式(4-20)可得:,(4-23),(4-24),当MMu时,认为正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否则,是不安全的。【例4.2】已知某矩形钢筋混凝土梁,安全等级二级,一类环境,截面尺寸为250mm 600mm,选用C30等级混凝土和HRB400级钢筋,截面配有受拉钢筋620的钢筋,该梁承受荷载引起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300kNm,试复核该梁能否安全?解(1)确定计算参数:,查附表1及附表4和表4-2、表4-3可知:=14.3N/m2,=1.43N/m2,=360N/m2,=1.0,=0.52。,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由于钢筋较多,如放一排,不能满足钢筋净距构造要求,所以必须放两排。钢筋净间距 符合要求。查附表10,一类环境,C=25mm,则as=c+d+e/2=25+20+25/2=57.5mm 取为60 mm,则h0=h-60=540mm 查附表11,=0.2%0.45ft/fy=0.451.43/360=0.19%(2)适用条件判断:As=1885mm2=0.2%250600=300mm2,所以不会产生少筋破坏;由式(4-18)可得,=189.52mm=0.52540=280.8mm,所以不会产生超筋破坏。,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计算Mu:由式(4-19)可得:,=M=,因此,该截面是安全的。,4.4.4 计算表格的编制与应用 利用基本式(4-18)、式(4-20)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需要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才能解出未知数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过程较为麻烦,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表格系数法来避免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以简化计算。根据式(4-23)和式(4-24),取系数:,(4-25)(4-26),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则可得:,(4-27)(4-28)(4-29)(4-30),式中,截面抵抗矩系数;内力臂系数。,公式(4-25)和式(4-26)表明 和、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将不同的 所对应的 和 计算出来,列成表格,这就形成了附表1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系数)。在设计时就可以直接查该表格。,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由于在公式(4-25)中,当时,为适筋梁的截面抵抗矩系数最大值,其值可参见表4-6,所以在计算时,也可采用 来验算适用条件。,表4-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抵抗矩系数最大值,另外,若在计算查表时采用内插法,计算又较复杂,这时也可用公式(4-27)和式(4-28)来直接计算 和。,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例4.3】已知某矩形截面梁尺寸为250mm600mm,承受的弯矩设计值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级),环境类别为一级,安全等级为二级,求所需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解(1)确定计算参数:,查附表1和附表4及表4.2、表4.4可知:,,查附表10,一类环境,c=25mm,假设钢筋单排放置=c+d=25+10=35mm,,查附表11,(2)计算As:由公式(4-29)可得:,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由公式(4-28)(或查附表12)可得:,由公式(4-30)可得:,由公式(4-28)(或查附表12)可得:,由公式(4-30)可得:,(3)验算适用条件:,4.4 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满足要求,不会产生超筋;,满足要求,不会产生少筋破坏。(4)配筋:查附表13,选用4 25(As=1964mm2)As=1594mm2 满足要求。,图4.16 例4.3配筋图,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5.1 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双筋截面指的是在受压区配有受压钢筋,受拉区配有受拉钢筋的截面。压力由混凝土和受压钢筋共同承担,拉力由受拉钢筋承担。受压钢筋可以提高构件截面的延性,并可减少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但用钢量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采用钢筋来承担压力是不经济的,但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采用双筋截面。截面所承受的弯矩较大,且截面尺寸和材料品种等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改变,此时,若采用单筋则会出现超筋现象。同一截面在不同荷载组合下出现正、反号弯矩。构件的某些截面由于某种原因,在截面的受压区预先已经布置了一定数量的受力钢筋(如连续梁的某些支座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如图4.17所示的计算简图由力和力矩的平衡条件得出:,(4-31),(4-31),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图4.17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简图,式中,As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受压区纵向受力钢筋合力作用点到受压区混凝土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对于梁,当受压钢筋按一排布置时,可取;当受压钢筋按两排布置时,可取;对于板,可取。,以上两个基本公式,必须满足适用条件:,(或 或);,这个条件是避免产生超筋破坏,保证受拉区钢筋先屈服,然后混凝土被压碎。,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x,这个条件是为了防止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不到抗压强度设计值。因为在基本公式中已假定受压钢筋 可以屈服,达到屈服强度,而 是否可以达到屈服强度主要取决于 处的压应变是否足够大(大于),由平截面假定可知,受压区高度x值越大则 处的压应变就越大,因此第二个条件是保证 可以屈服的条件。当不满足x2 时,则应假定受压区混凝土的合力C通过受压钢筋 的重心,即令x=2,那么这时就可以直接对 取矩求出受拉钢筋As。,(4-33),应该注意的是,按公式(4-33)求得的As可能比不考虑受压钢筋而按单筋矩 形截面计算的As还要大,这时应按单筋矩形截面设计配筋。,4.5.2 截面设计,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在双筋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设计时经常会碰到以下两种情况,设计步骤不一样,具体如下:,(1)已知截面的弯矩设计值M,构件的截面尺寸bh,混凝土强度,钢筋的强度,求: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As、。设计步骤如下:,判断是否需要采用双筋。若,则需要采用双筋,否则就没必要。为了使配筋最少,就要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受压能力。而当 时,混凝土受压能力达到极限。,令 或,由公式(4-32)可求:,(4-34),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求As。由公式(4-31)可求As:,(4-35),由于双筋本身配筋量较大,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少筋情况,所以不必验算是否满足最小配筋率。【例4.4】某一框架梁处于一类环境,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采用C20等级混凝土和HRB335(级)钢筋,承受弯矩设计值M=,试计算所需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解(a)确定计算参数:查附表1和附表4及表4.2、表4.6可知,,,,查附表10,一类环境,c=30mm,由于该梁弯矩较大,假设受拉钢筋排两 排,则假设受压钢筋排两排,则,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取,假定受压钢筋排一排,则,(b)判断是否需要采用双筋截面:,由于单筋截面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小于荷载所引起的弯矩设计值M,所以要采用双筋截面或改变设计参数。,(c)求受压钢筋:由公式(4-34)可得:,(d)求受拉钢筋:由公式(4-35)可得:,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mm2),(e)选配钢筋及绘配筋图:受拉钢筋选用4 22+4 18(mm2),受压钢筋选用2 12(mm2),配筋图如图4.18所示。,图4.18 例4.4配筋示意图,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2)已知M、b、h、fc、fy、,求 As:由于只有As和x两个未知数,可以用基本公式(4-31)和式(4-32)联立求解。为了避免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也可用表格系数法求解。设计步骤如下:求s。由公式(4-32)可得(4-36)求和并校核适用条件。利用 直接求出,再利用。求出,若,说明给定的 不足,应按 未知的情况重新计算 和As。若,则应按公式(4-33)直接求出As。求As。由公式(4-31)可求(4-37),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例4.5】梁的基本情况与例4.4相同,但是由于在受压区已经配有受压钢2 16(=402mm2),试求所需受拉钢筋面积。解(a)确定计算参数:参考例4.4所确定的参数。(b)求 并校核:根据公式(4-36)可得:,=0.350=0.399,满足要求,不会超筋。(c)求 和 并校核:,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mm=80mm,满足要求。(d)求:,由公式(4-37)可得,mm2,(e)选配钢筋及绘配筋图:受拉钢筋选用4 22+4 16(mm2),配筋如图所示。比较例4.4和例题4.5可以得出前者总用钢量为175.62+2529.6=2705.22mm2,后者总用钢量402+2336.32=2738.32mm2,也就是说当充分利用混凝土来承担压力,即令(或)时,总用钢量相对要少。,图4.19 例4.5配筋示意图,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5.3 截面复核 如果已经知道截面弯矩设计值M,截面尺寸bh,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受拉钢筋As和受压钢筋,要验算该截面承载力 是否足够,这就属于双筋截面的复核问题,其具体步骤如下所示。由公式(4-31)可得到,当 时,可直接由公式(4-32)计算出。如果x2as,则取x=2as代入公式(4-32)求解出Mu,或直接由公式(4-33)计算出。如果,则应取 代入公式(4-32)计算出。截面承载力 与截面弯矩设计值M进行比较,如果,则说明满足承载力要求,构件安全。反之,如果,则说明截面承载力不够,构件不安全,需重新设计截面,直到满足要求。,【例4.6】已知位于一类环境中的梁的截面尺寸为,选用C20混凝土和HRB335级钢筋,已配有2 16的受压钢筋和3 25的受拉钢筋,若承受的弯矩设计值的最大值为M=120kNm,试复核截面是否安全?,解(a)确定计算参数:查附表1和附表5及表4-2、表4-6可得:,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N/mm2,(mm2),(mm2)查附表11,一类环境,c=30mm,则as(mm)取 as=45mm mm mm 取 mm(b)计算:,由公式(4-31)可得:,=167.34mm=80mm且=0.55355=195.25mm满足公式要求条件。(c)计算 并校核截面:由公式(4-32)可得:,4.5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87.18+37.99=125.17kNmM=120kNm截面安全。,4.6 T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6.1 概述 T形截面梁在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T形截面吊车梁、箱形截面桥梁、大型屋面板、空心板等,如图4.20所示。,图4.20 T形截面独立梁(板),在现浇整体式肋梁楼盖中,梁和板是在一起整浇的,也形成T形截面梁,如图4.21所示。它在跨中截面往往承受正弯矩,翼缘受压可按T形截面计算,而支座截面往往承受负弯矩,翼缘受拉开裂,此时不考虑混凝土承担拉力,因此对支座截面应按肋宽为b的矩形截面计算,形状类似于倒T形梁。,4.6 T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图4.21 连续梁跨中与支座截面,因为在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有一基本假定是受拉区混凝土不承担拉力,拉力全部由受拉钢筋承担。如图4.22所示 的矩形截面,配有4根受拉钢筋。假如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前提下,把原有4根受拉钢筋全部放置于宽度为b的梁肋部,再把两边阴影所示部分混凝土挖去,这样原来的矩形截面就变成了T形截面了。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原来矩形截面的受弯承载力与后面的T形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当中性轴在受压翼缘内)。因此采用T形截面可以减小混凝土材料用量,减轻结构自重,4.6 T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图4.22 T形截面,由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可知,T形截面承受荷载作用后,翼缘上的纵向压应力是不均匀分布的,离梁肋越远压应力就越小,如图4.23(a)、4.23(c)所示,可见翼缘参与受压的有效宽度是有限的,故在工程设计中把翼缘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个范围的宽度就称为翼缘的计算宽度,并假定在 范围内压应力是均匀分布的,如图4.23(b)、4.23(d)所示。因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