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业务现状及对策分析(定稿).doc
毕 业 论 文(设 计)题 目:移动支付业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英文):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in Mobile Payment Services院 别: 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 业: 电子商务 姓 名: 李其凯 学 号: 2006030443009 指导教师: 冯文辉 日 期: 2010年5月 移动支付业务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广泛的应用。移动支付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与传统支付方式的比较,移动支付是现代电子商务理想的解决方案之一,由于具有移动、实时、快捷的特性,移动支付还能解决一些传统支付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传统商务流程的效率。它将是下一代支付的一种主要手段。目前国内外移动支付主要应用于小额支付,因此移动支付的宏支付的应用研究是当前移动支付的研究热点。如何解决移动支付中宏支付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最大限度整合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面的宏支付应用系统架构等都是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 论文首先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移动支付应用现状分析了移动支付优缺点,其次结合目前社会需求分析验证了移动支付将成为下一代支付的主要手段,同时指出了移动支付不是传统支付的替代,而是补充和加强。本文还重点研究了国内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与运营模式的特点及支付实现关键技术。最后针对在我国现有移动支付系统上开展宏支付业务的一些难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移动支付、价值链、运营模式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in Mobile Payment Services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the ris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obile payment, as a new industry in a global scale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Mobile payment is the user using a mobile terminal on the consumer accounts of goods or services paid for a new service mode.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payment, mobile payment is the ideal solution for modern e-business one, as a mobile, real-time, efficient features, mobile payment can solve some intractabl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pay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processes. It is a major means to pay the next generation.At home and abroad micro-payment are mainly used, mobile payment,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macro payment is the current hot spot. How to solve the support of macro payment security, and how to maximize the integration of all aspects of mobile payment industrial chain of the macro structure of payment applications are needed to solve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obile payment application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obile payments, followed by social need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analysis demonstra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obile payments will become the primary means of payment, noting that mobile payment is not a substitute for the traditional pay, but complementary and reinforcing. This article also focuses on the domestic mobile payment industrial chain and operating model in key technology and payment. Finally, paper introduces solutions for the difficult of macro payment using on Existing mobile payment system Key words: Mobile payment, value chain, operating model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1 1.1.1 移动支付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 .2 1.1.2 移动支付:下一代支付的主要手段.3 1.2研究目的和意义.3第二章 移动支付系统42.1移动支付的定义42.2移动支付的分类42.3移动支付的特征52.4移动支付的优点6 2.4.1传统的支付形式6 2.4.2电子支付形式6 2.4.3移动支付形式72.5移动支付实现的相关技术72.5.1无线应用协议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技术72.5.2短信息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技术9 2.5.3 i-Mode 技术 9 2.5.4 Wireless Java (J2ME)技术10 2.6移动支付系统的结构10第三章 移动支付运营模式123.1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12 3.1.1以移动运营商位运营主体 12 3.1.2以银行为运营主体 12 3.1.3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 12第四章 移动支付产业链144.1移动支付的产业链构成144.2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16第五章 移动宏支付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18 5.1支付的支付安全问题 18 5.2终端设备功能限制185.3运营模式的问题195.4如何实现结算清分的问题。195.5技术的多样性和标准的不统一造成移动支付不能形成规模性发展205.6产业的成熟问题及产业链整合20第六章 移动宏支付问题的对策分析22 结论25参考文献26致谢. .28第一章 绪论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手持智能终端(如手机,PDA)设备的大量普及,移动电子商务,理所当然成为发展的趋势。其中的移动支付就是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商业交易。它通过手机,PDA等移动终端来完成交易。移动支付本身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得移动支付真正可以实现3A的移动商务,从而人们可以完全摆脱设备,地点以及时间的限制。 移动支付系统按照交易额的数量分为宏支付1(10欧元以上)和微支付(10欧元以下)。现存的移动支付系统大部分都是微支付。在这种微支付系统中,交易的费用是从用户的话单中扣除的,不直接涉及到银行的参与。而若采用宏支付系统,用户不需挈带信用卡,用手持设备即可在商场购物。在这种系统中,银行是参与者之一,用户的交易费用是直接从与用户手持设备绑定的银行帐户中扣除的。从长远来看,使用手持设备进行随时随地交易是个发展趋势。 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卡发卡量累计超过了10亿2,移动手机用户已超过7亿,为移动支付创造了很好的潜在的庞大客户群,但在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并没有达到人们理想的情况,尤其是并没有利用人们手持的手机来进行日常的付费行为。如用手机交电话费、购物费的。1.1 研究背景可以说,任何一种新的事物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也不例外,它是在现有技术与人们的需求应用相结合的结果。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与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才使人们利用手持设备如手机、PDA等(有时称手持设备)作为一个新的终端进行交易的支付方法成为可能。这就是移动支付产生的技术基础。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人们尝到了电子支付的优势,克服了传统支付中用户必须挈带现金的缺点,并且带来了支付方式的变化,即从传统的支付方式(如现金支付,支票支付等)发展到电子支付。由于电子支付受到设备的限制(如必须要有计算机且能上网的要求),制约了一些电子支付的应用。为了获得支付的更大的便利性,移动支付的需求,也就自然产生了。 尽管移动支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必须提出的是移动支付方式并不能彻底代替传统的支付方式,而只是一种补充和功能的增强。特别在现阶段,在传统支付方式做不到或做不好的方面,才是移动支付方式的商机和价值所在。例如,用户想购买互联网上的电子信息产品,使用传统的支付方式十分不便,而移动支付在方便性方面具有很优势。手机缴纳话费可以免去用户去银行营业厅排队缴费之苦。再如,手机彩票投注业务可以方便彩民随时随地的投注和查询。用手机在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或地铁票,则避免了小额找零带来的不便,让购物和出行变得更轻松。1.1.1 移动支付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 2000年,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推出了基于STK方式的手机银行服务,这是国内移动支付最早的发展形式。进入2003年,移动运营商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全面加快了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步伐。手机银行、手机钱包、手机彩票等移动支付业务的应用步伐逐步提速。2003年8月3,中国移动专门和中国银联成立合资公司联动优势科技公司,进一步推动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市场拓展进程。同时,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崛起也从侧面推动了移动支付的深入发展。2008年,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包括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设备提供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加大了对移动支付应用的推广和创新尝试,加上传统互联网支付品牌的强势介入,这都大大推进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必将对未来发展形成巨大的影响。 据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 发布的报告。至2008年底,全球使用手机支付的用户总量达到3300万,其中亚洲达到2800万。而在亚洲,尤以日韩的移动支付应用日趋丰富,产业合作日趋完善,成为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的领先者4. 日本是移动支付业务推广最好的国家之一,该国的3家移动运营商NTTDoCoMo、KDDI、软银在0405年间采用了NFC技术.自2007年以来,日本拥有超过6000万手机钱包用户,其中超过1500万使用“非接触”技术。韩国采用红外线开通移动支付业务,同时使用的USIM卡可与NFC兼容。韩国70%的电子支付(超过10亿美元)都是有手机支付完成的。欧美等国主要采用多国运营商联合运作的模式。其业务模式是通过WAP、SMS、IVR等方式接入。2007年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指出,基于NFC的手机支付功能将被集成到手机的SIM卡内,成为新的标准1。1.1.2 移动支付:下一代支付的主要手段 2009年1月7日11,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08亿户,同比增长36.1%,预测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47亿户,其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6.1%,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12亿户,其同比增长率将达到44.2%,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86亿户,其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4.9%5。 CNNIC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达到7.47亿。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了18亿2。预计到2012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10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市场研究表明,全球移动支付收入在2009年有了成倍的增长,并预测在2013年,将有近3000亿笔,价值超过8600亿美元的交易是通手机进行支付的11。从种种线索表明移动支付将成为下一代支付的主要手段。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世纪以来,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三大运营商披露12月份运营数据,电信行业2009全年数据也随之出炉,全行业手机用户数共达到7.26亿户7。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移动商务也就应运而生。而移动支付也慢慢的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费用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熟悉移动支付的优点、基本特点、运营模式和组成结构,产业链及其支付方法。针对我国移动支付现状,对其相关的缺点提出相关的改进解决方法,从而令移动支付这一新兴方式更为人们所接受,从而推动移动商务的发展。最终能带动整个商业圈的新一轮发展。第二章 移动支付系统2.1 移动支付的定义 关于移动支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定义。有的认为:移动支付是指参加商品交易或者服务的双方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商品价值的交换过程。有的认为:使用手持设备通过连接到公用网络上或者私有网络上进行交流、获取信息、交易、娱乐等的过程8。 而最为大众所接受的定义是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常移动支付所用的移动终端主要有手机、PDA、移动PC等10。 尽管移动支付的定义很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不管支付的形式如何,支付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或者是双方)要利用移动设备的参与来完成货币价值的交换。2.2 移动支付的类型 移动支付的种类繁多,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下面根据支付基础、支付时间以及支付媒介三国标准对移动支付进行分类1。 按照移动支付基础进行划分,移动支付可分为两大类。 (1) 基于帐户的支付 :每个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之前,都需要注册一个帐号,这个帐号通常有互联网支付提供商(Internet Payment Provider,IPP)进行维护. (2 ) 基于代币劵(Token)的支付:在这种支付方式中,没名消费者拥有自己的电子货币 根据支付时间的不同,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1)实时支付:即在交易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支付,实时支付通常使用电子货币。电子现金支付是实时支付的典型例子。(2)预支付:预支付是指消费者提前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进行支付。储值卡与电子钱包是这种支付方法的典型手段。(3)后期支付:后期支付是指消费者在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后才进行支付。IPP与CP通常会对消费者进行鉴定,从而对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进行担保,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在支付能力进行担保,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在支付之前进行消费活动。电子支票与信用卡是这种后期支付的主要形式。 按照所采用的媒介,移动支付可分为两类(1)采用银行帐户或信用卡进行的移动支付。(2)由电话账单进行的移动支付。 2.3 移动支付的特征 移动支付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结果,必然的会带来移动支付与传统的支付方式不同特征。因此下面就移动支付的模式、结算的形式与结算的时间进行以下研究与分类。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研究移动支付的特征10。 2.3.1 支付的模式 移动支付的支付模式与传统的支付模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依据所要支付的“商品”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支付模式: (1)按浏览付费(Pay Per View ):例如用户必须对每次期望的内容进行浏览或者重复浏览都需要付费。如网上MP3音乐下载或者是视频下载。 (2)按事件付费(Pay Per Event):移动用户对每次事件要付费。这个事件可能是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使用某项服务或者存在某种价值的东西。 (3)按单位付费(Pay Per Unit):移动用户对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内容按某种单位付费,这个单位可能是基于容量或者是持续时间长短。比如每字节或每分钟。每次会话用户所使用的单位总量将会要求用户支付。游戏下载与流媒体就属于这种类型。 (4)固定费用(Flat rate):一次性支付费用之后,用户可以在某个期间无限制地访问某种内容或服务。如我们所知道的包月服务,网上浏览报纸文章等。 2.3.2 结算的形式 按结算的形式来分,可以分为两类即:基于帐号盒基于代币10。 基于帐号的结算方法:每一个消费者都有一个特定的帐号,这个特定的帐号由一个Internet支付服务商来提供。在交易的过程中,这个帐号的借贷进行改变。消费者需要进行周期性的查询账单,并且要进行支付来维护这个帐号的借贷平衡。传统的基于帐号的支付方法不适合小额支付的交易支付,这是因为要维护这个帐号的支付服务商要收取管理费用相对于交易的金额来讲不合算。 基于代币的结算方法:为了维护每个消费者的帐号的一个替代方法是使用电子代币。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记号作为一种交易的媒介,这个记号代表一定的货币价值。这种代币开始是由银行发行,现在有公司自己发行代币。如腾讯公司的Q币就是这种形式。这种代笔的实质是讲一个代币转换成真实货币对等的电子对等物。基于代币的最大优点就是大能很好地处理移动支付重的微支付,因为它的管理费用与基于帐号相比要低很多2.3.3 结算时间 按照结算的时间与交易的时间的相对性来区分,可以分为实时支付,预支付,后支付三种。采用实时支付的方法一般是在交易的过程中采用电子货币的形式。如eCash 与Q币等,而预支付这种支付方法一般是提前支付他所想购买的内容。如手机话费代餐等。后支付顾名思义就是指我们消费之后才付钱,这种支付方法要确认使用者有很好的支付信用和支付能力。这是一种基于信用的支付方法,电子支票与信用卡就是这方面的例子。2.4 移动支付的优点 移动支付的优点概括来说就是真正实现3A10(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及任何方式)。也就是将无线通信技术的3A优势应用到金融业务之中。它的优势是与以往支付方式(传统的支付方式与电子支付的方式)的比较中体现出来。2.4.1 传统的支付形式传统的支付方式是指用现金支付。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我们在商业流通领域内的结算方式主要是现金,如我们在购物时,直接采取的是现金交易,有时也采取支票的形式。即使在今天,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购物是大量存在。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交易的量不是很大,主要是小额交易,同时客户必须随身携带现金,就存在着现金丢失和被偷的风险,即使是采取支票交易,也存在支票欺诈的危险。同时交易双方都是面对面,因此会造成异地交易双方的不便和低效。当然这种支付也有它的优点,那就是直接,可信,人们普遍接受程度高。2.4.2 电子支付形式 电子支付是Internet发展的产物。所谓电子支付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本流动。 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即Internet),使用最先进的通信手段,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的方式越来越多,这些支付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5: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一类是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子卡等;还有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汇款、电子划款等。这些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运作模式,适合于不同的交易过程10。2.4.3 移动支付形式 移动支付是在电子支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前面两种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有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独特优势。它克服了电子支付在固定网络上支付的缺陷。并且随着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通信设备的改进,移动支付已经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拥有了广泛的用户基础。移动支付最大的优势在于,将银行的信用、商家的营销能力和消费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整合起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移动支付是下一代支付的主要方式,但是他并不能彻底代替传统的支付方式,而只是一种补充和功能的增强。特别在现阶段,在传统支付方式做不到或做不好的方面,才是移动支付方式十分不便,而移动支付在方便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2.5 移动支付实现的相关技术 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完善组合创造了移动商务。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的发展是移动商务成功的关键。移动商务的实现技术也就是移动支付的实现技术。移动商务的主要特点是灵活、简单、方便。它能完全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设别的选择以及提供服务与信息的方式完全由自己控制。目前,实现移动商务的的常用技术主要有下面几类。2.5.1 无线应用协议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技术WAP是开展移动商务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WAP,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真正实现不受时间和地域约束的移动商务。WAP是一种通信协议,它的提出和发展是基于在移动中接入Internet的需要。WAP提供了一套开放、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很容易访问和获取以统一的内容格式表示的Internet或企业内部网信息和各种服务。它定义一套软硬件的接口,可以是人们像使用PC机一样使用移动电话收发电子邮件以及浏览Internet。WAP架构10有着不同于普通WEB网站的地方,首先,WAP技术是基于目前的WEB架构上的,并且延伸到无线网络环境,它使得业界所开发的产品能够具有无线网络独立性、设备平台无关性、以及相互操作性。WAP沿用了目前的WEB架构,从而使得目前投放到WEB的资金、设备、人力等等,都能够继续保留并且沿用。WAP不同之处在于她多出了一个被称之为WAP Gateway的东西,Gateway有何作用呢?以Internet设备来讲,Gateway就类似于Proxy。当客户端取得某个网站的页面的时候,都是由Proxy代理来取得,再交给Client端。而WAP Gateway除了代理手机取得所需的网站的WML文件之外,还要充当转换HTTP协议和WAP协议的角色,从而使得手机顺利取得资料。WAP Gateway 大都由电信局或者ISP所设立,而一般的网站,只要在WEB Server中加入相关的MIME格式设定就好了,就可以直接让用户的手机访问到了。架构描述如下: 无线设备(手机、PDA)WAP 协议WAP网关HTTP协议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图2-1:WAP架构图可以看到,WAP Gateway在无线网络数据传送的过程中充当的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有了它,现在已经投到互联网上面的资金、设备、人力等等才不会被WAP网站所废弃,相反的是可以更好的利用现有的几乎所有的资源。目前,许多电信公司已经推出多种WAP产品,包括WAP网关、应用开发工具和WAP手机,向用户提供网上资询、机票订购、流动银行、游戏、购物等服务。2.5.2 短信息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技术 SMS是通过移动网络用手机收发简短文本消息的一种通信机制,他通过存储转发、实时监测的机制,提供可靠的、低开销的无线数据业务。与普通的寻呼机制不同的是,SMS是一项有保证的双向服务。发送方可以在将短信息发送出去之后得到一条确认通知,返回传递成功或失败的信息以及不可到达的原因。SMS系统可以支持短信息与语音、数据、传真等业务的同步传输。目前基于短信的智能SIM卡开发了新的短信业务,如手机银行、手机钱包、电话卡充值等,用户可以通过加密了的短信息进行移动支付,实现移动商务应用4。2.5.3 I-Mode 技术 I-Mode1(I standing for information)是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移动通信公司DoCoMo公司推出的专有协议。采用这种技术用户可以使用蜂窝电话访问Internet服务。I-Mode已经占领了日本的主要市场,被认为是移动支付的成功案例。I-Mode目前只使用在日本境内,适用于宏支付和微支付,是移动支付的成功案例。 I-Mode基本上与典型的HTML浏览器的工作方式相同。I-Mode蜂窝电话使用cHTML微型浏览器。通过这个浏览器,只要输入网址或安装i-mode搜索装置,然后按一下蜂窝电话上的专供i-mode使用按钮,即可实现上网的目的。 I-Mode服务是通过使用一种DoCoMo的主干线上附加一种包通信的网络来实现的。这种数据包传送技术允许持续的连接。既然没有时间限制,因此用户不是按照网上的时间来付费。而是按照所收到的信息量来付费。 DoCoMo在其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ar,日本手提电话制式)系统上设置了分组网络(Pack Network),令i-mode的内容运行速度不超过9600bps,传送电子邮件也只需要500bps。信息传输分组化也最适合移动互联网,每次浏览时不用重新连接。I-mode不需要拨号便可畅游互联网,只要用户处于开机状态,也就是联机状态。 I-Mode与WAP都可应用于无线网络,且当WAP协议创建时,时要包括i-mode格式技术的,但是但是他们是有区别的。除有不同的技术指标之外,最重要的区别是所使用的标记语言不同。I-mode使用cHTML(Compact HTML),而WAP使用Wireless Markup Language(简称WML,它不遵守HTML标准)。另外i-mode的内容是用Compact HTML写成的,因此可以兼容现行的大部分网络内容,而WAP使用的是WML现有的网络内容必须转化为WML内容才能被WAP所使用。最后i-mode手机在技术上比WAP手机复杂,需要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但却更容易使用。2.5.4 Wireless Java (J2ME)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移动运营商开始把无线Java3作为利润新增点,设备厂商也投入大量精力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无线Java即J2ME。J2ME是1996年6月由Sun Microsystems第一次推向Java团体,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逐渐被各种消费电子生产商所接受。使原本致力于单一领域的开发人员能够将其技能发挥到跨越不同设备和应用的领域。通过基于J2ME的MIDlet应用程序,能方便地享受类似于Internet上的各种服务,如下载游戏等,也可以进行各种在线应用,如证券炒股、信息查询等移动商务活动。2.6 移动支付系统的结构 移动支付业务系统(简称为MPSS)在逻辑上可以分为银行接入层、业务处理层和接入适配层。 银行接入层包括银行网关和缴费卡网关,主要实现与银行或者其他的支付机构的数据传输功能。 业务处理层包括安全管理、交易控制和账务处理。安全管理保证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性,比如用户交易密码。交易控制完成具体的支付业务处理,包括转账、退款、冲正及日志记录等。账务处理主要完成用户账号的管理以及与账务数据层的交易。 接入适配层负责多种安全接入的适配。商家、PGS终端(商家POS机或者家加易POS机)、短信中心、WAP网关、WebServer和IVR语音设备,通过安全接入模块,以及移动支付业务系统的通信适配模块、交易适配模块、POS适配模块与业务处理层的交易控制进行交易业务通信。 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接入方式需要有相应的IVR设备、短信中心、WAP网关12。图2-2 移动支付系统流程图第三章 移动支付系统的运营模式和组成结构3.1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 当前,移动支付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类: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和以独立的第三方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3.1.1 以移动运营商位运营主体 当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时,移动运营商会以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的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因此,用户每月的手机话费和移动支付费很难区分,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交易也仅限于100元以下的交易。目前。中国移动与新浪、搜狐等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服务以及与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等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服务,都是由移动公司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的方式实现的1。 以移动运营商位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具有如下特点:直接与用户发生关系,不需要银行参与,技术实现简便;运营商需要承担部分金融机构的责任,如果发生大额交易将与国家金融政策发生抵触;无法对话费类业务出具发票,税务处理复杂。3.1.2 以银行为运营主体 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用户提供信息通道,不参与支付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工行等)都是由自己运营移动支付平台10 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移动业务具有以下特点:各银行只能为本行用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移动支付业务在银行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各银行都要购置自己的设备并开发自己的系统,因而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对终端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很高,用户需要更换手机或者STK卡。应当看到,每位用户正常情况下只拥有一部手机,但他可能同时拥有几个银行的账户。如果一部手机只能与一个银行账户相对应,那么用户无法享受其他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3.1.3 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运营主体 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1(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是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同时也是连接移动运营商、银行和商家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交易平台运营商,用户可以轻松实现卡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比如,PAG与IBM公司合作开发的Web Sphere平台、北京泰康亚洲科技有限公司的“万信通”平台、广州金钟华通讯公司的“金钱包”等,就是由独立的平台运营商运营的移动支付平台1 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运营主体提供移动支付业务具有如下特点:银行、移动运营商、平台运营以及SP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平台运营商发挥着“插转器”的作用,将银行、运营商等各利益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化,将多对多的关系变为多对一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务运作的效率;用户有了多种选择,只要加入到平台中即可实现跨行之间的支付交易;平台运营商简化了其他环节之间的关系,但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了处理各种关系的负担;市场推广能力、技术研发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等方面,都要求平台运营商具有很高的行业号召力 在移动支付业务产业价值链中,移动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商家等环节拥有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只有彼此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移动支付业务的运作模式,才能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共赢。第四章 移动支付产业链4.1 移动支付的产业链构成 从一般的经济规律分析,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兴盛需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对于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其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用户等 多个环节组成。显然,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下面对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10 设备终端提供商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最终用户商家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 图4-1移动支付产业链结构图 4.1.1 设备终端提供商 随着2G向3G的演进和移动业务的不断兴起,移动设备厂商在向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的同时,还推出了包括移动支付业务在内的数据业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