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多通信接口的MBUS主站中继器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oc

    • 资源ID:2394158       资源大小:5.28M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多通信接口的MBUS主站中继器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oc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configuration Data Acquisition ModulebyDai ZupengB.E.(Hunan Normal University)2010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Sciencein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the Graduate Schoolof Hunan UniversitySupervisorVice Professor Wu Gui-qingMay,2012湖 南 大 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现场的工业生产中,而数据传输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数据传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益。数据集中器被用在数据传输环节,传统的数据集中器由于功能单一、总线接口过少、无数据处理能力等缺点已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新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研究迫在眉睫。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运用了欧洲仪表总线M_BUS技术,代替传统的RS485总线技术,在数据传输方面有着极大优势。由于PROFIBUS总线、CAN总线、MBUS总线和以太网技术,它们技术成熟、稳定性能高、应用范围广,在工业生产的数据传输环节应用极为广泛,而嵌入式技术作为当今的新型技术的代表,也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运用,所以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将PROFIBUS、CAN总线技术、MBUS总线技术和以太网技术与嵌入式相结合,以NXP公司的LPC2387作为核心控制芯片,成功的实现了M_BUS从节点的数据与PROFIBUS、CAN总线和以太网之间的数据双向传输。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的下行接口采用的是MBUS总线技术,上行接口采用了Profibus总线、CAN总线和以太网通信技术,考虑到多功能性,还设计了MBUS中继器接口,增加了MBUS从机的数据传输距离。多通信接口的MBUS主站/中继器的设计弥补了传统数据传输系统的不足,通过系统功能测试,多通信接口的MBUS主站/中继器符合实际使用要求,可以用于各种工业生产场合。关键词:M_BUS;PROFIBUS;CAN;以太网;LPC2387AbstractAs mankind enters the 21st century,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scen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data transmis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Traditional data concentrator features a single bus interface is too small,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data processing capacity has gradually keep up with the times, the new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imminent.Communication interface M_BUS master / repeater use European instrument the bus M_BUS technology,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RS485 bus, has a great advantage in terms of data transmission. For PROFIBUS, CAN bus M_BUS bus and Ethernet technologies, their technology is mature, stable and high-performanc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data transmission link applications is extremely broad, and embedded technology as today's new technologies on behalf of widely used also in production practice so PROFIBUS, CAN bus technology, M_BUS bus and Ethernet technology and embedded combination of LPC2387 of NXP as the core control chip, the successful realization of data M_BUS from the node two-way transmission of data between the PROFIBUS, CAN bus and Ethernet. Th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M_BUS master / repeater downlink interface is MBUS bus technology, the uplink interface, Profibus bus, CAN bus and Ethernet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versatility of design M_BUS repeater interface, increasing the the the MBUS slave data transmission distance.Compensate for the lack of conven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the design of th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MBUS master / repeater system functional testing,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the MBUS main station / repeater in line with actual requirements, can be used for a variety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occasions.Keywords: M_BUS; PROFIBUS; CAN; Ethernet; LPC2387目 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I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摘 要IIAbstractIII第一章 绪论31.1课题背景及意义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现状41.3 相关通信接口的简介51.3.1 M_BUS总线简介51.3.2 Profibus总线简介71.3.3 CAN总线简介91.3.4以太网简介101.4中继器的介绍121.5 本文总体结构13第二章 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的总体设计142.1系统整体概述142.2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的主控芯片介绍162.2.1 TinyArm2387嵌入式工控模块概述162.2.2 TinyArm2387嵌入式工控模块硬件资源172.3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的需求与分析182.3.1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硬件功能需求192.3.2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软件功能需求192.3.3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性能需求202.4本章小结20第三章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硬件设计与实现213.1硬件整体概述213.2M_BUS收发电路的设计223.2.1 M_BUS发送电路223.2.2M_BUS接收电路233.3多通信接口的设计253.3.1 M_BUS中继接口的设计253.3.2CAN接口电路的设计263.3.3Profibus接口电路的设计273.3.4以太网接口电路的设计293.3.5调试辅助接口电路设计303.4其它模块电路的设计313.4.1电源模块313.4.2 J-TAG接口电路323.4.3复位电路与ISP电路333.5系统pcb图343.6本章小结34第四章 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软件设计与实现354.1系统主程序设计354.1.1配置模式设计364.1.2CAN通信模式的软件设计384.1.3 Profibus-DP通信模式的软件设计424.1.4 以太网通信模式的软件设计474.1.5 中继器通信模式的软件设计514.2相关通信接口的帧结构534. 2.1M_Bus帧结构534. 2.2 CAN帧结构544. 2.3 Profibus帧结构554. 2.4 以太网帧结构574.3本章小结58第五章 系统运行及测试595.1中继器模式通信测试595.2 CAN模式通信测试605.3 Profibus-DP模式通信测试635.4以太网模式通信测试665.5 本章小结67总结与展望68参考文献70致 谢72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3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74第一章 绪论1.1课题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产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我国的电、气、水用量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对水、气、电用户的管理日益增强。传统的手工抄表由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我国水、电、气事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解决水、电、气三大系统与用户之之间的协调管理,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的生活水平,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伴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住宅的智能化要求日益提高,一户一表的推行,对费率水价的实施以及用水管理部门对用水量统计及收费管理的需要,推动着自动化抄表技术在水表领域的不断发展,最初由计量工人挨家挨户的直接读取到今天的智能化自动抄表技术的完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已经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但是,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远程抄表系统并未完善,即便是新型的RS485总线传输技术代替了原有的手工抄表,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1。传统的RS485总线通信设备容量少,最多接入数量不超过128个,不适合现代化的楼宇之间的信息传输;通信速率非常容易受距离的限制,当通信距离超过数百米时,其可靠的通信速率小于1200bps;非隔离的方式使得RS485芯片不能应用于长距离户外通信,隔离方式需要提供隔离电源,成本较高;不能给从设备供电,从设备需要单独外加电源供电;布线拓扑只能为串行布线,不能构成星形等任意分支,但是串行布线对小区的实际布线设计难度太大;远距离通信时,RS485芯片容易损坏。 M_BUS总线是欧洲新型的仪表总线,是由德国Paderborn大学的Ziegler和德国Techem AG公司、Texas Intrument公司共同开发的,基于ISO/OSI模型四层模型,用到了其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协议采用IEC870标准,应用层协议采用EN1434-3标准。在欧洲,M_BUS总线由于其特有的总线供电模式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水、电、气远程抄表系统,并且由于其实时性相对较好可以广泛用于智能化控制总线和火灾报警系统。M_BUS通信高速稳定(2400m,可靠传输波特率为4800bps)、静态功耗低、可接入站点容量大、使用普通双绞线、抗干扰能力强、总线拓扑任意、预留多种通信协议,扩展极为方便。传统的RS485数据集中系统传输速度慢、实时性差、安装麻烦、抗干扰能力弱等已经难以适应现现代数据集中的要求,而基于M_BUS总线传输的数据集中器具有所有M_BUS的优点。并且,传统的RS485数据集中器一般只是针对某种总线传输的进行设计,当工业生产中数据传输总线接口发生改变时,传统的数据中继系统由于接口不匹配,不能适应现有的总线接口,导致原有的RS485数据中继系统不能使用,造成工业生产的浪费,不利于企业发展2,3。针对传统RS485数据集中器的不足,研究和讨论了一种新的数据集中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综合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具有多通信接口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该数据采集系统结合了嵌入式工控模块T2387(LPC2387集成在工控模块中)、M_BUS总线、Profibus总线、CAN总线、中继器技术、以太网技术;以ARM微处理器LPC2387为核心,M_BUS为数据采集总线,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核心芯片处理后,可通过Profibus总线、以太网口、CAN总线传输到相应的总线上,实现多种总线上数据的传输。另外,由于该系统设计有中继接口,所以该系统还可以作为中继器,实现数据在M_BUS主站与从站之间的远距离通信。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现状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集中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工业数据通过传感器或者其他采集装置采集,然后通过数据集中器上传至相应的数据传输通道,便于实现数据处理等,实现了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数据交换。可以说,数据传输是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所以数据集中器就显得尤为重要。数据集中系统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由美国率先运用在军事上,将采集到的侦察数据进行集中后在传输到监控室,这一数据传输技术运用在军事领域,为军事情报部门提供了准确实时的作战数据。这标志着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已经将信息传输技术率先运用在军事领域,并且将在日后取得了不断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计算机技术与数据传输相融合,将用传统方法不能实现的数据传输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成功的实现了数据传输,使得数据传输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据集中器的成本得到降低,节省了印刷板的空间,数据集中器已经可以由原来的体积大、智能化程度低逐渐转变为体积小,智能化程度高。特别是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出现,可以将一块体积很小,功能很强大的芯片应用于各种智能化的系统,这一技术应用在数据传输领域,使得原先数据集中系统的功能增加,扩大了数据集中器的运用场合。我国目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数据集中器将得到飞速的发展,原先的数据集中器没有MCU,仅仅由收发电路和传输接口组成,由于高速 ARM、DSP、FPGA和大容量的存储芯片的出现,将使得数据集中器不仅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还可以将数据进行存储,进而进一步处理、而且强大的上位机开发软件也慢慢和数据集中系统结合起来,如JAVA等,使得数据集中和监控有机结合,更加方便现场工作人员对数据的分析和掌握。数据集中系统近年来也逐渐向高精度、高速化、网络化、模块化、通用化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着工艺等方面的改进,成本和价格将会下降,使得数据集中系统运用更加普及到普通工业领域。另一方面,数据集中系统采用 SoC 、ARM、DSP等嵌入式微处理器、RS485 双绞线、CAN总线和Profi-bus总线等,支持多种通信接口,可广泛运用于工业现场数据传输和控制等领域。同时,伴随着局域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工厂管理层局域网和车间层局域网的底层设备网络能够连接到一起,这样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将多台数采设备有效的联接在一起,实现在线对生产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1.3 相关通信接口的简介1.3.1 M_BUS总线简介M_BUS总线,全称Meter-bus,是一种专门用于各类仪表或装置的远程读数或读取相关信息的网络系统结构。采用远程读数的欧洲抄表总线标准,广泛运用于水、电、气等部门的远程抄表系统,这种总线对楼宇自动化事业及相关的应用有着极端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建设部门推广的水、电、气三表合一,采用的就是这种总线标准。M_BUS总线有着其显著的特点:1、两根双绞线或电缆实现无极性远程数据传输。2、主机可远程供电给从机。3、结构拓扑简单。4、总线长度可以达到1km。5、主从式半双工数据传输。将M_BUS仪表总线用于各类消费性相关装置,可将相关数据或信息编码收集并传递至M_BUS主站,然后再通过各类方式传送至上位机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可以实现远程数据的实时采集、巡检和监控等功能4,5,6。M_BUS总线构成的抄表系统应用于居民小区,则可实现远程计量、抄表、报警、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等,M_BUS总线的运用对于构建智能化住宅小区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M_BUS通信是由主机发起通信,从机应答,从机之间没有信号传输,从机之间通过地址编码区分。M_BUS总线主机对从机36V的电压供电,并通过总线远程传输数据给从机,主机到从机的信号传输采用电压调节方式,即36V代表逻辑1;24V代表逻辑0。主机通过在M_BUS总线上不断的改变电压值将信号传输到M_BUS从机。图 1.1主机到从机传输的数据码流M_BUS从机到主机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的是电流调制。一般在设计M_BUS从机的时,可选用等过Texas Instruments 公司生产的TSS721芯片作为从机的收发芯片。TSS721是根据M_BUS通信标准(EN1434-3)制作的终端收发芯片,TSS721由M_BUS总线供电和数据传输,具有抗极性颠倒能力,它与从机的微处理器之间可以有多种连接方式,对从机微处理器的供电方式多种多样,有总线供电方式、电池供电方式和后备电池供电方式。从机到主机的数据交换采用的是电流调制,从机中TSS721向主机发送的是一系列的电流脉冲。在稳态时,从机和主机无数据交换式,每个从机消耗掉电流为1.5mA,该电流值表示逻辑1;当从机向主机传输逻辑0时,由从机增加一个1120mA的电流,总线上的电流消耗就增加了1120mA,这样主机很容易检测到逻辑0信号。M_BUS总线数据链路图1.2 由从机向主机传输的(电流)数据码流层规定:M_BUS数据传输为11个字节,其中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数据校验位和1位停止位。图1.3为M_BUS总线的比特流传输格式。M_BUS的数据链路层传输协议基于IEC 870- 5,M_BUS数据链路岑协议采用的是异步串行的传输方式, 传输的每个字节有8个位,8位之前加上一个起始位和之后加上一个校验位和一个结束位构成十个位来传输,总线在静止状态的时候为高电平,用逻辑1(MARK)表示 ,因此每个字节的起始为必须为低电平,即逻辑0( SPACE) ,结束位为高电平,即逻辑1(MARK)表示该字节的信息的结束7,8。作为M_BUS从设备到M_ BUS 总线的接口电路,TSS721大大降低了从节点的设备成本。TSS721不仅可以按照M-BUS 总线规范来收发数据,还具有从设备与微处理器之间的电平转换电路,用来实现微处理器和从节点设备的通信。另外,TSS721还具有总线电压故障指示和极性接反的保护等功能。图1.3 M_BUS比特流传输格式1.3.2 Profibus总线简介现场总线是一种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开放式、数字化双向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9。Profibus(Process Fieldbus)是面向工厂自动化、流程自动化的一种国际性的现场总线标准,是一种具有头广泛应用范围的、开放的数字通信系统,适合于快速、时间要求严格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各种通信任务,基于分布式控制思想发展而来的、最初的设计构想是基于扩展的MAP/MMS标准的思想,建立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面向对象的、使用能够与工厂上下各层的工业通信系统。在德国,有90%的工厂自动化检测和控制设备上都配有Profibus的标准接口。凭借这Profibus标准中涵盖了各种需求的各个自己规约的优势,如DP、PA、Profinet等,其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Profibus产品覆盖了各行各业。Profibus总线自1997年进入中国后,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据CPO对北京周边300多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Profibus的市场占有率为40%50%,而在全国市场至少有30%40%以上的占有率。Profibus是唯一全集成H1和H2的现场总线解决方案,是一种不依赖制造商的开放式总线标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现场总线标准之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严格的认证规范、开放的标准、众多厂家的支持和不断发展的应用行规已成为最重要的现场总线技术。Profibus总线的特点是不同制造商生产的设备不用对接口进行特别的调整就可以直接通信,且特别适用于高速且对时间要求比较高的复杂通信场合。Profibus按照应用范围可以划分为10,11,12:Profibus_FMS、Profibus_DP和Profibus_PA。四个版本虽然应用场合不同,但是版本兼容。Profibus-FMS主要解决车间级通行任务,完成中等速度的循环和非循环通信任务,广泛用于电气传动、传感器、纺织工业和楼宇自动化,一般构成实时多主网络系统。Profibus_DP是一种优化的高速通信连接,用于自动可控制系统和设备及分散I/O只见到通信设计,还可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Profibus_PA数据传输采用扩展的Profibus_DP协议,另外还是用了描述现场设备行为的PA规范,并可以使使现场设备通过总线供电,采用分段耦合器,Profibus_PA设备可以很方便的集成到Profibus _DP网络上。一般Profibus_FMS和Profibus_DP一起使用,有三种类型传输方式:DP和FMS的RS485传输、PA的ICE1158-2传输和光纤传输。DP和FMS的485传输技术:RS485采用屏蔽的双绞线,共用一根导线对,适用于需要高速传输和设备简单而又便宜的各个领域。在不使用中继器时,每段最多有32各站点,使用中继器最多可以扩展到127个站点。总线的传输速率可选用9.6kbps到12Mbps,一旦设备投入运行,全部设备据需选用同一个传输速率。电缆的可靠传输距离与传输速率有着很大的关系,见表1.1:表1.1电缆长度与传输速率的关系波特率(kbit/s)9.619.293.75187.5500150012000距离/m1200120012001000400200100PA的IEC1158-2传输技术:IEC1158-2传输技术可以满足石油化工的要求,可保证本质安全性和现场设备通过总线供电13。IEC1158-2是一种位同步协议,可进行无电流的数据连续传输。在没有使用中继器时,每段最多有32个站;使用中继器时,最多可以有126个站点。传输速率为31.25kbit/s。光纤传输技术:在电磁干扰很大的场合,一般运用光纤传输数据。一种专用的总线插头可以将RS485信号转换成光纤信号或者是将光纤信号转换成RS485信号,这使得在同一系统中,可同时使用RS485和光纤传输技术。为了使不同的设备生产厂家的从站设备能够很方便的挂接在Profibus总线上进行通信,必须创建一个GSD文件,GSD文件以电子文档形式记录了对应从站设备的各种参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GSD文件是从站设备的一个电子版使用说明书,用户在实际上创建一个Profibus应用系统时,由组态软件工具在主站上读入该从站设备的GSD文件,在主站上建立一个缓冲区,且再通过网络将初始化参数赋给从站设备。PI组织为GSD文件定义了大量的标准字,通过这些标准化的描述,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主站能够从GSD文件中读取从站信息。GSD文件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4:总规范:包括了生产厂商和设备名称、支持的波特率、软硬件的版本、总线插头的制定、监视的时间间隔等。与DP有关的规范:包括与主站相关的一些参数,如该主站所允许的从站个数、主站的上传和下载的能力。与DP从站相关的规范:输入和输出的通道数、类型、诊断数据等。1.3.3 CAN总线简介CAN总线全称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15,16。在国际上,CAN作为现场总线的一种应用很广泛。CAN总线是串行通信总线的一种,最初被设计应用在汽车工业中的微控制器通信。由于CAN的设计独特且可靠性高、在多主系统中的实用性等方面的优势很明显,CAN总线已经广泛的被应用于现代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等领域,CAN总线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成为国际通用标准的现场总线,它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CAN通信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者光缆,通信速率可以达到1Mbit/s,通信距离可达10km。CAN总线的最大特点废除了传统的依靠站地址来编码,取而代之的是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使其网络上的节点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另外,由于CAN总线的纠错能力很强、并且支持差分收发,因而适合高干扰环境,并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CAN总线的特性17:1、CAN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网络,它优先支持分布式、实时控制。2、CAN协议遵循ISO/OSI参考模型,用到了ISO/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3、CAN总线节点可达110个。4、CAN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是短帧结构,每帧数据位占8字节,易于纠错。CAN节点在严重错误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关闭,不会影响总线其它节点。5、CAN总线传输速率随距离改变而改变,两个站点最远的直接距离最远可以达到10km(传输速度为5kbit/s);最高通信速率可达1Mbit/s(传输距离40m)。表1.2为CAN总线通信速率与传输速度之间关系波特率/Kbps通信最大距离/m5100001067002033005013001006201255302502705001301000406、CAN可以多主方式工作,本质上也是一种CSMA/CD方式。在任意时刻,网络上的任意一个CAN节点可以主动地向CAN总线上的其它的CAN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从,由于节点之间依靠优先级区分,因而通信方式颇为灵活。7、CAN总线采用的非破坏性逐位仲裁技术,使优先级高的先发送,极大地节省总线冲突仲裁时间。即使是重负载的情况下,CAN网络也可以采用一点对多点或点对点方式收发数据。8、CAN信号调制解调方式采用不归零编码/解码方式,并采用插入填充技术,数据位具有显性位“0”和隐形位“1”两种逻辑电平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可靠性突出、实时性好、灵活性能高,其总线规范已经成为国际标准,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总线之一。由于其性能卓越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交通工具、医疗仪器、多种控制设备以及建筑、环境控制等众多部门。控制器局部网将在我国迅速普及推广。1.3.4以太网简介以太网18,19,20,英文名为Ethernet,是当今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网络技术。 以太网这个术语是一种技术规范,而不是某种具体的网络,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Xerox公司、英特尔公司和DigitalEquipment公司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以太网技术是TCPIP协议所采用的主要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符合IEEE802.3规范。早期以太网连接采用总线拓扑结构,现在但由于它存在的固有缺陷,已经逐渐被以交换机和集线器为核心的星型网络所代替。以太网采用一种称作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的访问控制方法,简称CSMA/CD,指的是以太网的联网技术如何操作和运行。CSMACD技术规定了多台设备共享一个通道的方法,因为所有的通信信号都在共用线路上传输,即使信息只是拉给其中的一个终端(destination),某台设备发送的消息都将被所有其他终端接收。在正常情况下,网络接口卡会滤掉不是发送给自己的信息,接收目标地址是自己的信息时才会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以太网的数据格式是数据包,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数据包时,数据包TCPIP分层模型中的传输过程图1.4所示。在应用层将要发送的数据打包后,将打包后的数据发送到传输协议层,在该层加上标识符,标明自己的目标地址和身份。在传输层的数据打包完后,把打包好的数据传给网络层,加上一个标题,以符合网络IP层的要求;在网络层将数据处理完成之后,将封装好的IP数据包传送至了下面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中,该数据包会被加上一个包头和一个包尾来完成IP包的最终的封装工作。被封装好的数据包将会被发往的物理层,变成数码流的形式,通过网络媒介到达宿主主机中。宿主主机会按照上述相反的方向对数据进行接收,然后分别在各层实现拆包的工作,最后提取出来的原始发送的数据或者控制命令。图1.4 以太网数据包传输过程图以太网中的某台主机要进行数据包传输,过程如下21:1、首先监听信道上是否处于忙状态,即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监听到有信号传输的话,表明信道处于忙状态,就继续监听到信道空闲为止;2、若没有监听到任何信号,表示总线当前空闲,就进行数据包传输;3、在数据传输的时候继续对信道进行监听,如发现有别的数据包在传输,就表示发送冲突,将执行退避算法,然后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执行监听信道上是否处于忙状态。如果监听到有信号传输的话,表明信道处于忙状态,就继续监听到信道空闲为止;4、若没有发现冲突,则表示发送成功。M_BUS主站通过网口要向一台主机B发送报文,会查询本地的ARP缓存表,找到B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后,就会进行数据传输。如果未找到,M_BUS主站则会向网络发送一个ARP请求报文,里面包含了M_BUS主站的IP地址和物理地址和B的IP地址,并请求主机B回答自身的物理地址。在帧被传送到网络上后,所有主机包括B都可以收到ARP请求,但是只有主机B识别自己的IP地址,于是便向M_BUS主站发送一个包含B的MAC地址的ARP响应报文。M_BUS主站在接收到B的ARP响应报文后,就会将本地的ARP缓存表更新。然后M_BUS主站可以使用B的MAC向B发送数据(MAC是由网卡附加的)。1.4中继器的介绍由于存在线路损耗,在线路上传输的信号会逐渐衰减,衰减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信号失真,因此会导致接收方的数据接收错误,中继器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中继器(REPEATER)作为网络物理层上面的连接设备,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网络信号以推动,通过对数据信号放大、再生,达到远距离传输信号的目的。中继器连接同一个网络的两个或多个网段。如以太网常常利用中继器扩展总线的电缆长度,标准细缆以太网的每段长度最大185米,最多可有5段,因此增加中继器后,最大网络电缆长度则可提高到925米。一般来说,中继器两端的网络部分是网段,而不是子网。中继器是连接在两段局域网之间的电缆,可以将电缆上的数字信号放大、再生,然后发送。这些功能是OSI模型中的物理层的功能22,23,24。使用中继器可以适当的增加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例如,按照以太网的规定标准,单段信号传输电缆的最长只能为500米,但如果使用了中继器连接4段电缆之后,以太网中信号传输可以达到2000米。但是中继器只是简单的将某段电缆上的数据发送到另一段电缆上,而不管数据是否出错误数据或者数据是否不适应于网段的传输。从理论上讲中继器的使用是无限的,网络也因此可以无限延长。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网络标准中都对信号的延迟范围作了具体的规定,中继器只能在此规定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工作,否则会引起网络故障。中继器的优点:(1)扩大了通信距离。(2)增加了网络节点的最大数目。 (3)可以使各个网段通信速率不同。 (4)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可靠性。 (5)系统性能得到改善。 中继器的缺点:(1)中继器的工作机理对收到被衰减的信号再生(恢复)到发送时的状态,并转发出去,这就加大了数据传输的时延。 (2)当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量大和速度很快,导致网络传输超负荷时,中继器可能由于缓冲区的存储空间较小,而发生数据溢出丢失,产生帧丢失的现象。中继器若出现故障,对相邻两个子网的工作都将产生影响。1.5 本文总体结构本论文对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的通信服务器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介绍。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数据集中技术的的发展及其特点,并对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所涉及的通信接口总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2章对系统的设计所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对系统的整体功能需求和软硬件功能需求做出了详细讲解,并将要达到的成果做出了详细的介绍。第3章介绍了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的硬件的设计及实现。详细的说明了系统硬件的组成、实现的功能。第4章介绍了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的软件的设计及实现,给出了程序流程图并对部分关键代码作了详细解析。给出了程序流程图及部分代码。第5章对系统各个功能做了详细的功能测试。最后是结论,对论文所作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测试及实际使用情况作了介绍,对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的不足进行了思考,探讨了多通信接口的M_BUS主站/中继器系统需要改进的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多通信接口的MBUS主站中继器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