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doc

    • 资源ID:2391885       资源大小:10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doc

    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资料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贴送日期 2002年7月12日 22:22:08)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姚利民等 【摘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重大发展。本文从教育思想、教学走向、学科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与办学模式等方面勾勒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大致发展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 20世80年代,美国APPLE公司成立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同多种信息媒体相结合,并首次推出了MACHITOSH系统机,标志着早期多媒体技术的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一场革命。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不仅具有计算机所固有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等功能,还采用了图形窗口、交互界面、语音识别和触摸屏等先进方式,使计算机不仅具有了处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的能力,并能够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图像、声音,生动逼真地传播和表达信息,与人类交流。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电子图书室、多媒体教学管理等的蓬勃发展。此外,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以因特网(INTERNET)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构成了现代技术文化的重要部分,联系上亿人的因特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的大背景下,网络技术与教育更是结下不解之缘:美国在1998年公布了INTERNET计划,宣布要使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家庭和每一个美国公民都能享受INTERNET带来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英国政府建议成立网上工业大学,并推出“全国学习网”,目标是到2002年使英国3.2万所中小学全部进入因特网;我国教育部1999年推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校园网的构建提到日程上来,2000年4月中国基础教育网正式开通,同年10月国家教育部宣布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目标是在未来的510年内使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能与网络联通,到2005年使所有大学和一千所中小学上网。 “多媒体”与“网络”的联姻促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产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信息空间主体化和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有质的区别。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冲击了机器工业时代“大批量生产”形式的教学。目前这一技术正向着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方向推进。 二、教育思想的转变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可以看做是同义词,都是指人们对于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认识。教育思想一般是较深层次的认识,是经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形成的比较系统的稳定的思想体系。教育思想一般包括教育本质观、教育功能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教育发展观等等,而这些方面的思想认识往往又是相互联系、很难截然分开的。现在各大学讨论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教育价值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教育发展观方面。 (一)教育价值观的发展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人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与教育之间的价值关系,而不是教育本身。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知识的传递,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对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知识的传递与创新,并为社会提供服务。自从18世纪起,以工业化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复制范式”(Replicate Paradigm)就进入大学并逐渐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复制范式”是一种史无前例的认识方式,这种方式使“复制的精确程度”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第一次成为衡量生产效率的根本标准,进而成为人类价值观念的基本准则。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学习的价值评价也运用到这种标准,使得“复制”的效率和精确程度成为衡量教育或学校的最高法则。不可否认,这种“复制范式”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确曾起过重要作用,但在当今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它已成为阻碍大学前进的一个关键因素。时下许多大学在考虑如何运用现代技术问题,殊不知,在承袭工业化时代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所制订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工业化时代的烙印,我们显然不能再将“复制范式”作为现代大学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成为生产力的内部因素而不仅仅是外部因素,正如国家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所讲的“工业经济中衡量生产力的生产函数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能源等要素,把知识技术看做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被纳入生产函数之列”。这就意味着部分知识本身就能增殖,而不必转化为劳动力或生产工具。以传递和创造知识、科技为主要责任的高等教育不仅在经济上具有服务性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而且在经济上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因此,从教育功能的价值判断的角度来看,应当把片面的唯社会价值观或唯主体价值观转变为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发展。 (二)教育质量观的转变 教育质量观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在理论上,它所依据的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等,而在实际上,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与人才观密切联系的。由于人才观的不同,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可能差异很大。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以知识的多寡及深浅为主要的质量标准,甚至是惟一标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教育质量观肯定是不适宜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走进教育过程,不仅是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还作为一种社会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的发展,因而引发了迅猛发展的世界性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社会,培养大学生使之适应“数字化生存”乃是当务之急。正如鲁洁教授在网络社会·人·教育一文中所说的,这种人才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主动把握网络中的各种符号,能在网络上进行符号交流和创造,从而成为网络时代的主体,而不是失落主体性的电脑奴隶。在此,教育质量的评价显然不能以学生“复制”了多少知识来衡量,当然也不能单纯把学生所获得的某种能力加以指标化而成为质量评价标准。我们应将传统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大学应把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培养高科技与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三)教育发展观的转变 网络时代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产品和网络生存的普遍化使高等教育发展和竞争有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所说“以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为借鉴,跳过某些传统工业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遗传工程、激光、微型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时代。”就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背景而言,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讲不啻是一个天赐良机。因此,现代高校应把多媒体网络作为发展的立足点,高校必须走在网络时代的前列。“校园网建得好不好,用得好不好,教师、学生是否都上网了,不仅仅是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得好不好的问题,更应提高一个认识层次,把网络看做是学校在新世纪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平台,它应是高校提升水平和层次的最重要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但是,我们把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立足点并不是说投资多少万元添加硬件、软件,尔后就自然表明大学已现代化了。事实上按工业自动法则,人类的技术进步永无止境,一种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其它更多技术的出现。目前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自动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创新。从本质上说,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能使大学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不在于它能提高传统教学的效率和范围,而在于它能创造出一种新的知识探求方法和学习方法。否则,信息传递自动化的趋势只能是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并不需要的人才。教育是百年大计,高等教育更是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但是,当前却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发展观,一提到成绩就有一长串的数字:增加了多少专业、多少学生,添加了多少校舍、设备等等,而对于教学质量如何,怎样去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却是支支吾吾。这是非常有害的高教发展观,它把“本”与“末”倒置了!当然数量增长,追求规模效益是必要的,但从长远效益来看,从国家发展来看,质量的提高更为重要!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高教发展目标是: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这几年高等教育规模是增长了,但质量方面却是今不如昔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高教规模的发展提供更多便利,但教育质量问题更凸显出来了。低劣质量的高等教育不仅浪费国家和个人的财力、物力,也有悖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不管有什么借口,也不管困难有多大,决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而追求短暂的高等教育浮华!必须把急功近利的教育发展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高教发展观。实际上多媒体网络技术也使这种转变成为可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自觉地从网上汲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这就是明证。 应该指出的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并不是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思想,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弃其不适,取其精华。 三、教学走向 信息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倍增的社会,知识在虚拟网络上具有了非线性、多结局且迅速更新的特点,这一特点必然导致知识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使其仅仅成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描述,一种解释或一种假设。知识不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权威性和垄断性,人们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学校学到终生受用的知识。因此,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视野下,教学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任务,以记忆知识量的多少为评价标准的旧功利主义观念,把教学焦点由“教”转向“学”,由“结果”转向“过程”,由“知识”转向“能力”,以学生获取信息、创造知识为衡量尺度,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所能包容的信息量和可提供的教学资源是任何教材、教师甚至于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在这一学习环境中,学生只有具备了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能力,才能很好地去利用信息。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和理解信息能力以及运用信息创造新思想和新知识的能力为重点。 传统教学中,师生虽然是在教室里面对面学习,但真正意义上的心理交流并不多。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延拓了教与学的物理时空,而且为师生提供了超越时空的、开放的交往环境以及心理交流的可能。在此环境中,学生不必受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知识获取方式的制约,可以自由驰骋。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增强了教学的个性色彩,赋予了每个学生在学习时空、内容、方式、数量等各方面的自主权和调控权,而且促使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从重视老师的“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现在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因为学生数量大规模增加,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也就随之扩大,要是再坚持传统的“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等原则,肯定会导致“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正是可以解开“共性”与“个性”这一对死结的钥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速度自定学习步调,主动参与网上讨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选择所需信息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这种环境里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知识传递者和权威象征的传统作用大为减弱,而作为学生指导者、课程设计者、社会文化诠释者的作用逐渐增强。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讲”与“听”的过程,而是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信息双向流通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技能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重新分析、综合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之上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导引”作用,更不能说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形式将被取而代之。我们只是强调在多媒体技术背景下应从大学培养目标的整体角度来考虑教育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学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结合,探索出一套较为贴切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途径充分刺激学生的眼、耳、手等各个器官,大大改善了人脑获取信息的感官功能,促进了学生的记忆、思考、探讨等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获得从单调的文字形式转变为多种直观生动的形式。虚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学习者可以利用它进入原子、基因等微观世界甚或海洋、宇宙等宏观世界,使教学内容的直观展示更为逼真。 另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便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各国高等教育的相互交流使高教国际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课程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不仅应当开设更多关于其它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所有的课程都应当体现国际观点。伯恩教授曾指出,在国际框架内讲授一个学科,使学生能意识到所有国家的相互联系和问题的普遍性。 总之,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技术支持。因而,包括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教学管理及其评价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应更广泛地考虑信息时代教学的特征,以系统、整体、联系的理念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合理地引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促使教学内容向课本外延伸,教学评价向能力转向,课程设计向多元化发展,教学交往向网络化转变,教学管理向技术化转型,从而为提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寻求新的途径。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各种类型的科学组织将科学理论和原理应用到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既强化了科学向技术转化的机制,又促进了科学的综合化和协作体制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了解。与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和实际应用过程中高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同步,包括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内的新技术革命促使科学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技术使知识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呈现出高度综合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传统的依据学科设置专业的教育模式受到新科技发展以及社会产业结构深刻变革的双重挑战。因此,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高等教育应重建新的学科专业结构,以便在新的综合基础上实施适合时代潮流的教育。在这里,所谓的重建学科专业结构,既包括学科专业体系的综合和概括,重新构建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概念框架体系,也包括理论思维形式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系统总结和统合,更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协调和整合。只有这样的高等教育才能使学生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复杂需要和多样化要求,因为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仅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共同体的成员。他必须既有科学知识和专门技术,又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因此,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如何对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以及科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进行有效的重构和整合,使其达到新的平衡和协同发展,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明显发展趋势是:尊重学生消费者的选择;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等等。 五、运行体制与办学模式的新思路 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它主要是指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与高等学校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和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是典型的以国家为主体的中央集中制:国家或各级政府既是投资者,又是办学者和管理者。他们在高校决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包办不仅有碍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使政府也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很显然,仅仅靠国家和政府提供的正规高等学校系统肯定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广泛需求,更何况国家财力非常有限!是故,世界各国纷纷尝试设立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虚拟大学等等。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大学已成为新世纪的一大亮点。网络大学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一方面使现有的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它能以少于传统高等教育的花费,为更多的人提供有效的教育,从而为缓解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有三个环节:教学资源;传播通道;学生学习支持体系。这三个环节虽然紧密联系但不处于同一环境之中,再加上远程教育讲求规模效益,因此,现代远程教育更适合用产业化方式运作。 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资源如师资、教材、学术积累等是远程教育的前提,但它们需经转化和整合之后才能成为远程教育资源。这种转化既是技术问题,也是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落实到资金和教学设计者两方面。现代远程教育一般采用“集体备课,一人主讲,多人辅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其课件水平很高。如琼斯国际大学的课程内容是由课程专家设计,然后再由一流的教学人员教授;湖南大学则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聘请最优秀的教师主持课件制作。在此环节中,课件制作工具和软件都是相关产业涉足的领域。 传播通道 对远程教育来说,需要最稳定、最高效、最便宜的传播通道,因此远程大学往往需要与信息产业合作,远程教育也经常(也应该)跟进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以降低成本。这就极大地刺激了社会上信息产业的激烈竞争。如清华大学采用“以卫星传输入网,以有线电视网或宽带城网入户,以INTERNET网络为补充”建立直接面向家庭的远程教育传输体系。他们之所以采用“三网并进”是因为媒体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浙江大学则与浙江省广播电视厅合作,由广电厅提供20Mbps的传输信道供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可以看出,在远程教育传播通道方面,各大学都是直接与社会其他产业相联系。 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和课程选择的资讯提供;学习中心和指导教师的提供;多媒体教材和网络视听阅览室的提供;个别化学习策略指导的提供;网络之外的媒体教材或学习包的提供等等。 不处于同一环境的三个环节相对独立,促成了远程教育商业化运行模式的出现。如中国人民大学与万通集团合作成立了东方兴业远程教育网络公司。除了办学政策、教学计划、师资由人大网络学院决定之外,其它如招生、管理等由公司运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效率高、动作快、占有市场能力强,有利于远程教育的创新,特别是有利于个别化学习。此外,远程教育还有个很明显的产业运作痕迹,那就是“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个人必须为私人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学习、下载课件付费;企业则支付其职工的网络培训费用并参与分担部分具公共产品性质的网络设施的建设费用;国家则负责通讯线路、公共站点等公共产品的建设和维护。 此外,世纪之交伴随着高校扩招而首次出现高教买方市场现象,以及外国教育机构进入我国教育市场,使我国高教办学模式又有了一些重大变化:出现了以产业方式运作的教育集团;以改制为主要特征的二级学院和国有民办等新的办学模式。所有这些,都预示我国高教办学模式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将更趋多样化,教育投资将更多地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负担,教育终身化将成为现实。 六、结束语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整个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办学模式等都将发生极大变化。大学要想在未来社会中继续保持原有的地位,且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需要的人才,就应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教学思想和教学组织管理策略,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信息社会发展的方向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网络技术应有的效能,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现代化,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方耀楣.网络时代,高等教育的新观念.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 2、陈学飞.面向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6) 3、何云坤.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原则对策新探.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3) 4、唐斌,阮艺华.发展网络大学,缓解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新思路.开放教育研究,1999(6)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张建奇.INTERNET在我国高等学校内应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4) 7、BeataKrupa(US).Teaching Online lessons in what We Are Really Changing by Moving Eduaction to Online Environment? 董秀华译. 8、郭琴.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电化教育研究,2000,(6) 9、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高等教育研究,1999,(1) 10、杨贯中.普通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来自国家试点单位湖南大学的报告.开放教育研究,2000,(4) 11、胡保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大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3) 12、赵国栋.论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电化教育研究,2000,(8) 13、陈时见,刘继平.多媒体与网络背景现代教学.教育研究,2001,(10) 收稿日期:2002422 作者简介:姚利民,教授,湖南大学(410082)。 陈剑光,硕士研究生,湖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410082)。 中国远程教育

    注意事项

    本文(多媒体网络技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