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级下学期综合实践课教案 全册.doc

    • 资源ID:2381937       资源大小:126.50K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小学四级下学期综合实践课教案 全册.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课教案周次授课内容(课题)、教学目的、要求所需课时课时准备1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1课件2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1课件、录像3对核武器的防护1录像、录象4化学武器及其杀伤作用1录像5对化学武器的防护1录像、课件6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1录像7制式个人防护器材及其使用1录像8简易个人防护器材的制作1课件、录像9人防工程1录像10防护动作演练1录像作11抗日战争的胜利1录像12能说会道说话比赛1录像13走进歇后语王国1实验14寓言故事小竞赛1录象15古诗大比拼1课件、录象16亲近大自然1课件17广告语擂台1课件、录象18“过一把作家瘾”1课件、录象19垃圾1课件、录象20您好,亲爱的老师1课件、录象21招考配音员1录象22粮食来得不容易1课件、录象23关爱生命 保护自然1课件第一课: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 观念。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3、了解什么是三防,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的特点和破坏的严重性。二、 教学重点:1、结合国际、国内形式,进行国防教育。2、明确普及防空知识的意义。3、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特征。三、 教学难点:人民防空的作用。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事例和道理说明课题内容,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五、 教学过程:引言: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集团、国家、民族、宗教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不断,战争也不断发生。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美、英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人之间的战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过战争吗?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如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珍宝岛保卫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不是就不可能有战争了呢?我说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世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是不变的规律。如中国和越南,中国帮他抗击美国侵略,胜利后,他们却想在亚洲称王称霸,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引发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更重要的是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归,虽然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但台湾岛内的台独份子非常嚣张,采用极端卑劣的手法分裂祖国领土。一旦台湾宣布独立,大陆对台湾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因为每一个中国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去做割裂祖国领土有损中华民族利益的千古罪人。现代战争大多以空袭开始,空袭手段多,武器性能好,空袭强度高,准确性高。如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太空有侦察卫星、空中有侦察飞机为其侦察,有预警飞机为其导航,并对伊拉克实施电子干扰,使伊拉克指挥系统瘫痪。用B-52、F-117A、F-111等轰炸机,各种舰载攻击机,攻击直升机发起空袭。使用了远程精确制导的战斧导弹、集束炸弹、钻地炸弹、高爆子母弹、电磁脉冲炸弹等。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使伊拉克沦陷了。这也说明今后高科技战争中,空袭不仅作为战争的作战样式之一,而是成为战争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防空袭的重要性。我国各届政府领导都对防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996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国家开展人民防空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学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要接受人民防空教育,学好防护技能。在突发战争时,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使自己免受战争伤害。一、 人民防空的任务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人民群众为对付空中袭击所采取的有组织的防御措施。(外国称民防)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防空袭警报:预备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紧急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解除警报:鸣3分钟。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在遭受敌人空袭时,保护广大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消除空袭后果,保持社会安定,配合军队坚守作战。人民防空的具体任务:包括战时和平时。战时:适时发放防空警报;及时组织人民群众疏散、掩蔽;向群众通报遭受袭击情况并指导进行防护和自救、互救;组织人防专业队开展抢救、抢修工作,消除空袭后果,协助有关部门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配合城市防卫作战。平时:结合城市建设,修建人防工程;同有关部门拟定城市建设规划;建立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制定防空袭预案,进行疏散地域建设;整组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使其在工业事故和自然灾害中发挥骨干作用,以锻炼提高战时救护和抢修能力;对公民进行人民防空教育,使其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 人民防空的作用1、人民防空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利措施现代战争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破坏性巨大。因此,在战争中只有有效地保存战争潜力,才能争取主动,持久抗敌。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当时的日本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精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中国人口多,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具有较大的战争潜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战争潜力的大小,决定了战争能否持久,而人民防空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人力物力,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力措施。人民防空的具体工作,由中央、各省、地区、市、县、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办)负责。2、人民防空可以增强城市的要塞作用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集中,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保卫好城市,也就是保存了战争潜力。所以,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点,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工程保障和物资储备,是反空袭的要塞。3、人民防空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一个国家人防工作的好坏,是敌人发动战争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人防工程完备、警报系统先进、防空组织严密、人民防空素质高等,这都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起一定的威慑作用。三、 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1、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通过防空教育,使同学们了解了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高科技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人民的危害。一旦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就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爱国热情,担负起建设、保卫祖国的责任。2、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素质三防: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通过学习,能使同学们懂得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性能及特点,学会防护动作,能制作简易防护器材,会使用人防工程掩蔽,一旦受伤的自救互救技能等。不仅提高了个人素质,在平时的突发灾害中进行防护,较好地保存自己。如非典时期。3、拓宽知识面,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防空知识是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有鲜明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充分的实践性。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加强个人修养,拓宽知识面,锻炼应变应急能力,提高身心素质。练习:1、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是。2、 防空警报有几种?它们的音响特征分别是什么?3、 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第二课: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教学目的:1、了解核武器的基本概念。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了解。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重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教学难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引言: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这种武器是什么呢?噢!是原子弹。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做用。一、 核武器1、 什么是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原子弹的引爆装置起爆后,使核装料迅速达到临界状态,中子撞击重原子核,一个原子核裂变成两个,两个原子核裂变成四个等,使核装料内发生裂变链式反应,并猛烈释放能量。从核点火到裂变链式反应熄灭是裂变放能阶段,只需要十分之几微秒。 氢弹的引爆装置起爆后,发生裂变链式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氘化锂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子弹更为猛烈的爆炸。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氢弹也叫做热核武器。 不管是裂变反应还是聚变反应,在核反应的瞬间都能放出巨大的能量。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也可制成地雷使用。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TNT(炸药)当量来表示。1当量 = 1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核武器按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等。2、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空中爆炸:闪光火球颜色逐渐变暗,从地面吸起一股尘柱,尘柱越升越高,和烟云结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烟云。地面爆炸:闪光半球形火球颜色逐渐变暗,烟云和尘柱一起由地面升到空中,形成蘑菇状烟云。地下爆炸:看不到闪光和火球,尘柱呈粗大发散状,并有很深的弹坑,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二、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1、光辐射、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光和热。辐射出来的光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的多。它以光速直线传播,作用时间只有815秒钟。 、光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光辐射能烧伤无防护人员的眼底和皮肤;吸入灼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使易燃物体起火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区。2、冲击波、冲击波:是核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作用时间只有几十秒,比声速快,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冲击波的杀伤破坏作用:在超压的挤压作用下,使人体内脏损伤,耳膜破裂。动压可把人员抛出一定距离,引起脑损伤、骨折。在超压动压作用下,使建筑物倒塌和物体的抛出,还会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3、早期核辐射、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内放射出来的射线和中子流。它与X光相似,以光速直线传播,穿透力强。、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早期核辐射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体,穿透人体破坏组织细胞,当射线照射身体,杀死细胞到达一定成都时,人就会得放射病。表现为头痛、恶心、失眠、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白血球减少、脱发等症状。还会使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同样对人员造成伤害。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4、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作用时间极短。、核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对人、畜没有杀伤作用,但对通信器材、电气设备有破坏作用,可造成电脑硬盘及电子元件毁坏,使系统不能工作。5、 放射性沾染(1)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状烟云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它和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作用时间长,可达几小时,甚至几个月。(2)放射性沾染的杀伤破坏作用:与早期核辐射的伤害作用基本相同,靠射线伤人,不仅有体外照射,灼伤皮肤,还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体内照射。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它使污染的物体带放射线,影响使用。核武器对人员、物体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暴露在离爆心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既有烧伤,又有内脏、肌肉、骨骼的损伤,还有放射性损伤,形成复合伤。物体被烧毁、挤压、摔碎等。(观看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录象)三、资料介绍核武器还包括:电磁脉冲弹: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来加速核电磁脉冲效应的一种核弹。它产生的电磁波可烧毁电子设备,可造成大范围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瘫痪,在未来的“电子战”中将会大显身手。伽玛射线弹:它爆炸后尽管各种效应不大,也不会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敌人离开。所以它比氢弹、中子弹更高级,更有威慑力。感生辐射弹:是一种加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上造成放射性沾染,达到阻碍敌军和杀伤敌军的目的。冲击波弹:它是一种小型氢弹,采用了慢化吸收中子技术,减少了中子活化削弱辐射的作用,其爆炸后,部队可迅速进入爆炸区投入战斗。红汞核弹:它用红汞(氧化汞锑)作为中子源,由于不用原子弹作为中子源,所以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少,一般小型的红汞核弹只有一个棒球大小,但当量可达万吨。三项弹:用中心的原子弹和外部铀238反射层共同激发中间的热核材料聚变,以得到大于氢弹的效力。四、我国核实验情况简介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仅为1-5千吨。同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1996年9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练习:1、 核武器是利用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2、 看书上第14页的两个图,说明是那种核爆炸方式。3、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第三课:对核武器的防护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对核武器的防护方法和措施。2、使学生了解发生火灾时的自救和互救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针对核武器的杀伤因素,熟悉正确的防护方法。三、教学难点: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直观讲解,电脑多媒体辅助。五、教学过程:引言:核爆炸后,虽然有较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防性。只要我们熟悉核武器的性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或减少伤亡。一、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当有敌核袭击的迹象时,人防指挥部门就要发出预备警报。听到预备警报后,要沉着镇静。要做到:1、立即切断电源。2、关上煤气或熄灭炉火。3、关闭门窗和放下窗帘。4、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品(如衣物、食物、水、手电等打好包,并写好姓名、单位、住址)。5、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掩蔽。二、核袭击时的防护见到核爆炸闪光而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人员,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迅速掩蔽,掩蔽越快,受到的伤害越小。室外人员的防护方法:1、地物较大时,地物在人和爆心之间,可横向爆心卧倒防护。2、地物较小时,应使头、地物、爆心在一直线上卧倒掩蔽,重点是保护头部。(1和2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易燃、易爆的物品。)3、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迅速背向爆心卧倒。卧倒姿势:双手交叉手心向下垫于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口、收腹,两腿伸直,脚尖向下着地,暂停呼吸。巨大响声过去后,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进行必要的皮肤防护,就近寻找人防工程掩蔽或迅速远离爆心。室内人员的防护方法:室内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靠墙根、屋角或床下、桌下卧倒或蹲下。蹲于桌下、墙角时,要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内,把手放于后脑,头部夹于两臂之间,身体尽量蜷缩,暂停呼吸。应避开玻璃门窗或高大柜架,以免玻璃碎片或重物倒下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当有地震突然发生时,也可以按室内防护的方法去做,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到卫生间躲避,那里管道多,支撑力强,这样也能减少伤亡。三、核袭击后的行动核袭击后,放射性灰尘、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都会对人员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救结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对放射性灰尘的防护1、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核爆炸后,蘑菇烟云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降落到地面。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道进入人体或降落到皮肤上,沾染区的人员要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三口(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皮肤遮盖起来。在室内的人员,应立即关闭门窗,贴上封条,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进入地下室或建筑物中心房间,静听外面关于落尘情况的通报。2、撤离沾染区的行动接到人防指挥部门的命令撤离沾染区时,人员应迅速穿戴好防护器材,扎紧“三口”,携带好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沿指定路线撤离沾染区。行进中,人员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防止扬起灰尘沾染后面的人员;要尽量避开草丛、瓦砾层厚和积尘多的墙根、洼沟;沾染区内坚决不许:(1)、吃食物。(2)、喝水和饮料。(3)、吸烟。(4)、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乘车撤离沾染区时,除作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蓬布,加大车距前进。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如需要上下车时,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3、消除放射性沾染的方法放射性灰尘对人员危害较大,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受染的人员和人员接触的物品消除沾染,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消除服装上的放射性灰尘通常采用拍打、扫除、抖拂、洗涤等方法。人员始终要站在上风处,以免被扬起的灰尘再次沾染。人员身体受到沾染后,要尽快洗消。头、颈部要用清水和肥皂进行擦洗,还要清洗鼻腔,漱口,擦洗耳窝。条件允许时,严重沾染的人员,应利用肥皂、洗涤剂等进行全身淋浴。无水时,可用干净毛巾、纱布等干擦,从上到下,顺一个方向进行。擦拭一次将毛巾、纱布翻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被重新沾染。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的消除方法是:包装完好的粮食,可采用扫除、拍打的方法,消除包装表面的沾染物;对未包装好的粮食,可把沾染层铲掉;对谷类、豆类等,可用扬筛和水洗的方法进行消除;对被沾染的蔬菜、水果类的消除应采取清水冲洗和剥皮的方法;对饮水沾染的消除,可以采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处理的粮食、蔬菜、饮水等,必须经专业技术人员检验符合食用标准方可食用。误食了受沾染的食物和水时,可遵医嘱尽快采取催吐、洗胃、利尿等消除方法。对被沾染道路、地面的消除可视具体情况,采用铲除、铺盖或用水冲洗等办法实施。(二)、人员受伤后的救护方法人员受伤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护,以减轻伤员的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1、 手压止血、止血带止血:2、 毛巾包扎;(1)头部包扎法。(2)下颌包扎法。(3)单肩包扎法。(4)肘(膝)关节包扎法。3、 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2)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四、对核泄漏和自然灾害的防护(一) 、对核泄漏的防护:主要是防核沾染,防放射性尘降,撤离沾染区。(二) 、火灾发生后的自救、互救发生火灾时,首先要沉着冷静,迅速拨打火警119电话,报告失火的位置,以使消防队及时灭火,减少损失。快速判断火源位置,火势较小时,先关闭电源后用水(或沙)灭火。火和烟较大时,可用湿毛巾、湿口罩等堵住口、鼻,用湿被子或湿床单包裹身体,采用匍匐低姿撤离。楼道有明火且烟特别浓时,不要打开房间门,用湿布把门缝堵住,往门上泼水降低温度,打开窗子或阳台呼救、自救或等待救援。楼层低的,可用绳或床单撕条连接成绳,从窗口或阳台撤出。当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乱跑,应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的火苗。一定不要惊慌,多动脑,就能找出恰当的自救、互救方法。练习:1、个人在室内利用桌子怎样防护?2、在开阔地见到核闪光后,你应怎样做?3、如果你家的楼房发生火灾,你应怎样做?第四课:化学武器及其杀伤作用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剂和化学武器。2、使学生清楚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3、使学生了解毒剂的分类及各类毒剂的特点、中毒途径和中毒症状。教学重点:五类毒剂的特点、中毒途径和中毒症状。教学难点:五类毒剂的特点、中毒途径和中毒症状。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研制、生产了化学武器,并惨无人道地用它来屠杀我们的爱国人士和人民群众,他们战败后掩埋的化学武器,到现在仍在毒害着我国人民。我们不能忘记日本侵略中国的这段历史,要以史为鉴,努力繁荣强大我们的祖国,使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什么是化学武器呢?一、 化学武器(一) 、什么是化学武器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或毁坏植物的化学物质叫毒剂。装有并能施放毒剂的各种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地雷、手榴弹和飞机布洒器等。(二)、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1、杀伤途径多使用化学武器,主要是利用爆炸、布洒、加热蒸发等方法,使毒剂分散呈气、烟、雾、粉末、液滴等五种状态,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以及误食食品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2、杀伤范围大毒剂能使较大范围的空气和地面染毒,染毒空气可随风飘到很远的地方。它不但能伤害被袭击地域和下风方向一定距离内未防护的人员,还能渗入不密闭的人防工程和房屋内,杀伤掩蔽人员。3、持续时间长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染毒空气可危害几分钟到数十分钟,毒剂液滴的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数十天。4、主要杀伤人员化学武器对于建筑物、物资器材虽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但影响不大,它主要对人员肌体造成伤害,使人员行动受限,甚至死亡。5、制约因素多化学武器受天气和地形的影响较大。刮风、下雨、下雪和气温、建筑物的情况等,对毒剂产生的杀伤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二、毒剂毒剂按毒害作用时间可分为持久性毒剂和暂时性毒剂两大类。按其对人员的毒害作用可把毒剂分为五类。(一)神经性毒剂神经性毒剂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因含磷元素,故又称含磷毒剂。主要有沙林(甲氟磷酸异丙脂)、vx (甲基硫赶膦酸乙酯)、梭曼、塔崩等。沙林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较易挥发的液体,有微弱的苹果香味;vx纯品是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棕黄色,有臭味。使用时,沙林呈气、雾状,使空气染毒;vx呈雾状、液滴状,使地面、物体、水源长时间染毒。这类毒剂毒性大,作用快,渗透力强。它们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皮肤吸收进入肌体引起中毒。其主要中毒症状是瞳孔缩小、呼吸困难、胸闷、恶心、呕吐、流口水、出汗、肌肉痉挛等。中毒严重时,如不及时抢救,会很快死亡。敌敌畏及其它有机磷农药中毒也有以上症状,它们进入人体达到一定数量时,也会引起死亡。(二)、糜烂性毒剂糜烂性毒剂是以破坏细胞,引起皮肤或黏膜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毒剂。主要有芥子气(二氯乙硫醚)、路易氏气(氯乙烯氯砷)、氮芥等 。芥子气有大蒜味,路易氏气有微弱的天竺葵味。它们的纯品是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为褐色油状液体。使用时呈雾状、液滴状,使空气、地面、水源长时间染毒。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共有37人受到伤害,受伤最重的李贵珍已于8月21日去世 。这类毒剂毒性较大,渗透能力强,皮肤染毒后,经2-6小时染毒处发红、发痒、起水泡、溃烂(路易氏气染毒后,皮肤很快出现疼痛感);眼睛中毒后,红肿、怕光;呼吸道中毒后,流鼻涕、咳嗽、声音变哑。此类毒剂中毒后,治愈时间较长,若及时救治,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三)、窒息性毒剂窒息性毒剂是损伤肺组织、引起肺水肿,使人缺氧窒息的毒剂。主要有光气(二氯碳酰)、双光气(氯甲酸三氯甲脂)。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苹果味。使用时呈气状,使空气染毒,持续时间较短。这类毒剂中毒后2-8小时即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发闷、面部青紫、咳嗽并吐粉红色泡沫状痰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四)、全身中毒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使全身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有氢氰酸和氯化氰。它们是一种无色液体,氢氰酸有苦杏仁味,氯化氰有强烈刺激味。使用时呈气状,使空气染毒,持续时间短。这类毒剂毒性较大,是速杀性毒剂。中毒后迅速出现口舌发麻、头痛、呼吸困难、抽筋、瞳孔散大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五)、失能性毒剂失能性毒剂是使人引起暂时性精神失常或躯体失能。这类毒剂主要有毕兹(二苯羟乙酸-3-喹咛酯) 。它是一种无味白色或淡黄色粉末。使用时主要呈烟状,使空气染毒,持续时间较短。人员中毒后出现精神错乱、幻觉、昏睡、四肢瘫痪,听觉、视觉迟钝,体温、血压调节失调,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除了上述五类毒剂外,刺激剂和植物杀伤剂也在战场上使用过。刺激剂主要作用于眼、鼻、喉及皮肤,使人迅速流泪、咳嗽、胸痛和皮肤痛痒。植物杀伤剂能使植物枝叶凋落,甚至枯死。战时大量使用,可以达到破坏庄稼、使树木落叶以暴露对方目标的战术目的。三、 化学武器的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正向着毒性更强、隐蔽性更高、杀伤作用更快等方向发展。如二元化学武器,微包胶技术等。(一)、二元化学武器二元化学武器的弹体内不是直接装填毒剂,而是将相对无毒或低毒的两种化学物质,分别装在弹体内隔的两边。发射时,内隔打开,靠弹体旋转,两种化学物质迅速发生反应,十秒钟左右,生成毒剂。美国已有二元化学武器十多种。(二)微包胶技术微包胶技术,是指在毒剂的液体、固体、气体的微粒外面包上一层薄膜,形成一种微小胶囊。可提高毒剂的稳定性,减少分散过程的损失,给对毒剂的侦检、防护、洗消、救治带来严重影响和困难。练习:1,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叫毒剂。装有并施放毒剂的叫化学武器。2、毒剂分为、五类。第五课:对化学武器的防护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化学武器使动、植物的异常变化,能及时发现敌人使用化学武器。2、使学生清楚对化学武器的个人防护方法。3、使学生清楚一旦染毒后如何消毒。教学重点: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和消毒。教学难点:。化学武器中毒后的急救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化学武器是一种杀伤途径多,防护难度大的大规模杀伤武器。为避免或减少对人员的伤害,应学会及时地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方法,掌握多种正确的防护手段和消毒、急救的措施。一、发现及时发现化学武器袭击的情况是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除使用专业装备器材进行侦察报知外,还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一)、观察投放迹象敌机布洒毒剂时,一般飞的较低,机翼下面喷出有色烟雾,与洒农药相似。落在地面上有油状液滴或粉末。若使用毒气弹,炸声低沉,并产生有色烟雾云团,弹片大,弹坑小,弹坑附近有液滴斑点或粉末等物。(二)、观察动植物的异常变化动物对毒剂较敏感,症状出现快。如蜂、蝇飞行困难,抖动翅膀。鸟、鸡、鼠、兔、羊、狗等眨眼,瞳孔放大或缩小、流口水、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等。植物染毒时,叶子会出现有色斑痕,茎叶会卷缩甚至枯萎,毒剂落在花上,花朵会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三)、观察人员的异常感觉大部分毒剂都有一定的气味,并对人体产生刺激作用。空气中突然出现某种气味,或人员出现视力模糊、流泪、口舌发麻、呼吸困难、胸闷、皮肤有烧灼、发痒、刺痛等感觉,说明可能中毒。二、防护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所采取的措施。听到化学武器袭击的信号、发现敌人实施了化学武器袭击或进入染毒区时,都要进行防护。听到解除警报信号或得到人防部门允许后才能解除防护。在遭受化学武器袭击时,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和不防护、不消毒的结果大不相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用兔子实验的录象)防护方法有两种:一是集体防护。就是一定数量的人员利用有防护设施的人防工程进行防护。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护方法,也是防敌化学武器袭击的基本措施。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应充分利用。进入人防工程时,应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进入;进入后不得随意进出,防止带入毒剂;为了减少人防工程内氧气的消耗,人员要减少活动。二是个人防护。就是个人利用防护器材进行的防护。个人防护时,应首先迅速穿戴好防毒面具,保护呼吸道和眼睛,而后视情况穿着防毒衣,带上防毒手套进行全身防护。如没有制式防护器材可利用时,应利用身边易得的浸碱口罩、风镜、雨衣、皮(棉)手套、塑料布、雨鞋等简易器材进行防护。遭化学武器袭击后,需要通过染毒地域时,应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携带必要的生活用品,选择上风处地质坚硬、干燥的道路,尽量避开弹坑和有明显液滴的地点,快速通过。三、消毒使毒剂失去毒害作用所采取的措施叫消毒。在各类毒剂中,只有呈液滴状使用的毒剂,如芥子气、VX等需要消毒,而对光气、氢氰酸、毕兹等毒剂,一般不需要消毒。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一)、对人员消毒当毒剂液滴滴落到人体上时,应立即脱去染毒服装,或撕去染毒部分,用活性白土粉或棉球甚至可以用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然后用棉球蘸专门的消毒液擦拭,吸擦时要防止扩大染毒面积。当没有专门消毒液时,也可用5%-10%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洁水冲洗,消毒越及时,效果越好。对眼、鼻消毒应用2%的小苏打水溶液或大量清水冲洗,并多次漱口。(二)、对染毒服装消毒对染毒服装消毒,应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进行。棉织品用2%小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即可消毒。其他服装可用热蒸汽消毒。暂时不用的衣物制品,也可用通风、日晒的方法消毒。(三)、对染毒食品消毒对有包装的罐头类食品,只需对表面消毒后,就可食用。瓜果可以冲洗或去皮消毒。对没有包装的食品,一般应当销毁。战时,应把食品和饮用水存放在各类密封容器中。(四)、对染毒水消毒当水源染毒时,可利用制式净水器或自制净化装置消毒。消毒时,在水里加入适量的漂白粉和混凝剂,搅拌均匀,待沉淀后过滤净化。染毒的食物和饮用水,虽然经过处理,但不经专业人员化验和检验,坚决不许食用和饮用。只有专业人员化验确定无毒后,方可食用。四、急救大部分毒剂毒性大,伤害作用快,中毒严重时如不及时救治,会很快导致死亡。因此,人员中毒后,应争取时间,积极进行抢救。各类毒剂中毒后的急救方法如下:神经性毒剂中毒时,人员应急时注射解磷急救针。也可用阿托品肌肉注射或滴眼、滴鼻。使用解磷针示意图染上糜烂性毒剂时,应迅速用纱布、棉球等吸去毒液,再用18%-25%的氯胺水溶液涂抹,或用肥皂水冲洗。眼睛可用2%小苏打溶液冲洗。全身中毒应注射25%的硫代硫酸钠。路易氏气中毒注射二巯基类特效药。处理后涂上BAL软膏。窒息性毒剂中毒时,中毒人员保持安静,注意保温,多喝热茶,减少氧气消耗,有条件时可输氧,注射50%葡萄糖、氨茶碱等。严重时送医院治疗,禁止做压胸人工呼吸。全身中毒性毒剂中毒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同时静脉注射3%亚硝酸钠溶液10毫升。也可以静脉注射4050毫升亚甲兰葡萄糖溶液或注射50毫升25%硫代硫酸钠。对症治疗:可作口对口人工呼吸、输氧、打强心针等。失能性毒剂中毒后,一般不要用药,立即离开染毒区到上风处休息。严重时用胆碱能药物对抗,还可肌肉注射加兰他敏1020毫升,或口服尤色林13毫克,也可以针灸。刺激性毒剂中毒时,应吸入抗烟混合剂解除刺激症状;对眼睛用2%小苏打水和净水冲洗;对粘在皮肤上的粉末用布擦净后,再用0.2%高锰酸钾和氨胺水冲洗。误食应催吐。救护中毒人员时,一般应先给其穿戴防毒面具,防止中毒人员继续吸入毒剂;根据中毒症状判明毒剂性质,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对症急救,并迅速将中毒人员移出染毒区。练习:1、敌化学武器袭击时,个人防护,应首先,尔后。2、对人员皮肤消毒时,先用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然后用,也可用或冲洗。第六课:生物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武器。2、使学生清楚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及杀伤特点。3、使学生明白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教学重点: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教学难点: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及杀伤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教学过程:引言:有一部描写日本“731部队”的国产影片,它所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40年这个部队驻扎在离哈尔滨市20公里的平房地区,他们拿活人作实验,残害了无数的爱国志士和抗日的同胞。这支部队又叫“细菌部队”。他们使用的“陶瓷炸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武器”。什么是生物武器呢?一、 生物武器(一)、什么是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分为细菌、立克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二)、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1、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生物战剂分散成微小的粒子悬浮在空气中,这种微粒和空气的混合体叫气溶胶。它能随风漂移,污染空气、地面、食物,并能渗入无密闭设施的人防工程,人员吸入即可致病。直接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是最基本的使用方式。它可从空中直接布洒,也可把喷洒器投至地面喷放,还可人工投放。2、投放带菌昆虫、动物和其他媒介物昆虫、动物和杂物被生物战剂感染或污染后,用多格炸弹等多种方式投放到被袭击地域,它们便可将病原体传给人们,使其致病。3、其他方法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遗弃带菌物品、尸体或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感染疾病。(三)、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1)、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致病。(2)、误食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痢疾等疾病)。(3)、皮肤接触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或带菌物品上的病毒可直接或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4)、昆虫叮咬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污染而致病。2、生物战剂的致病症状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泻、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各种不同症状。(四)、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1、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某些生物战剂只需少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就能引起发病。例如,几十个野兔热杆菌侵入人体就能致病。某些生物战剂,例如,鼠疫杆菌等,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人员之间传播,长期流行。2、污染面积广生物战剂致病力强,气溶胶可随风飘散,在气象、地理条件适宜时,可造成大面积污染区。3、不易被发现生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加之敌方多在黄昏、夜间、拂晓、多雾时秘密施放,不易被人发现。4、有一定的潜伏期生物战剂致病需经几小时至几天的时间,在这个期间人员不会很快减弱工作能力。5、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风速、气温对气溶胶传播有影响,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能加速病菌的消亡。二、对生物武器的防护(一)、发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小学四级下学期综合实践课教案 全册.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