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西语文差别与中西科学的关系.doc

    • 资源ID:2377511       资源大小:27.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西语文差别与中西科学的关系.doc

    中西语文差别与中西科学的关系 许多人都提到一个最关键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问题讨论了一百多年了,至今没有结论。其实这种问题本身的提法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假定中国没有科学已经是一个事实。但我们知道这不是事实。实际上,中国有中国式的科学,西方有西方式的科学。而科学又指的主要是理论性科学。理论科学与技术有区别。中国的技术非常发达,而它的西式科学、那种纯理论性的东西相对弱一些。好了,明白了这些东西,我们真正应该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欠缺西方式的科学?把握以上的语言学理论,我们就可以解释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受若干种其它因素的影响制约,但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语言文字。为什么西方科学容易发展起来呢?可以拿语言文字来解释这个问题。如上所述,因为印欧语系语文是一套由颇为严密的语法系统编织起来的交流工具,西方人从小就是在那种语系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就养成了看待事物、描写事物、表达事物时,必须是条分缕析的,必须是主谓宾定状什么的,性数格呀,时态、语态什么的一应俱全;必须有一连串的东西来定位、定性,力求把每一样东西说得很清楚。而这种东西,这种条分缕析的分类功能恰好就是理论叙述所要求的东西,因为理论性的东西逻辑性都非常强。形式逻辑为什么在西方会那么发达?因为实际上就是印欧语系语言本身就具备很强的逻辑形式,因此它自然而然地容易刺激、诱导理论性的东西在西方产生出来;它那种语言文字持续不断地暗示西方文化的发展方向。拿亚里士多德来说,一写文章就是几大卷、几大卷的,就像印欧语系的语法系统一样,成套产生,其他的西方学者也与此类似。中国学者则不然,也写同样的题材,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可能就只写几千字。老子道德经何等深广,却只要五千字吧,还没有西方学者的某本书的前言或后记长呢。但这5千字包涵的基本的内容,绝不比一些西方学者的整本整本的书包容的内容少。以黑格尔为例,有人说他的哲学体系是偷了老子的东西,他那个绝对精神就相当于老子的道。老子说道的运动是“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是循环反复的)。黑格尔则用一个“否定之否定律”来命名。大同小异。老子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两极相生相克的思想,黑格尔谓之“对立统一律”。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思想,黑格尔谓之“质量转变律”。而这三大辩证规律正是马克思特别欣赏的黑格尔体系的合理的“内核”,但我们一比较老子的思想,便会发现黑格尔只是使用了更多的术语,把问题复杂化罢了,其最根本的东西并未脱老子思想的藩篱。尽管黑格尔声称老子的哲学思想没有什么,但这有点象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得了好还卖乖。黑格尔的特点是写得晦涩,写得多,当然也更系统、具体。老子5千字,黑格尔则敷衍成几十万字,上百万字。当然,这也不能说一定要写得短才好。有的东西,内容太多,是有必要写得长一些的。不过应该有个限度。人类的寿命才多少年?就算大家都活95岁,从15岁开始便天天看书,平均3天看一本,一个月看10本,一年看120本,不停地看80年,也只能看1万本不到,可光是北大图书馆的藏书就有550多万册,就是说你一辈子不停地看,也不能看完北大图书馆的500分之一!至于全世界的书,究竟有多少,当然就是天文数字了,提都别提。如此看来,书写得太长、太厚,毋宁是给进一步给人类出难题,大大增加了人类掌握知识整体的难度。因此中国古代的著作,虽然有写得太简洁的缺点,但同时是一个很大的优点。每本书容量不大,写得精粹,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遍读群经,成为真正的饱学之士。而按照西式的写法,动辄就是一本书,把一个简单的道理吹成肥皂泡,全世界都这么做,结果书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人类从古代的百科全书型学者渐渐都退化成只可能知道某一门学问中的一个很细小的分支的学者。相对于古代学者,实际上当代学者人人都显得很无知,因为没有人能穷尽哪怕万分之一的知识海洋。因此从这一比较里边,我们或许就悟出了一种东西,即人类不仅要学会写得长,更要学会写得短而精!当然,回过头来,我们也不全怪黑格尔写得长,他所浸润其中的语言体系从小就教给了他那些东西,不断地条分缕析,不断地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一直开下去,开下去,所以便会把一个道理从字数上、从基本框架上越搞越复杂,越搞庞大。这些跟印欧语系语文的模塑功能分不开。同时写得长的好处,是有充分的篇幅,把一个道理的方方面面全部展开,以便于找到漏洞,进一步研究发展。所以,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结论就是:当代学者一定要学会两种写作方式:写得短和写得适当地长。坚决反对故意写长文!那种把一篇文章扩充成书的做法,如今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非常盛行,这是要大力反对的。 1. 挑战索绪尔:语言文字原来并非任意的那么,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纵向的诱导或者暗示的因素又是怎样对文化产生作用的呢?它在很多场合,是如何表现为一种制约性因素的?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就面临着对语言学本身的一些权威观点的挑战。什么挑战呢?大家都知道,西方语言学界现在占主流的观点(即以索绪尔为首的西方语言学家的观点)是认为语言(包括文字)从根本来说具有任意性。就是说,它的产生涉及的必然因素很少,主要是任意的。比方说,按照这种语言任意性的观点,我们对周围事物的命名行为都是偶然的任意行为,例如我们把男人叫作男人,把女人叫做女人,都是随心所欲地叫的,没有必然的联系因素在里边。西方的主流语言学家们从这里边推导出一个公理:语言在本质上具有任意性。所有的教科书,至少是现行的通行的教科书,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通常都把这个作为一个公理来看待。西方语言学界的某些权威语言学家还认为这个公理是语言学的拱门顶石,是语言学的基础,如果它站不住了,意味着语言学最基本的东西就被推翻了(具体论述请看拙著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一书)。1.2. 语言文字衍变二极对立双向互进互退律我个人的看法正好与这种主流观点相反。我认为语言、文字,从本质上说来主要不是任意性的,而是必然性的。语言文字的产生过程,昭示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它们都是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特定主体、特定目的等诸多因素的交相作用下必然要产生出来的。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而产生的大量命名行为也是具有必然性的。中国人的姓名必然是中国式的,印欧语系国家的民族的姓名必然是印欧语系文字模式所规定了的。当然,它们也有任意性因素,但它们的任意性因素是相对的。它们的非任意性因素,也就是它们的必然性因素,当然也是相对的。可是,任意性和必然性毕竟有一个何为主何为次的问题。那么哪一个是主,哪一个是次呢?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地回答,这中间有一个序列关系。根据我的研究,语言文字的必然性因素随着时间流逝,早期往往是必然性的因素占主要,后期慢慢地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因素的增强,它的任意性才逐渐增强的。我把这种情形叫作语言文字衍变二极对立双向互进互退律。(见下图示。)这恰恰与那种“人类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哲学观点相呼应。从逻辑上来看,越是远古的时候,人类越不可能具备太多的语言运用任意性,随便地去创造一种语言或文字。不同的人类只可能就当时的智力条件创造出一种就他们的能力能够创造的东西。换句话说,至少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他们只可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地进行模仿性创造。他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象大脑智力已经高度发展了的当代人这样随便地创造一个数字、或者一个声音来代表抽象的含义、抽象的内容。要知道这种能力是我们的大脑思维能力经过若干万年的演进、强化之后的结果。最初的人类不可能有这个能力,他们的能力应该是很简单的。就拿象形字的起源来说吧,象形字往前追溯,是什么呢?是图画文字。为什么会产生图画文字?因为语言学家们发现,全世界的许多文字推到极端、终极上去,它们往往都是产生于图画文字,或者说都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然后才演变为象形文字。汉字也一样,先是图画文字、然后演变为象形文字、再后是形音字,慢慢地演化成我们今天的文字。这个过程体现了人类本身的的智力发展过程。文字越来越脱离它原来的实物特点,慢慢地从具体的物象越变越抽象化,越变越符号化。语文必然性语文任意性1.2. 图示:语言文字衍变二极对立双向互进互退律图中左面蓝色三角形表示语文的必然性因素;右面红色的三角形表示语文的任意性因素。由图所示,可以看出,语文必然性因素的总趋势是递减的,而任意性则是递增的。当然,在实际衍变过程中,各种语文的衍变趋势不是这么规则的。这里只是就其总的趋势而言。其衍变的速度与规模是与具体社会环境所制约下的人对语文本身的具体需求行为的强弱相对应的。也就是说,人的干涉作用可以延缓或加速衍变进程。如果没有特别强烈的语文改革整肃行为,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种演变趋势呈不可逆态势。当语文的必然性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时,语文的任意性因素上升到最高程度。换句话说,在通常情况下,语文的必然性因素与时间成正比,语文的任意性因素与时间成反比。但是用这个道理来解释西方占主流地位的语言文字,例如英文等语文的演变规律时,我们要注意到一些特殊情况。这就是,印欧语系中的若干文种,例如英语中的很多东西并非是完全整体地从自身衍变而成的,它们往往是借鉴过来的,不是一步步直接地从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发展出来的。比方说古希腊语,它就不是自己先从象形文字独立演化出来的,而是借鉴了腓尼基人的已经是现成的那一套字母,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把字母拼合起来符合它自己的需要,慢慢地形成了一套语文体系。这种应用面较广、文化承载量较大的语言文字,因为已经越过了图画演变阶段,从外形上看,已经没有多少象形特点可言,其直观的象形暗示特点太少。因此,这就会产生一种误导机制,诱使西方语文学家不往那个方向考虑问题。于是许多西方语文学家就很容易误以为所有的语言文字从本质上来说都肯定是任意的了。其实,既使将腓尼基人原来的那种字母再往前追溯,它也一定会追溯到具有象形特点、图画文字特点那种阶段的。从语言文字的起源看,最初的语言文字不外就是这个世界本身的一种缩写、一种缩影,一种抽象凝结象征。它们是外部世界与人类的大脑等等感知器官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原始人试图表达什么东西的时候,最初最有可能也只可能直观地表达,特别是用一种简单的图象来表达。因此自然界实际上等于是依据人类的感知器官所能接受的程度在按比例地减缩、减缩、直到减缩成一种图画的式的东西,一种象形的东西,一种后来能被方便地附加上声音符号的表意系统。这种简化过程越来越加剧,以致最后人类终于发现,实际上人类只用几个点或几组线条的排列组合形式就可以表示任意一种文字。当然,当人类发现这一点时,他已经不是原始人类,而是抽象思维能力有了高度发展的人类。印欧语系语文中的许多语文都是借鉴而来的,因此这个经由自然界、图画文字、象形文字、符号文字的衍变的全过程并不一定在每种单独的文字生发过程中出现,因此其演变的必然环节便很容易被忽略。所以有些西方语言学家得出语言文字在本质上是任意性的或者说是偶然性的结论,这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我可以说,语言的任意性问题构成索绪尔语言学的误区。我认为:只有存在两种以上并存的异源(谱)符号时,语言才被看成是任意的。每种语言就它自身的单独的发生学的意义来看,其产生只可能是必然的。因此,语言具有相对任意性,即区别性任意性。也就是说,只有在相对于他种民族语言的时候,它才可以被看作是具有任意性。同理,语言具有相对必然性,即相对民族自身而言,其语言是必然的,具有排他性必然性,而不是任意的。语言文字本身的产生和存在方式首先是必然的,不是任意的,但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提高,语言文字的必然性降低,任意性升高。但从本质上来说,语言文字(包括其音义关系和形义关系)是必然的,不是任意的。1对语言文字任意性观点的挑战在我国可以上溯到北宋时期的大学者王安石。他在1076年的时候就提出,说字形、字音都是符合天地万物之理的。他说汉字“其声之抑扬、开塞、合散、出入,其形之横从、曲直、邪正、上下、内外、左右、皆有义,皆本于自然,(非人)非人私智所能为也。”2用当代人的话来说,就是指语言文字最初的产生发展有它自身演变发展的规律,不是某些人自个儿想怎么改变就怎么改变它的。王安石认为字音之“抑扬、开塞、合散、出入皆本于自然,非人私智所能为也”,这种观点暗寓音义同构、合于自然之道的思想。可惜的是,王安石并未从理论上进一步系统探讨这个问题,也未从实践上真正解决这个难题。我以为,人类只可能利用自己当时的智力条件,即在当时其大脑的创造能力允许的范围产生出某种合于人类需要的东西。人类当时所处的环境提供给他的条件能够使他产生出的什么样的语言和文字,他就只能产生出那种语言文字,而不可能是非常充分地创造演变出一整套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语法系统、词法系统、语音系统等等。要达到这一步,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人类还不可能随心所欲地任意地创造出语言文字来。所以王安石的观点很值得重视。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提出了语言文字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这种观点。因此西方主流语言学家的观点早在多年前就受到中国学者的挑战了。不过王安石总共就只说过这么几句话,没有具体论证,所以他的观点没有人重视,也没有人把它看成是一种有说服力的理论。我个人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阐述这个问题,叫作人类语言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模式,登在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六期上(见本书第四章),从语言文字的音义具有同构特点这个角度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1.2 1语言文字衍化的最优模式论如果我们知道了语言文字衍变的必然规律,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试图运用这一规律来解释现存的语言文字。照我看来,在最抽象的表意总功能上,语言文字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语言文字是有优劣之分的。一种语文互生互构于一种文化系统中,它无疑是能够充分表达该种文化需要它表达的形式与内容的。当没有别的文化系统冲击的时候,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等,都无疑完美完成了各自的文化系统交付的承载任务。但是,当我们对各种语文的表达功能进行具体分析比较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同的语文对不同的表达对象具备不同的表达特点或表达优势。例如在营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时,我们发现汉语言文字在总体上无疑优于印欧语系语文。关于这一点,我在拙着中西诗鉴赏与翻译(湖南人民出版社,年版)中进行了论证。而在抽象几何形式逻辑表达方面,印欧语系语文优于汉语。但是,在具体的象形直观逻辑表达方面,汉语文优于印欧语系语言文字。那么,最优秀的语言文字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起码要求呢?要知道这一点,只需知道语言文字本身具有什么基本表达特点就知道了。这就是:地球上的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具有语形、语音、语义三种特点。显而易见,最优秀的语文指的是够在表达形、音、义三个方面都能够相对达到最佳效果的语文。一种语文要在形、音、义三方面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就要求该语文具备尽可能完美的语形、语音、语义形式。所谓语形,指的是文字的外显形式,例如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或拼音文字。所谓语音,指的是语言的发音形式,包括语音、语调、轻重音节等等。所谓语义,指的是语言文字表达的含义。含义分为形式含义和内容含义及引申含义等等。在语义问题上不用多解释,因为一切语文归根结底都是要能够表达含义才能够存在、才有意义的。所以我们要讨论的要紧的两项是语形和语音。那么,判断这两项的优劣条件是什么呢?我认为,既然语文的根本任务是要表达某种对象,那么,从纯理论说来,显而易见,表达方式越与被表达的对象本身联系越紧密越好。比如说表达“门”这个概念,如果从文字的外形和声音两方面都能够有助于让我们直观地理解被表达的门本身这个物体,那么,这样的语文就有资格被称作是最优秀的语文。不言而喻,这样的语文就是象音语言、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但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果图画文字和早期的拟声语言(象音语言)是最优秀的语文,何以人类的语文中的图画文字和象音语言几乎都逐步被符号化的拼音语言和形音文字所取代了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表达的简洁性经济性问题。如果表达一个信息需要太累赘的表达手段,人们便趋向于愿意牺牲表达的直观精确性而获得表达的简单快捷性。人类生活频率的增高与其追求高效率是息息相关的。而这种高效率便不可避免地驱使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日益向符号化方向演变。这就是印欧语系语文得以高度抽象符号化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内在原因。这一原因我把它定义为语言文字衍变二极对立双向互进互退律(见前)。然而,如果人类听任一切语文的流变服从语言文字衍变二极对立双向互进互退律,那么,一切语文都会最终走向自我否定,彻底割断与表达对象本身任何直观联系。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吗?人类应该遵从这一必然律吗?问题的核心就在这儿。我的回答是:不!如果人类发现了某一规律,却仍然只能被动地完全屈从于该规律,成为规律的奴仆,那么人类倒不如根本就不发现这些规律的好。人类发现规律的目的,不是为了强化自己成为规律的奴才的决心,而是为了趋吉避祸,至少是为了能够延缓、甚至相对阻挡某种进程,降低事物发生的频率。比如说人类对各种不治之症的疾病的抑制就是这样一种延缓措施。人类可以对抗必然律,甚而至于改变它。人的生命进城是一个更为明显的例子。尽管人必然走向死亡,但是人类能够延缓这一进程。那么,人类要把这一进程延缓到什么程度最好呢?如果以人的生命进程为例,人类最理想的进程延缓点是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困难。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都遵循由弱而强、由强而盛,由盛而衰这个模式。一般说来,最早的和最晚的,都不是最理想的。一个人最理想,最值得保持的生命阶段是中年(或盛年)阶段。这是人类的生命力、知识、智慧、创造性与道德自律能力都达到顶峰的阶段。所以,将生命进程长期延缓在这个阶段是人类的理想。这个理想阶段大体上符合黄金分割律:0.618。也就是说,在人的生命的假设为一的线段上,0.618处将是最佳的生命段。将这个问题引入语言文字衍变二极对立双向互进互退律座标图,我们会很快发现语言文字的符号化进程应该被适当加以延缓的地方(如下图)。语文必然性与任意性衍变进程中点 佳停止点语文必然性与任意性衍变最佳停止点

    注意事项

    本文(中西语文差别与中西科学的关系.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