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作业(九级语文).doc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设计者姓名所在学校所教年级九年级研究学科语文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所选的几篇文章体现了历史巨人的风采,如陈涉、唐睢、孔明等。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在学习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探寻伟人古迹,学习伟人精神,让学生经历一次头脑的洗礼,唤醒他们心中对成功的渴盼。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在学习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探寻伟人古迹,学习伟人精神,让学生经历一次头脑的洗礼,唤醒他们心中对成功的渴盼。3、课题介绍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在学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探寻伟人古迹,学习伟人精神,唤醒他们心中对成功的渴盼。通过让学生采用查阅资料文献等形式。根据所收集资料和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现收集数据的成功与失败,获得了在课堂上从没有过的情感体现和社会经历,学会了组员间的相处和互助,培养了团队精神。同时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智,这些都将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必将终身受益。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讲述和评论风流人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2)通过对各种丰功伟业进行分类,锻炼思维能力;(3)通过搜集相关资料,练习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理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评价、辩论风流人物及其业绩,练习口语表达能力;(2)通过“风流人物诗文朗诵”不断提高朗诵水平;(3)练习写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坚持唯物史观;(2)激起对风流人物的景仰、渴慕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该班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学生对名人认识有限,但也具有初步的分辨能力,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很强,思维活跃,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结合学习课文及查找相关资料,获取名人知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需给予指导。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所选的几篇文章体现了历史巨人的风采,如陈涉、唐睢、孔明等。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在学习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探寻伟人古迹,学习伟人精神,让学生经历一次头脑的洗礼,唤醒他们心中对成功的渴盼。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去收集资料,展览交流等活动来达到目标。具体目标如下:1、开发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伟人的经历、业绩,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3、阅读伟人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英雄豪情、爱国热情,以及他们的开阔胸怀。 4、通过对本地历史上风流人物的探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通过本课题研究,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去收集资料,通过开展活动,最终成果将作文展示及搜集资料等形式得以呈现。六、资源准备1时间安排:应及早给学生布置准备任务,不要在活动前几天才匆忙应付。2知识和材料准备:教师本人应首先注意多搜集资料,涉猎相关的历史书籍,避免老生常谈。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听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激发兴趣,选定课题范例引路,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第4周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1、提出和选择课题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头脑风暴)揭示研究内容,选定课题: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所选的几篇文章体现了历史巨人的风采,如陈涉、唐睢、孔明等。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在学习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探寻伟人古迹,学习伟人精神,让学生经历一次头脑的洗礼,唤醒他们心中对成功的渴盼。通过全班的讨论决定,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我们本次课题研究的内容。第4周2、成立课题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分组指导:成立小组的原则、技巧等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3、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形成小组的实施方案,提前两周在班级内布置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选出组长一名。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写活动计划;2、教师提供研究计划书的样板;3、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组的特点写好活动计划4、开题报告和评审小组内部讨论、交换意见,小组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方案组织开题报告和评审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摘抄、收集各方面资料;第一组同学通过书报、影视、网络等搜集伟人生平、经历、业绩等,组长根据组员的搜集,精选出十名伟人,着重展示伟人们求学、创业的艰辛和他们坚韧不拔的努力。组员配合组长完成相关工作,每人将收集资料的过程及心得体会好好整理一下,准备在课上交流。第二组同学通过网络、书刊等搜集伟人的名篇名作,不理解的地方尽量自己查工具书解决。组长在组员的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精选出五位伟人的作品,(根据作品的篇幅,可以酌情增减人数)配上写作背景、注释等,以备课上展示。第三组同学主要查找当地伟人的资料。2写一些活动的体会。1.指导研究方法、指导解决研究过程遇到的问题的方法。2、提供相关访问的网站地址参考3、指导活动心得体会的撰写方法:及时撰写、真实反映。第5周第6周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个小组汇报。1 请第一组同学展示搜集成果,并请第一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在搜集材料过程中的感想、体会。 2请第二组同学展示成果,解说自己搜集到的名篇名作,在展示作品时,其他同学关于作品有疑问或是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由第二组同学负责解答,第二组同学应着重讲解涉及伟人思想或主要经历的作品,对于伟人的爱国热情或是不同凡响之处要着重讲明。 3 请第三组同学展示成果,因为第三组同学走出了校门,因此在展示成果结束后请他们讲述一下搜集材料的过程(搜集的方法、采访的人物、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主要培养其他同学扫除畏难情绪,大胆走向社会。)并交流收集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其他同学有疑问也可以提出。 4布置作文,以“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5填写评价表1、总结: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开发了学生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进一步了解伟人的经历、业绩,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通过阅读伟人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英雄豪情、爱国热情,以及他们的开阔胸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2、评价表。 第7周八、总结与反思(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总结:这一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收集的资料也比较全面,展示的成果制作得也比较精美。许多学生在这一次的活动后表示,这一次活动开阔了他们的知识面,伟人的经历和精神也激励了他们,大部分同学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有的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班级内的学习气氛高涨,这一次的作文,因为大部分学生自己的参与,改变了以往“假”、“空”等缺点,写出来的文章总体上有很大进步,涌现出的精品文章也很多。 当然,这次活动也难免有不足之处: 1. 因为条件便利,大部分学生借助网络来解决问题,这自然是一条途径,无可厚非,但令人担忧的是,同学们却因此错过了许多读书的机会,更有个别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条件上网,而直接放弃了材料的搜集。 2. 学生对伟人作品的理解,暴露了他们知识上的弱点,对搜集出来的作品,有时竟然解释得词不达意,这就影响了他们对伟人思想、精神的解读。有的同学在老师重新解释了作品后,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让老师哭笑不得。 虽然有不如意的地方存在,但这次活动确实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本地实际的举措,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祖国的感情。 附1: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评价表课题名称所属年级所属班级对课题方案设计的评价研究目标清晰 一般 模糊进度安排合理 一般 不合理资源准备丰富 一般 很少资源选题的可行性好 一般 较差选题是否与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相符合相符 一般 不符合活动过程是否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进行好 一般 较差研究环节明确 一般 不明确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可行性支持与指导好 一般 较差学生是否能经历所有活动并有所收获是 一般较差预期成果合适 一般 不合适附2学生评价量表课题 研究阶段姓名 日期年月日第周内容评分权值及标准(满分:20分)自评互评教师评综合评课前准备3分(知识、工具、材料等完备,3分;缺一,2 分;缺二,1 分;无准备,0分) 参与程度3分(积极参与任主角, 3 分; 积极参与任助手,2分;有参与1分,不参与,评0分) 实践能力3分(动手能力强, 3 分; 动手能力有提高, 2 分; 动手能力一般、无提高,1 分) 协作性3分(协作好,3 分;有协作,2 分;协作性较差,1 分) 创新精神3分(创新意识强, 3 分; 有提出改进建议, 2 分; 创新意识较差,1 分) 方法掌握2分(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掌握的好,2分;方法一般,1分)完成程度3分(能按要求完成, 3分; 经过努力虽然未能按要求完成,但有进步, 2 分; 经过努力未能按要求完成,1 分;未经过努力,或态度不认真,0分) 总评等级合计总分18 分以上为A , 1417 为B ,1013 为C ,9 以下为D总分: 等级:学生自评总结进步:课后反思:教师评语鼓励: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