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6.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doc
-
资源ID:2375567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3416.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doc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摘要: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师预设也有很大的差距。本文就教材内容的处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与其它课程整合几方面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一浅述。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任务驱动整合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教育的主旨,对信息技术课程也有同样的要求。信息技术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殊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再加上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并无多少的经验可借鉴,可以说只能在总结其他信息教师不多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程和计算机应用的理解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借鉴引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误区,本人就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把握基础,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是培养学生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而信息技术是时代性很强的,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也是飞速的,但这一门课程使用的教材为了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教材里有很多的内容有着不可避免的滞后,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时而动。这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的正确理解和处理应是提高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更要结合我们对教材的每一节课学习内容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一定的处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如四年级上册的第5课“我的Email”中,教材的重点是邮箱登陆和邮件地址基本认识。拘泥于教材可能让学生能完成本节课的内容,但那只是以本为本地完成邮箱登陆和邮件地址的基本认识,但可能申请其它免费资源就无法顺利完成,或有一些问题无法完成,对于学生的素质提高并无实际意义。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有很多免费资源申请,具体的操作也类似,只是申请步骤有的相当多,这也就意味着在申请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学生往往有很多时候无法顺利申请,造成课内知识和课外实践相脱节。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将目标定位为重点教学邮箱的申请,同时强调申请网上免费资源的必备知识和安全意识。如要先清楚阅读每项表格的填写说明,跳过无需填写的表格项,尽量以拼音字母代替中文字母(除必须用中文以外)等,以加快申请的速度。学生也必须有必要的安全意识,免费资源的申请尽量在教师介绍的网站,不能填写太多的个人相关身份信息。对教材的处理不只是对教材内容的修改,还需对有些课时作出取舍,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是固定的,但事实的课程进度却并不能如课程设计一样,有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和事实情况相反的,如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太多,而事实情况是每个学校在这一学期的复习内容非常紧,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可能安排更多的课时,必须有所取舍。如第一单元“学习好助手”(共9课)中的每一课,一般都需要24个课时才能完成,在实际教学中,都应根据实际课时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对教材的任何处理必须是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基础为依据的,这才是有意义的处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任务驱动,科学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走进家庭,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计算机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但这里的兴趣往往并不是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兴趣,而只是把信息技术课当作玩玩计算机而已,不会对知识学习过程加以重视,正是这种兴趣使得上课时教师只要教师稍不注意,他们就立刻玩起计算机游戏。所以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现阶段信息技术课堂实践过程中使用最多、相对课堂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将教学目标和要求作为一项任务提出,教师作完一段演示,由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最后反馈这一模式。它符合信息技术实践性强这一特点,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过程,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训练,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它在课堂中的使用也需注意以下常见的几个方面问题:1、任务设计要合理。信息技术课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任务往往是作完演示后的一个最终结果,而且由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软件中的广播教学的方便性,教师的板书往往很少,这其实对课堂任务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看着是理解了,但在实践过程中,却有着很多的问题阻碍着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到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转而去学习与课堂内容的无关的知识。所以课堂中的任务设计要合理,它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可执行的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着要怎样去顺利完成它,在这一思考过程中会碰到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自行解决,而当学生将这些问题反馈到课堂之上,这些问题也就成了知识点,此时教师再将这些知识点加以解释,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他们去研究和探讨更新的知识,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在四下第15课“设计标志”中的目标:掌握自选图形使用技巧,设计班级的标志。针对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直接提出与此相关的任务,并不能很好的取得良了的效果,由于学生对班级标志的设计这一过程并没有很好的理解,不知道如何开始设计,就不能有一个明确的关于标志的设计。所以在本课的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事先用WORD制作精美的有关学校的一个标志,并对这一标志的构成作一简要的说明,解释每一细小的图案的构成及设计理由,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用WORD制作一幅能体现出本班特点的优美图案作为本班标志?给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找出问题,然后再考虑这个问题我们能解决吗?因为是本班的标志,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被激发,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就可以变得很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取得预期效果也就是理所当然的。2、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现已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家庭已有计算机,相关的内容有的学生已有了解,而这体现在课堂上将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如果这在课堂上不能正确的加以对待,必然造成部分实践能力稍强的学生将课堂学习兴趣转向与课堂学习内容无关的知识上,同时这也必将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所以对学生课堂任务的定位上,都应考虑到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基本知识的学习,有些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已达到课文目标的要求,所以在课堂任务的设计上必须对这些学生加以考虑。如画图的教学,在三年级上册分11课时对这一内容由浅入深进行了探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把任务分的更细,如在其中第6课时“小树苗快快长”中,其教学目标是:能打开和关闭“画图”,认识“画图”的界面;了解“铅笔”、“刷子”、“喷枪”这三种工具的绘画特征,能用这三种工具绘画,掌握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刷子”、“喷枪” 的方法;学会修改图画的两种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在本课中,设计的任务除了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针对学优生另行设计一些提高要求,让他们在一幅图画作品中列出“铅笔”、“刷子”、“喷枪”的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样例,然后在作品展示,用他们的作品让其他学生对使用“铅笔”、“刷子”、“喷枪”三种工具的不同大小有感性的认识,这样的任务设计也能充分发挥学优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会成就感的同时,还能辅导其他学生的学习。3、任务设计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实践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过程,需要随时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知识有关的内容上,培养学生抵御游戏影响的素质,所以除了在课堂中教师除了最大地展示个人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还需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设计,积极调动学生课堂内容的主动性,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如在同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偶而放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动画看看,放首音乐听听,有同学任务完成可以来个全班性的表扬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始终有积极性,利于学生实践任务的顺利完成。4、教师要始终参与任务的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实践过程是学生当然要具有一定独立性,由学生自行完成,但学生毕竟是存在着差异的,学习上也一样,所以教师也应参与活动中,尤其是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堂实践中,任何一步不能顺利完成都将影响到后面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教师应尽早介入,适当地进行一些指导,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好一些必要的引导,引导学生去探究。同时教师的参与也表现为给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资源,如学生在完成过程所需要的大量的素材,比如WORD和POWERPOINT中往往需要用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素材,而这些素材在软件自身的库中已有部分,而对于某一课堂内容并不一定具有,所以在课前教师对具体每一课内容中有可能使用到素材预先作一整理,且有针对性放于目录之中,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完成本课任务有一定的指向作用,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务驱动并不是唯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但它对于实践性强的学科中有着相对较高课堂教学效率却是很多教师选择的最大理由,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主要使用的也是这一教学方法。上述几点也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任务常碰到的问题,它们的存在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当然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是一个相对系统的话题,也不是以上几点可以概括,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时时总结,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个人使用的方法,这也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三、全面整合,攻玉之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补充。课程的整合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技术由于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它可以与很多课程进行各个层面上的整合,有着相当大的适用范围,使得整合成了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一个有效的补充。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全面整合需关注以下二个方面的问题:1、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等信息素养,而不是单纯为使用计算机而学。现代网络的发展可以让学生很方便地找到各种信息,但对于信息的处理也就成了一个日益突出问题:学生对于越来越多的信息需求时如何按要求进行信息查询,查询到的众多的信息如何进行选择,如何解决问题等方面。学生这些能力的训练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结合点,信息处理能力的加强可以让其他教师能带着学生很方便布置学生进行资料查找任务,且学生也能及时处理这方面的任务。比如小学科学中有很多的课堂知识是学生无法从已有生活经验中获取的,只有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才完善自己的解答,加以适当的处理,就能很好地为学生这方面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帮助。这一整合就要具体告诉学生一些与科学知识相关的权威网站,并且提高信息的辨别能力。2、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许多内容都是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很多的关系,学生的其他能力得到锻炼能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所以教师应常常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明确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内容,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目标,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结合学生实际。比如,在三年级对于“画图”的学习,就完全可以在了解学生已学习的美术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合平时学生美术学习的实例,把它们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比较出计算机画图与美术画图中的联系与区别,比较出两者的优劣,然后再出示一些专业图形处理软件处理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学好美术对计算机画图学习非常有帮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尤其对于信息技术这一新兴学科而言,其在实践过程往往有着很多的课题需去研究,也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本文也只是从自身的一些经验出发,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常见的课程研究的几个方面作一研究。相信也只有在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努力研究尝试中,才能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真正符合信息社会需要的、有着良好信息素质的学生。参考文献: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11月14日2 钟志贤, 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 教育出版社3 文学荣,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四川教育出版社4 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 人民教育,2004年2期5 刘庆元,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问题初探,网上参考article/show.asp?id=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