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本教材”转化为“生活学材”的研究课题方案.doc
-
资源ID:2372580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把“书本教材”转化为“生活学材”的研究课题方案.doc
把“书本教材”转化为“生活学材”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数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以教材为本,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以教师思维规范学生思维”现象屡见不鲜,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还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现在,还有许多学生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数学有用,走出课堂,离开试场后,就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更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学和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眼高手低”和“高分低能”往往是这样造成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把“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把老师的“教材”转变为学生的“学材”,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自实践,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自己动手,积极探索、发现,把问题的结论直接呈现转变为过程的研究,把抽象的数学转变为生活的数学,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二、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体现“以学为主,以教促学,学做合一”的理念和方法,把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践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学和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眼高手低”和“高分低能”往往是这样造成的。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提出“把数学教材生活化”的研究。 通过这一研究: (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整合,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学新模式; (二)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三)是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计算、概括等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在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我们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管理制度民主化、课堂评价多元化;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充分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学,教与学都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创造性地教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教材中的知识的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在于把它转化成学生可以让学生探究的过程,特别是引导学生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生活化学习,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要承认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要相信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创造性地学表现为:学生不在于寻求结论,而在于展现寻求结论的过程;通过探究性地学习,培养浓厚的好奇心、强烈的探索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表现为:能引导学生探究,能鼓励学生尝试,能激发学生超越;做到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并与传统教育手段、方法、途径相结合。本课题重在研究:怎样把“教材中的结论的直接呈现”转化为“问题的过程研究”;怎样把“书本化的教材”转化为“生活化的学材”。四、主要研究思路 1 研究目标: (1)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原则、途径、方法等,即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由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发展,学会学习,学会迁移,学会创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指导,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2)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取得理性认识,形成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系列与典型教学案例。 2研究内容:实践研究:(1)书本教材生活化的研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理、心理特点等,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并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良好氛围,指导、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对问题主动、独立思考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新型学习方式。(2)进行课堂教学再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等,构建小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案例研究:形成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系列与案例,并进行案例教学。 评价研究:构建新的评价标准体系;重在"过程性"评价。包括探究性教的能力与探究性学的能力测评。理性思考: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点,在学习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心理理论、创新思维理论基础上,构建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理论框架,包括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及相关因素、条件的研究。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即从问题出发形成思路,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收集、学习近两年来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 4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如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 第二阶段:制订方案阶段。分析、研究相关因素。教师因素(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探究性地教的教学行为和技能等);学生因素(如创造型学生特征、学生探究创新意识产生与培养等);教材因素(挖掘蕴含于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教材内容与生活内容的结合点)等。为实现本课题研究目标而制定总体方案(包括如何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再设计,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行为、方法、手段等)。 第三阶段:实施方案阶段。探索课堂探究性学习指导的操作策略,形成案例,进行课堂探究性学习实践探索,并注重观察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进行中期论证、完善方案,再实施、修正方案。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阶段。在第一轮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轮研究,对第一轮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以总结,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