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孩子动起来课堂活起来》.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孩子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不仅会改变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训练语感,加强情感体验,革新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方式。课堂教学是这个园地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才能熊熊地燃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能充分调动起来。一、课堂氛围自主化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上瀑布这一课时,我学生背对讲台,播放录像让学生仔细听,尔后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想这声音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哗哗的流水声,就像大海的惊涛骇浪。”有的说:“像洪水从山上直泻下来的声音。”这时,教师说:“瀑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巨大的声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转身看录像。”这时,学生迫不急待地转身来看瀑布,当学生看得如痴如迷时,教师满怀激情地朗读诗歌第2、3两节。“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又特意让学生背着讲台听,激发着联想,也激发着探究瀑布伟大景观的欲望的。为了解瀑布的景观打下思维定势。当学生转身看到瀑布的景象时,如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现代教学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是两条主线在交流。一是知识,二是情感。”课堂教学是孩子体验成功、体验参与、体验创新的过程。而一个自由、宽松、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和体验成功。这就需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真挚的情感与孩子们进行生命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用真挚的微笑表现出对他们的期待与信任,“没关系,大胆讲”给予帮助;当他们获得成功时,用“妙极了、你的看法很独特、你分析得真棒、你真聪明”等发自肺腑的激励性、赞赏性语言鼓励他们;课堂上,与学生同探索、共创造。使课堂氛围自主化,自由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全部灵性。 二、探究方式自主化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调动起来,关键在于把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搭建自主平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一种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乐山龙舟会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2、小组学习的内容自主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小镇的早晨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小镇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一个问题提出来,如果不给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沉默。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率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记载。我设计了教学反思登记表,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进行统计并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地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三、创新方向自主化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的源泉。”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合理想象。如教詹天佑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摘录文中一个重点句子进行品读、品评。“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当学生从中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定要修好铁路的信心和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时候,我顺势问:“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呢?”学生思维被激活了:有的想到了为国拼搏争光的奥运健儿,有的想到了奋战在“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有的想到了日夜守卫着祖国边疆的战士又如教飞夺泸定桥一课,文中写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了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学生在联想中描绘出这样一幅激战的场景:“红军战士怀着满腔怒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英勇杀敌。红军战士的鲜血很快就染红了大渡河水,凶残的敌人很快就被我军歼灭了。”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描写中,不仅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气概,也自然升腾起一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这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就会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四、习作表达自主化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费时低效,学生普遍缺乏自觉习作的主动性,对习作不感兴趣。而创设自主探究的“境”,即提供自主探究的机遇,设计自主探究的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习作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这种自主探究教学的“境”。“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束缚”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思维灵动,笔下生辉。写的文章自然就富有创新,富有真情实感和情趣。小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他们所接触到的一切,包括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可以成文章的内容。如春天的燕子,秋天的菊花,老师的讲课,同学的嬉戏,父母的疼爱,好友的帮助,得到时的快乐,失去时的悲伤,街头的宣传画,电视里的动画片,书报广告,外出旅游,一次劳动,一个故事,一阵风,一场雨,一张相片,一束鲜花,几朵白云,甚至梦境,想像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即使教材限定了写作范围,教师也可尽量放宽要求。如“记一个熟悉的人”,学生既可写自己熟悉的人,也可写不熟悉但印象很深的人;既可写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可写呀呀学语的幼儿;既可写你喜欢的人,也可写让你讨厌的人,真可谓是“一树盛开万种花”呀!更何况现行语文教材已宽容多了,大量的作文都可放开内容来写,特别是每一册出现一至两次不限内容,放开思路的习作,让学生自选作文内容不仅必要,更成一种必然。首先,“开放式”文题。即在主题确定以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拟题目,减少文题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如写一位老师,以我的老师为题,放手让学生自拟,那么诸如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题丰富了,内容自然不会枯燥,形式也不会单一,感情也真挚感人。如我最难忘的,同学们有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总有自己最难忘的东西。这此东西可能是人,事或物。于是,诸如我最难忘的一个人,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我最难忘的一次旅行等都可能出现。让他们自己填补文题空白,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说空话,说假话,语言雷同,形式单一的毛病。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其次,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有利于激发写作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校园生活。如: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自由地大量读写;在班里办手抄报,把语文课向课外延伸;举办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想说想写;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汲取丰富的写作养料。最后,给学生写作时空,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有这样的感受,观察时心中了然,提笔作文又一片茫然。这就是因为事先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没有细致观察造成的。在安排学生写我的爸爸之前,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去采访父母、亲戚、邻居,观察爸爸在家的举动,上班的情形,深刻、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爸爸。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自然有话可说,自然情深意切。我们不妨开放学生的写作时空,让学生在自由的时空里捕捉作文的生命活力。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孩子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