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189.劳技课堂也需要诗意的栖居.doc

    • 资源ID:2369675       资源大小:45.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189.劳技课堂也需要诗意的栖居.doc

    劳技教育的第四面墙 引导学生诗意地栖居【摘要】如果说技术思维、技术操作和技术意识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三要素即三面墙),是构筑劳动技术素质整体的“金字塔”,那么引导学生以诗意的眼神去审视世界、美化生活则是活动着的第四面墙。因为劳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将内心对于美的感受通过外在的形式物化出来的操作过程。而劳动技能是你“物化”的“表现媒介”。因而美丽的作品妆点了你的生活,引导你诗意地以生命的状态存在。本文对在劳技课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诗意的培养,作了简要的阐述。【关键词】劳技教育 诗境 诗情 诗性 诗意 诗意,在词典上的解释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而“美感”,是劳动的衍生物,是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带有色彩的眼睛,它存在于人的内心。人们借助于造型形式,以绘画、雕塑、编织等技巧和方法将它“物化”。“劳动创造美。”劳动技术的终端目标就是创造一个具有美感的世界。人们的生产劳动是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进行的。现代的美学家也愈发重视从审美上组织劳动环境,追求劳动环境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美国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智慧成长、 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可见劳技教育中美感的培养是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基石。那么,劳技教学如何实现“劳动技能”与“诗意生活”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呢?笔者将从“诗境、诗情、诗性和诗意”四个维度加以阐述。一、创设诗境、踏上旅程我窃以为“诗境”即为一个美的境界。劳技教学的课堂,要创设一个让师生双方共同坠入感受美、欣赏美的优美画卷,带着美好的心境去经历手指舞蹈的旅程。1. 感受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诗意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马上把“玩心”安定下来,投入课堂教学情景中。这里所说的教学情境,首先是指师生的心境,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美”的课堂语言氛围,营造一个吸引学生参与的美丽课堂。例如:上风筝一课 ,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可以引用清代高鼎的古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学生吟诵。教师随后告诉学生:“纸鸢就是风筝,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做风筝,等我们大家做好了风筝啊,就一起到学校的草坪上去放风筝。”学生随即对教材中的风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心里,满满地装着的是对放风筝的期盼,因此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同样的,第六册的第三课春的美景,在导入时可以采用咏柳等关于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学生已学的),让学生在头脑里再现春天的景物,形成表象,为接下来的展现美好春光拓宽思路,而不仅仅是依据课本里的几个样本在那里“依样画葫芦”。当然,不仅仅引用古诗就是倡导诗意的课堂引领,只要老师以亲切的态度、和蔼的表情、优美的语言来诱导学生进入课堂,在课堂上指引学生与文本美丽地邂逅,那么这节课从一登上旅行的客车时,师生的内心体验就都是美妙的。2. 欣赏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教师带领学生踏上美妙的劳技课的旅程,精美的各色范作应该是吸引学生目光,促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一幕景色。因此,教学前教师应利用空余时间来制作精巧的作品,让学生用心地凝视,咀嚼作品的韵味。例如:在上拉花一节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料的搜索,观看各种巧夺天工的作品,在自己的心里掠过悸动,然后再通过展示惟妙惟肖的作品及图片,去感染学生,触发学生踩着激情的脚步,去欣赏美,挖掘美。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劳技课并非仅仅是制作拉花,而是一件件艺术品的诞生地,让学生融情在美景中。二、点燃诗情、叩击童心指导课堂制作的过程中,一旦失去了对孩童个性化的呵护与作品内涵的领悟、斟酌,制作出来的美也是浮夸的美,是镜花水月的幻觉,自以为是地照搬了旁人的“美感”罢了。1.个性美“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了。儿子说,把直路走弯,路就更长了。”每读这首小诗,总会将我引入深深的沉思: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追寻诗意、体验快乐的心,而刻意地去关注与向往结果。而在孩子的眼里,即便是走了弯路,途经的也是一片美丽的山林,未知的路是用满满的憧憬铺就的。因此,在课堂中,我们不要过多追求学生制作样品的美仑美奂、完全相同。被复制的美丽是经不起推敲的。学生只要学会了制作方法,依据自己的构思去描绘自己热衷欣赏的事物,才是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而这样制作出来的工艺品才能展现其艺术性,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譬如上小书签一课,课本中仅仅画了几张书签的例图,而学生头脑里的库存可要比这些例图丰富得多。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撷取具有自己独特思想艺术的形来描摹绘画,制作拼贴,学生的个性美才能得以充分地展示。在这样的启发引导下,有些孩子制作了花瓣形的,有的拼贴成了蘑菇房不一而足,如彩色的琉璃,斑斓而晶亮地闪着独特的光与美。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万次地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美与活生生的思维,如同太阳与花儿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2.情趣美在具有诗意的劳技教学情境中,学生能感受美、欣赏美、充分展示个性美,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诗情”。这一历程个中的情感是构成诗意课堂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既使审美过程浸染情感色彩,又使学生的主观情感与文本主题情感相互浸染。比如我们上中国结,我们以前关注最多的往往只是如何教会学生运用方法掌握技能,去编织这个结,然而鲜少涉及其情感领域。其实很多教材,我们如果细细挖掘,会发现它们承载着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情愫。有一篇文章叫中国结,里边有几句话:“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就如同中国结独特的编织方法,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的曲折缠绕,总是不离不弃。”我觉得如果能与劳技书中的中国结有机结合,应该能如金石铿锵作响,击出不可思议的情韵之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结”如是,“书签”亦然三、诗性评价、延续愉悦教师应以期待、宽容的视野去审视学生的作品。以赞赏的眼光去捕捉他们灵性的发挥,保持一颗愉悦的诗心。1.鉴赏美(1)作品成形后,选择优秀作品进行粘贴,展示。例:我在教学春的美景之后,发现一个学生的作品采用天蓝色的背景作天空,上面的鸟儿色彩是白、灰相间,以“白”衬青,甚是鲜明。底下正中立着一棵翠柳,极为清新雅致。我抓住契机将她的画举起,脱口赞道:“瞧,婉婷同学的这种色彩布局真像是杜甫写的那首绝句所描绘的景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太富有诗意了,其他同学也可以像她一样把自己不一般的想法投入到作品创造之中,最后我们要来评评看谁的美景图春意最浓,好吗?”其他学生看了,也是交口称赞,积极性高涨。 课堂上,教师的任何一句语言,都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抓住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表现力适时地启发、鼓舞、激励,这样才能发挥教学语言的诗性智慧。(2)通过拍摄经学校网络平台,开辟出专属领地进行展览,引导学生之间交流。这样既快捷又新颖,吸引学生目光。在这个领地中,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写上鼓励话语,或者说说自己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发展美(1)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消融知识和经验的不同带来的分歧,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悦纳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的尝试进行充分的肯定,作出诗性的评价。(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学生“自我参照”、“互相评价”和“创意评价”三轨并行。以纸杯娃娃为例,可以采用档案袋形式对学生的作品及活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纸杯娃娃”星星卡项目价值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光滑牢固参与态度合作精神环保意识财富等级自 评支持星创意星让学生依据表格尽情地去评说,捕捉同伴作品中的亮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应相互吸纳,通过点评的激励功能与真诚的赏识给学生带来春风拂面的温馨,让每一颗“课堂之星”流光溢彩,展现迷人的姿态。四、诗意回归、链接生活知道爱因斯坦与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吗?因为他曾经说过如果让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干草堆里寻找一根针,别人会在找到一根针以后就停下来,他则会把整个草垛掀开,把可能散在草垛里的针全部找出来。这又与“诗意的回归”有什么联系呢?我藉此是想说明:课堂上学生的一切奇思妙想,必然得有一个它们得以施展抱负的舞台。我们不应满足于让学生的作品在教室里、在学校网站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应该让学生的发现与美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走向社区。让这份诗意回归生活,实践于社会。如:如在上小书签这一课时,恰逢学校“图书漂流活动”,我引导学生将制作的书签设计成“漂流瓶”等格式,让学生在图书漂流的时候夹在书页间,互相交换、赠与。这样,书签就在全校学生之间“漂”起来了。我也曾见一个老师在上我爱吃的蔬菜的时候,将纸编的辣椒用一个发夹夹住,别在眉梢眼角,学生都以歆羡的眼光看着,课堂顿生盎然之情味。只有像爱因斯坦一般绵延不断地在草垛中寻觅出学生的“诗作”之“银针”,让其立足于现实,在生活中闲适、安然地栖居,才不至于让春光如流电般稍纵即逝,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诗意自然的美世界。“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劳技教学中,我们要着意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动感地带”,让诗情活跃在学生的心头眼底。在这一“动感地带”中,学生的诗心为优秀的工艺作品而沉思翘首,进而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寄情于创作,实现个性的“自由飞翔”,构筑劳技教育的第四面墙。【参考文献】1.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杨九俊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2.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施致良 浙江大学出版2006年1月3以“本”为本 以“生”为主陈星 小学教学设计2009年3月上旬刊

    注意事项

    本文(2189.劳技课堂也需要诗意的栖居.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