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6 《北京的节》精品教案.doc
-
资源ID:2360109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6 《北京的节》精品教案.doc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6 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二、 教学理念:本课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三、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3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四、 重点与难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五、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六、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合作交流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同学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3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4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5小组内交流。(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三)品读体验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领悟表达特点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3对比写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四)巩固延伸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七、 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八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