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doc

    • 资源ID:2359298       资源大小:183.5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doc

    幼师声乐学科教案来源:本站 | 作者:东光职教中心 | 日期:2011年8月14日 | 浏览4410 次 字体:大 中 小第一单元  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 一、 授课课题:送别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学习歌曲送别(3)学习儿歌表演国旗歌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送别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友人离别感悟人生的深沉意象,同时体验用古典诗词填词的学堂乐歌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 六、教学难点:(1)“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2)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 七、解决方案:(1)通过母音“a”、”o”的训练,为“外”“涯”“角”吐字的口腔打开打下基础。(2)通过连贯的发声练声推动气息的积极流动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  叹气2哼鸣   5 - - -               m5 4  3 2  1               m31 1 1 1 1    a o I e u 练习1: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练习2: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练习3: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新歌教学1  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2  唱曲谱,熟悉曲调3  将词放上去,咬字正音4  深入学唱歌词,并从中找到在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5  完整演唱歌曲6  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1  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快流失2 “道”“拂”“浊”“声”“之”“涯”“角”“浊”“余”高音用相应母音的逐一解决3  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4  表达出婉转、深沉的抒情性儿歌学习1、  按节奏型拍手诵读歌词2、  跟琴识谱,唱会歌曲3、  按节奏型用轮唱方式诵读歌词,形成2个声部的诵读4、  轮唱儿歌1、  诵读出2拍子的拍律2、  诵读和演唱熟练时,可分别请学生来当指挥作业拓展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2、歌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3、教师作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1、  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2、  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导向      第二单元  歌唱呼吸方法训练  一、授课课题:花非花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训练歌唱的呼吸方法(2)学习歌曲花非花(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音阶歌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1)通过咏唱花非花,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2)感受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中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三、学生分析:(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3)歌曲情绪起伏不大,演唱平稳,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的演唱。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教学难点:(1)第一乐句后半句“雾非雾”的高位置起声(2)高音乐句“来如春梦不多时”的“多”字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3)“去似朝云”的“云”字七度音程下行声音的连贯性 七、解决方案:(1)呼吸训练时练习兴奋状态下腔体吸开的感觉(2)加强“o”母音的训练(3)加入下行旋律练声曲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呼吸训练:缓吸缓呼2哼鸣   5 4  3 2  1               m        3 i 7 6 5 4 3 2 1    a练习1: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口鼻同时呼吸,吸气后平稳而深入练习2: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加强母音发声的高位置练习3:注意口腔打开以及旋律的清晰新歌教学1.欣赏示范曲,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2  唱曲谱,熟悉曲调3  将词放上去,咬字正音4  科学处理作品的气息特点,解决演唱中的呼、吸与换气关系5  通过母音训练,解决咬字吐字和发声共鸣问题6  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完整地表达作品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咏唱歌曲2  从高位置说“u”母音过渡到唱“雾”字3  通过“o”母音反复练唱,找到“多”字的共鸣4  大跳“云”字的归韵5  结束句渐弱渐慢处理,追惜、思念的意境表达儿歌学习1.教师示范两次音阶歌2教师逐句教授两次3教师两句教授两次4学生自己演唱5师生、生生分角色一问一答方式演唱6加入手势音阶扮唱1  学生不看曲谱,凭记忆跟唱学习,锻炼音乐记忆。2  学生熟练掌握手势音阶后,可做“猜猜看”的音乐游戏,根据手势唱出音高,猜猜看是什么儿歌。作业拓展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2、自我和互相分析作品演唱的效果3、教师作评价总结,再次欣赏 1  进行小组内的歌唱观摩2  聆听歌曲春晓       第三单元  歌唱发声方法训练(一)  一、授课课题:雪绒花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2)训练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基本能做到声音统一,学习歌曲雪绒花(3)让学生准确深入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数鸭子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雪绒花的演唱,感受外国人民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已对歌唱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方法有一定了解;(2)学生用上所学的歌唱方法来演绎这首歌曲还需要不断启发。 四、教材分析:(1)牢固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学生不容易协调的,需要不断巩固和练习;(2)这首歌曲旋律上下行走向清晰,声音要求有力度的控制;(3)3拍子的强弱规律,演唱时气息的连贯很重要。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教学难点:(1)随旋律上下行走向,乐句渐强渐弱的声音控制(2)结束句“祝我祖国万年长”高音的延长 七、解决方案:(1)通过练声曲力度的要求,打好乐句处理的基础(2)通过喉头位置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高音问题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呼吸训练:急吸缓呼2哼鸣 5 0 5 0 55 4  3 2 1             m         3 1 3 5 ii 5 3 1    a练习1: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快速吸开,吸气急促而深入练习2: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要注意顿和连的结合,加深面罩共鸣的体会练习3:注意协调全身和气息,做出渐强渐弱新歌教学1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2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的处理3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4完整演绎作品,突显作品的艺术性 1.解决缓慢呼吸的状态下,声音在八度内的统一2结合发声方法,讨论歌曲的表现和处理,力度变化,逐句演绎,讨论,修改,示范3拍律的体现,优美深情的风格体现4结束开口音高位置的延长儿歌学习1.聆听童声示范数鸭子2分组自学会儿歌4分组演唱5分组角色扮演表演唱 1  强调用自然、童趣的声音学唱歌曲2  注意模拟不同角色音色要有变化3  表演唱加入道具4  分组相互观摩,评价,提高作业拓展1分大组齐唱作品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1  要求合伴奏演唱2  评价的要点在于发声状态和情绪表达两方面     第四单元  歌唱的方法训练(二)  一、授课课题:故乡的小路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训练歌唱的发声方法,声音须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出(2)学习歌曲故乡的小路(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娃哈哈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故乡的小路的演唱,抒发思念家乡、思念母亲的情感,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共鸣。 三、学生分析:(1)学生不断练习发声法,基本消灭大白嗓;(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特别是不和谐的音层演唱很困难。 四、教材分析:(1)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创作歌曲,旋律流畅舒展,吐字要求圆润、深情;(2)这首歌曲曲调跌宕起伏,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地演唱;(3)本单元的儿歌娃哈哈很熟悉,留出时间让学生相互教授。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教学难点:(1)弱起节奏的掌握(2)变音的音准把握(3)尾声的哼鸣要唱得轻松自然 七、解决方案:(1)在熟悉作品时重点练习歌曲的特色节奏(2)练习半音及不协和音程(3)发声训练中坚持哼鸣练习,保持含着水的打开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呼吸训练:缓吸急呼2哼鸣 5 0 5 0 55 4  3 2 1             m         35 6 5  4 5 4 3 4 3 2 3 21    ma    mo      ma   mo     ma 练习1:面部保持微笑兴奋的状态,吸气像闻花,呼气像吹灯练习2: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要注意顿和连的结合,加深面罩共鸣的体会练习3:通过“ma”“mo”训练,直接进入歌曲“小路”的练习新歌教学1、了解作品,熟悉作品的旋律,掌握作品的音准、节奏2、初步演唱作品,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情绪特征3、重点解决歌曲作品的演唱难点,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4、加强艺术处理,强调歌曲表达的艺术性。 1.掌握弱起节奏,乐句的划分,附点节奏型2歌曲高潮两个乐句递进的情感表达,气息的流动和力度支持3加强半音的音准感受和记忆4尾声哼鸣的轻柔,自然发声5结合发声方法,讨论歌曲的表现和处理,力度变化,逐句演绎,讨论,修改,示范儿歌学习1.请学生示范演唱娃哈哈,学生评价2巩固十六分节奏型的拍打3学生来教授4加上声势律动进行表演唱 1用自然、童趣的声音演唱歌曲2不同的学生来教授儿歌时,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好的教法教态3创编声势律动后,好的动作立即集体学习,实践出好效果作业拓展1领唱和齐唱故乡的小路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1  可多加入哼鸣的运用,把歌曲变为两个声部等,体会流动的美感  第五单元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训练(一)  一、授课课题: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歌唱语言处理歌曲(2)学习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培养学生演唱抒情性歌曲的能力(2)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演唱,体验少数民族曲调特色,热爱民族艺术。 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但声音的力度较差(2)学生的演唱要达到一定的规范程度,需要自觉地加长练习时间(3)学生对歌曲吐字的方式没有进行过区别 四、教材分析:(1)这首哈萨克风格的歌曲优美抒情,歌唱性很强,上下句对比较大,歌曲处理要把握激情与深情,明亮与温柔的关系;(2)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呼吸缓慢悠长,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声音的力度加大(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吐字的方法(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 六、教学难点:(1)声音在中高声区徘徊气息支持要跟上,声音不能虚(2)上乐句“在那遥远的地方”把握高音延长的唱法和位置,音量上渐强处理 七、解决方案:(1)采用顿音训练,加强声音的瞬间爆发力(2)采用开口音作为突破口,稳定发声时的喉头位置,体会向下用力发声的畅通感觉。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哼鸣5 4  3 2 1            m25 5  4 4 3 3  2 21 10    pipo pio   pipo pipo pipo35 6 5  4 5 4 3 4 3 2 3 2   yi     yuo   yi     yuo   a      o     a       o1yia练习1: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注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练习2: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腰腹弹跳练习3:体会开口音的打开、注意帖着后咽壁吸着唱,突显气息的支持作用。新歌教学1了解作品,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乐的基本色调2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强弱和速度快慢关系,把握好科学的呼吸规律,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3重点解决歌曲咬字吐字的难点问题,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4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1.唱高音X.XX要求气息深而不僵,声音往前送,竖起来,腰腹用力加大音量2单个句末延长音的吐字练习,要求字腹唱得长而松3演唱感情含蓄、委婉、抒情的歌曲时,口咽腔在打开的基础上,咬字吐字柔和圆润,字的头、腹、尾转换过程要放慢,字音衔接要连贯儿歌学习1.学生试奏,自学儿歌划船2分组活动:自编律动              歌曲处理3分组展示4小结讨论,幼儿园中可采取哪些主题的方式教唱这首儿歌1强调音乐动机的感受2歌唱中根据歌词意思进行处理:推进 结束作业拓展结合教法,开展音乐活动课划船教学设计及展示引导学生从声音  舞蹈  语言  绘画  游戏五领域找切入点,进行幼儿园音乐课设计,广开思路  第六单元  呼吸连贯的训练 一、授课课题:摇篮曲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练习平稳的呼吸方式,并能用这种呼吸方式演唱歌曲(2)学习歌曲摇篮曲(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培养学生演唱抒情性歌曲的能力(2)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摇篮曲的演唱,体验外国歌曲的魅力,领略“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在呼吸的各个状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2)学生的演唱要达到一定的规范程度,需要自觉的加长练习时间。 四、教材分析:(1)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呼吸缓慢悠长,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3)这首歌曲情绪起伏不大,演唱平稳;(4)这首歌曲要完成需要分段进行大量的练习。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3)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用连贯柔和、内在安详的声音演唱高音但力度不能强 七、解决方案:在做到控制好高位置的同时,努力做好向下着力发声,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哼鸣5 4  3 2 1            m25 6 5  4 5 4 3 4 3 2 3 2   yi     yuo   yi     yuo   a      o     a       o1yia练习1: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注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练习2:保持良好的打开状态,做好咬字吐字,做到字正腔圆。在连贯的气息支持下,向下发声,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新歌教学1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初步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特征。2哼唱作品,找出在演唱中难于把握的地方;并标出吸气换气的地方。3通过专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处理作品的过程中解决好节奏及强弱的对比关系。4处理好歌唱中的音色问题,注重演唱表现的艺术性。 1.用开口音“a”在哼鸣的高位置哼唱歌曲2哼唱时注意音量的控制,体会柔和抒情的风格3把词放入腔体,保持高位置,不改变发声状态4练唱歌词时,多交替采用混声诵读来帮助寻找高位置,体验头腔共鸣5随着旋律的起伏,要做出自然的强弱变化,但整首歌不宜唱得过强儿歌学习1.欣赏幼儿园视频儿歌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2附点节奏体验,学生敲击自制打击乐器3加声势律动演唱歌曲4一起来舞蹈1学生带上收集的有生活气息的儿歌,课堂上和大家分享2要求学生用生活中最常用的东西自制打击乐器3在集体活动体验歌曲风格,收获快乐感受作业拓展1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歌曲作品   2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评价  3再次欣赏,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欣赏世界著名的三首摇篮曲,体验摇篮曲柔和、均匀、平稳的风格   第七单元  呼吸状态的支持下高声区的开发  一、授课课题:燕子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中低声区的歌唱状态(2)巩固平稳的呼吸方式,在呼吸的支持下学习高声区的演唱方式(3)学习歌曲燕子,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声音的能力(2)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我国民歌的丰富,同时体验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的气息状态和中低声区比较稳固、扎实;(2)具备对单个高音的演唱的能力;(3)对连续演唱中高声区并能控制声音的力度比较困难 四、教材分析:(1)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变声区)为主,气息支持非常重要,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2)这首歌曲情绪高亢,富于歌唱性;(3)这首歌曲的完成要避免声音脱离气息的支持,发干、发直;(4)学生演唱整首歌曲需要体力上的训练 五、教学重点:(1)在中高声区声音的统一,变声区声音的控制(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4)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1)歌曲第一段叙述性歌唱的流畅性(2)结束高音的站立 七、解决方案:(1)深刻理解歌词情绪,在足够的气息催动下练习流畅行腔(2)加强“a、o”母音的发声训练,加强大音程的训练,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题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哼鸣5 4  3 2 1            m21 5   5 6 5  4 5 4   a            a      o3 4 3 2 3 21a     o      a        练习1: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练习2:稳定高位置的音色,注意向下用力的方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新歌教学1学唱歌曲,分析曲式结构,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2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通过训练逐一解决3重点突破音高的障碍,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作品4在歌曲的强弱、音色、情绪上作细节处理,对比两段情绪,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1采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方式2强化练习多处“啊”的高位置发声及打开状态3用唱颂的方式带入叙述性歌唱练习第一段的情绪表达,体会气息的支持和催动4第一段中低声区优美细腻,第二段中高声区热情明朗的声音对比儿歌学习1.按节奏诵读儿歌卖报歌2加入动作表演儿歌3练习用明亮纯净的音色演唱4分段加上道具接龙歌表演1了解这首儿歌创作的背景2把握歌曲情绪,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3加上语气的对比演唱作业拓展1分别演唱作品2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3教师点评总结,提出新的声音训练要求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活动    第八单元  低高声区声音统一的训练  一、授课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尝试通俗歌曲的用气方法是一致的(2)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1)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让学生接触通俗歌曲的美感,增强乐感和音乐素质               (2)通过这首公益歌曲的演唱,体验人们对充满着爱、和平的世界的热爱、赞美 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在呼吸的各个状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2)学生热爱通俗歌曲,兴趣浓厚,但易喊唱 四、教材分析:(1)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通俗歌曲,旋律高低起伏,需要用统一的声音演唱;(2)这首歌曲富于激情,高声区声音应稳定、辉煌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3)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1)歌曲XXX XXX节奏型的准确演唱(2)高音乐句避免脱离气息地喊唱 七、解决方案:(1)识谱时有针对性地解决歌曲特色节奏(2)低声区不能用完全用大白嗓,需要挂住高位置,向头腔转换,为高音的混声做好准备。(3)通过顿音练习,寻找较明亮的音色。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哼鸣5 4  3 2 1            m21  5  5  5 1  4  4  41  3  3  3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1  2  2  71  la lalalala练习1: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注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练习2:顿音挂住头腔,寻找较明亮的音色新歌教学1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初步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特征。2识谱,掌握特色节奏型,解决好节奏的对比关系3哼唱作品,找出在演唱中难于把握的地方;并标出吸气换气的地方。3通过专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歌曲高潮部分低音区到高音区声音状态的衔接4处理好歌唱中的音色问题,注重演唱表现的艺术性1.掌握切分节奏及连线的准确性2通过尝试了解通俗歌曲同样也要有气息支持,打开喉咙3在唱高音时,可做一些微调,使既能保持通俗歌唱的风格,又能在声音运用上体现出一定技巧4不断调节气息和口腔状态,避免前半段低音大白嗓,后半段高音吸不进去声音发虚儿歌学习1.教师示范两次当我们同在一起2教师逐句教授两次3教师两句教授两次4学生自己演唱5加入声势律动伴唱1掌握弱起拍唱词、句逗和重拍,练习流畅演唱2学生根据节拍特点创造声势动作,加入演唱 作业拓展1分组演唱歌曲作品,可加入领唱2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评价  3再次欣赏,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1  学生收集流行的公益歌曲,带到课堂上交流2  尝试用中英文各唱一遍当我们同在一起    第九单元  变声区的声音力度训练 一、授课课题:我亲爱的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训练和巩固变声区声音统一,通过对学生腰腹力量的加强,加强声音的力度(2)学习歌曲我亲爱的,能带乐感完整的演唱(3)高音必须具有力度和优美的音色(4)对变音的音准把握准确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音准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意大利艺术歌曲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但声音的力度较差;(2)学生对变音的音准把握起来困难,需要分音准、声音等步骤逐步训练;(3)学生对声音的强弱控制较困难,让学生尽量在气息的支持下,进行声音的强弱变化更加困难。 四、教材分析:(1)完成作品需要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呼吸方法,调动全身,强化咽鼻、腰腹力量,增强声音的力度;(2)这首歌曲以变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表现有力度的高音;(3)这首歌曲情绪起伏不大,演唱平稳,但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的演唱,同时需要声音的强弱对比;(4)这首歌曲对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声音控制要求很高。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掌握变声区的真假声混合程度,高音站稳(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4)变音的音准把握 六、教学难点:(1)歌曲第一段叙述性歌唱的流畅性(2)结束高音的站立 七、解决方案:(1)深刻理解歌词情绪,在足够的气息催动下练习流畅行腔(2)加强“a、o”母音的发声训练,加强大音程的训练,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题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哼鸣5 4  3 2 1            m21 5   5 6 5  4 5 4   a            a      o3 4 3 2 3 21a     o      a        练习1: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练习2:稳定高位置的音色,注意向下用力的方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新歌教学1学唱歌曲,分析曲式结构,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2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通过训练逐一解决3重点突破音高的障碍,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作品4在歌曲的强弱、音色、情绪上作细节处理,对比两段情绪,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1采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方式2强化练习多处“啊”的高位置发声及打开状态3用唱颂的方式带入叙述性歌唱练习第一段的情绪表达,体会气息的支持和催动4第一段中低声区优美细腻,第二段中高声区热情明朗的声音对比儿歌学习1.按节奏诵读儿歌卖报歌2加入动作表演儿歌3练习用明亮纯净的音色演唱4分段加上道具接龙歌表演1了解这首儿歌创作的背景2把握歌曲情绪,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3加上语气的对比演唱作业拓展1分别演唱作品2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3教师点评总结,提出新的声音训练要求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活动   第十单元  声音灵巧的训练 一、授课课题:漓江谣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训练歌唱中气息量的适度和气息的走动(2)学习歌曲漓江谣,能带乐感完整地演唱(3)声音自如,具有优美音色(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感受江南民歌的特点,领略我们民歌的丰富底蕴,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但接触的曲目类别不多;(2)学生之前歌唱的注意力集中在发声状态上,行腔不够自如,需要加强练习。(3)学生已学习的声乐曲目节奏多为平均规整的,没有接触过字少腔多的曲调节奏 四、教材分析:(1)完成作品需要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呼吸方法,调动全身,强化咽鼻、腰腹力量;(2)这首歌曲带有江南民歌风格的曲调特点,具有温婉细腻的色彩;(3)这首歌曲需要用连贯的气息、流畅的行腔、秀美的音色歌唱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适度的气息支持下声音的灵活性 六、教学难点:(1)字少腔多的曲调掌握(2)行腔的流畅自如,避免气息过重造成的僵硬 七、解决方案:(1)学唱旋律时重点突破复杂的节奏、曲调(2)训练吸气的适度及控制,既不要吸得过饱导致呼吸器官的僵硬,也不能无气息支持发虚声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哼鸣5 6 5  4 5 4 3 4 32 3 2m  12.           1 3 3 5 5 i i 5 5 3 3 1mi  ma    mi  ma   mi ma练习1: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练习2:用急吸急呼的方式,快速打开腔体,每一拍换气,行腔不拖拉新歌教学1学习歌曲的旋律,掌握复杂的曲调节奏,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2咬字吐字的处理3气息和行腔的结合及调整3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4完整演绎作品,突显作品的艺术性 1注意吸气的适度及控制,与吐字结合进行不断调整,长句要计划用气2字头轻柔有弹性,字和字的连接平稳、连贯3突出语言的清晰和语气的亲切,语气的起伏和音乐的起伏一致4衬词要唱得轻巧灵动,起到润腔的作用儿歌学习1.按节奏诵读儿歌牧童之歌2加入二声部用轮唱的方式诵读,学生指挥3加入第三个声部诵读,教师示范指挥后学生尝试指挥4用自然纯净的音色演唱1了解这首儿歌的民歌风格2唱准确X X X.X节奏3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喜悦的情绪作业拓展1分别演唱作品2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3教师点评总结,提出新的声音训练要求1学生收集各地区民歌音响带到课堂上分享2学生收集少数民族儿歌谱例      第十一单元  气息支持下低高声区声音统一的巩固训练  一、授课课题:同一首歌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训练通俗歌曲一致的气息支持(2)牢固的掌握低声区的歌唱方法,做到低高声区的统一(3)学习歌曲同一首歌(4)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5)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三)思想目标:(1)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让学生接触通俗歌曲的美感,增强乐感和音乐素质               (2)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表达青年人蓬勃向上的朝气,激发青春的活力。 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在呼吸的各个状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2)学生热爱通俗歌曲,兴趣浓厚,但易喊唱;(3)学生运用气息控制声音的能力较差,要做到音色变化很困难 四、教材分析:(1)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通俗歌曲,旋律高低起伏,需要用统一的声音演唱;(2)这首歌曲第二乐段旋律豪放,情感丰富,演唱需要富有激情,但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的演唱,同时需要声音的强弱对比 五、教学重点:(1)中低高声区声音的统一(2)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3)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控制能力 六、教学难点:歌曲情绪的表达 七、解决方案:加强对作品词曲的分析,并通过歌词朗诵的情感来强化演唱的情感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声音训练1哼鸣5 6 5  4 5 4 3 4 32 3 2m  13.           1 3 3 5 5 i i 5 5 3 3 1mi  ma    mi  ma   mi ma练习1: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练习2:“ ma”母音要求稳定面罩打开,发声时贴着后咽壁吸着唱,稳定喉头的发声位置新歌教学1.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2.学唱歌曲,划分乐句、找出演唱中有困难的地方3.重点突破歌曲的重点难点4.重新欣赏范唱资料,加深作品演唱的艺术表现力1.第一乐段

    注意事项

    本文(幼师声乐学科教案.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