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有一说一”》 .doc
-
资源ID:2358403
资源大小:1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有一说一”》 .doc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有一说一”一直以来,品德与社会教学都是一门矛盾的课程,说它矛盾,是因为这门课教学起来很简单,其中的道理学生也都明白,但想让学生真正做事情时说到做到,却又极其困难,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说一套、做一套”。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说”出了问题,学生虽然在课上说了,却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说的是违心的套话,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与学生建立平等的育人环境,搭建轻松和谐的对话舞台,真正让学生在师生情感的沟通中有一说一,互换信任,交流感情,碰撞火花,相互激励,达成共识。就说话这个环节,我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移花接木”,让学生有话“敢”说品德与社会课不同与其他学科,它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感情释放。培养学生能够大胆发言,是敲开他们心灵的第一扇窗户。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学生由于碍于情面或是怕别人笑话等原因,根本就不敢说出心里话,而是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套话,致使课堂教学未达到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巧妙地进行“移花接木”,将学生不敢说出的话移至别人的身上,这样,学生说时,就能克服自己的羞怯心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诚实,不需要理由这一课前,我先私下同几个同学进行了状似随意的聊天,发现学生都有过撒谎的经历但都不愿意或是不好意思说出来,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前调查:请任选一人调查他是否说过谎,为什么说谎,结果如何?也可以这样以来,学生就避免了“揭自己的疮疤”,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加诸在这个可以虚拟的人物身上,汇报起来就自然了许多,相比之下,结果也非常真实,暴露出了许多学生的真实想法,如有的学生在汇报“为什么撒谎”时,说有时说实话会招致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拳脚,有时撒谎反而会更让教师喜欢,所以才去撒谎,甚至有的老师或家长在问话之前先声明了说实话就不批评,却在得知真相后还是出尔反尔地厉声批评,学生则“说真话不讨好”等等。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我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有的时候说真话的结果不如撒谎好,但长期说真话和长期撒谎会有什么样的不同结果呢?想想看。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和回想,认识到:说真话有时会招致不好的结果,但却获得了他人的信任,而撒谎却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有时甚至得为圆一个谎再去谎第二个谎。由此,学生的道德认识得以提升,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敢说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品德课中,老师首要做的就是真实而全面地展示学生的真实心理,想办法让学生实话实说,再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达成课堂目标。二、“充实事例”,让学生有话“可”说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思想品德课中,许多道德理念都是蕴涵在一个一个的故事或事例中。但作为道德理念的载体课本,他毕竟不像社会这个大舞台一样,其中事例虽然有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同时它还存在着单一性(每一篇课文只举一个事例,最多不超过两个)和单调性(事例仅有正面和反面性)而对于小学生,他们知识比较贫乏,接触面窄,如果让学生去社会充分调查,事情就更丰富了,学生会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发现问题,弄清原因,从而在调查中受到启迪。这样学生的道德意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道德情感产生了,道德品质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而这些正是靠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的。如学习平安走天下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周末进行了这样两项调查:一是观察马路上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二是搜集一桩自己亲属或是邻居中真实的交通事故的例子。上课时,学生对于自己的调查进行了汇报,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学生们的汇报详实而生动,如第一项调查中,很多同学注意到了汽车比较遵守交通规则,而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就差远了,但汽车在有摄像头、有交警管制的市区较遵守交通规则,在城郊不但速度快而且有的还闯红灯;第二项调查的汇报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因为几乎每个同学的亲属或是邻居中,都有遭遇交通事故的例子,只是或轻或重罢了,甚至有的同学自己就亲身遭遇了交通事故。之后,我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想想看: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你所调查到的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通过这样汇报与讨论,学生们一是认识到了平安的重要性,二是感受到了对于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转化成自觉行为。这样,整堂课由于补充了学生的亲身观察和真实事例,充实而有说服力,课堂效果非常好。总之,为了丰富充实品德与社会教学,除了书中要求的以外,我们还可让学生收集平时的班级生活,学校集体活动及社会接触的过程中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事、物。也可以以少先队中假日小队为载体,开展各种主题的活动。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生活的积累,经历丰富了自然收获也就多了。三、“搭建舞台”,让学生有话“会”说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明理为主要任务的课程,想让学生把道理悟明白,就需要让学生多说,会说,但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不能将自己的内心所想完整而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所以,需要教师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交流。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疑问,在交流中相互辩论、相互补充,在交流中感悟。在学生相互交流中,道德观点才会自然流露,是非善恶才会清楚明了,智慧的火花才会产生。1辩中说。俗话说:“理越辩越明,法越辩越清。”辩论无疑是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往往在辩论中,学生的品德认识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而这咱“竞赛式”的刺激,又往往会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无限兴趣。在学习温馨的港湾一课中,我请学生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结果学生们纷纷骄傲地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叙说爸爸妈妈如何爱自己,正说到热闹处,突然有一位同学说起了自己爸爸打自己的事,原来这位同学天热时忍不住拿了爸爸衣服里的钱买了冰淇淋,结果被爸爸狠狠地打了一顿,他说完以后,很多同学都嚷到这样的事例不能算是爱自己的例子,应该说关心的例子,此时,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针对此事展开了辩论:爸爸打自己的事算不算爱自己呢?结果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了起来,有的说打是为了自己好,也是爱,有的说,打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应该讲道理而我,要么煽风点火,要么,势顺一拨,让学生在辩论中逐渐明晰了打也是对自己的爱,是另一种形式的爱。2演中说。表演也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对那些故事情节比较好的课文或段落,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则能水到渠成。例如,在上平安走天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表演,以引导学生将课前调查说得更有序和详细:让三位学生戴上“轿车”、“自行车”、“卡车”等头饰,三位学生分别举红、黄、绿牌代表行人过街道,一位学生扮演交通警察,当绿灯闪烁时,三辆车分别来到了斑马线前,轿车说:红灯马上就亮了,等一会吧,卡车则说,冲过去,还来得及,自行车则说,反正也查不到我,走就是。而这时,交通警察则边忙着指挥边痛心地说:哎,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将各种车辆行人的心理体现的活灵活现,较好地为课堂的进行打下了基础。3. 画中说。有些时候,可以让学生将自己需要说的事物画成画,这样学生说起来有理有据,大家听起来,也一目了然。如学习交通标志时,让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各种交通标志画下来,并向同学介绍这些标志的意思,使教学更有实效。又如,学习大家都是好朋友一课时,有一项活动是把你和同学之间最难忘的事说给大家听听,我请学生在课前对于自己最难忘的事进行了回忆并画成了画,这样,学生在课上汇报时就能有的放矢,而且由于有了画的提示,说的清楚,大家也听的明白,一举两得。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说话很容易,能做到“有一说一”却不容易,作为一名老师,让我们都来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还品德教学本来的面目,真正的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参考文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