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级(下)第四章相似图形4.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案.doc
-
资源ID:2357829
资源大小:2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级(下)第四章相似图形4.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案.doc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相似图形4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案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了解了一些缩放图形的方法,但他们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本节主要介绍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简单的性质,而对画位似图形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能够初步理解和基本掌握即可,不宜提出过高要求。二、教材处理中的问题与思考l 如何引入位似图形的概念。教材中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得到位似图形的概念。l 如何得到位似图形的性质。教材中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直观地认识位似图形,并在进一步度量、计算归纳总结,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位似图形的性质。l 如何区别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使学生在有关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本节课内容,同时体会本节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了解位似图形概念及简单的性质(三)教学难点 理解位似图形的基本性质 (四)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l 展示课件:课件内容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图片、实物。经过电脑制作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形状相同的图形,而后定格在如课本P80图4-27。l 提出问题:银幕上一组图片是形状相同的图形,在图片上取一点A,它与另一个图片(如图片)上相应的点B之间的连线是否经过镜头中心P?在图片上换其他的点试一试,还有类似的规律吗?2、尝试发现、探索新知l 建构新知: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双又称为位似比。注意: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未必都能构成位似关系,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并说明这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提出各种反例。l 动手操作: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先小组合作,再师生共同归纳做一做,在课本P136图4-28中,(1)中的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3)中的两个图形也是位似图形,(2)中的两个图形不是位似图形。a、分别指出图(1)(3)各自的位似中心。b、在图(1)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它们的比与位似比有什么关系?在图(3)中再试一试,还有类似的规律吗?概念: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3、巩固新知,当堂训练l 温故知新想一想:同学们还记得本章第3节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吗?实际上,使用这种方法,放大前后的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你能用这种方法将一个已知的多边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比分别是3和4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对照理解。教学方法和媒体:分小组交流,动手制图、相互探讨。(1)回顾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2)用这种方法将已知多边形放大的过程,进行适时启发、引导、归纳。4、反思小结、体验收获l 请你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l 评价你在本节课内容中的学习表现,有哪些长处,有哪些不足?l 在小组学习中,你的同伴中哪一个较突出,他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5、作业课本P138 习题4.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