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内经教案.doc

    • 资源ID:2357670       资源大小:88.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经教案.doc

    内经选读教案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2004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课 题绪论授课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学术特点及学习方法2熟悉内经的成书年代、作者、沿革及其基本内容。 3了解内经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教学过程一、 内经的成书与沿革1成书年代:黄帝内经包括现在流传的素问、灵枢两部著作。各9卷81篇。其成书时间当分为写作时间和成编时间。历代学者的观点颇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意见:黄帝时代战国时期秦汉之际西汉。选读认为是在史记之后,七略以前,即公元前一世纪。其唯一依据是史记中没有记载黄帝内经这一书名。2书名的由来与作者:黄帝内经之“黄帝”为假托。内,对外而言;经,经典。素问,也有各种不同说法,马莳,张介宾认为“平素所讲问,是谓素问”。灵枢也有各种不同称谓,皇甫谧称为针经,张仲景为九卷,王冰称灵枢,蕴道家思想。内经作者不是某一个人。3沿革:分别讲授素问、灵枢的流传。二、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1理论体系形成:讲授形成条件和建构方法。2主要内容,其医学内容包括“养生”、“阴阳五行”等十类。3学术特点整体观辨证观功能观三、 内经的学术价值1奠定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2确立了生物、自然、社会医学模式。3指导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治。4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5创立针灸学说,发明针灸疗法四、 学习内经的方法1利用工具书,读懂文理。2。借助注家,弄懂医理。3。前后联系使每一个理论系统化。4。联系临床实践,领会精神实质。重点难点 1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及学习内经的方法。 2内经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思考题 如何理解内经的成书年代、基本内容、作者? 内经的学术特点有哪些?参考文献1龙伯坚 黄帝内经概论2李今庸 古医术研究内经选读教案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课 题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授课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养生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熟悉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生理过程和肾气的作用。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老的意义;凋理冲任与生殖机能的关系。2熟悉“四气调神” 的养生之道及违背四时阴阳所产生的病变;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涵义及“不治已病治未病” 的预防医学思想。3 熟悉古人对生命形成的认识;掌握人之寿夭的根本因素;了解人之生长壮老的过程教学过程词语解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天年、不时御神、虚邪贼风、恬淡虚无、天癸至、地道不同、发陈、容平、痿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格、肌肉解利、乱而相引内容分析:101上古之人养生长寿的基本方法;今时之人导致早衰的基本原因。 102外避邪气,内调精神在养生中的重要意义。 103肾精在人类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肾精与脏腑之精的关系;调理冲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104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养生的意义。 105四时阴阳变化的意义;违逆四时阴阳变化的危害性;治未病的意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含义。 106生命的形成;神的作用;长寿的特征 107人类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及其外在表现,不能终寿而死的基本原因。重点难点1养生的原则、方法。2肾精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的作用3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4背诵101、102条文。思考题1上古之人的主要养生方法有哪些?2 肾精在人类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3何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参考文献1王冰黄帝内经素问2张介宾类经 内经选读教案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课 题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授课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 掌握阴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2 掌握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3 掌握阴阳的可分性。4 理解阴阳运动变化的特点。5 了解五行的演绎 及在医学上的运用。教学过程词语解释: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神明之府、本、阳生阴长,阴杀阳藏、嗔胀、逆从、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湿胜则濡写、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喘粗为之俯仰、七损八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内容分析:20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特性、作用及在诊治疾病中的意义;阴阳反作病证举例;依据自然界云雨变化类推人体中清阳浊阴的分布规律202水、火、气、味的阴阳属性、相互关系;药食气味的作用;壮火、少火与人体正气的关系。203阴阳偏胜的病理病症;六淫伤人的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伏气发病规律。204四时五脏阴阳五行的系统联系;阴阳的相对性及其相互为用的关系205阴阳偏胜的病证举例及特点、预后。206依照“七损八益”原则调养意义及违背时多出现的衰退现象。207“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法则早临床上的广泛应用。208阴阳学说在诊法中的应用。209阴阳的可分性。210升降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211升降出入运动的产生及其作用。重点难点1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在中的具体应用2形、气、精、味化的关系。 思考题1六淫致病有何特点?(结合原文)2壮火、少火在人体正气有什么关系?3清阳、浊阴在人体中是如何分布的? 参考文献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内经选读教案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课 题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授课时数8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掌握十二脏腑的功能特点,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2掌握藏象概念及五脏性能。3熟悉脉、髓、筋、血、气的生理和病理。4掌握五脏“藏而不泻”和六腑“泻而不藏”的含义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掌握“魄门亦为五藏使”的临床指导意义。熟悉奇恒之府的概念及功能特点。5掌握水谷、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及“四时五脏阴阳”的含义。6掌握脾与胃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熟悉病邪与脏腑发病的关系,风邪湿邪致病的特性;了解脾的主时。7熟悉五脏和七窍的关系。8理解心不受邪的机理。教学过程词语解释:神明、治节、化物、决渎、气化、使道、转味而入出者也、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此四肢八溪之朝夕、魄门亦为五脏使、肺朝百脉、毛脉合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阳道实,阴道虚、四肢不同、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内容分析:301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及心的主导作用。302五脏的基本功能、阴阳属性、与时令的关系、组织联系,六腑的总体功能,胆的特殊功能。303脉、髓、筋、血、气与人体脏腑形体的联系及血的重要作用。304奇恒之腑、传化之腑的含义、内容、功能特点。脏、腑的总体功能、功能哪个特点,魄门与五脏的关系。305饮食物在体内的输布过程。306脾胃生理、病理特点,不同性质邪气商人的一般规律。307脾为胃行其津液的道理、途径,脾不主时及其临床意义308七窍与五脏的关系及五脏、六腑不和的基本病理。309心的重要作用及心不受邪的道理。重点难点1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2胆腑的特殊功能。 思考题1十二脏腑有哪些主要功能?2何谓奇恒之腑、传化之腑?其功能特点时什么?3如何正确理解脏主藏,腑主泻? 参考文献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张介宾类经内经选读教案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课 题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授课时数8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教学目的1掌握神的概念及针刺必本于神的意义,掌握五脏与神的关系。熟悉神的产生及人的思维过程,了解情志失调伤神伤脏而致病。2掌握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会合、三焦的生理功能及汗血同源的道理,了解营卫与睡眠的关系。3掌握精、 气、津、液、血、脉的基本概念,生理作用及病理变化;熟悉六气与水谷 精气的关系。4熟悉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的生理作用;理解脏与腑的生理功能,“人之常平” 的特征。5熟悉营气、卫气、宗气的生成和作用。教学过程词语解释: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随神往来者谓之魂、任物、僻邪、破捆脱肉、闷乱、经溲不利、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气道、卫气内伐、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济泌别汁、毛蒸理泄、两神相博、泄泽、分肉解利、精神专直、奉生身而周与性命、三隧、溪谷。内容分析:401针刺之本;血脉、营气、精神的作用;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思维活动的过程及主宰 。402情志异常的病理病证;精对生命的重要性。403五脏所藏之精,所舍之神,及五脏虚、实病证举例。404自学405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眠及青壮年人昼精夜眠的道理406营卫之所出。上中下三焦的功能,血与汗的关系,血与气异名同类的道理。漏泄的形成。上、中、下三焦功能的特点。407人之血气、精神的重要概念。408流气脱失的病证举例409人之血气、精神的重要作用410水臌进入人体后的三种去向。营气、卫气、宗气的分布、功能、运行特点。411营、卫之气的生成、作用。津液与血的相互转化。重点难点1神的概念、产生、作用与五脏的关系。2中焦的功能3血与汗的关系及意义。4六气的概念及其脱失的病症5卫气所出的部位。思考题1中焦有什么作用?2血与汗有何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临床意义?3六气脱失会出现哪些病症? 参考文献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张介宾类经内经选读教案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课 题第五单元 经脉之道授课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结合原文综合讲解教学目的1了解经脉走向规律,循行规律、交接点2了解经脉与络脉的区别3了解十二经脉病证及其特点教学过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讲授。或布置自学,或课堂讨论。教师可结合实际灵活掌握。重点难点十二正经的循行规律及交接点。对“是动”的理解。思考题1十二正经循行有哪些规律,交接点是如何分布的?2什么是“是动”? 参考文献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张介宾类经内经选读教案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课 题第六单元 百病始生授课时数16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教学目的1掌握内经关于发病的基本观点以及积的病因病机。熟悉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外邪致病的传变规律。2掌握阳气的生理及主要病理,阳气与阴精的关系。了解饮食五味过用对五脏的危害。3熟悉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4掌握“百病生于气” 的病机。5掌握阴阳盛衰失调的病机。6掌握病机十九条。熟悉病机十九条对临床的启迪意义。7熟悉上、中、下三气不足的病变。8理解发病与体质的关系教学过程词语解释:三部之气、淫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伏冲之脉、息而成积,厥乃成积、温气,志意治、服天气、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体若燔炭、首如裹、大筋软短,小筋弛长、煎厥、薄厥、汗出偏沮、气门、起亟、脉流薄疾、五脏气争、肠僻为痔、阴平阳秘、脾风、疝瘕、百病生于气、飧泄、玄府、温气去、气宜、瞀瘛、禁鼓栗、如丧神守、躁狂越、腐肿、暴注下迫、各司其属、必先五胜、痿厥心闷。内容分析:601不同性质邪气伤人部位的特点,外感的发病机理。602外感病的穿边规律及疾病特点。603积的病因病机及其形成举例。604内伤五脏的病因及诊治原则。605人与天气相通应,外避邪气防病抗衰的意义。606阳气的重要作用,阳气失常的病证举例,顺时调养的意义。607阳气、阴精的相互关系,阳气在阴阳平衡中的主导作用,阴阳失调病证举例,调和阴阳的意义。608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五味太过的危害性。609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原理、预后。610自学。611九气为病的病机病症。612阴阳偏衰偏胜所形成内、外寒热病证的机理。613掌握病机的重要,病机十九条,探讨病机的目的、要求、方法。614上、中、下三气不足的病证。615体质因素与发病。 重点难点1阳气与阴精的关系阳气失常病证举例。2疾病的发生,病机19体的具体内容3积证的形成。4百病生于气。 思考题1煎厥、薄厥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有哪些?2阴阳关系失调机理及其关键是什么?3试述病机十九条的意义 参考文献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张介宾类经内经选读教案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课 题第七单元 病之形能授课时数20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教学目的1掌握热病的概念,热病的传变规律、病证特点、预后、治疗原则,热病的遗、食复和禁忌,热病预后与鲁气的关系。2掌握阴阳交、风厥、劳风等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则。3掌握咳的病因病机,熟悉辨证分类的方法及治法,了解咳与四时气候变化的关系。4掌握引起疼痛的病机,熟悉痛证的辨证要点。5掌握痹的病因病机、分类、传变、症状特点、治疗及预后,痹与营卫之气的关系。6掌握展的传变规律、症状特点,治展“独取阳明” 的机理。7掌握寒厥、热厥的病因病机;古今热厥的概念不同;熟悉昏厥的病机。8掌握水胀、肤胀、鼓胀的临床鉴别。1 掌握肠覃、石瘕的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其治疗原则。10掌握水肿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11掌握脾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转归、治则治法、方药。教学过程词语解释:伤寒、两感、食肉则遗、阴阳交、三死、劳风、强上冥视、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治时、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行痹、痛痹、著痹、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肓膜、两气相感、痿壁、枢则挈、白淫、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阴阳偬宗筋之会、各以其时受月、颈脉动、腹筋起、肠覃、石瘕、可导而下、平治于权衡、去菀陈矬、开鬼门,洁净府、脾瘅。内容分析:701外感热病的概念、病因、预后。702外感热病的传变次第 ,病证特点,治疗法则,预后以及遗、复等。703两感病证预后及暑、湿区别。704阴阳交的病机、病症、预后。705风厥病的病机,治疗。705劳风的病症、预后。707咳的病因病机,肺咳的形成,五脏咳的形成,五脏咳的表现,六腑咳的形成及表现,咳嗽于肺肾的关系及针刺取穴的原则。痛证病因病机,诊断。710自学。711痹证的病因病机,分类。712五脏六腑痹的形成、表现、治疗及预后。713营卫之气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痹证形成的关系。714痹证的常见症候、机理及其与气候的关系。715五体痿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718、719厥的含义,寒厥、热厥的病因病机、表现。720厥的病证。721水胀、肤胀、鼓胀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722肠覃、石瘕的病因病机、病证、诊治。723水肿病的病机、治法。724脾瘅的病因、病机、病证、治法。重点难点热病的概念,阴阳交、咳、痹、痿、肠覃、石瘕、脾瘅等病的病因、病机、病症、治则、预后。思考题1何谓热病?2为什么痹证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3如何区别肠覃和石瘕? 参考文献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张介宾类经内经选读教案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课 题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授课时数8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教学目的1掌握观五脏有余不足,形之盛衰的意义2掌握平息调脉法3掌握“四难”、“四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熟悉四诊合参的原则,虚里诊断的意义及脉以胃气为本的意义。教学过程词语解释:平旦、参伍、脉者,血之府、仓 不藏、水泉不止、头颅视深、规矩权衡、虚里、真脏脉、形气相得、脉从四时、脉弱以滑、四难、闷瞀、气口、消瘅内容分析:801诊脉的最佳时间,观五脏有余不足。802十一种脉象及其主病。803自学。804从声音、语言、二便异常诊断疾病。805五种病理体态及其主病。806、807、808、809、810自学。811有无卫气胃气脉象的特征。812虚里诊断的意义。813脉与四时阴阳逆从的意义。814、815自学。816逆、从四时阴阳的脉象。817真脏脉的形成及特征。818自学。819四难、四易820五虚、五实821自学。822寸口脉诊病的意义。823、824自学。 重点难点1四诊合参2虚里诊法3脉与胃气4四难、四易、五虚、五实5脉无胃气的特征。思考题1为什么诊法常在平旦?2何谓五虚、五实、四难、四易?3脉有胃气的意义何在? 参考文献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内经选读教案课程名称内经选读(“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庆其主编)课 题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授课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教学目的1掌握因地制宜、同病异治的治则。2掌握治分标本的重要性,以及标本先后缓急的临床应用。3掌握“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的概念和方法。4掌握正治、反治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虚寒、虚热证的治疗原则5熟悉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6理解“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施用精神劝慰疗法的意义。教学过程词语解释:褐荐、挛痹、九针、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病有标本、刺有逆从、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行复如法、重身、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求其属。内容分析:901一病而治不同,皆愈的道理。902祛邪扶正的多种治法,阴病、阳病以及气血病的治疗法则。903、904自学。905标本逆从治则。906标本缓急先后治则907体质、病位用药服药法。908毒药运用原则。909正治法、反治法,阴阳偏虚的治本法则,内外病先后治则。909孕妇用药原则。911因人而治的法则 重点难点1正治、反治2标本治则3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思考题1何谓正治、反治?2如何掌握标本缓急先后治则?3什么叫“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参考文献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张介宾类经

    注意事项

    本文(内经教案.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