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润平肝炎授课.ppt
.,病 毒 性 肝 炎(Viral Hepatitis)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高润平,.,概述:,定义: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损 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病原学分类:甲、乙、丙、丁、戊型肝炎,非甲 戊型肝炎。庚性肝炎病毒、输血传播病毒能否引起肝 炎尚无定论。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 型、丁型 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部分病历出现黄疸。预后:甲型、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丙、丁型 大多呈慢性感染,甚至肝硬化、肝癌。预防:甲型、乙型肝炎可通过疫苗预防。,.,病原学HAV,HAV归类于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us)中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HAV直径27-32nm,无包膜,球形 基因组:单股线状RNA,由7478bp组成 根据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可将HAV分为个基因型、型来自人类,、型来自猿猴。目前我国已分离到的HAV均为型。因此只有1个 抗原抗体系统,感染后产生IgM型和IgG型抗体,.,电子显微镜下HAV的形态,.,HAV感染人体后,主要在肝细胞的胞质内复制,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在潜伏期内,可在血液中检出HAV,但维持时间甚短。HAV只有1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型抗体仅存在于起病后6个月之内,IgG型抗体则可保存多年。,病原学HAV,.,.,.,病原学Hepatitis B Virus,HBV是嗜肝DNA病毒科中哺乳动物嗜肝DNA病 毒属 HBV(Dane颗粒)直径42nm。基因组为DNA,有不完全的环状双链DNA组 成,长的为负链(L),短的为正链(S)。负链约 含3200bp。HBV基因组个开放读码框架均位 于负链,分别是S区、C区、P区和X区。ORF 重叠的结果使HBV基因组利用率高大150。,.,电子显微镜下HBV的形态,.,S区:前S1、前S2和S三个编码区。大蛋白:前S1、前S2和S中蛋白:前S2和S小蛋白:亦称主蛋白 HBsAg,.,HBV基因结构及编码蛋白S区:前S1、前S2和S三 个编码区。C区:前C区、C区HBeAg:前CC区 HBcAg:C区P区:反转录酶/DNA多 聚酶X区:HBxAg,.,.,Symptoms,HBeAg,anti-HBe,Total anti-HBc,IgM anti-HBc,anti-HBs,HBsAg,0,4,8,12,16,20,24,28,32,36,52,100,Acut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ith Recovery Typical Serological Course,Weeks after Exposure,Titre,.,病原学Hepatitis C Virus,分类:黄病毒科(flaviviridae)丙型肝炎病毒 属(hepacivirus)球形颗粒,直径30-60nm 基因组单股正链RNA,9400bp 基因型和亚型的分类,有多种分类,目前多采用Simmonds的分型命名系统,基因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亚型则在基因型后加英文字母。a多集中于欧美,b在远东和我国,a在日本、中国,b在日本、美国。,.,HCV gene structure and its encoding protein,.,.,.,病原学Hepatitis D Virus,分类:HDV 是一种缺陷的RNA病毒基因组:单股环状闭合负链RNA,1679bp抗原抗体系统:HDAg Anti-HD不是保护性抗体。HDVRNA 存在于肝细胞,血液和体液,.,.,.,病原学Hepatitis E Virus,分类 未定 基因组:单股正链RNA,7.2-7.6kb 形态:为面对称体圆球形颗粒,无 包膜,直径nm.HEV至少有两个基因型,分别以HEV缅甸株和HEV墨西哥株作为代表,我国与缅甸株为同型.,.,Hepatitis E Virus,.,Weeks after Exposure,.,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为黄病毒样肝炎病毒,单股正链RNA病毒。HGV常于HCV等混合感染形式存在。HGV主要存在淋巴细胞,而不是肝细胞。大多数HGV感染无肝损害。,输血传播病毒(TTV)单链环状DNA。大多数调查发现人群中TTV感染率超过10%。大多数TTV感染者无肝损害表现。TTV是否引起肝炎无定论。,.,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HAV、HEV)急、慢性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HBV、HCV)二、传播途径:1.粪-口途径(HAV、HEV):粪便污染水、食物、蔬 菜、玩具等可引起流行。爆发流行均由水粪便污染 水源引起。1988年上海市粪便污染未煮熟的毛蚶,4 月内发生31万例甲性肝炎;1986-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地区,曾发生两起戊型肝 炎,共11万余例,.,2.经体液和血液传播:(HBV、HCV).母婴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因为体液:唾 液、汗液含有HBV、HCV.性接触传播:因为精液、阴道分泌 物含有HBV、HCV。.其它: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 液透析传播。丁型肝炎传播途径和乙型肝炎相 似,与HBV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三、易感人群,人类对HAV、HBV、HCV、HDV和HEV普遍易感。,.,发病机制,甲型肝炎:目前认为,在感染早期,HAV大量繁殖,使肝细胞轻微破坏。随后细胞免疫起了重要作用,HAV抗原可激活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通过直接作用和分泌细胞因子(如-IFN)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乙型肝炎,HBV感染引起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既可清楚病毒,同时亦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诱导病毒变异。.免疫耐受:如围产期获得HBV感染,小儿机体免疫系统未成熟,不发生免疫应答,多成为无症状携带者.免疫功能正常:多表现为急性肝炎,成年感染常属于这种情况,大部分病人可彻底清除病毒而痊愈。,.,乙型肝炎,3.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耐受,自身免疫反应产生,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等情况下,可导致慢性肝炎,当机体处于超敏反应,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补体系统,以及在TNF、IL-1、IL-6等参与下,导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发生重症肝炎。,.,丙型肝炎,HCV引起肝损害的机制,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HCV的直接杀伤作用;、宿主的免疫因素:已证实肝组织内存在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细胞),可攻击HCV感染的肝细胞。、自身免疫:、细胞凋亡:HCV感染肝细胞内有较大量的Fas表达,可导致肝细胞凋亡。超过50%的HCV感染转为慢性。慢性化的原因:、HCV的高度变异性;在HCV感染过程中,新的突变株不断出现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作用,、HCV对肝外细胞的泛嗜性,特别是存在于外周单个核细胞;、HCV在血液中滴度低,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造成病毒持续感染。,.,丁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戊型肝炎:引起肝损害的原因可能主要由免疫应答介导。组织学所见的特征为肝细胞假腺状排列和显著肝内淤胆,伴有灶性肝细胞坏死和混合炎症细胞浸润。,.,病理解剖,各型肝炎的基本病变:弥漫性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有不同成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肝细胞再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病变位于小叶内,表现为肿胀、嗜酸性变、脂肪性变,点状、灶状坏死,嗜酸小体,肝窦内核细胞浸润,有的可见某种程度的小叶内胆汁淤积,肝毛细胆管内含胆栓,坏死灶及窦内有小团含色素吞噬细胞聚集,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急性肝炎如出现碎屑样坏死,提示极可能转为慢性。,.,点状坏死,肝细胞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400 倍。,.,病毒性肝炎嗜酸性小体,.,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中华肝病杂志,2000,8:324-329,炎症活动度,(,G,),纤维化程度,(,S,),级,汇管区及周围,小叶内,期,纤维化程度,0,无炎症,1,汇管区炎症,(CPH),2,轻度,PN,(,轻型,CAH,),3,中度,PN,(,中型,CAH,),4,重度,PN,(,重型,CAH,),无炎症,变性及少数坏死灶,变性,点、灶状坏,死或嗜酸小体,融合坏死或见,BN,BN,广泛,累及多个,小叶,,多小叶坏死,0,无,1,汇管区纤维化扩大,限局,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2,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3,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4,早期肝硬变,.,碎屑坏死,慢性肝炎病人的肝组织中,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向肝小叶内伸展,致界板破坏。,.,桥状坏死,慢性肝炎病人的肝组织,肝小叶内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相邻肝小叶的炎性细胞相互连接。,.,慢性肝炎的程度划分,按活动度(G)划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原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轻型CAH):G12,S02中度(原中型CAH):G3,S13重度(原重型CAH):G4,S24如纤维化程度SG,则应予特殊标明,.,Pathology:hepatitis gravis,急性重症肝炎:肝细胞大块坏死或亚大块坏死,坏死肝细胞占2/3以上。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无纤维增生,无肝细胞增生。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细胞呈亚大块坏死,坏死面积1/2。肝小叶周边可见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周围被增生交原包绕,伴小胆管增生,淤胆。慢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病(慢性肝炎或肝硬 化)的背景,出现大块或亚大块肝坏死,大部分病例可见碎屑样或桥状坏死。,.,淤胆型肝炎,除有轻度的急性肝炎变化外,还有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肝细胞内胆色素滞留,肝细胞内出现小点状色素颗粒。严重者肝细胞呈腺管状排列,汇管区水肿和小胆管扩张,中性粒细胞浸润。,.,病理生理,一、黄疸 以肝细胞性黄疸为主。1、胆小管壁上的肝细胞坏死,胆汁反流入 血窦。2、肿胀的肝细胞压迫胆小管,胆栓形成、炎 症细胞压迫肝内小胆管等均可导致淤胆。3、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及胆红素的摄取、结 合、排泄等功能障碍都可引起黄疸。,.,肝性脑病,氨中毒学说氨基酸失调学说假神经递质:胺类物质(如羟苯乙醇胺)其他诱发因素:,.,出血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腹水,.,临床表现,潜伏期 甲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周(2-6周)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3月(1-6月)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天(2周-6月)戊型肝炎潜伏期平均6周(2-9周),.,1.急性黄疸型肝炎 可分为3期,总病程约2-4个月黄疸前期:类感冒样症状;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转氨酶升高。本期持续5-7天。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染;部分病人肝大,触痛,肝功能ALT和TBil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本期持续2-6周。恢复期持续2-4月,平均1月。丙型肝炎表现较轻戊型肝炎淤胆症状多见,病情较重丁型肝炎可以是HDV感染与HBV感染同时发生(同时感染:Co-infection),或继发于HBV感染(重叠感染:Super infection)2.急性无黄疸型发生率高,不容易发现。,Acute hepatitis,.,病程超过半年乏力、肝区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现慢性肝病体征,如面色污秽、肝掌、蜘蛛痣等。,慢性肝炎临床表现,.,慢性肝炎分类,轻度慢性肝炎 中度慢性肝炎 重度慢性肝炎,原有分类:,(具体标准见后表),.,肝功能损伤程度参考指标,.,重型肝炎,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亦称暴发型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于起病14日内出现肝脏迅速缩小,肝型脑病II同程度的肝性脑病。除此之外,可有黄疸迅速加深,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等。,.,亚急性重型肝炎,又叫亚急性肝坏死。于起病15日-24周出现急性重症肝炎表现(高度乏力、高度厌食、高度腹胀、黄疸进行性加深,有明显出血现象、PT延长与PTA40%,肝性脑病II以上)定为亚急性重症肝炎。此型首先出现II度以上肝型脑病者,称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者称为腹水型。,.,慢性重型肝炎,是指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症肝炎。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史,体征及化验改变。,.,淤胆型肝炎,亦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较长期(2-4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如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和梗阻性黄疸的化验结果。与肝外梗阻性黄疸不易鉴别。,.,小结节性肝硬变,本图为小结节性肝硬变,肝脏脂肪变性的小的黄色结节。可见于Wilson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和血色素病。,.,腹壁静脉曲张,这是肝硬变病人腹部扩张的的静脉。由于肝硬变异常血流引起门脉高压,增加的压力可传递到静脉侧枝,有时可引起侧枝扩张。,.,腹水,肝硬变病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小叶结构改变,肝小叶结构已被破坏,有炎性细胞浸润,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组织分成假小叶。50倍。,.,特殊人群肝炎的表现,1、小儿肝炎的特点:多为黄疸型,甲性肝炎 多见 2、老年肝炎的特点:戊型肝炎多见,已黄疸 型为主。3、妊娠期肝炎的特点:妊娠合并戊型肝炎时病死率可达30%以上。,.,实验室检查,(一)血尿检查: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升高;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升高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二)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的检测:ALT、AST、GGT、ALT、CHE 2.血清蛋白的检测:主要有A、及r。前中肝脏合成。r蛋白由浆细胞合成。3.血清检测:4.凝血酶原时间(PT)和PTA检测:5.血氨浓度检测:6.血糖:7.血浆胆固醇:,.,(三)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甲型肝炎 抗HAV IgM阳性:病程早期即为阳性,月后转阴,用于早期诊断甲肝抗HAV IgG阳性:出现晚,月达高峰,持续多年或终身。属于保护性抗体。HAV RNA:PCR检测血液或粪便中HCVRNA 阳性率低,临床少用。,.,乙型肝炎,.HBsAg与抗HBs:HBsAg本身只有抗原性,无感染性,其阳性反 映现症HBV感染。抗HBs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 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 接种后。2.HBeAg与抗HBe:HBeAg的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HBeAg 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血清转换 抗HBe 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 长期抗HBe 阳性者并不代表HBV复制静止,其中20-50仍 可检测到HBV DNA,可能由于前C区变异,不能形成 HBeAg,.,乙型肝炎,3.HBcAg与抗HBc:HBcAg表示血清中存在Dane颗粒,HBV处于复 制状态,有传染性。高滴度抗HBcIgM对诊断急性乙性肝炎或慢性乙 性肝炎急性发作有帮助。HBcIgG在血中可长期 存在,高滴度预示现症感染。HBV DNA:是HBV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5.肝组织中HBsAg、HBcAg及HBVDNA对HBV血清标志物阴性病人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丙型肝炎,抗-HCV是有传染性的标记而不是保护性 抗体。抗-HCV于丙型肝炎恢复或治愈后仍持续 存在。HCV RNA是病毒复制和感染的直接标志,.,丁型肝炎,HDAg、抗HDIgM及抗HDIgG:HDAg是HDV颗粒的内部成分,阳性是诊断HDV的直接证据。抗HDIgM阳性是现症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抗HDIgG提示感染的持续存在。HDV RNA:血清或肝组织中HDVRNA是诊断HDV感染最直接的依据。戊型肝炎抗HEVIgM和抗HEVIgG:抗HEVIgM是近其感染的标志。抗HEVIgG滴度较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或由低滴度转为高滴度可诊断为近期或现症感染。HEVRNA:粪便或血液中采用PCR法检出HEVRNA,可明确诊断。,.,(四)影象学检查(五)肝组织病理检查,.,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诊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1.急性肝炎:急性黄胆型,急性无黄胆型 2.慢性肝炎:轻、中、重度 3.重症肝炎:急性、亚急性、慢性 4.淤胆性肝炎 5.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性、静止性 病原学诊断:甲、乙、丙、丁、戊型 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溶血性黄疸 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 感染中毒性肝炎 药物引起的肝炎 酒精性肝病 血吸虫性肝病 其他肝病 PBC,AH,Wilson 病,.,治 疗,急性肝炎 隔离,休息,对症治疗 饮食宜清淡,热量足够,补充维生素B族和 C 急性丙型肝炎还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治疗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心理辅导药物治疗:改善肝功能:护肝药,降酶药,退黄药 免疫调节:胸腺肽或胸腺素 抗肝纤维化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有利于干扰素使用的指征为:ALT升高 肝炎处于活动期 病程短 女性 HBV DNA血浓度低;HCV非1b型;组织病理有活动性炎症,.,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性肝炎由于普通干扰素。适应症:血清HCV RNA阳性和/或抗-HCV阳性,伴ALT升高者。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可提高疗效。,.,干扰素治疗时剂量为(300万-00万U/次),疗程应偏长(6个月-1年)。丙型肝炎时干扰素使用同时加用利巴韦林800-1000mg/d口服。使用干扰素应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宜使用干扰素:1.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2.失代偿期肝硬化;3.有重要器官病变 4.有自身免疫疾病,.,2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主要通过抑制HBV DNA逆转录 酶的活性而抑制HBV DNA的合成。口服拉 米夫定100mg/d,治疗12月,可使HBV DNA因转70%。其他核苷类似物:新的核苷类似物阿德福 韦适合拉米夫丁耐药的病人。抗病毒疗效判断:完全应答:HBVDNA阴转、ALT正常、HBeAg血清转换;不完全应答:介于二者之间;不应答:HBVDNA、ALT、HBeAg三项均无应答。,.,重型肝炎治疗原则: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对于难以保守恢复的病例,有条件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进行肝移植 1.一般和支持疗法 绝对卧床休息,密切 观察病 情。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氨的来源。进食不足者,可静脉滴注10%-25%葡萄糖溶液,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静脉输入人血浆白蛋白或新鲜血浆。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2.促进肝细胞再生: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肝细胞再生因子,.,3.并发症的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预防出血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有消化道溃疡者可用洛塞克;输PE、新鲜血液、血 浆、浓缩血小板、纤维蛋白原;降门脉压力用心得 安,生长抑素,必要时内镜下止血。肝性脑病的治疗 氨中毒的治疗:低蛋白饮食、乳果糖、诺氟沙星、静脉输注精氨酸、谷氨酸钠、门冬氨酸甲镁 纠正假神经递质:左旋多巴 纠正氨基酸失衡:补充支链氨基酸 防治脑水肿:甘露醇、速尿 积极消除去病原因:,.,3.并发症的防治感染的防治:重症肝炎极易合并感染。一旦出现应及早使用抗菌药物肝肾综合征的防治:避免损肾药物、避免引起血容量降低的因素。4.人工肝支持系统5.肝移植,.,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