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与地理教学创新.ppt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与地理教学创新,内容框架,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影响要素,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是实施地理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更新教学观念,推进地理教学创新,1,2,3,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影响要素,1.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影响要素,1.1 地理有效教学的核心观念学习中心论,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中学地理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影响要素,有效教学理念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影响要素,什么是地理有效教学,地理有效教学的目标,地理有效教学的特征,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内容,1.1.1 什么是地理有效教学,“有效”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统一,“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什么是地理有效教学,“有效”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统一,“有效果”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率”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效益”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知能与态度的统一,什么是地理有效教学,“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引起学生学习的心向,指明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采取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什么是地理有效教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地理有效教学是地理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地理学科特点,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创设平等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主动学习,最终使全体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实现学生地理认知、地理能力和情感态度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1.1.2 地理有效教学的目标,使全体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这一具体目标,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将课程目标细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实现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这一根本目标,1.1.3 地理有效教学的特征,积极主导的教学方式,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平等融洽的互动方式,地理有效教学的特征,地理有效教学的认识误区,效率教学,学生活动,多媒体教学,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影响要素,图 1 地理有效教学影响要素的基本结构,1.2地理有效教学的影响要素,1.2.1 外部环境地理有效教学实施的背景要素,图 2 外部环境对地理有效教学的影响,地理科学发展水平实施地理有效教学的基础范畴,强调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对地理过程和动态系统的研究由传统的定性研究转为利用数字建模等方法的定量研究;,加强对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密切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以“3S”技术为代表的地理信息科学快速发展,并在地理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当今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社会期待实施地理有效教学的根本动力,很长时间内地理课程像小媳妇似的受到歧视。,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将地理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并列组成七大基础课程,肯定了地理学科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和语文数学甚至不能和历史及自然科学平起平坐,而必须在楼底下当杂役。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德),新课程背景实施地理有效教学的有利环境,地理新课程为地理有效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地理新课程为地理有效教学提供开放多样的实现途径,地理新课程为地理有效教学提供全面发展的实施目标,理论指导,实施目标,实现途径,1.2.2 学生学习心理地理有效教学实施的基础要素,地理有效教学的目的与标准地理有效学习,图 3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结构,学生学习心理地理有效教学实施的基础要素,地理有效教学的目的与标准地理有效学习,图 4,1.2.3 地理教学行为地理有效教学实施的核心要素,图 5 地理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结构,2.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是实施 地理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高中地理课程新理念是实施地理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人地系统为核心内容,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着眼学生发展的地理课程的价值取向,3,1,2,4,5,2.1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谐统一,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因此,高中地理课程必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典性和继承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当然,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基础,基础性,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要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体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高中地理课程的时代性不仅是指学科,也是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时代性,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高中地理课程还应该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的学习需要。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喜爱的课程。,选择性,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2.2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2,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3,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4,1,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5,2.2.1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地理教育重视对现代公民的培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物种灭绝、滥伐森林、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灾害频发、气候变暖、空气污染、臭氧空洞、人口剧增、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城市膨胀、经济差异、种族冲突、南北矛盾,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有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2.2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侧重生活的地理,侧重文化的地理,侧重科学的地理,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2.2.3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积极探究地理问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积极探究地理问题,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爱因斯坦,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李政道,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地理学习的合作性,地理学习的探究性,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2.2.4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与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突破时空障碍,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教师角色的改变,国际观的培养与科技整合的实践,2.2.5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实现地理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2.3人地系统为核心内容,认识地理环境,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系统为核心内容,宇宙中的地球,地理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要素的运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现代技术在认识地理环境中的应用,认识地理环境,人地系统为核心内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系统为核心内容,人口与聚落,文化与旅游,生产活动,地域联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4 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国际比较,我们的优势与问题:,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我们的优势正是西方基础教育所力图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也正是西方基础教育的优势;无论是优势还是问题,都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优势需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的应用,反对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承。,地理教学方式的五提倡与五反对,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倡导探究和研究性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倡导体验性学习,反对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教学。,倡导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主张把信息技术 仅仅作为强化知识记忆的手段。,倡导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的应用,反对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承,被动接受知识,靠记忆和机械模仿获得与巩固知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以知识获得为工具和手段,开发智慧、培养情感、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抽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问题:,对策:,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问题:,对策:,倡导探究和研究性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讲授规律、原理通常是直接指向结论,很少让学生经历当初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让学生解决的问题过于模型化和公式化,不易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之经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通过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问题:,对策:,倡导体验性学习,反对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教学,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解说或未必能够解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问题:,对策:,倡导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主张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强化知识记忆的手段,个别教师用“机灌”代替“人灌”,课堂容量过大,三维目标无法落实。,提高认识,恰当、合理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问题:,对策:,2.5 着眼学生发展的地理课程的价值取向,对地理学的认识,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训练,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重视“核心地理观点”的教育,对地理学的认识,体会地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感受地理学的美,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训练,发展对地理空间格局敏锐的觉察力;,能够用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正确的思考、推理和表述;,发展对地理信息的加工能力;,发展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鼓励学生利用信息传播、思辨、实践等技能去探究现实世界的地理问题。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初步学会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确定不同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重点领域,发展解决相应地理问题的能力。,重视“核心地理观点”的教育,人地协调观点教育,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只有一个地球 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口道德 资源道德 环境道德 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空间观点教育 区位与空间分布观点位置变化观位置联系观,空间分布上的成因联系观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观点,3.更新教学观念,推进地理教学创新,3.更新教学观念,推进地理教学创新,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推进教学行为创新,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学中亟待创新的问题,1,2,3,3.1 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是进行教学行为创新的先决条件,没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教学观,就不可能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好的教师。,适应性教学观,个性化教学观,互动的教学观,寓教于乐的教学观,3.1.1个性化教学观,教师工作就是高文化、高品味、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诊断个别差异、因才施学、帮助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地充分地多姿多彩地发展,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鼓励师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3.1.2 适应性教学观,适应性教学(adaptive instruction),“学校为儿童存在,不是儿童为学校存在”教师适应儿童天性“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学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适应性教学观,适应的关键: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教师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同情人,对人由衷地关怀,这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苏霍姆林斯基,适应性教学观,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生活化、经验化,适应性教学观,知识本位: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从知识本位到学习经验本位,经验本位:什么经验最有价值?,活动本位:什么活动最有价值?,学习经验本位:什么学习经历最有价值?,3.1.2 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兴趣是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兴趣转换成为教学组织的中心工作;,培育兴趣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专注的学习态度;,培育兴趣就是制造情境和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冲动;,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是培育出来的。,寓教于乐的教学观,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那么学校的功课就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爱因斯坦,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马卡连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使学生知道;好之:使学生喜欢(爱好);乐之:使学生其乐无穷。,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而且是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形成个性.-苏霍姆林斯基,3.1.4 互动的教学观,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师生与知识共舞;,通过信息技术促进互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3.2 推进教学行为创新,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教学行为创新的关键要素,创新的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3.2.1 教学行为创新的关键要素,权威控制,平等互动,对话沟通,静听(灌输),控制对话式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仍然具有绝对的课堂控制权,学生有一点点话语权。,对话互动式教学:典型个性化教学,强调开放式互动,教学的唯一规范在于学生的自由(行为、认知、情感的投入),控制灌输式教学:典型传统型教学,学生在绝对控制下静听教师传授知识,内容枯燥无味、方式呆板。,灌输互动式教学:表层对话:一问一答,大多数问题均属于事实性的或程序性的,3.2.2 传统教学行为的问题,以教师给出结论为主,通过机械记忆、模仿与简单套用,反复训练学生的记忆功能,有时还采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记住。,在获得知识方面,主要是记住事实,其中包括有关的名称、语词概念、定义、性质、公式、原理等。,在应用知识方面,是标准情境中的简单套用,或是按照例题作机械的模仿。,3.2.3 创新的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理解性教学行为,特征:教师变换各种角度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设计各种例题和变式,使学生领会知识的本质、或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类,例题的讲解则注重于分析思路与讲解原理。,创新的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探究性教学行为,探究学习的涵义: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通过探究活动,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意义:探究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的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探究学习的关注点:,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合作和创造;,关注知识的建构。,创新的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有效探究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精心设计活动,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精心筛选活动内容,增强学生思维活动量,强化信息搜集、分析、整理能力,适度评价,激发学习驱动力,创新的教学行为的类型与特征,教学中学生思考力的培养,学生思考力水平停滞不前的教学因素:情境问题标准化、常规化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时间过多或过少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过程的迁就,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力的有效因素,为给思维和推理搭建“脚手架”,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示范高水平的学习范例,在概念间建立联系,适当的探索时间,3.3 地理教学中亟待创新的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3.3.1 地理教材编写的创新,求稳怕乱,互相雷同,形式扣“标”,3.3.2 地理教材应用的创新,程序遵循,结论照搬,资料单一,思路求同,手段缺乏,3.3.3 地理教学设计的创新,雷同,主观随意,细节忽视,学科特征没有体现,美学含量少,3.3.4 地理教学行为的创新,问题教学有问题,兴趣教学没兴趣,技术应用为表演,活动教学图热闹,民主氛围尚缺乏,3.3.5 地理教学评价的创新,题型不丰富,指标不科学,地理特征不突出,开放性不够,3.3.6 地理教师研修的创新,研究基本功不实,跨学科视野不宽,文化内涵不足,外语水平不高,外出考察机会不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