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ppt
中国民间歌谣 2013.5.17,民间歌谣小组 成员安排,主讲人:,材料收集整理:,课件制作:表演小组:,民间歌谣的定义,民间歌谣的起源与发展,民间歌谣的分类与样式,民间歌谣的特征,民间歌谣的价值、研究与传承,一、民间歌谣的定义,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歌谣的总称。实际上它包括“民歌”和“民谣”两部分。毛传注曰“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即配合乐曲来唱的叫“民歌”,不配乐曲自由吟诵的叫“民谣”。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讲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二、民歌起源和发展,民歌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它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口头创作形式,如劳动号子。民歌与舞蹈音乐是三位一体的。后来的民歌仍然与音乐有密切关系如歌词的重叠衬字等都是因为歌唱的关系而形成的特点。,诗经中的国风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春秋时期楚辞西汉时期 汉武帝 乐府唐代 杨玉环 讽刺皇家南宋 民间产生的讽刺性歌谣就更多了元明 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明清 民主性和进步性的民歌,袁世凯九一八事变以后 仇恨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主 对党、对毛主席、对新生活的无限热爱校园民谣,三、民间歌谣的分类与样式,1.民间歌谣的分类 民歌种类繁多因分类标准不一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从内容出发结合某些特殊功能大致分为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五类。又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又有儿歌一类。,劳动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仪礼歌,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大致有诀术歌仪式歌习俗歌三类。,时政歌,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治事件人物的认识和态度的。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中国古代的时政歌谣不少以童谣形式出现其书面记录较多见于各朝史书的五行志中。,生活歌,反映人民一般的社会家庭生活和日常劳动生活的各方面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关于农民生活的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旧社会所过的非人生活揭露地主残酷剥削和贪婪吝啬的本质。,儿歌,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具有时政歌谣性质的所谓“童谣”一般非真正的儿歌。,中国“五四”以后才普遍使用。古代称为“孺子歌”“小儿谣”等。儿歌有狭义广义之分。,情歌,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在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判断下列歌谣分别属于哪类歌谣?,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箩,后面跟个老妖婆,老妖婆最最坏,骗了唐僧和八戒,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孙悟空眼睛亮,手里拿着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唐僧骑马咚那个咚,歌伙计们,莫挨台;立起打,顺倒来。夯儿咧,提起来;要夯实,要打严。要用力,莫偷懒;活路好,弄大钱。齐用力,莫耍奸;夯儿咧,接到来。伙计们,莫挨台;活路咧,手上赶。夯儿咧,飞得园;不多时,活路完。,打 夯 号,一撤天官赐福,二撒早生贵子,三撒吉星高照,四撒四季平安,五撒五谷丰登,六撒合家和睦,七撒七巧团圆,八撒子孝孙贤,九撒天长地久,十撒白头到老。,撒帐歌,韩信大将军大江东去浪淘尽,自古英雄留美名,淮阴侯韩信大将军,自幼生来家道贫。钓鱼台,遇漂母,胯下受辱遭欺凌,投笔从戎才不遇,萧何月下追韩信。辅佐刘邦打天下,楚汉相争建奇功,霸王逼死乌江口,汉室一统天下平。长乐宫,遭毒手,一代风流命归阴,历史名人唱不尽,千古佳话传至今。,小媳妇苦,苦难当,黑漆咙咚摸山墙。鸡叫头遍早饭好,鸡叫二遍忙梳妆,鸡叫三遍三担水,鸡叫四遍插黄秧。一天黄秧插到晚,晚上还要磨口粮,脚踏磕箩手捻钱。,小媳妇苦,舍不得你舍不得他,丁三舍不得樊梨花,燕子舍不得花楼板,蜜蜂舍不得后花园,小郎舍不得姐的面。,舍不得你舍不得他,2.民间歌谣的样式,中国不仅不同民族和地域民歌形式往往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1)句式方面如汉七言三四五六八言或多达十几字一句的。纳西族民歌和苗族古歌几乎五言.水族的歌多为前三言后四言的特殊复式句。,2)章段结构方面四句头最多。陕南鄂西以及湖南安徽四川等省部分地区流行赶五句。两句一首的有陕北信天游内蒙古爬山歌晋西北的山曲壮族“师”体歌等。各族民歌中还有不少章段句数是不固定的。,3)用韵方面汉族民歌押尾韵蒙族民歌则多押头韵各民族的民歌中还有押腰韵腰脚韵头脚韵或腰韵尾韵相互为韵的,4)表现手法方面多运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等手法,自由唱歌环节,四、民间歌谣的特征,一般说来,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它民间韵文样式相区别。,一、情意真切,坦露心声 明代李开先就说:“如十五国风,出诸里巷妇女之口者,情词婉曲,自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以其真也”。二、格调优美,形式多样三、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下面请看一段视频,五、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与研究,一、歌谣的价值 民间歌谣是“我国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艺术天才和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其社会实用价值而言,歌谣直接介入劳动生产、爱情婚姻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它们对现代人文学科乃至自然科学所具有的研究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在文学史上,民间歌谣曾给历代文人诗歌以巨大的影响。,二、歌谣的传承 民间歌谣是一种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正如一首广西民歌所唱的:“唱歌不是人发癫,也是古人代代传,山歌好比长江水,不是才流这两年。”歌谣的传承不同于传说、故事,有其独特的方式和传统。歌谣的传承“主要是靠传统歌圩的拥载,世代歌师的传扬和宗教活动等方式寄存的。”歌圩是青年男女定期聚会的歌唱活动,也称歌节,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名称,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瑶族的“盘王节”,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唱哼节”,彝族的“跳弓节”等。歌圩为歌谣的传承、发展、提炼提供了空间和舞台。借助宗教活动寄存的,主要是一些古歌。壮族的许多古歌就是寄存在师公唱本中得以代代相传。这些古歌在后来则从宗教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山歌唱本。,三、歌谣的研究 歌谣学在我国有深厚的基础。我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史就是从“五四”时期出版歌谣周刊、搜集和研究民间歌谣开始的。钟敬文选编的歌谣论集,朱自清所著中国歌谣(据在清华大学授课讲义整理而成),胡怀琛的中国民歌研究,是我国早期歌谣研究的成果。,歌谣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再次出现热潮,直到八九十年代才渐趋冷落,积累了很多成果。在整体研究方面,有天鹰的论歌谣的手法及其体例,张紫晨的歌谣小史,朱介凡的中国歌谣论,吴超的中国民歌等;对不同体裁样式和不同地方、不同民族歌谣的研究方面,有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黄勇刹的壮族歌谣概论,钱静人的江苏南部歌谣简论,天鹰的论吴歌及其他,韩燕如、郭超的爬山歌论稿,王克文的陕北民歌艺术新探,枫波的鄂西山歌初探,赵宗福的花儿通论等。由段宝林和过伟主编的民间诗律和中外民间诗律,对中国各民族和部分外国民歌的格律进行了广泛而精细的考察。而中国歌谣集成已经出版了几个省份的卷本,全部出完后,将是中国歌谣学最具权威性的划时代成果。,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