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脏象与形体官窍.ppt
,中医学,脏 象,关键性问题,脏象和脏腑的基本概念脏腑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及脏腑之间的关系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华、五液的关系人体神志、血液、呼吸、消化吸收、水液代谢和生 长生殖的五脏系统的调节,目的要求,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对内脏的分类方法。掌握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掌握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的关系。熟悉五脏和腑、形、窍、液、志之间的特定关系。了解人体神志、血液、呼吸、消化吸收、水液代谢和生长 生殖的五脏系统的调节。,概 论,目的要求,掌握藏象的概念;掌握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其区别;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脏也):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象(征象),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指脏腑的形态结构;,表现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一词,首见于内经:,王冰注释说:“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张景岳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帝曰:藏象何如?”,即脏腑虽然藏于体内,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有征象表现于外。,二、藏象学说:,朱丹溪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 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定义:,是系统研究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身形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与自然界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形成:,古代的解剖学知识。,灵枢经水说:“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基础。,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观,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腑是一个整体。,举例,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五脏与形体诸窍联结成一个整体。,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其充在肌,开窍于口;,三、脏腑的形态及生理特点:,脏:古作臟,又作藏。其义有二:一指藏于体内的脏器;二指五脏主贮藏精气。,腑:古作府,有府库之意。腑多为中空器官,类府,又多与 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关。,脏腑,概念指人体的内脏,分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脏腑的名称与分类:,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1.五脏:,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2.六腑,功能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传化物),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 而不能满也”,3.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形似六腑,功类五脏,“藏而不泻”,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脏腑的区别:,五脏与六腑的区别:,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区别):,五脏藏神,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而六腑中,除胆外,一般与神志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形态有异:,五脏主储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主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五脏多为实质性器官,故储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器官,故传化水谷。,奇恒之腑与五脏六腑的区别:,奇恒之腑与五脏的区别:,相似点:藏而不泻,区别:,五脏多为实质性器官,奇恒之腑多为中空的器官;,五脏藏神,奇恒之腑多与情志活动没有直接关系(除胆、脑外),奇恒之腑与六腑的区别:,形态学上均为中空器官,有相近之处;,功能特点却显著不同:奇恒之腑贮藏人体阴精,藏而不泻,与六腑显著有别。,四、小结,藏象学说中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学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中医学藏象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这是因为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思考题,藏象的概念是什么?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上有何特点?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五 脏,关键性问题 五脏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 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华、五液的关系,一、心(附:心包络),目的要求,掌握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心的生理特性;掌握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了解心包络。,概述,位置:,形态:“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心胞,别名:“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经脉联系:属手少阴心经,络手太阳小肠经,心居于胸腔,横膈之上,两肺叶之间,脊柱之前。通过“心系”与脉管相通。,一、心主血脉:,内容与含义:,心主血脉,主血:,行血:心气维持心脏的正常搏动,推动血液在脉 内循环运行以营养濡润周身的功能,生血:心火将水谷精微等物质“化赤”生血的功能,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条件:,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生理功能,临床意义:,生理:,心气旺盛血脉充盈脉道通利,血运正常,脉搏均匀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病理:,心气不足血液亏虚,心血瘀阻面色灰暗或青紫,脉结代,面色苍白无华脉搏细弱无力,二、心主神志:,神:,含义,物质基础:,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功能和规律。即“阴阳不测谓之神”素问天元纪大论,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广义的神)。即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是心所主的神志,(狭义的神),精气,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神依赖后天之精充养和培育,心主神志:,含义:,指心具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作用,体现为“任物”作用。,主宰全身生命活动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关系:,血液是心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神主宰整个生命活动,生理:,临床意义:,心气血充盈,精神充沛 意识清楚思维敏捷 反应正常,病理:,心血不足心神不安:,心烦、失眠、多梦、健忘,血热扰心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生理特征,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气与夏气相通:,“暑易伤心”、“心恶热”。,心与身形的联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窍为舌:舌乃心之苗。,心在志为喜:心主喜。,心在液为汗:“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心开窍于舌,含义:,心的别经上系舌本,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正常。,“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临床意义:,生理:,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 语言流利,病理:,心血不足:舌质淡白心火上炎:舌尖红赤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舌紫暗邪热扰心或痰迷心窍:舌强、语謇,附 心包络,形态部位:,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上附有通行气血的脉络,合称心包络。,医学正传说:“心包络,实乃裹心之包膜也,包于心外,故曰心包络也。”,医贯说:“心之下有心包络,即膻中也,象如仰盂,心即 居其中”,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内经比之为“心之宫城”。,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生理功能:,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灵枢邪客曰:“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通行气血、营养心脏。,思考题,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何谓神?心主神志有何生理作用?为什么说“心在液为汗”?心的生理特性是什么?,二、肺,目的要求,掌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肺的生理特性;掌握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位置:,形态:,别名:“华盖之脏”、“娇脏”、“相辅之官”,经脉联系:属手太阴肺经,络手阳明大肠经,概述,位于胸腔,居横膈之上,上连气道,与喉相通。,肺分为左肺和右肺,左肺分为二叶,右肺分为三叶。,肺叶白莹,虚如蜂窝,为清虚之体。,主气、司呼吸:,含义:,指肺有主持人体之气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内容,包括,参与宗气的生成,调节全身气机,生理功能,主呼吸之气: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又称“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肺具有主持调节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肺朝百脉,助心行血:,生理意义:,含义:,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上奉会合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进行气体交换后再输布全身;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具有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行的功能。,进行气体交换,助心行血,临床意义:,生理:,肺气充足气道通畅,呼吸均匀,血行正常,病理:,肺气不足呼吸功能失常:咳嗽、气喘 气生成不足:呼吸无力、气短、懒言,肺气虚弱,不能助心行血 血行障碍:胸闷、心悸、唇舌青,肺主宣肃:,含义:,肺主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表现:,排出浊气,输布津液和水谷精微,宣发卫气,肺主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吸入清气,表现:,输布清气、津液和水谷精微,肃清异物,肺主行水:又称肺主通调水道,水液脾肺皮毛汗液体外 肾膀胱尿液体外,含义:,指肺具有疏通和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由于肺为华盖,居位最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所以又说“肺为水之上源”。,内容(表现):,形式:,临床意义:,生理:,肺宣发肃降正常,呼吸功能正常 水液敷布全身 下输肾与膀胱,病理:,肺,失宣发:呼吸不利、胸闷、咳喘、鼻塞,失肃降: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咯血,水液潴留:痰饮、水肿、小便不利,肺主治节:,表现:,含义:,指肺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活动的作用。,肺司呼吸,调节气机,助心行血,调节水液代谢,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气与秋气相通应:,肺位胸腔,居位最高,覆盖心君和诸脏腑,为脏腑之外卫;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宣发卫气,抵御外邪,护卫肌表;肺主一身之气,调节气机。,肺气顺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顺,故有“肺为脏之长”之说。,肺乃清虚之体,性喜清肃,其气主降。秋季气候清肃,天高气爽,空气明润。肺气与秋气相通应,肺气在秋季最旺盛。,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肺在志为悲:,肺在液为涕:,肺输精于皮毛;,皮毛助肺呼吸。,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忧动于心则肺应”,,悲忧以肺气为物质基础,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肺为涕”,思考题,为什么说肺为娇脏?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宣肃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肺合皮毛”?肺朝百脉的意义如何?,三、脾,目的要求,掌握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脾的生理特性;掌握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概述,位置:,形态:“扁似马蹄”;“其色如马肝紫赤,其形如镰刀”、“形如犬舌,状如鸡冠”,别名:“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经脉联系:属足太阴脾经,络足阳明胃经,脾位于腹腔上部(中焦),横膈下面,在左季肋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生理功能,脾主运化:,含义:,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水谷精微的转输作用,脾气的气化和脾阳的温煦使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化”,包括:,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转输“运”,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包括,将体内水液运化转输气化成津液经心肺到周身,将代谢后的水液及废物转输至肺肾,化汗尿排出体外,意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脾主升清:,指脾具有将其运化和吸收的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向上输送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通过脾气的升举作用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含义:,体现,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目;,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临床意义:,生理:,脾(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液),合成宗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与肾配合维持正常水液代谢,上输心肺,升清,病理:,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泄泻、营养不良 水湿潴留:痰饮、水肿脾气不升头晕、久泄脱肛、内脏下垂(中气下陷),临床意义:,脾主生血统血:,含义:,生血:指脾有化生血液的功能,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控制其在脉内运行 而防止逸出脉外的作用,临床意义:,生理:脾气旺盛 血行常道、血液充足,病理:,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出血(“脾不统血”),不能生血血虚(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浅淡,面色萎黄),生理特性,脾宜升则健:,脾喜燥恶湿:,脾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又有“脾主四时”之说,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在志为思:,脾在液为涎:,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 肉,故主肌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肢”,指导意义:在治疗以四肢肌肉萎废不用为主要表现的痿证时,常从脾胃着手,称之为“治痿独取阳明”。,脾藏意,主思。,思考题,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其在临床上有何意义?脾气主升的涵义是什么?脾主统血的概念和机理各是什么?“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四、肝,目的要求,掌握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肝的生理特性;掌握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概述,位置:,形态:“左右分叶,其色紫赤”,别名:“将军之官”,经脉联系:属足厥阴肝经,络足少阳胆经,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少偏左,右肾之前,生理功能,肝主疏泄:,含义:,指肝具有疏通、宣泄,以调畅人体气机的生理功能。,表现:,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促进分泌胆汁,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调节生殖功能,疏泄正常,临床意义:,生理,调节脾胃升降 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心情舒畅月经正常气和志达,气机调畅,气血平和,病理,肝失疏泄 气机失调 肝气郁结 肝气亢盛 影响消化功能肝气犯胃 肝脾不调,情志失常月经失调,肝藏血:,含义:,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生理作用,发挥血液的濡润营养作用。,防止出血。,协调肝之阴阳。,临床意义:,生理,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血行正常,病理,肝藏血不足 头晕、视物模糊、肢麻、痉挛 月经量少 或闭经,肝不藏血 出血,生理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刚脏:,肝体阴而用阳:,肝气与春气相通应:,肝气、肝阳易于升动上逆、上亢、化火、生风,肝病常不限于本脏,易上潜、下注、横逆肝为五脏之贼,治肝有余之证 宜“辛散”、“柔肝”、“缓肝”、“抑肝”、“泻肝”、“镇肝”、“平肝”,肝为将军之官,体肝的本体肝以血为体,用肝的功能特性肝以气为用,肝“体阴”的意义,肝属膈下,属阴脏;,肝藏血,血属阴。,肝“用阳”的意义:,生理功能上,肝主疏泄,其气主升主动,性喜条达,内寄相火,其性属阳;,病理变化上,肝阳易亢,肝风易动。,肝体阴而用阳,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在窍为目:,肝在志为怒:,肝在液为泪:,筋膜有赖于肝血的充分滋养,才能强健有力,活动自如。,素问六节脏象论又称肝为“罢极之本”,是说肢体关节运动的能量来源,全赖于肝的藏血充足和调节血量功能的正常。,“爪为筋之余”。,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 五色矣。”,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思考题,肝气疏泄的涵义是什么?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肝主藏血的涵义和生理意义各是什么?(为什么说肝为“罢极之本”?)肝气疏泄失常的表现主要有哪两方面?肝不藏血的病机主要有哪些?你对肝“体阴而用阳”是怎样认识的?,五、肾,目的要求,掌握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肾的生理特性;熟悉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了解肾的解剖形态与位置.,位置:,概述,形态:椭圆弯曲,状如豇豆。,别名:“先天之本”、“水火之宅”,经脉联系:属足少阴肾经,络足太阳膀胱经,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左微上,右微下。,生理功能,肾藏精:,含义:,指肾具有封藏和贮存人体精气的作用。,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的含义:,广义之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狭义之精:指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有生殖繁衍作用的 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肾精的来源:,肾所藏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人出生后,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活力资助,不断培育充养,关系:,“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藏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推动激发,充养,肾气,化,(促进生长发育,主生殖),肾中精气,肾阴:,肾阳:,(元阴、真阴),滋润、濡养,(元阳、真阳),温煦、推动,“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 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素问上古天真论,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表现,促进生长发育:,人 体:幼 壮 老 死,肾 气:弱 强 衰 亡,主生殖繁衍:天癸,化生血液:精血同源,抵御外邪:,素问金匮真言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病理:,肾精不足,临床意义:,生长迟缓早衰生殖功能障碍,生理:,肾中精气充盛,身体强壮,精神饱满;牙齿坚固,头发黑亮具备生殖能力,肾主水液:,故肾又有“水脏”之称。,含义:,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机理:,内容:,肾中精气蒸腾气化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升清降浊,司膀胱开合,促进肺、脾、肝、三焦等脏腑的功能活动,肾主水液示意图,病理:,肾气虚弱,气不化水 小便清长、尿量增多,肾阳不足,肾失气化 水液代谢障碍:尿少、水肿,临床意义:,肾主纳气:,指肾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防止呼吸表浅。,类证治裁喘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生理:,肾气充足,摄纳正常 呼吸深长、均匀和调,含义:,临床意义:,病理:,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呼吸表浅、动辄气喘、呼多吸少,(肾不纳气),生理特性,肾主闭藏:,肾主一身阴阳:,肾气与冬气相通应:,肾藏精,肾精宜藏不宜泄;肾主命门火,真火宜潜不宜露。,表现:,对精气的蛰藏作用;,对津液的调控作用;,对气的摄纳作用,肾为水火之脏,内寓真阴真阳.肾中阴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肾中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机体正常活动的保障.,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肾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肾在窍为耳及二阴,主二便:,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肾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骨髓:充养骨(肾主骨),脊髓:聚于脑,脑为髓海,精化血(精血同源)发为血之余,(其华在发),(肾通于脑),临床意义,生理,肾精充沛髓海满盈,骨质致密,坚固有力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目聪明,记忆力强 牙齿坚固、头发乌亮,病理,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小儿骨骼发育不良,骨软无力,囱门迟闭,智力低下,成人腰膝酸软,记忆减退,精神萎顿老年骨质脆弱,易骨折,牙齿脱落,发白发脱,思考题,何谓精?怎样分类?相互关系如何?何谓肾藏精?其精的主要来源如何?有何生理作用?为什么说肾主水?何谓肾主纳气?其机制是什么?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应怎样 表述?,附命门,概述,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指眼睛。,从难经开始,命门被赋予新的含义,指生命之门。,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灵枢根结:“命门者,目也”。,历代医家对命门的部位、形态及功能,提出了种种见解,形成了命门学说。,位置:,右肾为命门说:,此说始于难经,认为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晋代王叔和,元代滑寿及明代李梃等人认同此说。,两肾俱为命门说:,以元代滑寿、明代虞摶、明代张景岳为代表。,两肾之间为命门说:,明赵献可、清陈修园、林珮琴、张路玉等均持类似观点。,命门为肾间动气说:,明代孙一奎为此种观点的代表。,功能:,命门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命门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命门包括肾阴与肾阳的功能;,命门为人身阳气之根本。,六 腑,关键性问题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三焦的生理功能、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目的要求,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掌握三焦的生理功能、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了解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的形态部位。,概述,生理功能:传化物。,生理特性:六腑“以下降为顺”,“以通为用”。,功能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即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概念: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素问五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饮食物自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道关隘,以利于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这七道关隘,难经称之为“七冲门”。,难经四十四难:“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一、胆:,概述:,形态:胆为中空的囊状器官,内藏胆汁。,别名:“中精之腑”、“清净之腑”、“中清之腑”,经脉联系:属足少阳胆经,络足厥阴肝经,胆位于右胁下,与肝紧密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位置:,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东医宝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临床意义:,生理:,肝胆疏泄正常,胆汁生成、排泄正常,脾胃升降有序,饮食物消化吸收正常,病理:,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黄疸,脾胃升降紊乱胁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胆汁上逆口苦,呕吐黄绿苦水,主决断(调节情志):,主对事物的决断及勇怯。,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临床意义:,病理:,胆火过盛口苦、烦躁易怒,胁痛(清泄肝胆),胆虚痰扰 口苦、呕逆、心烦不寐、惊悸不宁,生理特性:,胆气主升:,胆为阳中少阳,禀东方之木德,属木,主少阳春升之气;,胆喜升发条达。,胆气升发条达,脏腑气机调畅。,胆失升发条达,脾胃气机升降失常飧泄、肠澼,性喜宁谧:,临床意义,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呕苦、虚烦、惊悸、不寐,甚则善恐如人将捕,二、胃:,概述:,形态:,别名:“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经脉联系:属足阳明胃经,络足太阴脾经,胃位于腹腔的上部,上连食道,下通小肠。,位置:,胃腔称胃脘,分为三部:胃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胃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为中脘。,生理功能:,胃主受纳水谷:,含义: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太仓”、“水谷之海”,意义:是胃主腐熟功能的基础,是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基础。,判断:,能食胃受纳功能强,不能食胃受纳功能弱,胃主腐熟水谷:,含义:腐熟指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临床意义:,胃气,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脾胃功能活动在脉象上的反映(指脉有从容和缓之象),临床治疗要注意保护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作用涉及到小肠和大肠,故有“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之说。,病理:,腐熟太过吞酸嘈杂,消谷善饥,腐熟减退胃脘部胀满疼痛,食欲不振,饮食停滞,生理特性:,胃主通降:,喜润恶燥:,含义:指胃的气机宜保持通畅下降的特性。,胃主通降是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临床意义:,病理:,胃失通降纳呆脘闷、便秘,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致病易成燥热之害;治疗时应注意保护胃阴。,三、小肠:,概述:,形态:,经脉联系:属手太阳小肠经,络手少阴心经,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之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相连,相接处称阑门。,位置:,小肠是一个比较长的,呈迂曲回环迭积之壮的管状器官。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化物:,表现:,受盛:接受,以器盛物。,化物:进一步消化吸收。,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临床意义:,病理:,受盛失调气机阻滞腹部疼痛,化物失常消化吸收障碍腹胀、腹泻、便溏,主泌别清浊:,含义:,指小肠对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行分清别浊的功能。,受盛化物 清(营养物质)经脾转输于心肺 全身分别清浊 浊 清(多余水液)肾 膀胱小便 浊(糟粕)大肠大便,有“小肠主液”之说。,(泄泻),生理特性:升清降浊,临床意义:,四、大肠:,概述:,形态:,经脉联系:属手阳明大肠经,络手太阴肺经,大肠居腹中,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下端紧接肛门,又称“魄门”。,位置:,大肠是一个管腔性器官,呈回环迭积之状。中医分为回肠和广肠:大肠上段称“回肠”;下段称“广肠”。,别名:“传导之官”,生理功能:,主传化糟粕:,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传导功能,是胃降浊功能体现,与肺肃降功能密切相关。,医经精义脏腑之官:“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大肠主津:,大肠在传导糟粕同时,吸收部分水分,使糟粕燥化,变成成形大便排出体外。,临床意义:,病理:,大肠吸收水分过多便秘,湿热蕴结大肠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脾肾阳虚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生理特性:,通降下行,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尤以大肠为最。,临床意义:,病理:,大肠通降失常糟粕内结,肠道不通腹胀、腹痛 便秘、口臭,五、膀胱:,概述:,形态:,经脉联系:属足太阳膀胱经,络足少阴肾经,膀胱又称尿脬,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连,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又称溺窍。,位置:,膀胱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生理功能:,贮尿;,排尿。,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全赖肾的气化功能,肾对膀胱贮尿、排尿的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尿液的生成,靠肾气化功能。,尿液的排泄,靠肾气封藏功能的调节。,生理特性:,膀胱湿热蕴结尿频,尿急,尿痛,甚则血尿,司开合,临床意义:,病理:,肾气不固,膀胱失约遗尿,甚则小便失禁,肾气化失司,膀胱不利尿痛、淋涩、排尿不畅,甚则癃闭,六、三焦:,概述:,形态:,经脉联系:属手少阳三焦经,络手厥阴心包经,中医学术上颇多争议。,位置:,一般认为包括上、中、下三部。,有名无形说:始于难经。,有名有形说:多数医家持此观点。,难经三十八难:“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 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后,孙思邈著千金要方、李梃著医学入门亦宗此说。,概念: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生理功能:,通行元气:,难经 三十八难:“有元气之别焉,主持诸气”。,难经 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疏通水道:,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生理功能(三焦气化),是水液升降出入通路。,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还有运行水谷的生理功能。,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生理特性:,上焦如雾:,功能:宣发卫气,输布精微津液。,温病条辨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疗原则。,中焦如沤:,功能:受纳腐熟,运化精微。,温病条辨“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疗原则。,下焦如渎:,功能:泌别清浊,排泄糟粕。,温病条辨提出“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疗原则。,三焦小结,思考题,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六腑以通为用”?胆的生理功能有哪些?怎样理解胆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怎样理解“利小便以实大便”?怎样理解三焦的概念内涵?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功能特点是怎样的?,奇恒之腑,关键性问题 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精室、髓的生理功能。,目的要求,掌握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了解精室、髓的生理功能。,概述,生理功能:,功能特点:“藏而不泻”,形似六腑,功类五脏,主藏阴精,概念: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除胆外,都没有表里配合关系,也没有五行配属;与奇经八脉关系密切。,一、脑:,解剖形态:,位置:,脑位于颅腔之中,上至颅囟,下至风府,位于人体最上部。,别名:“髓海”、“元神之府”,生理功能:,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腑,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素问刺禁论:“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主藏元神:,脑藏元神,元神具有主精神、意识、思维的功能。,“头者,精明之腑”素问脉要精微论,主感觉运动:,医林改错:“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 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 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脑与五脏的关系:,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心藏神”。,又把神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不同的表现,分别归属 于心、肝、脾、肺、肾五脏,所谓“五神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神虽分属五脏,但与心、肝、肾的关系更为密切。,脑与气血津液的关系:,脑与气血:,气血经过经络上达于脑,濡养脑髓;脑主宰感觉运动。,脑与精:,肾藏精,精生髓,髓聚为脑,脑赖髓养。,脑与津液:,脑赖津液的充养。,二、髓:,解剖形态:,髓是骨腔中的一种膏样物质。,分类,骨髓藏于普通骨腔内,脊髓藏于脊椎管内,与脑髓相通,脑髓脊髓经项后复骨下骨孔上通于脑的髓,脑脊髓,髓为先天之精所化生,又为后天之精所充养。,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张景岳类经:“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后脑髓生”,生理功能:,养脑:,“脑为髓之海”,脊髓上引入脑成为脑髓。,临床意义:,生理:,脑髓充盈脑得髓养,病理:,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脑力充沛,轻劲多力,反应敏捷耳聪目明,身体强壮,肾精不足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头晕耳鸣,两眼昏花,腰胫酸软,善忘嗜睡,反应迟钝或小儿发育迟缓,囟门迟闭,身体矮小,智力发育障碍,充骨:,髓藏于骨中,骨赖髓养。,临床意义:,生理:,肾精充足髓化有源骨得髓养,病理:,肾精亏虚骨失髓养,生血:,精生髓,髓化血,精髓为血液生成的重要物质基础。,临床意义:某些血虚证可以采用补肾填精的方法治疗。,生长发育正常,骨骼坚韧,生长发育障碍,或骨骼脆弱易折甚则发为骨痿,髓与五脏的关系:,髓由肾精所化,肾中精气的盛衰与髓的盈亏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有“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的说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活动所产生的水 谷精微可以转化生成髓,起到充骨养脑作用,故髓的盈亏与 脾胃功能活动亦有一定关系。,气、血、精、髓可以互生,故髓与五脏皆有关,其中与肾的 关系最为密切。,三、女子胞(附:精室):,解剖形态:,女子胞位于小腹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与阴道相连,呈倒置的梨形。,子宫的形态、大小、位置可随年龄而异,并在妊娠后随胎儿的发育需要而发生变化。,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脏”。,生理功能:,主持月经:,孕育胎儿:,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女子胞与脏腑:,女子胞与肝、脾:,女子胞与肾:,女子胞与经络:,与冲任二脉:,与督带二脉:,附:精室:,解剖形态:,又名精脏、精宫、精房,为男子奇恒之腑之一。,类经附翼求正录:“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当关元、气海之间”,外与前阴之精窍相通。,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液,主司生育繁衍。,精室是男子生殖器官之一。为肾所主,与督、冲、任脉及肝之功能密切相关。,思考题,脑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其与五脏藏神的关系是怎样的?髓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女子胞的功能与五脏的关系是怎样的?,脏腑之间的关系,关键性问题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腑与腑之间的关系;,目的要求,掌握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掌握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了解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气与血互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1.肺气助心行血:,即“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2.心血布散肺气:,即“血为气之母”、“血以载气”,联结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中心环节是积于胸中的“宗气”。,临床意义:,病理:,肺气虚,肺失宣肃,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心行血失常,胸闷,脉结代,甚则唇青、舌紫,瘀阻心脉肺失宣肃,咳嗽、气促,心与脾:,临床意义:,心主血,脾生血;心主行血,脾主统血。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的生成与运行方面的互用关系。,病理:,思虑过度耗伤心血,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心脾两虚,脾运失常,纳呆、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心失所养,眩晕、心悸失眠、多梦,心与肝:,心行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血液运行方面:,“肝藏血,心行之。”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精神情志活动:,心主情志,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肝主疏泄,维护精神情志的调畅。心肝两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心与肾:,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及精神互用方面。,心肾相交:,病理:,“心肾不交”(“水火失济”):以失眠为主,伴有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精与神互用:,心主血,肾藏精,精血可以互生。心藏神,肾藏精,肾精生髓充养脑,故说积精可以全神。心神肾精,相交互用。故心肾功能失调。常可致神志活动失常。,肺与脾:,肺司呼吸而纳气,脾主运化而化生谷气;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输布两个方面。,气的生成:,“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肺脾两脏协同作用保证人体之气生成正常,特别是宗气的生成与敷布。,病理,肺气虚累及脾(子病犯母)脾失健运,脾气虚影响肺(母病及子)肺失清肃,脾肺两虚,“培土生金”,水液代谢:“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与肝:,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肺与肝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协调方面。,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肝升肺降,升降协调,全身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病理:,肝郁化火,伤及肺金咳嗽、胸痛、咯血(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伤及肝木头痛、易怒、胁肋胀痛,肺与肾:,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液互滋。,水液代谢:,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总司气化,为主水之脏。,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由肺所主,亦需肾纳气功能的协助。,阴液互滋:,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水能润金。“金水相生”,肝与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对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运行、贮藏两个方面。,消化方面:,“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医碥五脏生克说,脾旺血充,肝体得养,有利疏泄,不致土衰木萎。,病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土壅木郁”,“一培其土,则根本坚固,津液上升,布达周流,木欣欣向荣矣。”程杏轩医案辑录,脾失健运,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肠鸣泄泻,(肝脾不调),脾虚生湿化热,湿热郁蒸肝胆,胆热液泄黄疸,血液的化生、运行与贮藏:,病理:,脾气虚弱,生化乏源血虚,统摄无权出血,肝血不足,肝不藏血与脾不统血同时并见,临床称为“藏统失司”。,肝与肾:,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肝为水之子而肾为木之母。故肝肾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阴液互滋等方面。,肝肾同源:,脏阴互滋: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资生。,亦称“精血同源”,相火同源于命门:肝与肾内寄相火,其生理之火寄寓于肝 肾阴液之中,宜潜藏而不宜外露。,藏泄互用:,肝主疏泄可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以制肝气疏泄太过。疏泄与封藏,相反而相成,从而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功能。,阴液互滋:,水能涵木,格致余论相火论认为:,心火为君火,肝肾之火为相火。在生理状态下,君火、相火,均为少火,即人身之阳气,蒸腾全身、温煦脏腑,为生命活动之动力。肝有相火,则血不凝,司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