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软交换承载方案介绍.ppt
中国电信软交换承载方案介绍,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发展部、北京研究院2007年6月,目录,软交换承载方案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固网智能化承载考虑IP承载网质量保证QoS指标可靠性总结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方案总结,CN2,V,PE1,PE2,C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V,V,CE3,CE4,SS1,SS2,GE,GE,GE,GE,FE,FE,CN2,V,PE1,PE2,TG1,TG2,GE,GE,V,V,V,V,CE3,CE4,CE1,SS1,SS2,GE,GE,GE,FE,FE,局址 1,局址 2,双局址双PE方式,同一局址的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不同局址的PE设备之间通过路由方式实现互为备份。,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CE为三层交换机;该局址同时拥有TG和SS。,CN2,V,PE1,P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V,V,SS1,SS2,GE,GE,GE,FE,FE,CN2,V,PE1,PE2,CE2,TG1,TG2,GE,V,V,V,V,CE1,SS1,SS2,GE,GE,GE,GE,局址1,单局址双PE方式,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CE为三层交换机;该局址同时拥有TG和SS。,软交换承载采用私网地址VPN隔离方案。信令流和媒体流处于同一VPN;网管信息处于一单独管理VPN中,并可与现有DCN网相连通。为保证软交换业务承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首先在每个大区节点部署双PE。2006年将在其余CN2节点部署第二PE。在局址选择上,如果两个局址均具备独立的光缆和WDM设备,可选择双局址部署方式;否则延续采用单局址方式。在双局址情况下,SS等设备采用四台CE(三层交换机)上连至双PE,在单局址情况下采用两台CE上连至双PE。同一局址内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不同局址的CE之间通过GE互联,实现局址之间的冗余。针对DC1的TG,若完全具备CE能力且每条链路流量很大,可采用TG直连PE方式;否则建议经CE双挂到CN2层面对应的PE。为提高网络的保护能力,CE与PE间采用BGP协议,各局址采用相同的AS号(65510)。为方便管理,CE至PE间互联地址采用公网地址。,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目录,软交换承载方案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固网智能化承载考虑IP承载网质量保证总结,省内软交换引入示意,本地网1,SS 区域1,省会SS(含其他区域),双归属,AG、TG,本地网2,IAD,视频终端,大客户,SHLR,SHLR,SHLR,网管系统,业务平台,现有SCP,本地网3,本地网n,SS 区域2,软交换业务区覆盖一个IP城域网(本地网制)软交换业务区覆盖多个IP城域网(大区制),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一-CN2+IP城域网,CN2,CN2,PE-ASBR1,PE-ASBR2,城域网L3 VPN,软交换 L3VPN,大区SS,V,TG,城域网PE-ASBR2,业务路由器(PE),省内SS、SHLR、MRS、SG,城域网L3 VPN,V,TG,省内TG-TG的媒体流,AG,AG,城域网PE-ASBR1,城域网PE-ASBR,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二-CN2+IP专网,CN2,PE1,PE2,CE2,CN2,PE-ASBR1,PE-ASBR2,CE1,光纤/SDH/MSTP,软交换 L3VPN,大区SS,区域SS,V,TG,V,TG,CE3,SS、SHLR、MRS、SG,CE4,三层交换机,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比较,总结:考虑到技术发展方向、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选择CN2+IP城域网方案承载。考虑到IP城域网现状,可以随着城域网优化改造工作的推进,逐步从城域核心层到接入层向目标承载架构演进。,目录,软交换承载方案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固网智能化承载考虑IP承载网质量保证总结,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CN2,PE1,PE2,CE2,CN2,PE-ASBR1,PE-ASBR2,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光纤/SDH/MSTP,软交换 L3VPN,大区SS,区域SS,V,TG,V,TG,CE3,SS、SHLR、MRS、SG,CE4,CE1,三层交换机,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CN2,PE1,PE2,CE2,CN2,PE-ASBR1,PE-ASBR2,启用MP-BGP,将其改造为城域网PE-ASBR,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光纤/SDH/MSTP,软交换 L3VPN,大区SS,区域SS,V,TG,V,TG,CE3,SS、SHLR、MRS、SG,CE4,CE1,三层交换机,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CN2,PE1,PE2,CE,CN2,PE-ASBR1,PE-ASBR2,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IP城域网,软交换 L3VPN,大区SS,区域SS,V,TG,V,TG,PE2,SS、SHLR、MRS、SG,PE1,CE,三层交换机,P2,P1,CE改造为PE,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改造可从城域网核心层到接入层逐步向目标承载架构演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软交换专网核心出口的CE改造为IP城域网PE-ASBR,并与IP城域网P路由器互联(可以采用隧道方式通过城域网接入PE-ASBR,提供VPN业务),其余CE可暂时仍以光纤/SDH/MSTP方式直接连接PE-ASBR;城域骨干网改造完毕,启用MPLS,同时将CE改造为城域网PE,新增的AG等设备可以用光纤/SDH/MSTP方式接入就近的PE根据AG和大客户IAD等软交换设备的部署需求,改造相应片区的宽带接入网,使AG/IAD能够利用宽带接入网的资源和能力,目录,软交换承载方案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固网智能化承载考虑IP承载网质量保证总结,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地市SS,CN2,本地网SS,大区SS,TG汇接局,城域VPN,AG,AG,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直连SS的城域网本地呼叫信令不跨域,无直连SS的城域网本地呼叫信令跨越两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不跨域,SS承载方案一-SS双挂CN2和城域网,SS、SHLR、MRS、SG,SS、SHLR、MRS、SG,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本地网SS,CN2,跨域VPN互联,大区SS,TG汇接局,城域VPN,AG,AG,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所有本地网本地呼叫信令均跨越两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不跨域,SS承载方案二-SS只接CN2,SS、SHLR、MRS、SG,三层交换机,SS、SHLR、MRS、SG,TG汇接局,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本地网SS,CN2,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大区SS,TG汇接局,城域VPN,AG,AG,直连SS的本地网本地、长途呼叫信令均不跨域,无直连SS的本地网本地跨越三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跨越三个自治域,SS承载方案三-SS只接城域网,SS、SHLR、MRS、SG,三层交换机,SS承载方案总结,原则:以信令流跨域段最少为优选方案,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链路故障后的恢复时间自治域间IP网络故障恢复时间为15s;自治域内IP网络故障恢复时间为3s(多数情况下为1s以内)双挂方案,综合收敛情况最佳单挂CN2,所有本地网之间、本地网内信令流均跨域单挂城域网,非本城域网覆盖范围内的本地网须跨接三个域,长途业务信令流须跨接三个自治域选择双挂方案,目录,软交换承载方案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固网智能化承载考虑IP承载网质量保证总结,CN2,PE1,PE2,CN2,PE-ASBR1,PE-ASBR2,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城域网L3 VPN,软交换 L3VPN,大区SS,区域SS,V,TG,V,TG,PE-ASBR,SS、SHLR、MRS、SG,城域网PE,PE-ASBR,软交换专用链路,其他VPN共用链路,VPN对接方式一:RFC2547bis Option A,CN2,PE1,PE2,CN2,PE-ASBR1,PE-ASBR2,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城域网L3 VPN,软交换 L3VPN,大区SS,区域SS,V,TG,V,TG,城域PE-ASBR,SS、SHLR、MRS、SG,城域网PE,VPN对接方式二:RFC2547bis Option B,城域PE-ASBR,VPN对接方式比较,总结由于optionA只能解决互联线路这一段链路的服务质量问题,与QoS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对于软交换等中国电信自身关键业务不需要进行控制;考虑到维护的方便性和成本优势,建议采用option B.,目录,软交换承载方案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固网智能化承载考虑IP承载网质量保证总结,DSLAM/园区交换机,RPR/MSTP/SDH,城域骨干网,BRAS,SR/PE、软交换 CE,软终端用户,以太汇聚网,普通上网用户,可作为VIP,提供高优先级,SS/SG/AG/TG应用服务器等,SS/SG/AG/TG,通过SR/CN2 SR开启VPN业务,如本地软交换业务对安全有较高要求,将SS/SG/AG/TG置于一个VPN中时,公众用户IAD和软终端可通过BAC再访问SS、AG和TG等。,散户IAD,分配专用VLAN,可提供高优先级,IP可达,非中国电信用户,少数大客户IAD,值得信任的客户以独立专线接入或跟随已有数据专线接入,分配单独VLAN接入VPN,AG,BAC,核心路由器,VPN site,VPN site,公众用户IAD和软终端的接入,信令流,媒体流,公众散户软交换业务通过城域网的接入,散户IAD与软终端用户通过公网接入,可申请成为VIP用户从而得到QoS保证为防止散户IAD与软终端用户对SS、SG、AG、TG的攻击,可在IP城域网内放置BAC(边缘接入控制设备),主要作为软交换业务的信令防火墙、私网用户的穿越代理,同时作为软交换VPN网络与IP城域网的代理网关设备考虑到BAC设备的处理能力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在通信双方可以互相访问的情况下,BAC应可配置媒体转接功能是否启用(注:该功能关键在于BAC可以准确判断通信双方可以直接互访,目前对于通信双方处在同一个NAT下的私网用户以及通信双方注册在同一个BAC下的公网用户,可以比较容易实现。其余情况,目前还没有标准的实现方法。),BAC设备类比于国际电信界通称的SBC(业务边界控制器)设备。对于非信任型终端,为了安全考虑,让其信令和媒体流都通过BAC,而对于信任型客户终端,在媒体流具备直接访问情况下,只有信令流通过BAC,其媒体流直接接入城域网设备(SR/PE)。在BAC上应可设置不同的作用域,对于不同作用域实施不同的策略(释放或者控制):释放方式允许主被叫IP路径中无NAT设备时信令流经过BAC,媒体流不经过BAC;控制方式要求主被叫的信令、媒体流都必须经过BAC,不论主被叫IP路径有无NAT设备;另外,对于主被叫位于不同BAC下的情况,目前只能采用控制方式,采用释放方式需要扩展协议。因此,在BAC上,可以对于非信任型终端设置控制作用域,而对于信任型客户终端接入,设置释放作用域。,BAC功能要求,目录,软交换承载方案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固网智能化承载考虑IP承载网质量保证总结,软交换承载对固网智能化的考虑(1),固网智能化方案中包括采用软交换TG的方式实现固网智能化的方案。软交换SS与SHLR之间采用扩展MAP协议,扩展MAP协议可以支持IP承载方式和TDM承载方式。SHLR可以支持IP和TDM接口。,SS,TG/SG,TG/SG,SHLR,TDM承载方式,SS,TG/SG,TG/SG,SHLR,IP承载方式,软交换承载对固网智能化的考虑(2),如果软交换TG通过TDM承载方式访问SHLR,与IP承载网没有任何关系;如果SHLR与软交换之间采用IP的承载方式,需要根据软交换和SHLR的覆盖范围不同选择不同的承载方案。SHLR业务需求与SS相同,所以连接方式参照SS的连接方案,即采用双挂到CN2和城域网软交换VPN的方案,目录,软交换承载方案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固网智能化承载考虑IP承载网质量保证QoS指标可靠性总结,端到端网络性能需求指标分解最高QoS等级,根据ITU-T1541的推荐,结合中国电信业务需求和网络实际,将涉及CN2和IP城域网的最高和最低等级业务端到端网络性能需求指标调整并分解如下(CN2部分不含新疆西藏):,IP承载网(CN2IP城域网)可达到的QoS指标,端到端网络性能需求指标最低QoS等级,注:1、IP城域网指标包括城域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从E界面到U界面,包含xDSL和LAN用户的接入线缆。2、CPE和用户终端指标包括CPE和用户终端(包括PC、电话等)的网络、设备和应用(包括编解码等)时延。3、上述性能参数,采用以1500字节长度测试包,每5分钟进行一轮抽样测试的方法,对该轮测试中所有单个测试值(不少于1000个)进行平均,获得该轮测试结果。,IP承载网(CN2IP城域网)可达到的QoS指标,目录,软交换承载方案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固网智能化承载考虑IP承载网质量保证QoS指标可靠性总结,TG实现双归属的方式说明,在TG上配置所归属的SS,最多可以配置4个SS;在TG上电后首先向主SS发起注册消息,注册成功后,呼叫正常进行;TG会定期向当前注册成功的SS发送心跳检测消息(心跳检测的周期可以配置,一般为10-60秒);心跳检测消息采用H.248的三次握手机制。当一次请求无应答之后,会启动H.248的重传机制,重传次数和重传间隔可以配置。一般整个重传过程是10秒钟。当TG发起的一个心跳消息经过一个三次握手周期后一直无响应,TG上会间隔一段时间(10-60秒)再次发起一个新的心跳检测消息。当再次检测SS仍无响应后,认为主SS故障(一般当网络出现故障后整个检测周期约为30-90秒左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多次检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网络瞬断引起TG频繁的切换;TG向第二个SS发起注册消息,请求注册,注册成功后,接受第二个SS的控制,完成新的呼叫。同样,当TG发现第二个SS故障后,它仍会重新向第一个SS发起注册过程。,TG至SS间的故障处理流程,HSTP,V,TG,1,2,软交换IP承载网,3,4,话音中继,信令中继,SS1a,SS1b,5,6,SS2,TG至SS间的故障影响1,故障1:语音中继中断。响应:主叫侧:在很短的时间内省内交换机会得知与TG相连的中继故障,以后所有的呼叫均选择DC1交换机,走PSTN长途。被叫侧:如果仅仅一个省内交换机与TG的电路中断,那么对于远端过来的呼叫,会选择其他省内交换机,再通过电路迂回到被叫。故障2:信令中继中断。响应:主叫侧:在很短的时间内省内交换机会获知该信令点不可达,以后所有的呼叫均选择DC1交换机,走PSTN长途。被叫侧:从SS2发起呼叫到SS1a,SS1a回SIP消息480,SS2应选择迂回路由过桥中继。故障3:中继/信令网关故障。响应:相当于TG退出服务,与故障2处理情况相同。,故障4:TG的IP中断。响应:主叫侧:TG会不停重发消息给SS1a来确认,在TG上这个时间可以配置,一般厂家推荐在60s左右,到达重试时间后,TG会试图向备份SS1b注册,但是SS1b通过心跳消息(SIP option)得知SS1a正常工作,SS1b会拒绝TG的注册,这样TG仍会试图向SS1a注册。(因为重新注册过程较长,所以不建议SS间频繁切换)被叫侧:SS1a首先会通过信令得知内置于TG的SG退出服务,从SS2发起呼叫到SS1a,SS1a回SIP消息480,SS2应选择迂回路由过桥中继。故障5:SS1故障。响应:主叫侧:通过SIGTRAN得知该信令点不可达,所以后续呼叫均走DC1。等TG注册到备份SS1b后,呼叫重新走软交换。被叫侧:SS2发现SS1a不可达,会试图走迂回路由,即备份SS1b,在TG没有切换到备份SS1b之前,SS2应选择第二迂回路由过桥中继。故障6:SS1的IP中断。响应:同故障5。,TG至SS间的故障影响2,承载网对TG至SS间进行故障恢复的机制1,承载网对TG至SS间出现的故障主要集中在上面故障4的恢复实现上。TG至SS之间的故障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几段:1、TG至PE段;2、PE至PE段(CN2骨干网);3、PE至SS段;4、SS故障。对于TG至PE段故障,如果是双挂,则依赖TG至PE间的BGP路由协议快速恢复。可做到3秒以内,对软交换业务稍有影响;如果是单挂,则无法恢复。对PE至PE段的故障(含PE故障),则依赖于CN2骨干网的多种快速路由恢复机制来完成(参见本课题CN2广域段故障恢复实现建议)。域内故障可做到3秒以内,域间故障可以做到15秒。因为时间远小于SS的保护机制所设定的保护启动门限,所以建议依靠承载网的保护机制实现保护(TG至SS之间的重传时间间隔需配合承载网路由收敛时间进行调整)。承载网故障可能会对软交换业务造成一定损伤。对PE至SS段故障,可充分依赖VRRP保护恢复机制,做到3秒以内,对软交换业务稍有影响。对主用SS故障,则备用SS通过心跳消息检测到后,启动备份数据区的数据(前提是备用SS配置了主用SS所管辖TG的数据);同时,TG通过H.248消息发现主用SS不可用,开始重新向备用SS注册,新呼叫被切换至备用SS上处理。需要40秒(可以根据网络情况配置),会引起较大呼损。因为备用SS未起作用之前,新来呼叫只能走TDM。,承载网对TG至SS间进行故障恢复的机制2,值得重点说明的是:对于TG双挂PE的情况,如果TG至主用SS的IP链路中断(如TG至PE的链路断掉或PE宕机),而路由保护倒换超出了TG重新注册的等待间隔(可调30-60s)的话,此时,TG会试图向备用SS进行注册。但备用SS通过心跳检测发现主用SS是好的,这时候软交换可以有两种处理机制,一种为允许自由切换(即允许单个TG切换到备用SS),一种为全切换(必须主用SS故障,主用SS下面的全部TG切换到备用SS),由于自由切换实现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推荐采用全切换机制。所以备用SS会拒绝TG的注册,TG会仍然向主用SS注册。重新注册会引起呼损以及计费帐务处理上的不便,应尽力避免。方法是通过调整承载网路由收敛机制中的参数和TG向SS重发消息的时间间隔,来使TG觉察不到承载网的故障。,拟采用的恢复机制,核心链路/节点故障:BGP继承IGP收敛信息。出口PE节点故障:IGP故障发现,IGP泛洪,事件驱动的BGP收敛。出口PE-CE链路故障(单个路径):本地链路故障发现,BGP信令,BGP收敛RR故障:cluster是冗余的,因而对连接性无影响。需要加速BGP重启能力以减小cluster非冗余时的恢复时间。出口PE-CE链路故障(多路径)/CE故障:本地链路故障发现,IGP收敛,VRRP切换。CE间链路故障:以太通道机制(EtherChannel)TG-CE链路故障:本地链路故障发现;TG上行链路切换。,IGP收敛是关键,纯BGP信令和收敛,亚秒级的VRRP,以太通道,中继网关,事件描述 协议范畴 主要技术 优化结果,C1链路故障,链路保护,MPLS FRR,小于100毫秒,P节点故障P-P链路故障P-PE链路故障,IGP/LDP 快速收敛,链路故障快速检测BFDiSPF/缩小的初始化延时事件抑制,小于1秒,P-P链路恢复P-PE链路恢复,IGP/LDP同步,LDP会话保护,零丢失,P节点恢复,BGP/IGP同步,ISIS过载位处理等候bgp,零丢失,PE-CE链路故障,BGP 快速收敛,没有IBGP发布延时优化BGP传输数据量,小于1秒到3秒之间,PE故障,BGP 快速收敛,BGP Indirect Nexthop tracking,1秒到3秒,PE-PE 网络可用性保障策略,目录,软交换承载方案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 固网智能化承载考虑IP承载网质量保证总结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方案总结,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根据CN2 PE和SS的设置情况,可将本地网分为以下几个场景,给出了其目标网络方案,注1:本地网无SS即为“大区制“,本地网有SS即为”本地网制“,业务平台,SHLR,网管,A局址核心交换层,SS,MRS,SS,B局址核心交换层,MRS,TG,TG,TG,TG,IP城域网,AG及其它接入设备,TDM连接线,IP连接线,SS,SS,SG,SG,省内,关口局,TG/AG等设备经城域网中的宽带接入网或专线方式连至城域网PE。,LS,LS,LS,LS,LS,LS,CN2,场景一:本地网有SS和CN2 PE,CN2 PE,城域网SR,SS等设备同时连接CN2和城域网PE。,业务平台,SHLR,网管,核心交换层,SS,MRS,SS,TG,CN2软交换VPN,AG及其它接入设备,SG,本地网没有SS是指SS按大区部署 城域网A是大区中心,城域网B是大区内非中心本地网,CN2 PE,IP城域网A,IP城域网B,AG及其它接入设备,TG/AG及其它接入设备通过宽带接入网、光纤直连或MSTP直接接入城域网PE。,TG,TG,场景二:本地网没有SS、有CN2 PE,城域PE/PE-ASBR,场景三方案建议:,对于本地网内无CN2 PE的情况,将该本地网按网络发展指导意见,与相邻或省会本地网组成一个大城域网。TG/AG及其它接入设备通过宽带接入网、光纤直连或MSTP直接接入大城域网PE。,软交换承载采用私网地址VPN隔离方案。全网(DC1和省内软交换)的信令流和媒体流处于同一VPN;网管信息处于一单独管理VPN中,并可与现有DCN网相连通。为保证软交换业务承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首先在每个大区节点部署双PE。2006年将在其余CN2节点部署第二PE。在局址选择上,如果两个局址均具备独立的光缆和WDM设备,可选择双局址部署方式;否则延续采用单局址方式。在双局址情况下,SS等设备采用四台CE(三层交换机)上连至双PE,在单局址情况下采用两台CE上连至双PE。同一局址内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不同局址的CE之间通过GE互联,实现局址之间的冗余。针对TG,若完全具备CE能力且每条链路流量很大,可采用TG直连PE方式;否则建议经CE双挂到两个PE。为提高网络的保护能力,CE与PE间采用BGP协议,各局址采用相同的AS号(65510)。为方便管理,CE至PE间互联地址采用公网地址。,软交换承载方案总结1,随着城域网优化工作的推进,QoS保证机制将全面实施,考虑到技术发展方向和网络成本优化需求,采用CN2+IP城域网的承载方案,并且可以伴随城域网的优化进程,逐步从城域核心层到接入层向目标承载架构演进。考虑到维护的方便性和成本优势,建议采用RFC2547bis option B实现软交换城域VPN和骨干VPN的跨域对接。省内SS、SHLR、MRS、SG等设备双挂CN2和城域网,AG、TG优先接入城域网,公网上的 IAD、软终端等设备通过BAC访问软交换VPN。对省内组网而言,在具体实施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可参照三个典型场景来实现:1、本地网有SS和CN2 PE(场景一);2、本地网没有SS,有CN2 PE(场景二);3、本地网既无SS,也无CN2 PE(场景三)。软交换承载的端到端QoS保障是充分借助了CN2骨干和城域网的分段QoS保障机制。能够达到软交换业务开展要求。利用软交换网络内部和IP承载网中的多种路由保护技术进行全范围的保护,可以基本保证软交换业务开展的可用性和安全性。软交换承载设计可全面支撑固网智能化业务的开展。,软交换承载方案总结2,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