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降息预期基本消除130208.ppt
励雅敏,行业快评2013 年 2 月 8 日,证券研究报告推荐(维持)证券分析师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13010002021-38635563,降息预期基本消除201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事项: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2012 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平安观点:,银行,降息预期基本消除:央行判断,2013 年全球继续缓慢复苏,外部环境总体较为疲,研究助理马鲲鹏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S1060112040052021-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弱但相对稳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依然较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物价目前虽相对稳定,但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存在多方面导致上行的因素。自 2Q12 和 3Q12 强调“稳增长”更为重要之后,在 4Q12 报告中其已不再作为更重要的政策目标出现,同时,政策目标中对通胀的描述从此前 5 个季度的“管理通胀预期”转变为更加直接的“控通胀”。通过对 08 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梳理,我们发现,政策目标表述上的调整,往往预示着随后货币政策的相应调整。我们预计,当前宏观经济逐步向好的趋势已经确立,但通胀隐忧已开始显现,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已基本被消除,本轮降息周期结束。四季度贷款定价水平继续下降:报告显示,4Q12 人民币贷款定价水平继续下降,总贷款、一般性贷款和票据融资利率较 3Q12 分别环比下降 19bps、11bps 和 59bps,个人住房按揭利率较 3Q12 小幅上升 2bps(我们认为这与年末银行收缩按揭发放力度有关)。我们认为,贷款定价水平下行,一方面与降息后的重定价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四季度利率下浮贷款占比持续上升、利率上浮贷款占比则持续下降。我们分析,利率上下浮比例变动的原因是:1)2012 年两次降息之后,社会普遍,预期已进入降息通道,对再次降息的预期削弱了银行贷款议价能力;2)4Q12 宏观经济企稳的迹象尚不明显,仍偏弱的信贷需求亦降低了银行的议价能力。尽管各家银行都在进行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小微贷款发放力度,但结构调整并没在4Q12 完全弥补贷款利率的下行。我们判断,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向好趋势的确立以及降息预期的消除,银行贷款定价水平将在 2013 年上半年企稳或小幅回升。市政债的发行或将提上日程:报告中出现了针对城镇化建设融资的专栏,其中对市政债作了详细的介绍和积极的评价,并提出了鼓励民间投资、健全税收体系、完善多元化融资机制等一系列融资解决途径。我们认为,这对解决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是一个正面的信号,同时也暗示了通过信托等新兴渠道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合理性,而鼓励多种社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是实现地方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Jul-08,Jul-09,Jul-10,Jan-09,Jan-10,Oct-11,Jan-08,Apr-08,Jan-12,Apr-09,Apr-10,Apr-12,Oct-08,Oct-09,Oct-10,Jul-12,Jul-11,1Q11,2Q11,3Q11,3Q08,4Q08,1Q09,2Q09,3Q09,4Q09,1Q10,2Q10,3Q10,4Q10,4Q11,1Q12,2Q12,3Q12,4Q12,Oct-12,Jan-11,Apr-11,银行行业快评政府融资平台可持续运作的关键。我们判断,央行的报告预示着推进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改革措施的出台,这对解决银行平台贷资产质量隐患有明显利好。维持银行业“推荐”评级:在宏观经济企稳预期下,银行板块已经历了一轮预期修正下的估值修复,2012 年 12 月初至今板块涨幅已近 45%,板块 2013 年 P/B 回升至 1.1 倍,但在业绩超预期等因素已基本被消化的情况下,短期内板块估值进一步大幅修复的潜力有限,维持银行业“推荐”评级,重点推荐兴业、浦发。风险提示:利率市场化推进速度快于预期、新的资产质量风险爆发。,图表1,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图表2,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总贷款,一般贷款,票据融资,个人住房贷款,下浮,基准,上浮,12%10%8%6%4%2%,100%90%80%70%60%50%40%30%20%10%,0%0%,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平安证券研究所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平安证券研究所,2/4,图表3,1Q08,2Q08,3Q08,4Q08,1Q09,2Q09,3Q09,4Q09,无,3Q10,4Q10,1Q11,2Q11,3Q11,4Q11,1Q12,2Q12,3Q12,4Q12,银行行业快评微言大义: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阶段政策思路预示预示着货币政策方向(1Q08-4Q1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要点1.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胀;2.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3.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注重引导预期。,与前一季度相比的变化延续了2007年以来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政策涵义及暗示货币政策继续收紧,全力抑制通胀,随后季度中的货币政策动作在2007年加息6次、1Q08提准2次的基础上,2Q08提准4次,但没有加息,1.保持经济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胀更重要;2.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继续将抑制通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但此时次贷危机正在升级,已没有货币政策从紧的表述,适时微调开始出现,在控通胀目标下,货币政策将保持紧缩,3Q08加息一次(9月中旬),随后货币政策便开始大但力度可能不会继续大幅上升 幅放松,1.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提高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确保流动性充分供应,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3.与积极财政政策配合,积极支持扩大内需。1.首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2.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1.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2.坚定不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1.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增长;2.坚定不移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运用市场化手段动态微调;3.支持经济增长、防范金融风险。1.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支持经济增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管理好通胀预期。,货币政策取向完全改变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变化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变化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变化,但监管机关已注意到信贷高速增长带来的潜在风险,防范风险的表述开始出现货币政策取向仍在保持,但已不再有“坚定实施”的表述,同时对通胀的担忧已开始出现,次贷危机升级、我国出口局势及经济增长急转直下,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宽松货币政策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保持宽松货币政策虽仍保持宽松,但贷款增速需要控制货币政策方向会开始调整,信贷增速要继续控制,9月末降准一次后,4Q08降息5次、降准3次2010年全年虽未继续降息降准,但1Q09信贷投放突飞猛进,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6万亿,创历史新高2Q09信贷保持快速增长,当季新增人民币贷款2.8万亿,1H09新增人民币贷款7.4万亿3Q09新增人民币贷款被控制到1.3万亿4Q09信贷增速继续被压降,1.保持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2.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表述开始出现,管理通胀预期继续被强调,监管机关已开始准备解决此前信贷高速增 1Q10长带来的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方向将出现调整,提准2次,拉开了新一轮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周期的序幕,1Q102Q10,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保持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保持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3.保持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1.稳健的货币政策,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2.保持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突出位置。1.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节奏和力度;2.控制货币总量并改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并抑制通货膨胀;3.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巩固前期成果。,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的表述首次出现货币政策取向从宽松变为稳健,控通胀成为首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巩固前提调控成果”的表述开始出现,货币政策逐步收紧货币政策逐步收紧预示着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将开始加大货币政策正式转向,紧缩力度将继续加强货币政策继续收紧,2Q10提准1次4Q10加息2次,提准3次1Q11加息1次,提准3次2Q11加息2次,提准3次,1.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调控基本取向不变,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2.加强对国内外形势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巩固前期调控成果;3.科学评估判断政策的当期和预期效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货币政策取向无显著变化,巩固成果之余,开始提及对国内外形势的研判,评估调控成果,重提经济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已步入尾声,3Q11初期(7月初)加息1次,这是这轮周期中最后一次加息,3Q11没有再继续提准,理通胀预期。,1.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2.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3.密切监测国内外形势,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1.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2.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密切监测国内外形势,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政策微调”的表述开始出现“政策微调”的表述再次强调,货币政策取向仍为稳健,经济增长出现较大下滑,货币政策方向可 4Q11能会有修正货币政策方向调整趋势确立,但通胀压力下,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放松力度将弱于2008年,降准1次,开启了最新一轮的货币政策放松周期1Q12降准1次,1.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2.稳健的货币政策;3.密切监测国内外形势,关注需求结构的调整,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货币政策取向未变,继续适度放松,但整体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降息降准之外的措施可能会同步实施,2Q12降息1次,降准1次,打开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区间,适度进行预调微调。1.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稳增长更重要;,2.稳健的货币政策;3.密切监测国内外形势,关注需求变化,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1.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稳增长更重要;2.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预调微调;3.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三者的平衡,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1.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2.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3.把握调控重点、力度和节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4.维持货币环境稳定,改进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平安证券研究所请务必阅读正文后免责条款,稳增长开始成为首要政策目标稳增长继续是首要政策目标,但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再次强调预调微调“控通胀、稳物价”等表述再次出现,继续适度放松,但监管机关对大幅放松的 3Q12降息1次,再次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区间,没有降潜在隐患仍保持警惕 准经济环境非常复杂,监管机关在维持货币 4Q12没有降息也没有降准,央行通过频繁的公开市政策稳健的前提下强调稳增长,同时继续 场操作动态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并开始启用短期流强调预调微调,表明过去基准利率和存准 动性调节工具,表明央行未来将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率直接调整的模式可能出现改变 作控制流动性,中短期内降准的可能性大幅降低通胀隐忧再现,货币政策进入可能的方 预计2013年内央行不会再降息,下半年是否加息向调整前的观察期,降息预期基本消除 将取决于通胀情况的发展演变3/4,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投资评级:,股票投资评级:,强烈推荐(预计 6 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 300 指数 20%以上)推 荐(预计 6 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 300 指数 10%至 20%之间)中 性(预计 6 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沪深 300 指数在10%之间)回 避(预计 6 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沪深 300 指数 10%以上),行业投资评级:,强烈推荐(预计 6 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 300 指数 10%以上)推 荐(预计 6 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 300 指数 5%至 10%之间)中 性(预计 6 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沪深 300 指数在5%之间)回 避(预计 6 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 300 指数 5%以上),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施追究其侵权责任。,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免责条款:,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它人。,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立场。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13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 4 层邮编:518048,电话:4008866338,传真:(0755)8244 9257 DOCID401112120001/DO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