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自握老人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doc
-
资源ID:2322824
资源大小:13.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医学论文自握老人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doc
自握老人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提高老人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破坏,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200例60岁以上的老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自握自穿法,即由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的手背,并同时用拇指将穿刺的血管绷直固定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患者握拳的传统穿刺法,对两组穿刺的成功率进行比较意义。结果实验组的成功率为96%,对照组成功率为76%,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握穿刺法穿刺时,操作者左手握患者手的同时,拇指可以绷紧皮肤、绷直血管并固定,大大地增加了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成功后,患者不必松拳,避免了患者穿刺成功后因松拳动作导致穿刺部位血管滑动碰到针尖而被穿破。 【关键词】自握;穿刺法;手背静脉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老年人的比率逐渐上升。而现代的老人,经受了多子多女、生活贫困、创业艰苦的岁月,加上家庭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和生活无规律等因素,导致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比率不断上升。 而此类老人的血管多数呈硬化、弯曲状,脆性大和弹性小等特点,穿刺时血管硬、滑、弯曲难进针,穿刺成功后,又因脆性大,轻微移动即可导致血管穿破而失败。而手背浅静脉穿刺具有对血管破坏性小、暴露方便等优点,是静脉穿刺的最佳选择。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笔者针对穿刺失败的原因在操作上进行了改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8月选择门诊患者共20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见表1。两组的年龄、姓别、肥瘦、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由同一护士操作,操作者保持情绪稳定,没有心里压力。静脉穿刺:两组均是选择60岁以上老人手背浅静脉。实验组,扎止血带后,由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的手,左手拇指将穿刺部位的皮肤绷紧、穿刺的血管绷直并固定,右手持头皮咀常规进针,见回血后顺着血管方向进少许,胶布固定即可。对照组,传统方法:扎上止血带后,嘱患者握紧拳头,操作者右手持头皮咀进针,见回血后进少许,松拳固定。观察指标:穿刺成功后,放好穿刺的手,开放点滴10 min,点滴通畅,无肿胀,为穿刺成功。否则即为失败。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2检验。 2结果 结果实验组穿刺失败有4例,固定针头失败为0,成功率为96%;对照组穿刺失败为11例,固定针头失败为13例,成功率为76%。见表2。 3讨论 老人的血管普遍存在着脆性大、弹性差、硬滑呈弯曲状等特点;特别是长期静脉用药患者,其血管硬如铁线滑如冰,如果在患者手背进行静脉穿刺,让患者握时,血管很难固定,故针穿刺皮肤后很难刺入血管,有时刺入血管,而弯曲的血管,在再进少许针时往往针尖刺破弯曲处而失败。表2显示实验组穿刺失败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因为,实验组操作者左手握患者手背时,将患者手的皮肤绷紧的同时,也把将要穿刺的血管绷直并固定,使进入皮下的头皮咀更容易刺入滑硬的血管。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瘦型老人,其特点是皮包骨,皮下无脂肪,血管脆性大;穿刺成功后,在松拳时,皮肤与骨之间产生摩擦,血管因无皮下脂肪保护,易在皮肤与骨之间滑行,容易被穿刺在血管内的针尖划破而失败。表2显示实验组固定时失败的例数为零,因为实验组无需松拳动作。肥型老人的血管常呈弯曲蚯蚓状,因患者自己握拳,弯曲的血管无法绷直,加上血管脆性大,故穿刺血管时容易破被穿破。从表2中可知,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穿刺法,改变了传统穿刺失败因素,操作者左手握患者手时,左手拇指将弯曲血管绷直、硬滑的血管固定,且又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故大大地增加了穿刺的成功率。 笔者通过临床中的不断实践,认为在老人手背浅静脉穿刺中采用自握自穿法,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姚泰.生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8-299. 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