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特色埋线疗法讲义.doc

    • 资源ID:2320357       资源大小:6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特色埋线疗法讲义.doc

    特色埋线疗法讲义 四维三通埋线疗法 王子明 李庆 编著 中国经络诊疗研究会培训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培训学校 第一章 起源和发展 四维三通埋线新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它的形成是和针灸疗法的发展分不开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即有了用砭石治病的方法,说文即载:“砭,以石刺病也。”这是穴位刺激疗法的雏形,以后又有了石针、骨针、竹针问世,至目的除了利用动物组织和药物 埋线疗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原来就是穴位埋藏疗法中的一种方法。它将羊肠线埋植到穴位内,通过羊肠线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与其它埋藏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特有的优点。其它埋藏方法往往材料来源窄,不易消毒和保存,操作复杂,反应较重,有的埋入物如钢圈等需再次手术取出;而羊肠线来源广(各地医院及医药公司均有成品),消毒容易(本身就浸泡在消毒液内)操作简便(随针刺入即可),反应相对较轻,术后身体对肠线可自行吸收,而且肠线本身为动物组织加工而成,既保持了动物组织异性蛋白的特性,又具有一定硬度,兼具了动物组织和钢圈等其它埋藏物的优点,提高了疗效故埋线疗法一经产生,便得以普遍开展,逐渐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成为针灸疗法的一个独立的分支。近40年来,经过许多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埋线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打破了限治慢性病和虚证的界限,其治疗病种已达百余种,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有效率达到513100%,平均85%以上。近几年来在各级刊物上报道的治疗病种就有近50种,病例数万例,这些文献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45%。临床应用埋线疗法的,有中小医院,有个体医生,也有大医院和大专院校,并已被列入高等医学院校针灸教科书正式内容。说明埋线疗法正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具有很大生命力和潜在 - 2 -的发展力。尽管在40年来,她的发展因多种原因曾受到一些波折,但可以相信,随着临床实践和研究的发展,埋线疗法这一新兴的治疗方法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普及、推广和提高,使之真正发挥其在医疗临床上的巨大作用,以巩固和提高她在针灸学中的应有地位。 第二章 治疗原理 四维三通埋线疗法是经络理论与现代物理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血气,令其条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综观本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含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留针(埋针)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应。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一、穴位封闭效应 埋线伊始,必先进行局部麻醉,其作用部位均在皮肤。素问皮部论说;“皮者,脉之部也”,“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说明皮部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皮肤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故局麻产生的刺激冲动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对脏腑产生影响,起到调整脏腑虚实、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局麻是对中枢与未梢神经的一种综合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有3个阶段的不同变化及效应:1.针头刺入皮内及注药时产生的疼痛信号传到相应节段脊髓后角,抑制了相同节段所支配内脏器官的病理信号传递,并使相应内脏得到调整。2注药后13分钟即可选择性地阻断末梢神经及神经干冲动的传导,使患病部位对穴位及中枢神经产生的劣性刺激传导受阻(内脏患病,相应经络及穴位可出现敏感现象是这种传导的表现之一),从而使神经系统获得休息和修复的机会,逐渐恢复正常机能活动。3局麻后期,穴位局部血管可轻度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使局部新陈代谢正常化,改善其营养状况。这些变化产生的特殊刺激经过经络及神经体液反作用于相应患病部位,使之也得到改善和调整。故临床上,往往有一些在局麻时局部皮肤疼痛异常,而病痛却马上减或消失的病例。可见,局麻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预防术中疼痛,但客观上对疾病却起着不可忽视的治疗作用。 二、针刺效应 四维三通埋线作为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同样可起到针刺效应以治疗疾病。埋线时,需用针具刺入穴内埋入肠线,此时即可产生酸胀感觉,由于埋线针具较毫针更粗大,其刺激感应也更为强烈,这与针刺产生的针感及传导是一致的,它通过经络作用;于机体,起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笔者曾治一痛经患者,用穿刺针在患者三阴交埋线时,患者产生强烈的酸胀感并向上传导至小腹,其痛立止。由此可见,埋线时产生的这种针刺效应在整个埋线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在临床埋线时往往用针具弹拨提插以产生针感来达到一种短期速效作用,然后利用肠线的长期续效作用来巩固之,以使疗效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刺血效应 - 3 -刺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素问·调经论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去则经隧通矣”(素问三部九候论王冰注),说明刺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埋线操作时往往会剌破穴处血络,致针眼有少量出血或渗血,有时瘀结皮下,这就产生了刺血效应。有人测定,刺血对微血管的血色、流变、瘀点、流速具有改善作用,证实刺血改善了微循环,缓解了血管痉挛,从而改善了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帮助了机理组织的恢复,并能调动人体的免疫机能,激发体内防御机制。因此,埋线时起的刺血效应同样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经络的虚实,从而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功能。故临床埋线时对某些病需要有意识地刺破血络,挤出血液以达治疗目的。 四、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 埋线针刺入穴内后,会使局部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受损组织细胞释出的某些化学因子可造成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穴位局部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管扩张、代谢增强等,为损伤的修复创造条件。根据生物泛控论原理,通过神经将损伤穴位需要修复或调整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激发体内特定的生化物质组合,产生一种特有的广泛作用,并通过体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由于埋线选取的穴位与患病部位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较大,属于一个同类集,所以,当泛作用在修复或调整受损穴位时,患病部位就同时被修复和调整,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由于埋线时局部组织的捅伤及修复过程较长,其积蓄的后作用也较持久,所以其针刺效应和修复时的泛作用得以维持较长时间,使疾病部位得到更完善的调整和修复。五、留针及埋针效应 灵枢终始曰;“久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张景岳释曰:“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能散也。”故针灸临床中,为了使之得气或延长得气时间,诱发循经感传,必要时需采用留针的方法。日本黑须幸男曾对腰痛病人进行留针与不留针治疗效果的对照实验,并经统计学处理,证明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留针组的效果优于不留针组,显示了留针对提高疗效的重要意义。对慢性病病情迁延缠绵,单用留针仍觉效果不佳或不巩固者。采用埋针之法延长刺激时间,发挥针刺的持续作用,增强针刺效应,以巩固和提高疗效。留针的作用,使用补法后可增强补的作用,使用泻法后可加强泻的作用。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的过程,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多时间,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是任何留针和埋针法所不能比拟的,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疾病愈合差,易复发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使病所在这较长时间里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故能起到比留针和埋针更好的疗效。 六、组织疗法效应 羊肠线是用羊的肠衣加工制作而成,为异体组织蛋白,将其埋植于人体内,有如异种移植,可使人体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变为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发炎,甚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因而具有类似组织疗法的作用。综上所述,四维三通埋线疗法治疗疾病的过程,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和化学刺激 - 4 -原,具有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两种作用方式。局麻时产生的穴位封闭效应、针具刺激产生的针刺效应和埋线时渗血起的刺血效应,是短期速效作用;埋线时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肠线在体主要特点 一、以线代针,效集多法四维三通埋线疗法是在针灸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它源于针刺疗法,却用羊肠线来代替银针,以长期刺激穴位,产生疗效。它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同时也包含了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和留针、埋针效应,这多种方法和效应集中起来,形成了穴位埋线这个独特的疗法,显示了它独特的治疗作用和效果。故穴位埋线法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二、刺激持久,祛顽疗痼四维三通埋线疗法以线代针,埋入穴位,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刺激。一般说来,由于肠线刺激平和,信息冲动平稳而弱,对大脑皮层里的急性疾病较强的病理信息干扰和抑制力量不足,因而不能迅速产生作用,但对慢性疾病却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这是由于“久远之疾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得散”的原因,运用埋线之法,肠线对穴位的刺激和局部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较长,积蓄的后作用较持久,可达20天或更长时间,使患病部位在这较长时间里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因此,临床对慢性病甚至对一些痼疾运用本法治疗,往往取得满意疗效。但是,要使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范围扩大,就不能仅限于治疗慢性病,临床上许多同仁作了不懈的探讨,如在埋线初期,加上人为的手法刺激,以加强刺激量,对许多急性病仍有较好疗效,而且由于取效后,有肠线的持续柔和的续效作用,往往疗效更为巩固。三、选穴求精,善用透穴黄羡明教授曾指出:“善用兵者,兵不在多而在精,善用针者,穴不在多而在精。”同样,埋线疗法也强调取穴精练中綮。它往往选取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穴位进行埋线,每次少则1穴,多则2、3穴。因为穴位埋线治疗次数少,间隔时间长,不可能象针刺一样,今日刺此穴乏效,明日又取它穴。它要求一旦找准效穴,将肠线埋入,其刺激信息即 - 5 -源源不已,经穴位、经络,到达病所,一举取效。这样,不仅可减少患者手术之苦,且可使处方效专力宏,避免选穴过多,刺激信息过杂,在大脑皮层形成互相干扰,反不能抑制病理信息,甚至可能导致机体功能失常,徒增病者痛苦。为了既减少取穴,又能使功能相似的穴位共同发挥作用,埋线疗法在操作上也善用透穴。若一针透双穴,则往往并双穴之力同时发挥作用,若一穴透双经,则往往“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使阴阳相得,经气交贯,其效必速。如治疗胃病,往往选用中脘透上脘,胃俞透脾俞;治疗哮喘,使用八华之八穴相透;治疗胃下垂,在腹部穴位作环形埋线法等,往往取得较好疗效。 四、精用组穴,交替调息四维三通埋线疗法是一种手术性治疗方法,术后不可能在数天内局部即完全复原,为了在短期内对疾病加强治疗作用,往往在辨证取穴基础上,对有效穴位进行组合,分成23组,交替使用,这样就可缩短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以维持较强的刺激效应,且使穴位有调息之机,避免穴位产生耐受性而乏效。 五,注重敏感穴,善选特定穴在敏感埋线治病是在经络按诊、经络疗法和穴位埋线疗法的启示下进行的,往往有较高疗效。敏感穴位是机体疾患通过经络在体表上的反应点,为邪气在经脉中聚会搏结之所,能较准确地反应疾病情况。临床观察表明,病人患病部位、种类、性质、程度不同,敏感穴位情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病种及类型不同,敏感穴位也不同。如慢性胃炎多在足三里、胃俞,而气管炎多在八华、肺俞产生敏感反应;病变部位不同,敏感穴位亦异。如胃溃疡发生在胃小弯,多反应于巨阙、中脘;发生在胃大弯和十二指肠多在梁门、承满产生敏感反应。疾病寒热虚实不同,其反应有压痛、结节、麻木、凹陷之别;疾病轻重程度不同,其敏感度亦有轻重之差。同样,也可根据敏感穴位的变化情况判断疾病的转机。有人测定,症状消失,敏感反应没消失,仍有复发可能;自觉症状没消失,敏感反应消失,为病机转化。由此可见,通过经络穴位的按诊选穴埋线,较之固定穴组埋线具有更大灵活性,能随着病人个体差异和病情有针对性地选取最能反映病情变化的敏感穴位进行治疗,其客观性、科学性、针对性更强,更符合辨证施治原则。于书庄也认为:这种根据敏感反应取穴的方法“才是名符其实的循经取穴,也叫辨证取穴。”由于临床证明它的疗效是确切的,于是,敏感穴位作为经络 辨证,循经取穴的客观指征,成为穴位埋线疗法选取效穴的一个重要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敏感反应多出现于特定穴上。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应出于十二原靓其应,而知五脏之害。”即是原穴出现敏感反应的记载。经对500例患者观察,在背俞穴有反应者占803%,在募穴有反应者占72。4%,其它特定穴出现敏感反应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可见,特定穴确为邪气在经脉中聚会搏结之所,从而在十四经中具有各种特殊治疗作用。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将它和敏感穴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临床上常常使用,具有很好疗效。 六、诊次稀疏,操作简便四维三通埋线疗法一般多在2030天埋线1次,36次为一疗程,故诊疗的次数较少而稀疏,避免了病人每天诊治耽误工作耽误时间的缺点,而且每次治疗时间少则数分钟,多则半小时,一般只需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为病人解决了来往不便之苦,特别对远道而来的病人更为方便,故较受病人欢迎。 第二节 主要作用- 6 - 四维三通埋线疗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穴位刺激疗法,它的治疗作用比较复杂。概而言之,主要有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一, 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四维三通埋线疗法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功能,对各个脏腑阴阳都有调整、修复和平衡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控制临床症状,并能促使病理变化恢复正常。正如灵枢根结所谓:“用针之要,在于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据观察,在足三里、中脘穴埋线,不加用任何手法,结果发现,胃肠蠕动强者减弱,蠕动弱者加强;在上巨虚、天枢埋线,对因肠蠕动过慢所致的便秘和肠蠕动亢进所致的腹泻均有疗效。产生这种作用的原因,一是穴位埋线疗法本身是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刺激方式和效应呈多样化,对脏腑功能的调节即呈多向性;二是埋线初期刺激强而短暂,后期刺激柔和而持久,对疾病有平衡协调的作用。埋线的整个过程刚柔相济,形成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即“阴平阳秘”的状态。 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四维三通埋线疗法亦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这主要依靠其所具有的针刺效应。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 “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同时,穴位封闭效应与刺血效应也起了一定作用。这种作用常具体体现在穴位埋线疗法对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上。一般说来,疼痛与经络闭塞,气血失调有关,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就可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埋线用的针具多为穿刺针,其针体粗大,刺激性强,对许多由于经脉不通的疾病,特别是痛证有良好效果。如治一坐骨神经痛患者,当用腰穿针从大肠俞刺入后,患者感觉“有一股气”从穴处向下直达足趾,疼痛立止。穴位封闭作用于皮肤表面,根据皮部经络脏腑关系,对经络和脏腑也可产生一定作用。如治一胃痛患者,诊时疼痛严重,腰不能伸,当在腹部敏感穴作局麻皮丘时,患者觉皮肤痛甚,“好象作青霉素皮试一样·,胃痛即行缓解。刺血亦可通过刺激血管神经,起到解痉镇痛的作用。曾治一偏头痛患者,于头部敏感穴用穿刺针注线,取针后,流出较多血液,患者即觉头部掣痛及紧困感消失。种种迹象表明,穴位埋线疗法确有“制其神,令气易行”和“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它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故本法可通过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血调和,经络通利,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三、补虚泻实,扶正祛邪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苑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灵枢·经脉也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说明病情盛者宜“泄之”、“除之”、“虚 之”、“泻之”;虚弱者宜“实之”、补之”。穴位埋线疗法也具有补虚泻实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与其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的特点分不开的。穴位埋线疗法前期的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和刺血效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往往对实邪造成的病理信息具有强烈的抑制、排除、取代 - 7 -作用,这实际上就起了对病邪的“泻”的作用。埋线后期的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留针及埋针效应、组织疗法效应的刺激则较和缓,一般具有兴奋的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者有一定效果。据测定,埋线疗法对免疫球蛋白偏低的患者有升高的作用,说明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另外,操作时我们还可因势利导,对实证者加强刺激,“以泄其气”,泻其实,“邪去正自安”;对虚者则尽量减少刺激量,“使精气无泄出,以养其脉”,补其虚,“正盛邪自去”,这样疗效将更好。综上所述,四维三通埋线疗法对机体具有三大作用,这些作用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它临床治病的疗效是通过穴位埋线对机体的诸多效应和作用来实现的,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 第四章 取穴特点和配穴方法 四维三通埋线疗法与针刺一样,都是以刺激人体穴位来治疗疾病的,因此,它们的取穴和配穴方法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结合经络穴位的功能、特性进行的。同时,穴位埋线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要掌握穴位埋线疗法,就必须了解它的取穴特点和配穴方法。 第一节 取穴特点 选取穴位是四维三通埋线疗法治疗疾病的基础,它是在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理论有机结合下进行的,与疗效的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要求临证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作出比较分析,在辨证原则指导下,掌握主证,分清标本缓急选择有效治疗部位或穴位进行治疗。临床上,四维三通埋线疗法的取穴特点一般有: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局部(邻近)取穴,经验取穴,按敏感反应取穴,按特定穴取穴和按神经节段说取穴。 一、 辨证取穴 辨证取穴,即是根据全身症状或针对病因病机来取穴。难经·四十五难说:“腑会太仓,脏会季肋,筋会阳陵,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太杼,脉会太渊,气会膻中。”就是利用穴位与某一方面的病证有密切联系的关系来选穴。如治贫血取膈俞,治气喘取膻中等。辨证取穴一般分两种,一是按症状取穴,属治标范畴,如退热取大椎,平喘取鱼际;二是据症状寻找病因病机,再按病因病机取穴,属于治本范畴,如哮喘之病机为肾不纳气时选肾俞、关元埋线。临床取穴可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适当采用本法。 二、 循经取穴 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循行的理论为主要指导进行的一种取穴方法,即某一经脉发生病变,就在病变所属的经络上取穴治疗,即所谓“辨证归经,按经取穴”。针灸聚英·四总穴歌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即形象地说明了循经取穴的方法。循经取穴临床上亦分为两类,一是选取经过病变部位经脉的穴位,即经脉所 过,主治所及”。如腰痛选委中埋线,因委中所在膀胱经正经过腰部;二是根据辨证明确病变脏腑所属何经,即选择此经穴埋线。如气喘属肺脏疾病,可取肺经鱼际埋线治之。前者为 - 8 -狭义的循经取穴,后者为广义的循经取穴。这是针灸治病选穴的基本规律,也是埋线疗法取穴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 局部(邻近)取穴 局部(邻近)取穴即在受病的脏腑、五官、肢体的部位,就近选取穴位进行埋线,这是本疗法的一个主要取穴方法,它是根据每一俞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疾病的特性确定的。如百症赋中说:“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即是此意。穴位埋线疗法对这种取穴方法应用较广,旨在就近调整受病经络、器官、脏腑的阴阳气血,使之平衡。如胃痛取中脘,腰痛取肾俞等。 四、 经验取穴 经验取穴就是选取根据长期临床实践摸索出来的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的穴位,临床遇此病此症,即取此方此穴。穴位埋线疗法的埋植部位与疗效关系甚大,所取俞穴均是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找出效穴或有效部位,这样,在短期速效的基础上,加上羊肠线的长期持久的刺激,以巩固和提高疗效。故经验取穴亦是穴位埋线疗法所常用的取穴方法。五、按敏感反应取穴按敏感反应取穴即是选取疾病反应在体表的敏感穴位进行埋线,也就是根据灵枢·外揣“司内揣外”的方法进行选穴。疾病的敏感现象是疾病反应在经穴上的变异现象,其敏感情况往往能较准确地反映病变情况,因此,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者,必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对此,陈克勤亦主张“针灸选穴治病应在经络按诊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四维三通埋线疗法根据体表、内脏的经络关联特性,以临床症状为线索,经络异常为依据,来判断病在何脏、何经,应在何穴,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埋线刺激敏感穴位以反作用于相关病所,来调整经络和脏腑,达到治疗目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五、 按特定穴取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由于它们紧密地和脏腑、经络“上下、内外相输应”,有其特殊的治疗功能,故临床上经常应用。埋线法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是俞募穴,这是因为俞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汇集于背胸腹部的穴位,且背俞穴均分布于足太阳经上,而此经又是十二经之核心。滑寿在难经六十七难中也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故俞募穴的应用在穴位埋线疗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其次还有会穴、郄穴、原穴、络穴、下合穴及部分五输穴、八脉交会穴等也较常用。临床上常根据它们特有的功能选穴,为取穴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六、 按神经节段说取穴 按神经节段说取穴,就是按照神经学说,依脊神经及其形成的神经丛、神经干分布区域,选取相应节段的穴位和某些分布在躯干神经干通路上的穴位来埋线。有人曾具体研究了324穴05厘米针周范围内的神经分布,结果发现323穴均有脑或脊神经支配,且与相关脏器神经同属一脊髓节段,或在该内脏所属神经节段的范围内,就连表里两经穴位的支配神经也 - 9 -基本隶属同一神经节段,十二经脉的四肢穴位也通过周围神经到达相应脊髓节段与交感神经相连。灵枢·卫气指出:“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这样的划分,与现代的神经节段划分是非常相似的,故临床上,按神经节段说取穴埋线也成为常用的取穴方法之一。如选胃俞、中脘治胃病,按坐骨神经分布取穴治坐骨神经痛均属此法。 以上取穴特点,都是建立在辨证基础上的,临床上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实际上,许多单项取穴方法已经包括了各种方法在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是根据各种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选择主治相同或相似的两个以上的穴位同时配合应用,以发挥其协调作用,使其相得益彰。一般说来,穴位埋线疗法的配穴方法与针刺疗法的配穴方法大致相同。 一、 本经配穴法 即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即选某一脏腑经脉的穴位相配,这是循经取穴的具体应用,多用于本经脉所过部位和所属脏腑疾病,如治疗支气管炎,可在中府埋线,同时配以尺泽、太渊埋线;又如治疗腰痛,可沿膀胱经取穴,如肾俞、殷门、承山等。 二、 异经配穴法 有两种含义,一是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既取本脏腑经脉的穴位,同时又取另一经穴位相配,二是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却选与其经脉相关的另外的经穴进行配穴。常用于涉及一经或两经以上所属经脉脏腑的病变。如心律失常,既取本经神门,又取足太阴经三阴交埋线;又如治疗失眠,不取心经穴,而取心包经的- 10 - 五、 左右配穴法 这种配穴法有两种含义,一是以经络循行交叉的特点为配穴依据,埋线工具及器材 一、埋线针具 (一) 埋线针;是一种特制的专用于埋线的坚韧的金属钩针,长约1215厘米,针尖呈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用以钩挂羊肠线。(二) 一次性埋线针,也叫一次性套管埋线针(三) 多次性埋线针具平时浸泡于了75%酒精液内备用。 二、埋植用羊肠线 埋植用的羊肠线一般选用00号、0号、4厘米长不等,分别存放于75%酒精内浸泡备用。袋装成品一次性羊肠线已消毒过。 - 11 -三、其它器材 (一) 皮肤消毒用品:碘伏、酒精。(二) 局麻用品:0.2%0.4%利多卡因,2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其它:持针钳、血管钳、剪刀、医用手套、创可贴等,均消毒备用。此外,还备用龙胆紫1小瓶作标记用。 第二节 埋线方法 一、埋线前的准备先将埋线器材准备好,并严格消毒。在埋线部位用紫药水作出进针与出针点的标记,然后用碘伏消毒,医生洗手,戴一次性无菌消毒手套,在标记处用利多卡因0.5ml注射,使成1厘米左右的局麻皮丘(有的局麻需沿着针刺方向作浸润麻醉)。一次性埋线针不需打麻药! 二、埋线操作方法 (一) 注线法;镊取一段已消毒的羊肠线(其长短大小根据病情及穴位情况选用),放置在与肠线大小相宜的一次性针埋线针的前端,从针尾插入一段针芯。医生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穿过皮肤,其进针角度和深度要根据患者胖瘦及埋线部位确定,灵活采用直刺、斜刺或平刺,刺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当针管与针芯头部吻合即表明肠线已被推出管外),将羊肠线注入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植线法:剪取羊肠线一段(长短根据进针深度而定),套在埋线针尖缺口上,两端用血管钳挟住,右手持针,左手持钳,针尖缺口向下以1540度角刺入,当针头缺口进入皮内后,松开血管钳,右手持续进针直至肠线头完全埋入皮下,再进针05厘米(或刺至需要深度),随后把针退出,用棉球或纱布压迫针孔片刻,再用创可贴保护创口 。 第三节 埋线刺激量的选择 四维三通埋线疗法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采用不同的刺激方式和强度。实证、热证、痛证及发作期,应加大刺激量,以在大脑皮层形成强烈的兴奋灶来压抑、消除和替代病理兴奋灶,即用“快”(局麻时推药加快速度以增强刺激)、“挤”(在针眼处加以挤压出血以泄其邪热)、“粗”(选较粗肠线以延长吸收时间)、“动”(埋线时反复牵拉肠线或用埋线针具加以提插弹拨,埋线后在穴处每日按揉12次)的方法来泻实泄热,加强其抑制作用。而对虚证、寒证、体弱和缓解期则采用相反的“慢”、“压”(按压针眼不使出血)、“细”、“静”的弱刺激方法,以起扶正补虚的兴奋作用。但这些刺激量产生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操作手法,另一方面取决于有机体的体内机能状态(个体差异入而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则起主导作用。如对敏感度高的患者,局部反应本已强烈,即使是实证,也应用较轻手法,而对敏感度较低的患者,虽为虚证,也可相应使用较强的刺激手法,以加强“催气”作用,使“气至而有效”。 - 12 -第六章 注意事项 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用埋线时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在躯干部埋线,要防止刺破术后反应及防治 埋线后,患者多会出现一些反应,有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之分。正常反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穴位局部组织损伤造成的无菌性炎症反应;2。羊肠线的物理刺激反应;3异性蛋白埋植造成的变态反应。异常反应则多由于术者操作有误造成。 一、正常反应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异性蛋白)刺激,在埋线15天少数病人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在治疗后34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烧,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二) 个别病人对羊肠线过敏,埋线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针眼处脂肪液化,羊肠线溢出,可作适当抗过敏处理。(三) 神经损伤,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 - 13 -会出现所支配的肌肉群瘫痪;如损伤了坐骨神经,腓神经,会引起足下垂和拇趾不能背屈。如发生此种现象,应及时抽出肠线并给予适当处理。(四) 损伤血管,若埋线后出血多而不止,可能损伤血管,可加压包扎;若血仍不能止,则应抽线后加压处理。 第八章 诊断与治疗 本人从事埋线疗法已有20余年,在前人经验基础上给予了总结、归纳、整理、继承和发展了临床精髓,并对各种针灸适应症,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现把其发展经验总结归纳整理出了一套全新的方法,取其名为四维三通埋线疗法,在其学术理论、适应症,具体操作方法、临床应用方面作了重大改进,并简化了很多繁杂的操作步骤及 传染性疾病 序号 病名 取穴1、 感冒 大椎 肺俞 合谷 曲池2 、 流行性腮腺炎 角孙 外关 颊车 曲池 医风 血海 三阴交3 、 肺结核 八华穴 肺俞 尺泽 三阴交 大椎 足三里4、 颈淋巴结核 胃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天井 支沟5 、 百日咳 天突 定喘 肺俞 身柱 尺泽 合谷 膻中 足三里6 、 甲肝 期门 胆俞 阴陵泉 三阴交 足三里太冲7、 菌痢 天枢 气海 大肠俞 胃俞 关元 足三里 上巨墟8 、 蛔虫症 天枢 气海 足三里 血海- 14 -9 、 儿麻后遗症 肩隅 曲池 外关 合谷 秩边 环跳 风市 殷门 阳陵泉 三阴交 解溪、太冲 第二节 病名 取穴1 、 气管炎 大椎 天突 肺俞 脾俞 肾俞 定喘 足三里 膻中 丰隆2 、 哮喘 八华 大椎 肺俞 定喘 哮喘宁 天突 膻中 肺俞 脾俞 肾俞 丰隆足三里 关元 气海 风门3 、 肺炎 膻中 肺俞 曲池 丰隆 风门 大椎 合谷 鱼际4 、 冠心病 心俞 劂阴俞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俞 心肌炎 心律失常 心俞 高血压 百会 风池 低血压 高血脂症 足三里 三阴交 中脘 肝俞 胰俞。11 、 贫血 脾俞 肝俞 血海 足三理里 气海 心俞。12、 食管炎 膻中 膈肌痉挛 天突 膻中 神经性呕吐 中脘 胃炎 中脘 胃俞 脾俞 胃十二指肠溃疡 中脘 足三里 胃俞 背压疼点 脾俞 胃下垂 足三里天枢 胃俞 脾俞 气海 肾俞 中脘。18 、 胃肠神经官能症 背对应区敏感压疼点 足三里 下脘 肝俞 脾俞 肠炎 上巨墟 大肠俞 足三里 脾俞 中脘 关元 气海。20 、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俞 大枢 足三里 脾俞 肾俞 关元 中脘 上巨墟。21 、 便秘: 上巨墟 大肠俞 天枢 足三里 中脘 三阴交。22 、 面瘫 牵正 太阳 鱼腰 合谷 医风 颊车 地仓 承浆 太冲。23、 面肌痉挛 面部痉挛点 太阳 合谷 地仓 颊车 下关。24 、 偏瘫 肩隅 曲池 外关 合谷 秩边 环跳 阳陵泉 风市 三阴交 解溪 太溪 太冲。25 、 癫痫 大椎 至阳 腰奇 长强 癫痫 首发部位 先兆症状 鸠尾 间使 太冲筋缩 脊中 心俞 肾俞 脾俞 丰隆。26 、 小脑共济失调 百会曲池外关 阳陵泉 三阴交 太冲 合谷 手三里 肩三针 足三里。 27 、 血管性头痛 阿是 太阳 太冲 合谷 百会28 、 三叉神经痛 阳白,鱼腰,太阳,合谷,四白,迎香, 肋间神经痛 相应夹脊穴 支沟 阳陵泉 阿是30 、 臂丛神经痛 颈胸夹脊 肩俞 曲池 外关 合谷31 、 坐骨神经痛 环跳 秩边 阳陵泉 髀关 血海。33 、 多发性神经炎 上肢 曲池 内关 合谷 阳溪 下肢 足三里 三阴交 陵泉 悬钟 解溪 委中 承山。- 15 -34 、失眠 神门 三阴交 神道 心俞 脾俞 肾俞 肝俞 L17 L4S1 夹脊 神门 神道透灵台 悬枢 命门 阴陵泉 三阴交 肾俞 膀胱俞39 、肾盂肾炎 肾俞 悬枢 三阴交 关元 三阴交 足三里40、 遗精 关元 气海 肾俞 三阴交 心俞41 、阳痿 肾俞 关元 三阴交 足三里42、 男子不育症 关元透中极 三阴交 命门 肾俞 曲骨。43、 甲亢 鸠尾 肝俞 心俞 阿是44、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水突 C45夹脊 腺 肺俞 胃俞 足三里 三焦俞 胰俞 肾俞 关元 三阴交 T512夹脊。 46 、肥胖症 脾俞 胃俞 肾俞 天枢 曲池 合谷 足三里 气海 关元 命门、太溪三 阴交。47 、红斑肢痛症 上肢曲池 外科疾病 序号 病名 取穴1、 颈椎病 相应夹脊穴 大椎 大抒 肩井 阿是。2 、落枕 阿是 后溪 悬钟3 、颈肩肌筋膜炎 阿是 天宗 肩中俞 风门 支沟 外关 合谷。4 、肩周炎 阿是 肩三针 合谷 外关。5 、网球肘 阿是 曲池 肘蓼 手三里。6、 肋软骨炎 阿是 大肠俞 腰阳关 肾俞 承扶。8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阿是 椎体双侧夹脊穴 环跳 承山 阳陵泉 昆仑9 、腰椎骨质增生 相应夹脊穴 阿是。10 、腰三横突综合征 阿是 肾俞 委中 阳陵泉 昆仑。11 、梨状肌综合征 阿是 承扶 肾俞 大肠俞 环跳 承山。12 、腓肠肌痉挛 承山 阳陵泉 后溪。13 、关节炎 阿是 关元 气海 肾俞 肺俞 大椎 脾俞 血海 阳陵泉 足三里 曲池外关。14、 腱鞘囊肿 囊肿局部。15、 胆结石 鸠尾 幽门 肾俞 肝俞 胆俞 阳陵泉。16、 胆囊炎 胆俞 日月(右)胆囊穴 阿是 L910脊夹穴17、 慢性阑尾炎 阿是 天枢(右)阑尾(右)血海18、 痔疮 关元透大肠俞 承山 百会 天突19、 肛裂 长强 承山20、 直肠脱垂 百会 长强 承山。21、 脉管炎 血海 手三里 足三里 承山 丰隆 心俞 膈俞 阳陵泉 三阴交 悬钟。 21 肾下垂 气海 关元 足三里 前列腺炎 中枢 关元 肾俞 三阴交 大椎 阴陵泉。23 膀胱炎

    注意事项

    本文(特色埋线疗法讲义.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