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分布的显微解剖.doc
【摘 要】 目的 :为海绵窦的直接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 。方法 :采用 48 侧成人新鲜海绵窦标本 ,颈内动脉灌注苯乙烯 (ABS) ,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 。结果 :脑膜垂体干出现率为 100 % ,脑膜垂体干可分为两型 ,典型的脑膜垂体干出现率为 58. 3 % ,非典型的脑膜垂体干又分为单干型和非单干型 ,前者 出现率为 31. 3 % ,后者为 10. 4 % 。海绵窦下动脉出现率为 95. 8 % ,垂体被囊动脉为 31. 3 % 。另外眼动脉的出现率为 10. 4 % 。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之间的吻合 ,提供了重要的侧支循环血液供应 。结论 :本文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的显微解剖结果 ,对临床显微外科 、血管介入 、影像学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海绵窦段 显微解剖 海绵窦Microanatomy study on the branche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f cavernous sinusXu Zaihua , Zhang Xiang , Wei Xuezhong ,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 Xijing Hospital ,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 Xi an , 710032Objective : To provide microanatomy basis for direct approach to cavernou CS . Methods : 48 CS from fresh adult cadavers were injected with ABS resin via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 ICA) and then observed under operation microscope in details. Results : The meningo2hypophyseal trunk (MHT) was constantly incidence in all specimens and was defined as two new types including typical MHT which incidence was 58. 3 % and non2typical MHT. The non2typical MHT was subdivided into trunk type with an incidence of 31. 3 % and untrunk type (10. 4 %) . The incidence of inferior cavernous sinus ,hypophyseal capsular artery and ophthalmic artery was 95. 8 % ,31. 3 % and 10. 4 % respectively. The anastomosis between the branches from both ICA of CS provided a compensatory supple each other. Conclusion :These data has certain singificance for microsurgery ,intravascular treatment and rediography.Key word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Cavemous sinusMicrosurgical anatomy随着海绵窦直接手术入路的开展 ,要求有更加详细和实用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及分布的显微解 剖资料 。本文对 48 侧成人新鲜海绵窦标本做了详细的显微解剖学观察 。1材料和方法收集 24 个成人 (2072 岁) 新鲜头颅标本 ,颈内动脉灌注 红色苯乙烯后去脑 ,以蝶鞍为中心凿下一约 8. 8 cm 大小的组织 块 ,含垂体 、蝶鞍及 48 侧海绵窦 ,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详细解 剖观察 。2结果颈内动脉于破裂孔上方入海绵窦 ,分为后升部 、后 曲 、水平部 、前曲 、前升部 5 个相连续部分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一级分支有 4 支即脑膜垂体干 、海绵窦下动脉 、垂体被囊动脉和眼动脉 (表 1) 。表 1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出现率体干又分为单干型和非单干型 。典型的脑膜垂体干一个干上分出垂体下动脉 、脑膜背侧动脉和小脑幕脉这 3 个典型的分支 ,此型占 58 . 3 % 。而非典型脑垂体干型的单干型的干上发出的并非这 3 个典型的支 ,此型占 31 . 3 % , 非单干型为两个以上的分支直起自颈内动脉 ,此型占 10 . 4 % (表 2 、附图 AD) 。表 2非典型脑膜垂体干分型及动脉分支情况类型一级分支动脉分支情况 ×列数( b ,c ,e) ×2(a ,b ,d) ×1 ( b ,c ,e) ×1(a ,b ,c ,e) ×5 (a ,b ,c ,d) ×4(a ,b ,c ,f) ×1(a ,b ,c ,d ,e) ×1 (c ,a + b) ×2( b ,a + c) ×1( b ,a + c + e) ×1单干型1非单干型2% ( n)动脉支分 3 (a ,b ,c + e) ×1 100 % (48)95 . 83 % (46)31 . 25 % (15)10 . 42 % (5)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 垂体被囊动脉 眼动脉31 . a . 垂体下动脉 b. 脑膜背侧动脉 c . 小脑幕动脉 d. 外展e . 海绵窦下动脉 f . 三叉神经半月节被囊动脉2 . 单干型 b ,c ,e 表示脑膜垂体干上发出脑膜背侧动脉 ,小脑 脉和海绵窦下动脉 ,以下类推3 . 非单干型 c ,a + b 表示小脑幕动脉发自颈内动脉 ,垂体下 和脑膜背侧动脉共干发自颈内动脉 ,以下类推脑膜垂体干的分支主要有 5 支 : 垂体下动脉 ,自发2 . 1脑膜垂体干自颈内动脉后曲部的顶壁发出 ,本文根据脑膜垂 体干一级分支和二级分支的情况将其分为典型的脑膜垂体干型和非典型的脑膜垂体干型 ,非典型的脑膜垂向前内侧方斜行 ,到达鞍底后份及垂体后叶 ,并发出分支背前方的硬膜内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 。 脑膜背侧动脉 ,后向海绵窦后下走行 ,通常分为下述 3 支 : 一支向鞍背斜 膜走行 ,并 与 对 侧 同 名 支 和 椎 动 脉 和 脑 膜 支 吻 合 ; 一 支Dorello 氏管供 养 展 神 经 ; 另 一 支 沿 颞 骨 岩 尖 向 后 内 侧 硬行 ,有的达内听道 。 小脑幕动脉 ,发出后向后外侧走行 ,作者单位 :710032 西安市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 许在华 ( 现工作单位 : 110015 沈阳市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章 翔 ;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 魏学忠 、赵崇智)骨岩部硬膜 ,再延至小脑幕游离缘 ,途中发出分支到三叉神经半月节被囊深面和 Parkinson 三角的后部 。 有 6 例标本自脑膜垂体干上直接发出一分支供养展神经 。 半月神节被囊动脉被认为是三叉动脉的残留起源于脑膜垂体干 ,本文仅 1 例 。附图典型与非典型脑膜垂体干型示意图Schnurer 和 Stattin 报道海绵窦下动脉有一分支伴滑车神经2 . 2海绵窦下动脉4向后行至天幕缘 ,可达大脑镰的基底部 ,并称其为幕缘动脉。自颈内动 脉 水 平 部 发 出 , 多 在 跨 过 展 神 经 后 分 为 前 后 两支 ,前支向海绵窦前方呈迂曲状 ,主要分布在三叉神经上颌支 的深面 ,后支分布于海绵窦底的中份及后份 ,紧紧贴附于颅底硬膜上 ,并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 。有 24 %海绵窦下动脉起自脑膜垂体干 ,这些动脉先向海绵窦前下方走行 ,在 Parkinson 三角 的后部走行 ,然后再发出分支到小脑幕或海绵窦侧壁以及海绵窦底部的硬膜 ,并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 。本文发现 4 例起源于海绵窦下动脉的幕 缘 动 脉 , 这 种 情 况 易 被 误 认 为 是 小 脑 幕 动 脉 。幕缘动脉粗大而发达 ,发出后在 Parkinson 三角内走行至小脑幕 ,沿途发出分支到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 。2 . 3垂体被囊动脉自颈内动脉水平部前 1/ 3 内下部发出 ,从海绵窦上面观察 不易被发现 ,此动脉行程较短 ,外径较细 。它发出后主要分布在鞍底硬膜的前份 ,与对侧同名动脉或垂体下动脉吻合 。2 . 4眼动脉在本组标本中有 5 例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其中4 例起自颈内动脉前升部的前壁 ,1 例由海绵窦下动脉的前支 发出 ,于眶上裂内侧入眶 。3讨论3. 1脑膜垂体干的分型Parkinson1 (1964) 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做了 描 述 , 并将其命名为脑膜垂体干和海绵窦下动脉 。Harris2 ( 1976) 在 研究中发现 ,脑膜垂体干并非恒定地自干上发出垂体下动脉 、脑膜背侧动脉和小脑幕动脉 ,6 %的脑膜背侧动脉起自颈内动本文在解剖观察中发现 ,幕缘动脉粗大而发达 ,在 Parkinson 三角内走行至小脑幕 ,同时 Parkinson 三角内还有起始于脑膜垂体 干的海绵窦下动脉及小脑幕动脉的分支通过 ,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 Parkinson 三角内无血管通过的概念不同 ,因此 ,在通过此 三角的外科手术中应加以注意 ,避免不必要的出血 。3 . 3垂体被膜动脉和眼动脉5垂体被膜 动 脉 又 称 McConnell 动 脉 ,McConnell 报 道 其 出现率为 50 % 。它主要分布在鞍底硬膜 ,在经蝶入路的垂体手术 中应加以注意 。眼动脉通常起自颈内动脉的床突上段 ,了解起源于海绵窦的异常眼动脉并在手术中加以保护意义重大 。3 . 4颈动脉网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均与对侧分支有吻合 ,以及与眼 动脉和椎动脉脑膜支的吻合 ,构成“carotid rete”( 颈动脉网) ,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闭塞时 ,这些吻合提供了重要的侧支循环通路 ,它不仅将血由一侧分流至另一侧 ,还可以成为同侧丘纹动 脉的侧支通路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于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颈动脉狭窄 、颅内肿瘤病人中常能看见 。天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供血的 ,这些血管最有可能 成为供养天幕脑膜瘤和动脉 静脉瘘的动脉 。此外 ,颅中窝和靠近颅前窝和颅后窝硬膜的脑膜瘤 ,也由颈内动脉虹吸部的分支供血 。41参考文献Parkinson 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of caveronous carotid artery : anatomy. CanJ Surg ,1964 ,7 :251Harris FS , Rhoton AL . Anatomy of the cavernous sinus. A microsurgical study. J Neurosurg ,1976 ,45 :169王致瑜 ,井叔全.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显微解剖.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88 ,4 (1) :26Schnurer LB , Stattin S. Vascular supply of intracranial dura from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ts angiographic significance . Acta Radio ,1963 ,1 :441McConnell EM. The arterial blood supply of human hypophysis cerebri . AnatRec ,1953 ,115 :175( 收稿 :1999 - 01 - 18)脉2。国内有把脑膜垂体干分为典型的脑膜垂体干型和脑膜2垂体非干型的 ,前者为在脑膜垂体干上发出垂体下动脉 、脑膜背侧动脉和小脑幕动脉这 3 个典型的分支 ,此型占 64 % ,后者 为 2 个以上的分支直接起自颈内动脉3 。本文发现在相当多 的标本中 ( 31. 3 %) , 脑 膜 垂 体 干 上 发 出 的 并 非 3 个 典 型 的 分支 ,本文将这一类命名为非典型脑膜垂体干的单干型 。本文的 分型方法更加全面 。脑膜垂体干的分型对显微外科与血管介 入和影像学有重要意义 。3 . 2 Parkinson 三角内的血管分布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