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统编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课件.pptx
高一年级 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本主题重点知识结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 2.民族融合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东晋与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二、隋唐时期 1.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政权更迭 2.唐朝民族政策 3.制度创新: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 4.隋唐时期南方进一步发展,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称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迄于隋,一土宇。唐高祖,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三字经节录,洛阳,西晋,东晋,建康(原建业),宋齐梁陈,建康,洛 阳,北魏,长安,北周,邺,北齐,长安,隋、唐,十六国,众多小型政治中心,东魏,西魏,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中心转移,长安,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疆界变化图,原来居住在边疆的非汉族先后占有黄河流域的全部或一部分,它们把中原王朝的疆域和自己的根据地连成一片。葛建雄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在整个十六国和北朝期间,尽管北方经常处于战乱之中,疆域很不稳定,但由于原来居住在边疆的非汉族先后占有黄河流域的全部或一部分,它们把中原王朝的疆域和自己的根据地连成一片,有的还吞并了其他北方民族,因此中原政权管辖的范围比东汉后期、三国和西晋时反而有所扩大。葛建雄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图,社会动荡;人民渴望安定;新思想出现;各民族迁移频繁,旧生活空间被打破,移居交往增多。,思考:频繁的政权更迭与疆域变动,对社会和人民生活有何影响?,本主题重点知识结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 2.民族融合的表现,两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39年北魏统一北方,316年西晋灭亡北方分裂,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史料阅读:,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中外历史纲要(上),制度。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概括北方政权的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继承性和合法性,北方政权的共同特点:,大部分政权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大多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原有族群分布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大量招揽汉人、吸收儒家正统思想,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本主题重点知识结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 2.民族融合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纪,北魏孝文帝出行图,(公元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迁都洛阳,随迁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移风易俗:易服饰;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仿照魏晋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建立鲜卑族的高门士族,鼓励汉、鲜卑士族通婚,由此巩固统治,也加速鲜卑族和汉族贵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儒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同化作用北魏一代儒学作用非凡: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也使中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在北方汉族士大夫眼中,隔江而治的南朝已不再是正统所在了,只有北魏治下的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交融(实现了文化认同),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樊树志国史概要,延伸理解:儒学在北方民族融合中的作用,本主题重点知识结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 2.民族融合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东晋与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西晋时期的移民路线图,从西晋末到刘宋初年,至少有90万北方移民来到南方,带来了人力、文化、技术,促成了江南经济的重大进步。,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南方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开垦土地,发展手工业。东晋和南朝统治者都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开发,至于(宋)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关门),盖东西至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宋书,南方的开发,促使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缓慢南移,本主题重点知识结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 2.民族融合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东晋与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二、隋唐时期 1.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政权更迭,隋唐大一统和五代十国时期,589年统一全国,618年建唐,五代后期,755年安史之乱,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隋唐盛世时期帝王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皇之治”,贞观遗风,盛极一时,本主题重点知识结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 2.民族融合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东晋与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二、隋唐时期 1.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政权更迭 2.唐朝民族政策,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唐纪十四,唐太宗的民族观念,唐朝的民族政策,对突厥:军事讨伐对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新唐书百官志:“都护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罪过,总判府事”。,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太宗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偏僻穷困)之地尽为编户(在籍人口)乎!资治通鉴,唐朝的民族政策,对突厥:军事讨伐对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对吐蕃:唐蕃和亲、唐蕃会盟,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藏时,其服饰礼仪之美令松赞干布大为赞赏,随后派大臣子嗣前往唐朝国子监修习诗书。数十年后,金城公主入藏联姻,唐中宗赐予“锦缯别数万,杂伎诸工悉从,给龟兹乐”。唐穆宗时期,长庆会盟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唐蕃和亲与会盟,唐朝的民族政策,对突厥:军事讨伐对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对吐蕃:唐蕃和亲、唐蕃会盟,对靺鞨:册封首领,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唐朝的民族政策,对突厥:军事讨伐对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吐蕃:唐蕃和亲、唐蕃会盟,对靺鞨:册封首领,隋、唐两朝与周边虽然也有矛盾和战争,但经济、文化交流一直非常频繁,战争的结果,往往是进一步加强了彼此的政治联系,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壮大。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本主题重点知识结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 2.民族融合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东晋与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二、隋唐时期 1.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政权更迭 2.唐朝民族政策 3.制度创新: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赋税制度,中央官制,科举制度,前期: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后期:两税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形成,隋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时,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朝: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扩大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由高官主持考试。,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唐摭言,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形成,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残句 唐赵嘏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白衣公卿”“一品白衫”,选官制度:科举制,汉代至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度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备。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制度:科举制,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草拟,审核,执行,六部分工执行具体政务,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中书门下,唐初,完备了隋朝的三省制度,皇帝与三省互相制约,共同治政,构成了相对和谐的政治体制。一切重大事务由政事堂会议讨论,经皇帝批准后颁行。三省的首长都是宰相,以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是宰相,有时人数多至一二十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专制;又因宰相是政事堂集体议事,三省又互相牵制,避免了个别宰相专权。樊树志国史概要,延伸理解:皇权和相权,从汉到唐中枢机构演变,相权逐渐分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北魏至唐前期,唐中期之后,(田制)均田制,国家给农民分田,农民向国家交税、服役,(税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地税:按现有土地,户税:按丁口和其它财产,780年唐德宗宰相杨炎建议,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两税法,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赋税制度:两税法,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赋税制度,中央官制,科举制度,前期: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后期:两税法,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王小甫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隋唐时期独特的时代风气对外开放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注重实用,本主题重点知识结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 2.民族融合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东晋与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二、隋唐时期 1.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政权更迭 2.唐朝民族政策 3.制度创新: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 4.隋唐时期南方进一步发展,隋朝大运河,唐代曲辕犁,“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大运河沿岸城市发展,隋朝大运河的历史贡献,唐代曲辕犁结构示意图,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唐朝曲辕犁,江南农民改进,较为轻便;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唐朝以后推广到全国多地,犁耕基本定型。,唐朝曲辕犁,唐代曲辕犁结构示意图,隋唐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大运河开凿,沟通南北经济。曲辕犁等技术,进一步开发了南方地区;隋唐海外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南方的发展。,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出现超过北方的迹象,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本主题重点知识结构,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 2.民族融合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东晋与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二、隋唐时期 1.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政权更迭 2.唐朝民族政策 3.制度创新: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 4.隋唐时期南方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