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血液制品行业研究.doc

    • 资源ID:2307963       资源大小:73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血液制品行业研究.doc

    血液制品行业研究1、市场前景广阔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的细分行业,主要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及分离纯化技术将其中有效组分分离出来 而制备成各种生物活性制剂,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 (丙种 球蛋白)、各种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全血不易运输和大量、长期贮存的问 题。在医疗急救、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或重大灾害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1.1 血液制品分类广义的血液制品按其组成成分可分为全血、血液成分制品、血浆蛋白制品等,而狭义的血液制品主要指血浆蛋白制品。血浆是在离体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经离心或自然沉降使有形成份分离后得到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92%为水分,6.07.5%为血浆蛋白质,其他为非蛋白有机物和多种无机盐。血浆蛋白制品就是从人血浆中分离制备的有临床应用意义的蛋白制品的总称,又称为血浆衍生物。图表1.主要血液制品生产流程图表2.血液制品分类种类产品名称适应症血浆扩容剂白蛋白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凝血因子类凝血因子预防和治疗甲型血友病出血凝血因子预防和治疗乙型血友病出血和其它出血疾病凝血酶原复合物 (PCC)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患者手术、凝血因子、缺乏症、乙型血友病出血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预防和治疗型血友病患者 (先天性第九凝血因子缺乏症)出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有高纤溶倾向的脏器手术抗凝抗凝血酶浓制剂治疗肝病伴出血、抗凝血酶缺乏和血栓栓塞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甲肝和麻疹被动免疫、低或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抗体缺乏的替代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ITP、川崎病等)、原发或继发免疫球蛋白缺乏症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暴露乙肝的被动免疫 (母婴垂直传播等)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暴露巨细胞病毒被动免疫 (骨髓、器官移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的被动免疫Ro (D) 免疫球蛋白治疗和预防Rh 血型不相容引起的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症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被动免疫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水痘的被动免疫富含IgM 免疫球蛋白治疗和预防因抗生素治疗中毒素释放引起败血症抗炭疽杆菌免疫球蛋白治疗和预防炭疽杆菌感染抗布氏杆菌免疫球蛋白治疗和预防布氏杆菌感染纤溶溶纤维蛋白酶溶解血管内凝块蛋白酶抑制剂 1-抗胰蛋白酶治疗肺气肿 2-巨球蛋白治疗抗辐射损伤创伤愈合纤维蛋白胶外科止血、粘合组织等1.2 血液制品市场结构1.2.1 国内外市场结构差异较大目前,国外成熟市场凝血因子类产品是血液制品用药主流。而 在我国,居于血液制品主导地位的是人血白蛋白,虽然近年来 其它产品发展较快,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白蛋白仍占我国血 液制品市场的 60%以上。图表3. 国外成熟市场血液制品使用结构图表4. 我国 16 个大城市医院血液制品使用结构资料来源: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1.2.2 我国白蛋白在较长时间仍将保持较高的使用比例我国血液制品企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血浆综合利用 水平较低,部分品种不具备生产能力。我国输血医学知识滞 后,临床医务人员对血液制品新品种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了解 甚少,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教育和推广工作。而目前由于白蛋白、静注丙球的利润较高,血液制品企业推广新品种的动力也 不足。此外,我国是肝病大国,蛋白消耗性疾病发病率较高。 所以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血液制品中白蛋白仍将保持较高的使 用比例。1.3 市场前景广阔血液制品作为血液的替代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新鲜血液保质期为 21 天,而血液制品保质期短则 2年,长可达5年。 在查明病症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临床上一般都使用血液制品而不是新鲜血液。由于相对于其它药品,血液制品的价格普遍较高。除凝血因子类产品外,我国白蛋白和静丙的消耗量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血液制品逐渐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生和患者对血液制品认知度提高以及临床治疗手段的进步,我国血液制品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图表5. 国内外血液制品每年人均消耗量发达国家我国人血白蛋白 (克) 0.2 0.5 0.07 静注免疫球蛋白 (克) 0.01 0.001 凝血因子 (IU) 1.0 0.1 从医院市场统计数据来看,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逐年提升,由 2002 年的 27.6 亿元上升到 2007 年的 48.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1.8%。除 2004 年因行业整顿导致增幅较小外,市场基本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我们预计未来几年血液制品市场增速将保持在 15%以上。图表6.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资料来源: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分产品来看,人血白蛋白近年来始终居于我国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排行榜的前 5 位,已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品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外科手术水平的发展,推动着人血白蛋白快速增长。图表7.国内人血白蛋白市场规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静丙)对于治疗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良好、确切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生对其治疗作用认识的深入,其市场正从原先的大医院向中小医院延伸,需求增速有加快的趋势。图表8. 重点城市样本医院静丙销售额资料来源:医药经济报以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为代表的特种免疫球蛋白增长势头一直十分迅猛,占血液制品的份额也持续上升,目前约为 10%,未来几年有望进一步放大。图表9. 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特免销售额资料来源:医药经济报作为全球血液制品销售金额最大的品种,凝血因子类药物在国内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凝血因子类在国内血液制品中的份额已接近 10%,但较国外 40%左右份额还有很大差距,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图表10. 重点城市样本医院凝血因子销售额资料来源:医药经济报2、行业政策壁垒高2.1 安全问题突出血液制品是一把双刃剑,既抢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同时也存在传播疾病的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血液制品从人血浆中提取,由于原材料的特殊性,使得该类制品可能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交叉感染、血源性疾病传播等重大医疗事 故。同时,由于受科学技术及人类认知水平的限制,仍有许多病毒未被人类发现,由此也存在未知病毒经血液制品传播的潜在风险。图表11. 目前已知可能由血液制品传播的病毒病毒种类传播途径引起疾病全血血液制品主要HBV 乙肝HCV 丙肝HDV 丁肝HIV AIDS HTLV -成人T 淋巴细胞白血病次要CMV -巨细胞病毒感染血症EBV -EB 病毒感染HPV 短暂贫血和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HAV -甲肝(较罕见) 其他HGV/GBV-C -TTV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全世界 5%-10%的 HIV 感染是因为输注了污染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艾滋病第一次传入我国就是由于国内血友病患者使用国外慈善组织捐赠的凝血因子而感染。同样,国内生产的血液制品安全性问题也同样严重。1995年以前,国内生产销售的凝血因子类制品均未经过可靠的病毒去除或灭活,导致了相当数量使用过这些产品的血友病患者感染了各种病毒,由此出现了一批集血友病、艾滋病、丙肝三种重病于一身的患者。2007 年初,广东佰易药业有限公司违规生产的静注丙球疑被感染了丙肝病毒,多位患者用药后出现丙肝抗体阳性。2008 年 5 月,6名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 在使用江西博雅生物制药公司生产静注丙球后死亡,被国家药监局定性为“严重不良事件”。2.2 国家重点监管正是由于突出的安全性问题,血液制品行业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从采血到生产全过程有着严格的管理规范,政策和标准比其他药品更为严格。血液制品生产安全控制对病毒检测有四道关口,一是在采集血浆时对献血员进行严格体检;二是在血浆投料前进行免疫检测;三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病毒灭活;四是在成品之后再度进行免疫检测。2.3 单采血浆站是监管重中之重上述环节中,最重要的是源头的原料血浆采集,所以对单采血浆站的管理也成为监管的重中之重。行业发展初期由于法规、标准缺失,浆站管理一度非常混乱,简化体检和采浆程序、篡改原始记录、冒名顶替、跨区域采浆、频采、超采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同时,许多浆站是地方卫生部门下属单位,也使得监督执法形同虚设。90年代中期开始,针对采浆环节的规范文件陆续出台,对浆站布局、规模进行总体规划,对不合格者予以取缔。2004 年国 家四部委开展大力度的采供血专项整治活动,监管逐渐步入正 轨。2006 年卫生部先后颁布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 和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浆站与政府脱钩,而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收购,监管体制得以理顺,同时浆站软硬件标准要求也有所提高。2.4 不再审批新生产企业为了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阻断 HIV 病毒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蔓延。2001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12005 年)的通知中规定,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加强监督管理。从 2001年起,国家不再审批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2.5 进口受到严格限制为防止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传入,目前我国只允许进口非疯牛病疫区血浆来源的人血白蛋白,而其他血浆提取的凝血因子类 和免疫球蛋白类产品则不允许进口。这主要由于人血白蛋白类产品开发时间最长,稳定性以及生产检测的水平都比较高,其品质相对其他血液制品要容易控制,而其它品种对病毒灭活的 要求更高。从安全角度来看,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也不会解除血液制品进口的禁令。WHO所倡导的“血制品各国应该自给自足”的精神已经成为其成员国制订国家输血战略的指导方针。各个国家针对血液制品的准入及进口都有严格的法规约束,甚至形成法律壁垒,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国民健康安全保障措施。2.6 向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2007 年 2 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向药品生产企业试行派驻监督员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药监部门向辖区内高风险品种的 药品生产企业逐步派驻监督员,血液制品和疫苗生产企业是首 批派驻的对象。2.7 实行批签发制度国家对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液筛查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制品,每批制品出厂销售前或者进口时必须进行强制性审查、检验和批准,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2001 年底, 人血白蛋白成为率先开展批签发工作的产品之一。2007年6月,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开始实施批签发,2008 年1月,所有上市销售的血液制品实施批签发。血液制品类批签发检验审核时限为 30天。图表12. 血液制品批签发制度进展2001年12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监注函2001659 号关于开展生物制品国家批签发试行工作的通知规定,国家计划免疫接种的四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人血白蛋白以及用于血液筛查的四种体外诊断试剂先期开展生物制品国家批签发工作。2002 年12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试行),自2003 年1 月15 日起,国家对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液筛查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每批制品出厂销售前或者进口时实行强制性审查、检验和批准的制度。2004 年7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1 号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2007 年5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食药监注2007284号关于进一步实施血液制品批签发工作的通知,自2007年6月1日起,对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实施批签发,至2008年1月1日,对所有上市销售的血液制品实施批签发。资料来源:SFDA3、血浆供应紧张短期难以缓解3.1 浆站监管力度加强使血浆供应紧张监管部门多次严厉整治使浆站数量锐减,违规超采频采情况基本杜绝。由此全行业血浆采集量大幅下滑,07年仅 2,700 吨左右,较 03 年高峰时下降约 45%,全国绝大多数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投浆量不到设计产能的一半。图表13. 全国采浆量变化浆站改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利益关系未及时理顺,部分浆站出现管理混乱,同时浆站 GMP改造也影响了正常运营,导致供浆员流失和采浆量减少。图表14.监管严格、浆站改制导致采浆量下降3.2 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是浆站集中的区域全国单采血浆站分布在 19个省份,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贵州、广西、四川三省的采集量约占全国总量的 70%。图表15. 2004 年各地区采浆量省份采浆量 (吨)贵州1,800广西950四川800湖南540江西380安徽360山东300广东300陕西250山西200黑龙江180湖北150甘肃100江苏35宁夏15资料来源: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供浆员的主体又大多为这些地区的农村贫民,且以缺乏其它谋生手段的中年人为主 (青壮年往往外出打工),其献浆动因是为了获取献浆补贴(即营养费)。长期稳定献浆的有效供浆人数比例很低。图表16. 我国西部某县人口结构 (供浆调研)资料来源: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3.3 经济条件改善可能导致供浆队伍流失献浆的有偿性质以及媒体过多的负面报道使得人们往往把献浆和“卖血”等同起来。人们大多认为,只有生活窘迫、缺乏谋生手段的人才会被迫去献浆而获取报酬。供浆员普遍遭到公众歧视,社会地位低下。此外,献浆损害身体健康的错误认识以及以往不规范采浆引起的疾病传播也使人们对献浆心有余悸。目前国家各项惠农政策频频出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增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就业机会增多,较低的献浆待遇使得有效供浆队伍流失严重,新供浆员的招募也更为困难。3.4 采浆程序繁琐与发达国家“先采集后检验”的模式不同,我国血浆采集采取“先检验后采集”的模式,程序较为繁琐。供浆员需要空腹排队等候血样化验,待初检合格后再进行采浆,体力消耗较大。 并且采集一次血浆要接受两次穿刺,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此外,我国浆站分布较多的西部地区多为山区,交通不便,供浆员每次献浆都需要来回奔波,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3.5 采浆间隔短期内不会缩短中国药典规定,供浆者每次供浆量为 580ml,采浆间隔不得短于2周。但有研究表明,献浆后正常饮食,体内血浆蛋白水平2天即可恢复正常。美国采浆频次限制为2次/周,欧洲为4次/月,都要远高于我国。目前有业内人士提出参照国外标准,适度缩短采浆间隔,先将其修改为10天。但该课题刚刚纳入研究,需要大量工作来验证其可行性,短期内无实施可能。按照我国目前的规定计算,理论上每个供浆员每年可献浆24次。但根据上海莱士对其下属浆站的统计,2007年人均年采浆次数为 7-9 次,距离理论值还相去甚远,可见当前的问题主 要并不在于限定间隔时间过长。所以,即使实施 10 天的间隔 标准,对总体采浆量的提升作用也较为有限。3.6 新建浆站难度大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注册品种在 6个以上(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在 5个以上)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可以新建浆站。但同时单采血浆站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区域,且新建浆站在3年内要达到年采集量不少于30 吨,符合这样条件的空白地区就非常有限。同时,由于浆站的高风险性且不对地方税收产生贡献,即使符合以上条件,地方政府积极性也不高。再加上新浆站的建设周期问题,所以短期内通过新建浆站还是难以缓解血浆来源紧张的局面。图表17. 原料血浆供应将持续紧张3.7 检疫期制度使血浆紧张加剧如果人体感染了艾滋病、梅毒等病毒,病毒抗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这段时间被称为“窗口期”。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从今年7月 1 日起开始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实施检疫期制度,即将采集并检测合格的原料血浆放置 90天后,再次对献浆者和其血浆样本进行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测后,方可将90天前采集的原料血浆投入生产。设定 90天的检疫期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受开始实施检疫期制度的影响,08 年全行业投浆量比07年还会有所降低。检疫期制度将导致企业原料血浆存货增加,从而对经营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由于要求 90天后再次对供浆员进行检查,如果供浆员两年之内不来浆站复检,原先采集的血浆就将成为废浆。所以长期来看,检疫期制度的执行也将加剧原料血浆供应不足的局面。4、行业高盈利将得以持续4.1 产品价格维持高位目前,人血白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 VIII、人纤 维蛋白原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由国家发改委制定 最高零售价,其它产品主要实行市场调节价。发改委 2001年制定的人血白蛋白 (10g,50ml)最高零售限价为330元/瓶,但由于当时全行业投浆量持续上升,生产企业众多, 产品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故实际终端价格远低于最高限价,03 年时甚至探底至150元/瓶。随着 04 年国家开始整顿浆站,采浆量明显下滑,血液制品供应逐渐紧张,终端价格随之 上升。但在药品降价的大背景下,发改委于 06 年底反而将人血白蛋白最高零售价降为259 元/瓶。不合理的定价扭曲了血液制品的市场信息,恶化了供需矛盾,正常供货中断,医院医疗秩序受到了影响,同时催生了医院外黑市交易。在这种形势下,07年发改委又多次上调了白蛋白价格,07 年均价较 06 年 上涨 15%,08 年又较 07 年上涨 20%以上。图表18. 2007 年各类血液制品市场供应缺口资料来源: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图表19. 2007 年人血白蛋白价格多次上调时间人血白蛋白(10g:50ml/瓶)最高零售价 (元/瓶)2007 年1 月2592007 年2 月310 2007 年7 月330 2007 年9 月360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图表20. 我国人血白蛋白价格资料来源:华兰生物公告以白蛋白为例,根据目前的市场实际需求情况,投浆量要达到接近 5,000 吨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偏乐观地估计,今后几年投浆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要达到这一数量也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而在血液制品供应偏紧的情况下,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的价格也将维持高位。4.2 血浆成本不断上升在血液制品成本构成中,血浆要占 2/3 以上,所以血浆价格对企业成本影响重大。为了稳定供浆员队伍、同时吸引更多人加入献浆行列,血液制品企业纷纷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献浆待遇。献浆补贴(营养费)从早期的80元/次提高到目前180元/次,且还将继续上升,为供浆员提供交通便利等其它支出也不断增 加。此外,监管严格、标准提高后浆站运营成本以及血浆检测费用也有所上升。所以,血浆成本不断升高是长期必然趋势。图表21. 血浆价格不断上升4.3 毛利率水平较高虽然血浆价格不断提升,但产品价格上涨还是有效消化了成本压力,近几年血液制品企业毛利率呈现上升状态。未来几年在供应短缺难以缓解、产品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企业盈利能力还能得到保证。图表 22. 人血白蛋白毛利率 图表 23. 静注丙球毛利率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4.4 进口白蛋白不会挤占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人血白蛋白是我国唯一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近年来进口产品占国内白蛋白市场的份额一直稳定在 20%左右。虽然国家允许进口白蛋白价格可较国内最高零售限价上浮5%,且实行进口零关税,但中国白蛋白价格还是处于全球低区,国外企业不会过多向中国销售。我们认为今后几年进口白蛋白不会对国内企业产生冲击。图表24. 我国进口人血白蛋白主要品牌商品名生产国家生产厂商Albutein 美国Grifols Biologicals Inc. 安博灵 AlbuRx 瑞士ZLB Behring AG 拜斯明Plasbumin 美国Talecris Biotherapeutics, Inc. Buminate 美国Baxter Healthcare Corporation 贝林 Behring 德国ZLB Behring GmbH 奥达 Octapharma 瑞士Octapharma AG 亚玛 Albuminar 美国ZLB Behring L.L.C. -奥地利Baxter AG -韩国Green Cross Plasma Derivatives Corp. 资料来源:医药经济报图表25. 部分国家人血白蛋白价格资料来源:公司报告5、优势企业强者恒强5.1 血液制品规模效应突出血制品行业十分讲究规模效应,规模主要体现在投浆量和品种类上:投浆量越大、开工越足,单品成本就越低;品类越丰富,血浆综合利用率就越高,单品摊薄的成本也越低。根据国外经验,1,000 1,500吨的投浆量最具规模效应。5.2 全球呈现寡头垄断国际市场血液制品起源于 20世纪 40 年代,到70年代时,共有生产企业 100余家。随着血液制品安全事件陆续发生,各国政府都加强了监管力度,企业兼并重组行动升级。目前全球仅剩下不到 20家企业,其中美国 5 家,欧洲 8 家,排名前 5位的企业贝林、百特、基立福、奥克特珐玛及拜耳占据了全球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的 80%85%,行业寡头垄断格局非常明显。5.3 我国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5.3.1 行业发展不断规范有序我国从上世纪 50年代开始生产血液制品,80 年代行业步入快 速发展,高额的利润吸引了许多并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单位加入到血液制品的生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突出。199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对血液制品管理进入规范化轨道。随着2004 年国家加大对浆站的整治力度,一系列行业监管政策陆续出台,行业发展逐渐规范有序。图表 26.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5.3.2 国内血液制品企业规模较小我国现有血液制品企业 34家,血浆蛋白分离设计能力达到 1.2万吨原料血浆。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血液制品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 (美国百特公司年投浆量约 2,000 吨),总体研发能力不足,血浆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生产成本较高,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大多数企业只能生产以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为主导的 35 种产品。即使是规模较大的几家龙头企业,也只能提取 68种,与国际巨头的20余种还有很大差距。图表27.我国主要血液制品企业产品产品华兰生物成都蓉生四川蜀阳上生所贵阳黔峰上海莱士人血白蛋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因子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粘合剂 乙肝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5.3.3 监管政策加速行业洗牌血液制品行业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将拥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行业必然走向集中。此外,行业集中度高、企业数量少也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实施监管。所以监管部门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提高行业标准,严格管理措施,加速优胜劣汰,实现行业重组优化。同时,龙头企业往往能参与行业标准的讨论制定,在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在全行业采浆量下滑的情况下,浆站成为了稀缺资源。浆站转制方案发布后,各生产企业争相竞购浆站,使得浆站收购成本不断上涨。即使收购最小的浆站也需要几百万元,规模较大的基本都在 1,200 万1,500万元。深圳卫武光明花费 2180万元收 购了一家总资产 700多万元的浆站。华兰生物为了获得重庆地区的采浆权,以 4,360万元竞拍到当地唯一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重庆益拓的全部资产,比竞拍底价高出近一倍。收购浆站后,对单个浆站进行GMP改造费用也在200至300万元。执行90天检疫期制度,要求企业多储备3个月的原料血浆,资金周转压力大大增加。批签发检测费用以及未来可能 强制实施的PCR筛选,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以上这些都对血液制品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5.3.4 血浆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目前全国 34 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真正有浆可投、处于正常 生产阶段的企业还不到 25 家。大多数浆站被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收购,前5位的华兰、成都蓉生、上海莱士、远大蜀阳、上生所的投浆量大于300吨,江西博雅、贵阳黔峰、山东米歇尔等 6 家企业的投浆量大于200 吨,其他企业的投浆规模则很小,“两极化”趋势明显。并且,几家龙头企业还符合新建浆站的条件,血浆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寡头垄断格局开始显现。图表28. 2006 年我国血液制品企业投浆量分布资料来源:上海莱士招股说明书图表29.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5.4 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力5.4.1 短期看血浆资源拥有量在目前我国血浆供应持续紧张、产品价格居于高位的情况下,本属于高科技领域的血液制品企业成为了资源型企业,谁拥有更多的浆站、能获取更多的原料血浆,谁就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反之只能停产倒闭。国内白蛋白和静丙的分离技术已 经十分成熟,1 吨血浆大致能得到2,500瓶白蛋白(10g/瓶)和1,700瓶静丙 (2.5g/瓶),基本无提升空间,其产量完全受制于投浆量。所以在短期内,浆站资源及对供浆员的管理、生产规模成为决定企业行业地位的关键。5.4.2 长期看血浆综合利用和研发销售能力纵观国外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研发能力、血浆综合利用率等才是企业真正的长期核心竞争力所在。在血浆供应紧张缓解、白蛋白市场逐渐饱和以后,企业是否具有其他高附加值的凝血因子、特种免疫球蛋白等的生产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此外,我国目前除八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类产品还属于较新的药物,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其认知度较低,因此新产品市场培育、销售推广能力也十分重要。所以长期而言,研发销售能力强、拥有完善的产品线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6、风险因素6.1 未知病毒引起疾病传播血液制品的原材料为人血浆,由于受人类认知水平和目前检测 手段的限制,原料血浆中可能存在目前尚检测不出的未知病毒 或其它病原体,从而可能引起某些疾病经由血液制品传播。6.2 行业政策变化血液制品行业监管严格,如果行业监管政策发生变化,将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竞争态势。6.3 血浆供应量快速上升血浆供应量是目前影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最重要因素,在血浆紧张的局面下,血液制品供应缺口巨大,价格也处于较高水平,只要能获得原料血浆,企业盈利状况就较为理想。一旦采浆量快速上升,血液制品供求关系将会逆转,在我国药品降价的大背景下,其价格也会快速回落,从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但根据我们前文的分析,短期内发生血浆供应量快速上升的可能性很小。7、重点公司估值及评级7.1 华兰生物公司是国内血液制品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丰富的企业,人血白蛋白、静注丙球等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居于前列,完善的产品结构保证长期持续发展能力。拥有相对丰富的原料血浆资源,浆站数量业内领先,又获得重庆地区独家采浆权,计划再新建浆站,血浆资源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战略性进入发展更快的疫苗行业,不但规避产品领域单一的风险,还能分享疫苗行业的高增长。首个产品流感裂解疫苗今年上市就表现良好的销售势头,另有多个疫苗处于报批和 临床观察阶段。民营机制使管理层有更大的进取心和发展的紧迫感。预计公司 20082010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91 元、1.40 元、1.79 元。同比增长 71%、53%、27%,对应市盈率 37 倍、24 倍、19 倍。公司未来几年高速增长确定性强,应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我们按照 09年 28倍市盈率,给予目标价39.2元,“推荐”评级。7.2 天坛生物天坛生物是中央直属、国内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中生集团将利用其作为整体上市平台,逐步整合集团内部业务。麻腮风三联疫苗 07 年底新纳入国家计划免疫范围,市场容量约 10 亿元,供应缺口巨大。公司麻腮风三联疫苗已经解决产品稳定性问题,开始上市销售,该产品将成为未来两年的重 要增长点。公司拟通过增发收购中生集团三级单位成都蓉生 90%股权, 并新建大兴生产基地以解决产能不足问题。成都蓉生为国内 第二大血液制品企业,并购成功后将大大加强公司在血液制 品领域的竞争实力,同时又迈出中生集团重组的重要一步。在未进行增发的情形下,我们预测公司 0810年每股收益分 别为 0.27 元、0.38 元、0.49元,对应市盈率 53倍、37倍、29倍。假设09年完成两次增发,则 09、10年增发摊薄后预测每股收益分别为 0.44元、0.55元,对应市盈率 30倍、24倍。公 司作为中生集团整体上市平台,战略意义重大,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不过该股的市盈率比其他医药股偏高,给予“中性”评级。7.3 上海莱士上海莱士是中国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目前投浆量规模仅次于华兰生物和成都蓉生,居于国内前列。 血浆综合利用率较高,产品种类较为齐全,长期占据中国血 液制品的高端市场。产品质量控制高于国家法定标准,是国内唯一采用 PCR 技术对原料血浆、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病毒检测的厂家。多次受邀参与全球范围内凝血因子标准品制备工作。海外市场拓展经验丰富,血液制品出口规模一直居全国之首。 出口金额和比例均逐年上升。海外市场的成功运作,不但能 带来更高的盈利,也能有效规避国内市场出现波动的风险。我们预测公司 2008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61 元、0.91 元、1.13 元。同比增长 19%、49%、25%,对应市盈率 34倍、23倍、18 倍,目前估值基本合理,我们按照 09年25 倍市盈率,给予目标价22.80元,“推荐”评级。图表30:医药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估值代码股价(人民币) 每股收益 (人民币) 市盈率 (倍)2007 2008E 2009E 2010E 2007 2008E 2009E 2010E 华兰生物002007.SZ 33.34 0.54 0.91 1.40 1.79 62.3 36.5 23.8 18.6 天坛生物 600161.SS 13.06 0.21 0.27 0.44 0.55 60.9 49.0 29.7 23.7 上海莱士002252.SZ 21.15 0.51 0.61 0.91 1.13 41.4 34.7 23.3 18.6 双鹭药业002038.SZ 29.80 0.54 0.92 1.43 1.97 54.8 32.4 20.8 15.2 科华生物002022.SZ 19.11 0.37 0.56 0.78 1.03 51.1 34.1 24.5 18.6 通化东宝600867.SS 13.89 0.21 0.26 0.49 0.79 66.1 53.9 28.2 17.7 达安基因002030.SZ 5.64 0.17 0.22 0.30 0.41 32.3 25.3 18.5 13.7 平均值54.8 39.4 24.7 18.3 评级说明判断依据:投资建议根据分析师对该股票在6个月内涨幅为基准。 投资建议 预期个股6个月内涨幅1 强烈推荐 >30%2 推荐 15%30%3 中性 0%15%4 减持 <0%重要免责申明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我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我公司及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者在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方面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本报告版权归倍新咨询所有,为非公开资料,仅供倍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客户使用。未经倍新咨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进行任何形式传送、发布、复制本报告。倍新咨询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侼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成都倍新投资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通惠门路25号琴台大厦12楼电话:028-87783333 86270808 66157999邮编:610015网址:

    注意事项

    本文(血液制品行业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