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306449
资源大小:592.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循证护理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毕业论文.doc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论 文 题 目:循证护理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专 业 名 称: 护理学 学 生 姓 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院 系 (点): 江南大学盐城经贸学校点 日 期: 2014 年 3 月 5 日 江南大学成人教育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一、论文题目:循证护理在后循环缺血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 二、专业名称: 护理学 三、班 级: 业余专升本护理学2012级 四、学生姓名: 五、指导老师: 六、论文开始时间: 2014-1-20 七、论文完成时间: 2014-3-5 八、院(站)签名: 2014年 3月 5 日目 录1资料与方法11.1研究对象11.2方法11.2.1心理护理11.2.2常规护理11.2.3病情观察11.2.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11.2.5出院指导22结果2结论3 参考文献 4致谢5引 言近年来,随着对现代护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的护理实践循证护理正在临床逐渐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中20%是由后循环缺血病变引起,其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分支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海马、丘脑及脊髓等;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复视、眼震、头面部麻木及肢体无力、共济失调、短暂意识丧失等症状,我科对2009年以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46岁-79岁,平均年龄53岁。后循环缺血临床诊断均符合2006年中国PCI专家共识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结合MRI检查结果确诊,并排除眼源性、耳源性及中毒性因素所致的眩晕。所有患者均实施了循证护理。1.2方法1.2.1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生命体征、器官功能状态、耐受程度等进行预见性评判,制定适合于患者个体化护理流程。患者及家属缺乏此方面的相关知识,因而多数患者有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注意评估患者心理恐惧的程度及相关因素,认真观察记录恐惧的行为和语言表现、恐惧程度,多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加强巡视,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护理的操作过程、目的及意义,使患者消除顾虑和担心,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并增强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1.2.2常规护理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运。1.2.3病情观察 急性期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30min测1次,平稳后2h-4h测1次,并认真记录。1.2.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感染。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留置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逆行感染。便秘者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协助排便。吸氧可改善脑缺氧1.2.5出院指导 后循环缺血患者时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期一定要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功能训练的重要性,通过训练,许多功能可逐步改善。同时要向家属详细介绍功能训练方法,以便出院后能在家坚持训练,并按医嘱进行服药。2 结 果 本组4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护理,短期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48例患者中。37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9例康复出院,2例持续深昏迷,意识状态未恢复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结 论PCI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缺血性卒中前循环和后循环的发病比例约为3:1,但就致残及致死率而言,后循环卒中所占的比例更高,因此,PCI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由于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非特异性,患者的预后往往也较复杂,所以护理工作显得较为重要。 循证护理包含三个要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循证护理既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是护理学科的新领域,要求护理人员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寻求更多的科学证据支持,从事更多的循证研究或进行更多的循证实践活动,使制定的护理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增强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以保证护理工作在严谨、详尽、科学的轨道上运转。另外,循证护理将现有最好的临床科学研究结果与护士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意愿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满足病患对现代医疗、护理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循证护理的开展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是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着重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蔡红.循证护理对临床护理的挑战及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6):964-965.2席刚明,王伟.后循环缺血的研究进展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27(6):5653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4程雯州,陆莉.循证护理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J.南方护理学报,2002,9(4):27. 致 谢本论文的完成是在我的导师周少林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杨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还要感谢和我同一设计小组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