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在急救护理中的运用.doc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在急救护理中的运用护理学杂志2009年7月第24卷第14期(外科版)E6783雷载权.中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273.陈世容,钱红霞,王益芳,等.青黛外敷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21(3):8485.陈海珠,洪雪云,徐红卫,等.青黛,七厘散序贯外敷治疗期以上褥疮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3?(11):87.9吴雪梅,冯德霞.青黛冰片散治疗化疗后1:3腔溃疡25例f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7):273.1O曹素莲,邱彩花.冰片马铃薯泥外敷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2006,12(1O):5960.(本文编辑吴红艳)._.-.-._.-.-.?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在急救护理中的运用邢小珍,邱斌,谢斌?新技术新方法?关键词:心肺复苏;操作程序;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0014152(2009)14000301DOI:10.3870/hlxzz.2009.14.003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心肺复苏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息息相关,而且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护理操作技术.我院自2006年3月在院内制定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应用于急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03年1O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院内实施抢救的呼吸心跳骤停19例患者为对照组,男1l例,女8例,年龄1171岁;心跳,呼吸停止时间1.56.5(2.58土2.15)min.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实施抢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21例为观察组,男12例,女9例,年龄1268岁;心跳,呼吸停止时间1.07.5(2.36土2.55)min.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呼吸心跳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I2方法1.2.1实施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依照心肺复苏操作程序进行急救护理.以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1为蓝本设计.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同一班次安排3名护士,包括1名高年资护士甲,1名治疗护士乙,1名低年资护士丙,程序明确分工,定位,定责,强调医护配合和协作.护士甲(头位)主要负责通知医生,保持气道通畅,吸痰,吸氧,准备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护士乙(腰位)主要负责循环系统:上监护仪,轮替行胸外心脏按压,协助医生除颤,快速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道,抽血,配血,输血.执行口头医嘱,配合医生行各种穿刺检查.护士丙(脚位)准备抢救仪器(吸痰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配合护士甲进行气管插管,吸痰,吸氧;协助护士乙上心电监护,必要的压迫包括止血,固定,导尿,负责抢救记录如生命体征记录,输液卡填写,以及联络工作.1.2.2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有效抢救时间(开始抢救至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心肺复苏标准: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测肱动脉收缩压60mmHg.患者颜面,口唇及皮肤转红润;散大的瞳孔缩小;自主呼吸恢复.1.2.3统计学方法采用Y检验及检验.2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有效抢救时间比较,见表1.作者单位:黄冈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湖北黄冈,438000)邢小珍(1976一),女,本科在读,护师收稿:2009一O322表1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有效抢救时间比较3讨论瞬间评估判断,迅速的急救是复苏成功的关键.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中,专家一致认为要把心肺复苏的重点放回基本的技巧上,即强调要提供一个连续及不受干扰的高素质"心肺复苏".而在实际抢救工作当中,急救人员由于分工不合理,职责不明确,流程不清晰,面对危急且复杂的现场,常会处于一种忙乱状态,工作效率差.我科在制定并启用心肺复苏程序之后,每位参与抢救的护士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各项措施衔接流畅,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为挽救生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对比以前,抢救成功率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可行性的流程化抢救程序Ez.心肺复苏程序的应用,在全面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能力和素质.护士的急救措施由被动变为主动,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快速而有力的抢救为危重患者赢得了生的更大希望.当然,正如Riegel等_3认为,单单心肺复苏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操作技巧的反复学习和训练,才能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熟练,规范地开展.2年来,我院通过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在抢救工作中的应用和不断完善,使临床急救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最终达到了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目的.参考文献:1AmericanHeartAssociation.2005AmericanHeartAssociationGuidelines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J.Circulation,2005,112(24Supp1):IVlIV203.2李秀娥,王玉玲,金海燕.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02,2(4):5051.3RIEGELB,BIRNBAUMA,AUFDERHEIDETP,eta1.Predictorsof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skillretentionJ.AmHearlJ,2005.150(5):927-932.(本文编辑吴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