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影像医学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doc
试析影像医学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78?湖北中医学院JournalofHubeiCollegeofTCM2007年3月第9卷第1期March.2007,v01.9,No.1试析影像医学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张东友(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湖北武汉430022)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发展研究;中医现代化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87X(2007)01一Oo78一O2影像医学是现代医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目前,巾西医结合影像学作为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此项工作发展趋势的研究一直是空白.笔者在回顾前人经验及阅读相关专业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前瞻性分析,现介绍如下.1影像医学的发展.加快了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影像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最佳手段之一.影像医学能将不同证型的影像展现出来,在揭示中医辨证论治机理,帮助人们认识中医深奥的理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1j.比如,有人用影像学研究发现,大叶性肺炎中医证型与x线表现之问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X线胸片上肺部病灶的表现与中医的临床证型有颇高的符合率,故x线表现可作为中医证型的影像辨证指标J.另外,影像医学在中医基础理论及针灸学中的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如小柴胡汤归经理论的影像学探讨,循经感传的影像学观察和三焦理论的现代影像学研究J,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客观上讲,影像医学的发展,加快了中医现代化的进程.2影像医学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影像医学从伦琴发现X线以来,已走过100多年的历史,是活体研究人体结构甚至功能的理想科学技术Hj.因此,影像医学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有关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辨证论治机理研究,脏象活体结构和功能机制研究,药物归经与升降沉浮理论研究,经络走向和实质研究,穴位解剖与功能研究等多项研究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同一疾病由于病机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中医证候(类似于现代医学不同分期),我们通过观察不同的证型影像学表现,为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研究提供依据,这也是研究同一种疾病随病机变化而出现的人体病理表现的影像学特征.还有人利用PET研究肝气郁结证患者的脑功能改变,在整体水平上拍摄到肝气郁结证相关脑区的功能定位信息,为肝气郁结证的主观辨证提供了客观的可视性实验依据.这表明,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影像医学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可能有所创新3.1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面有望取得突破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医治疗疗效高低的关键.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lI医的辨证分型主观成份过多,客观成份偏少,是限制rI医发展的闪素之一.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努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证型提出更多的客观化指标.影像学提供的资料具备客观化特征,能在r1医证的客观化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影像学手段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对同一病人,无论是中医的辨证分型还是西医的分期分型,应该能找到结合点,相信运用影像技术将有助于中医证的客观化得出可信的结沦.3.2在辨证论治机理方面可能会得到部分揭示辨证沦治既不同于对证治疗,也有异于西医的辨病治疗.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处理疾病过程中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对辨证论治的研究,应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要结合"证"的客观化研究,探讨和阐述"证"的本质,利朋现代生命医学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建立不同"证"的标准化和模型,并引人数字化和信息化体系,以便更客观,更科学地进行辨证;二是要开展"方证相关"的研究.即在阐明"证"的本质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和方法,选择不同病证效应差异分析为切入点,揭示方证之间的依存关系,筛选出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方药,以提高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水平.影像学可以通过疗效对比观察和其它科技手段,结合"君臣佐使"组方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来揭示辨证论治的机理.3.3在脏象活体结构和功能机制研究方面,可能会有所突破巾医脏象学说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心,肝,脾,肺,肾五脏系统几乎涵盖了人体的所有活体结构.现代影像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人体各部位的细微结构甚至功能.目前,运用影像学知识揭示中医脏象活体结构和功能,从理论上讲已属可行j.张发初教授通过影像学研究提出的"三焦"解剖和功能等看法,已得到中医界的广泛认同.3.4在针灸疗效机制研究方面可能会发挥较大的作用近几十年,国内外学者采用神经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针灸的原理开展研究,并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证明了针灸疗效及其物质基础.人们认识到,单从人体结构信息来探索针灸作用机制,不能完全揭示针灸的奥秘;单靠体外实验研究结果,不能反映体内情况;动物实验数据不能直接用于人体,尸体解剖不能反映活体的生理功能状态;从个体体表信息上分析,也难于了解人体器官变化规律的本质.因此寻找一种无创性,可视化的手段,对临床针刺过程巾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规律进行适时,直观地观察,实现功能可视化,并最终做到针刺生理效应的模拟,其意义不可估量.近年米,人们通过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状态下脑功能反映区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人脑复杂功能活动,及其与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相关的脑功能变化,表明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成为研究针刺中枢机制的有效手段.中闻传统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切入点是从功能特点人手的,因此功能作者简介:张东友(1963一),男,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07年3月第9卷第1期March.2007,Vb1.9,No.1湖北中医学院JournalofHubeiCollegeofTCM?79?护士"耗尽综合征"分析与对策程时秀(湖北省十堰市中医院,湖北十堰442012)关键词:护士工作;耗尽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87X(2007)01-0079-02在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工作的护十,往往会从工作之初的满腔热情,不知不觉地变得抑郁,冷漠,各方而都会感到疲惫不堪,但又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护士耗尽综合征".日本的稻冈文昭医生对这一现象做了深入研究,发现在医疗卫生机构第一线,约有2035的护士存在"耗尽综合征".笔者认为,这一现象与护士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环境压力,以及角色适应不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1各种压力来源1.1工作压力资料统计表明,我国护士有130万人左右,与全国人口之比为0.97:1000,而发达国家之比是5.7:1000.护理人员的严重缺编使护士负荷量加大,体力消耗过大,加之实行"三班倒"制度,使人体"生物钟"受到影响;还有,较普遍存在的医护比例不合理的情况,使得护士在处理医嘱,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付出较多的体作者简介:程时秀(1965一),女,十堰市中医院副主任护师力和脑力劳动,身体得不到调节,久而久之,导致出现"耗尽综合征".1.2精神压力在医疗卫生系统中,护土的工作相对较为辛苦,即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且其尊严得不到足够的尊重.许多病患者认为病治好了仅是医生的功劳,而忽视了护士所起的作用.加之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也是重医疗而轻护理.这都极大地损伤了护土的尊严,也给护士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自卑感,这种心理失衡的现象削弱了护士的积极心理因素,导致个人容忍性降低,表现冷漠,对病人和工作失去热情.1.3环境压力护士经常面对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经常看到危重患者生死弥留,骨肉分离的悲偻情景.不管如何尽心治疗护理,一旦患者死,护土都会感到悲哀和压抑,不良情绪在短时间内难以摆可视化手段对针灸机制研究以至祖国医学证候理论研究,均具有特殊意义J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针灸研究中还有局限,主要是在少量穴位以及针刺一个穴位可能兴奋或抑制多个脑功能区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对每个区域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还不清楚.另一方面,人脑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孤立地研究脑活动,不与外周经络上的变化相联系,显然不利于阐明针灸治疗原理.闪此研究针刺穴位引发的脑功能活动,仅仅考虑外界输入信息在大脑晕引发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是不够的,还需考虑大脑将外在环境巾的各种信息加工后,通过物质,能量,信息渠道输送到外周.并控制和调节外周器官的各种活动.所以说,将人体作为一一个整体来研究针刺机制是有必要的.3.5在揭示药物归经机理方面可能会发挥部分作用药物归经和升降沉浮理论是中药学的主要内容.升降沉浮反映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趋向性,是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所依据的是蚪】药后机体的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份在体内的分布.弄清这一点,对正确进行药物归经理沦研究十分必要.譬如,同属性寒清热的药物,有的偏于清胃热,有的偏于清肺热或清心热.能否用现代医学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也是巾西医结合学界研究的课题之一.虽然借助影像医学能否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还不得而知,但运|j影像医学观察病理现象,正是目前活体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nr以预测:影像学对揭示药物归经理论哪能会有所贡献,这方面的研究已有成功的先例.有学者研究后提出,冰片作为引经药的主要机理是改善血脑屏障,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参考文献1李晋波.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为中医现代化服务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4.2(1):6.2杨福奎,刘书芝,黄相斌.大叶性肺炎x线及病理与中医辨证相关性研究l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1)5O一51.3张东友.中西医结合影像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1157,43黄力,刘斯润,陈金城.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其诊断,教学模式的变革J3,暨南大学,2002,23(4)115116.5张东友,曹相华.张志忠.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慨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杂志,2003,(1):14.6王爱成.王玉米,九岭,等.肝气郁结证的PET影像学研究J.中医研究.2005,l8(3):2425.73张东友.姜晓越.盖玉黠.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现状与展望J.巾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3,(2):6972.83孙占全,刘艳骄,西广成,等.证候与方剂相荚性的研究J,巾周巾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5052.93欧阳钢,东贵朵,贾少微.医学影像技术l在针灸学科研巾的应用与展望iJ.中国针灸,2004,24(4):291295.1L)毛毅,蒋大宗.对经络实质研究中存存舸题的讨论fJj.针刺研究,2000,25(1):72-74.f收碍日期:2006-07-22编辑王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