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知识讲座.ppt
职业健康管理知识,职业健康管理知识,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知识,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知识,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饥粉尘等。(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3)生物因素,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 如附着在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职业健康管理知识,(一)铅(Pb)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加热至400一5000C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氧化成氧化亚铅,并凝集为铅烟。随着熔铅温度升高,还可逐步生成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所有铅氧化物都以粉末状态存在,并易溶于酸。1)接触机会 铅矿开采及冶炼、熔铅作业均可接触铅烟、铅尘或铅蒸气;铅氧化物常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铅丹、铅白、油漆、颜料、釉料、防锈剂的生产中;,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毒作用表现 职业性铅中毒基本上均为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随着接触增加,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腹绞痛(也称铅绞痛)。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等。其它部分患者可出现肾脏的损害。女工可引起月经失调、流产等。,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处理原则 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轻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必调离原工作。中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离铅作业。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并给予治疗和休息。,职业健康管理知识,4)预防原则降低生产环境中空气铅浓度: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加强通风;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加强个人防护: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制度,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和设备检修。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有铅吸收的工人应早期进行驱铅治疗。妊娠及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调离铅作业。,职业健康管理知识,5)职业禁忌症: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职业健康管理知识,(二)汞(Hg)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汞,俗称水银,为银白色液态金属,在常温下即能蒸发。汞表面张力大,溅落地面后即形成很多小汞珠,且可被泥土、地面缝隙、衣物等吸附,增加蒸发表面积。汞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可溶于稀硝酸和类脂质。可与金银等金属生成汞合金(汞齐)。,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接触机会 电工器材、仪器仪表制造和维修,如温度计、气压表、血压计、极谱仪、整流器、石英灯、荧光灯等;生产含汞药物及试剂,用于鞣革、印染、防腐、涂料等;用汞齐法提取金银等贵金属,用金汞齐镀金及馏金;军工生产中,用雷汞制造雷管做起爆剂;口腔科用银汞齐补牙等;,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毒作用表现 急性中毒 短时间吸人高浓度汞蒸气或摄大可溶性汞盐可致急性中毒,多由于在密闭空间内工作或意外事故造成。较少见。慢性中毒 慢性汞中毒较常见,早期表现为类神经征,如易兴奋、激动、焦虑、记忆力减退和情绪波动。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三大典型症状:易兴奋、口腔炎、震颤。少数患者可有肾脏损害。3)处理原则 患者应脱离汞接触作业,进行驱汞及对症治疗。口服汞盐患者不应洗胃,需尽快服蛋清、牛奶或豆浆,以使汞与蛋白质结合,保护被腐蚀的胃壁。也可用活性炭吸附汞。驱汞治疗主要应用疏基络合剂。,职业健康管理知识,4)预防原则改革工艺及生产设备,控制工作场所空气汞浓度。为防止汞污染和沉积,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操作台宜用不吸附汞的光滑材料。操作台和地面应有一定倾斜度,以便清扫与冲洗,低处应有贮水的汞吸收槽。对排出的含汞蒸气,应用碘化或氯化活性炭吸附净化。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接汞作业应穿工作服,戴防毒口罩或用2.5%10%碘处理过的活性炭口罩,工作服应定期更换、清洗除汞并禁止携出车间。班后、饭前要洗手、漱口,严禁在车间内进食、饮水和吸烟。,职业健康管理知识,5)职业禁忌症: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职业健康管理知识,(三)锰(Mn)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为浅灰色金属,反应活泼,溶于稀酸。比重7.2,熔点12440C,沸点19620C 质脆。1)接触机会 锰矿开采、运输和加工,制造锰合金;锰化合物用于制造干电池、焊料、氧化剂和催化剂等。用锰焊条电焊时,可发生锰烟尘;,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毒作用表现 慢性锰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继而出现锥体外系神经受损症状,肌张力增高,手指明显震颤,健反射亢迸,并有神经情绪改变;严重患者锥体外系神经障碍恒定而突出,表现为帕金森病样症状。3)预防原则 接触锰作业应采取防尘措施和佩带防毒口罩,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和进食。,职业健康管理知识,4)职业禁忌症: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神经官能症;各种精神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四)苯(C6H6)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 苯(bezene)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沸点80.1C,极易挥发,蒸气比重为2.77。自燃点为562.22C,爆炸极限为1.4%8%。易着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汽油、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接触机会 苯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接触机会很多,例如:作为有机化学合成中的一种常用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农药、合成橡胶、塑料、洗涤剂、染料、炸药等;作为溶剂、萃取剂和稀释剂,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以及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和喷漆制造;苯的制造,如焦炉气、煤焦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重整与乙炔合成苯;用作燃料,如工业汽油中苯的含量可高达10%以上;,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毒作用表现 急性苯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苯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苯与急性髓性白血病密切相关。,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预防原则 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如在油漆及制鞋工业中,以汽油、二乙醇缩甲醛、环己烷、甲苯、二甲苯等作为稀薄剂或粘胶剂;以乙醇等作为有机溶剂或萃取剂。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和程序化;安装有充分效果的局部抽风排毒设备,定期维修,使空气中苯的浓度保持低于国家卫生标准(40mg/m3,MAC)。卫生保健措施。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作业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进行周密的就业前和定期体检。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以免对胎儿和 乳儿产生不良影响。,职业健康管理知识,4)职业禁忌症:上岗前体检时,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参考值;各种血液病;严重全身性血液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职业健康管理知识,(五)甲苯、二甲苯甲苯、二甲苯中毒 甲苯(toluene)、二甲苯(xylene)均为无色透明,带芳香气味、易挥发的液体。甲苯沸点110.40C,蒸气比重3.90。二甲苯有邻位、间位和对位三种异构体,其理化特性相近;沸点8.4一144.40C,蒸气比重3.66,均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接触机会 用作化工生产的中间体,作为溶剂或稀释剂用于油漆、喷漆、橡胶、皮革等工业,也可作为汽车和航空汽油中的掺加成分。,2)毒作用表现 高浓度甲苯、二甲苯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较苯为强,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红斑、干燥、脱脂及皲裂等,纯甲苯、二甲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明显。,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预防原则 降低空气中的浓度。通过工艺改革和密闭通风,将空气中甲苯、二甲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以下(二者均为1OOmg/m3,MAC)。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做好就业前和2年一次的定期健康检查工作。卫生保健措施同苯。,职业健康管理知识,4)职业禁忌症: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脏疾病。,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六)氰化氢(HCN)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氰化氢为无色气体,有苦杏仁的特殊气味。蒸气比重0.94,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其水溶液为氢氰酸。氰化氢在空气中可燃烧,含量达5.6%12.8%(V/V)时具有爆炸性。,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接触机会 电镀、金属表面渗碳以及摄影;从矿石中提炼贵重金属(金、银);化学工业中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二胺及其它腈类的原料;塑料、化纤等燃烧会产生HCN;,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毒作用表现 轻度中毒。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乏力、头痛、头昏,口唇及咽部麻木,皮肤和粘膜红润,并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经治疗,23d可恢复。严重中毒。患者先出现轻度中毒症状,由于缺氧加重,继而出现意识丧失,呼吸极度困难,瞳孔散大,出现惊撅;皮肤和粘膜呈鲜红色,逐渐转为紫绀,最后由于呼吸中枢麻痹和心跳停止而死亡。临床经过可分为四期: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氰化氢属剧毒类,在短时间内如果高浓度吸入,可无任何先兆症状而突然昏倒,呼吸骤然停止而致“电击样”死亡。,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预防原则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普及防毒和急救知识。加强个人防护,处理事故及进人现场抢救时,应佩带防毒面具。含氰废气、废水应经处理后方能排放。国内常用氯碱法净化,其原理是将含氰化氢的废气或废水循环通人4%氢氧化钠碱液吸收槽,即生成氰化钠与水,然后加氯,氧化分解氰根,最后形成CO2、N2和CL2气排除,余下的是氯化钠溶液。,职业健康管理知识,4)职业禁忌症:无,职业健康管理知识,(七)硫化氢(H2S)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H2S)为无色气体,具有腐败臭蛋味,蒸气比重1.19,易积聚在低洼处。可燃,易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和原油,呈酸性反应,能与大部分金属反应。,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接触机会 硫化氢一般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很少直接应用。在制造硫化染料、二氧化硫、皮革、人造丝、橡胶、鞣革、制毡、造纸、均可有硫化氢产生。有机物腐败时也能产生硫化氢,如在疏通阴沟、下水道、沟渠,开挖和整治沼泽地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均可接触到硫化氢。,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毒作用表现 H2S为剧毒气体,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的H2S如未及时被氧化解毒,能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硫键或与三价铁结合,使之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造成组织细胞内窒息,尤以神经系统为敏感。H2S还能使脑和肝中的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降低,结果造成细胞缺氧窒息,并明显影响脑细胞功能。高浓度H2S可作用于颈动脉窦及主动脉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且可直接作用于延髓的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麻痹,造成“电击样”的死亡。,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预防原则 生产过程应注意设备的密闭和通风,设置自动报警器。硫化氢及含硫的工业废水排放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在疏通阴沟、下水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场所,应尽量通风。进人高浓度场所,应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工人可口服较长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对氨基苯丙酮作预防药。,职业健康管理知识,4)职业禁忌症: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疾患明显的器质性心、肝、肾疾患,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八)汽油汽油中毒 汽油中含有芳香族烃、不饱和烃类、硫化物均有毒性,职业性溶剂汽油主要接触行业有橡胶、制革、制鞋、轮胎、清洗机械零件、炼油和油库等。司机口吸油管时,可误吸入肺,引起吸入性肺炎。汽油中毒为我国法定职业病,中毒者多为维修工、机械员、油料员、汽车驾驶员。汽油中毒有三种途径,即蒸气吸入、不慎吸入和直接入口中毒。汽油具有溶解脂肪和类脂质性能,进入人体后对机体的神经系统有选择性损害。由呼吸道吸入时,即可引起剧烈咳嗽、胸痛,继之发热、咯血痰、呼吸困难、发绀、头昏、视力模糊,甚则恶心、呕吐、痉挛、抽搐、血压下降、昏迷等症状。,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八)汽油汽油中毒 慢性中毒一般工龄在15年以上,含硫及其他杂质较多的汽油可引起精神障碍或汽油癔症。轻度急性中毒者,一般治疗后可很快好转,无后遗症,重度中毒者,多数治疗亦可在短期内恢复,个别可留有球后视神经炎、头痛、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周围神经病等后遗症,少数可发生“闪电式”猝死。,职业健康管理知识,职业禁忌症:各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或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皮肤疾病或手掌角化。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应暂时脱离接触。,职业健康管理知识,(九)三硝基甲苯(TNT)三硝基甲苯中毒 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有六种同分异构体,通常所指的是2,4,6-三硝基甲苯,简称TNT。为无色或淡黄色单斜形结晶。熔点82 0C,比重1.65,沸点240 0C(爆炸)。本品极难溶于水,易溶于丙酮、苯、醋酸甲酯、甲苯、氯仿、乙醚。突然受热容易爆炸。,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接触机会 三硝基甲苯作为炸药,广泛应用于国防、采矿、开凿隧道;在粉碎、过筛、配料、包装生产过程可产生粉尘及蒸气。,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毒作用表现 TNT 对人的毒性作用 主要是对眼睛晶体损害(以中毒性白内障为主要表现)。发病缓慢,一般需接触TNT 23年后发病。病随接触工龄增长而增多,且损害加重,晶体损害一旦形成,虽脱离接触仍可继续发展。有关白内障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肝脏损害 肝脏是TNT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接触TNT工人早期体征为肝大(或)脾大。肝肿大程度与肝损伤严重性并不平行,如果继续接触TNT,则除肝大外,肝脏质地变硬,脾肿大一般在肝肿大之后,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预防原则 降低作业环境中TNT粉尘及蒸气浓度。加强密闭通风,隔离操作。矿山爆破后,应通风一定时间,待粉尘降低后才可进人操作。加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工作时要穿“三紧”工作服,(袖口、领口、和袜口三紧),工作后彻底淋浴。可用10%亚硫酸钾肥皂洗浴、洗手,该品遇三硝基甲苯变为红色,将红色全部洗净,表示皮肤污染已去除。也可用浸过9:1的酒精、氢氧化钠溶液的棉球擦手,如不出现黄色,则表示三硝基甲苯污染已清除。作业工人定期体检。每年1次,着重对肝脏、晶体检查;及时发现患者并予妥善、积极处理。,职业健康管理知识,4)职业禁忌症: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胆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全身性皮肤病;各种血液病。,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十)生产性粉尘 各种尘肺 生产性粉尘(productive dust)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无机粉尘:金属矿物粉尘,如铅、锌、铝、铁、锡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等;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有机粉尘:植物性粉尘,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等;动物性粉尘,皮、毛、骨、丝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树脂、有机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粉尘。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类粉尘的两种或多种混合存在,称为混合性粉尘。此种粉尘在生产中最常见。如清砂车间的粉尘含有金属和型砂尘。,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接触机会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很多,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有些工艺产生的粉尘浓度还很高,严重影响着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其主要来源可归纳为:固体物质的破碎和加工;物质的不完全燃烧;蒸气的冷凝或氧化。,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生产性粉尘由于种类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按其作用部位和病理性质,可将危害归纳为尘肺、局部作用、全身中毒、变态反应和其它5部分。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局部作用:吸入的粉尘颗粒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功能亢进、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增加,从而阻留更多粉尘,久之则酿成肥大性病变,粘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足,最终造成萎缩性改变;粉尘产生的刺激作用,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沉着于皮肤的粉尘颗粒可堵塞皮脂腺,易于继发感染而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作用于眼角膜的硬度较大的粉尘颗粒,可引起角膜外伤及角膜炎等。,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全身中毒作用:吸入含有铅、锰、砷等毒物的粉尘,可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变态反应:某些粉尘,如棉花和大麻的粉尘可能是变应原,可引起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炎症和间质性肺炎等。其它:某些粉尘具有致癌作用,如接触放射性粉尘可致肺癌,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瘤。沥青粉尘沉着于皮肤,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尘肺的预防 组织措施:不仅要使本单位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而且要建立健全粉尘监测、安全检查、定期健康监护制度,加强尘肺患者处理、疗养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技术措施:采用“革、水、密、风、护”等综合措施,做好防尘、降尘工作,是防治尘肺的最根本的预防措施。个人防护措施:粉尘作业的个人防护,比较常用的防护措施是戴防尘口罩或普通纱布口罩,必要时应用送风式防尘头盔。卫生保健措施:对上岗(含转岗准备接尘)的职工,进行就业前的体检。对在岗和离岗的粉尘作业职工应视情况不同,每隔13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重点是X线胸片检查。,职业健康管理知识,4)职业禁忌症:活动性结核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影响肺功能的疾病。,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十一)生产性噪声噪声聋 生产性噪声的分类很多,按其来源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机床、纺织机、电锯、球磨机等发出的声音。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机、通风机、锅炉排气放水、气笛等发出的声音。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嗡嗡声。,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根据作用的系统不同可分为听觉系统(特异性)危害和听觉外(非特异性)系统危害。听觉系统危害: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听力损伤及噪声性耳聋)、爆震性耳聋;听觉外系统危害: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如易疲劳、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神经症状。高频噪声可引起血管痉挛、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长期接触噪声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预防原则 消除、控制噪声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高噪声的设备;将噪声源移到车间外;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减少摩擦和撞击;合理配置声源,避免高、低噪声源的混合配置。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吸声、隔声、消声、减振的材料和装置,阻止噪声的传播。如隔声室、用吸声材料装修车间等措施。个人防护:如防护耳塞、防护耳罩、头盔等。健康监护:对上岗前的职工进行体格检查,检出职业禁忌证;对在岗职工则进行定期的体检,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职业禁忌症:各种病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1000 和2000Hz中的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大于25dB。各种能引起内耳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心血管系统疾患。,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十二)振动局部振动病 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将生产性振动相对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局部振动:局部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又称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接触机会常见于使用风动工具(风铲、风钻、凿岩机、捣固机、铆钉机等)、电动工具(电钻、电锯、电刨等)、高速旋转工具(砂轮机、抛光机等)的作业。全身振动:全身振动是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躯干传导至全身。接触机会常见于在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船舶、飞机、拖拉机、收割机等)上的作业或在作业台(钻井平台、振动筛操作台等)上的作业。,职业健康管理知识,1)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全身振动可以对全身各系统产生影响,甚至是晕动病,又称晕车病。局部振动长期作用于人体,可以引起局部振动病。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白指。局部振动病患者多为手部症状和神经衰弱综合征。手部的症状是麻、痛、胀、凉、汗、僵、颤。多汗一般在手掌,麻、痛多在夜间发作,影响睡眠。神经衰弱综合征多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乏力、心悸、记忆力减退及记忆力不集中等。,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预防措施 振动的预防措施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即消除或减弱振动工具的震动,限制接触振动的时间,改善寒冷等不良作业条件,有计划的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采取个体防护等项措施。消除或减少振动源的振动:是控制振动危害的根本性措施。通过工艺改革尽量消除或减少产生振动的工艺过程,如焊接代替铆接,水利清砂代替风铲清砂。采取减振措施,减少手臂直接接触振动源。限制作业时间:在限制接触振动强度还不理想的情况下,限制作业时间是防止和减轻振动危害的重要措施。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工间休息。,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预防措施 改善作业环境:是指控制工作场所的寒冷、噪声、毒物、高气湿,特别是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个人防护:合理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防止和减轻振动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戴减振保暖的手套。医疗保健措施:就业前查体,检出职业禁忌证。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手振动危害的个体,及时治疗和处理。职业卫生教育和职业培训:进行职工健康教育,对新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尽量减少作业中的静力作用成分。严格监督:通过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也可预防振动危害。,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职业禁忌症:明显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末梢血管性疾病,尤其是雷诺氏病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明显的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的听力减退。,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十三)射频辐射 射频辐射又称无线电波,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1)接触机会 广播、电视、雷达发射塔,移动、寻呼通讯基站;工业高频感应加热(热处理、焊接、冶炼)、医疗射频设备;微波加热设备频率;微波通讯。,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对机体的影响 高频和微波对人体的影响既有相同的作用,又有其独特的作用。高频和微波相同的作用 神经系统:头痛、头昏、乏力、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手足多汗、易脱发等。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心悸、心前区疼痛和压迫感。心电图检查可有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功能变化。,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对机体的影响微波独有的作用 微波除上述作用外,还可引起眼睛和血液系统的改变。眼睛:长期接触大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发现眼晶状体混浊、视网膜改变。血液: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下降。,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高频和微波防护措施 对高频和微波发射塔、通讯基站建设项目应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对辐射源进行场源良导体屏蔽;对接触高频和微波的职工应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加强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管理知识,4)职业禁忌症: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白内障;血液病。,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十四)红外辐射 1)接触机会 太阳光下的露天作业,开放的火焰、熔融状态的金属和玻璃、烘烤等作业。2)对机体的危害 主要是红外线的致热作用对皮肤和眼睛的损伤作用。皮肤:皮肤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出现红斑反应,反复照射出现色素沉着。过量照射,除急性皮肤烧伤外,还可进入皮下组织,使血液及深部组织加热。,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对机体的危害 眼睛:可伤及眼角膜、虹膜、晶体、视网膜。长期暴露于低能量的红外线,常见的是慢性充血性睑缘炎;而短波红外线能被角膜吸收产生角膜的热损伤,并能透过角膜伤及虹膜;如果工龄够长,还可出现晶状体混浊,表现为白内障,主诉是自觉视力减退;1m的红外线和可见光可达到视网膜,主要损伤黄斑区,多见于弧光灯、电焊、乙炔焊操作者。,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十五)紫外辐射 1)接触机会:凡物体温度达摄氏1200度以上,辐射光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随温度的增高紫外线的波长变短,强度变大。电焊、气焊、电炉炼钢、紫外线照射等工作场合均可接触紫外线。2)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对皮肤和眼睛的危害。皮肤:受到强烈的紫外线辐照,可引起皮肤红斑、水泡、水肿;停止照射后24h后可有色素沉着;接触300nm波段,可引起皮肤灼伤;波长297nm的紫外线对皮肤的作用最强,可引起皮肤红斑并残留色素沉着;长期暴露紫外线可时皮肤皱缩、老化,更有甚者诱发皮肤癌。,职业健康管理知识,2)对机体的影响:眼睛:吸收过量波长为250320nm的紫外线可大量被角膜和结膜上皮所吸收,引起及性角膜结膜炎,称为“电光性眼炎”。多见于无防护的电焊操作工或辅助工;在阳光照射的冰雪环境下作业时,大量反射的紫外线可引起角膜、结膜损伤,称为雪盲症。其发作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68h,故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起初仅有眼睛异物感或不适,后有眼部烧灼感或剧痛,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检查可见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眼睑皮肤潮红。,职业健康管理知识,(十六)电离辐射 1)接触机会 核工业系统、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放射核素的加工和生产。2)对机体的影响 急性放射病:短时间内一次或多次受到大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病变,多见于事故性照射和核爆炸。慢性放射病:较长时间受到超限制剂量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损伤,多发生于防护条件差的外照射工作场所,或不重视核素操作卫生防护的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知识,3)职业禁忌症:血红蛋白低于120g/L(男)。血红蛋白低于110 g/L(女)。白细胞低于4.5109/L(上岗前)。白细胞低于4.0109/L(在岗期间)。血小板低于110109/L(上岗前)。血小板低于90109/L(在岗期间)。严重的呼吸、循环、消化、血液、内分泌、泌尿、免疫系统疾病,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皮肤疾病,严重的视听障碍、恶性肿瘤、严重的残疾,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其它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未能控制的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职业健康管理知识,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知识,职业健康监护 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视屏作业、电工作业、压力容器操作、高处作业、机动车驾驶作业、司机,职业健康管理知识,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知识,职业健康管理 健全管理组织,明确管理职责。作业场所管理:作业场所定期监测;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作业场所档案管理。作业人员健康监护:各类职业健康体检;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个人防护措施的制定。宣传、教育与培训。统计、分析与汇总。,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