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海榆西线崖城城西至保港路口段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 资源ID:2294032       资源大小:936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榆西线崖城城西至保港路口段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21.1项目背景21.2工程概况21.2.1 项目概况21.2.2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31.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51.3.1项目与政策、产业结构的符合性分析51.3.2 规划相符性分析5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62.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62.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62.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62.1.3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62.1.4生态环境现状7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72.2.1评价工作等级72.2.2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8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及效果93.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93.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13.2.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3.2.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3.3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143.3.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43.3.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83.4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193.5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203.6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203.6.1 环境管理203.6.2 环境监测214公众参与224.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224.2公众参与方法、内容和对象234.2.1调查对象及范围234.2.2调查方式及内容234.2.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234.2.4网络公示结果254.2.5公众参与结论26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76联系方式27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崖城镇位于三亚市的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6109°48,北纬18°918°37。东与天涯镇毗邻,北面群山连绵,与保亭县接壤,西与乐东县交界,南临南海。崖城镇的区域环境优越,海陆空交通便捷,距三亚主城区45km,至三亚凤凰国际机场33km,至南山国际货运港4.4km,G225国道、环岛高速公路和粤海铁路贯穿全境。崖城镇是三亚市城镇体系的次中心,具有明显的区位中心聚集性。海榆西线崖城城西至保港路口段道路改造工程项目位于崖城镇西面,总体呈东西走向,东起崖城城西市政道路(西园村附近),西止于保港路口,途经西园村、西园三组、新村仔,全长约1.5km。拟改造道路按城市次干道设计,是贯通崖城镇区全局(宁远河以北)的主要交通干道,道路服务对象主要以客运交通及游客自驾交通为主。该项目所改造道路是连接及贯通两个规划区(崖城古镇区及保平村片区)的重要道路,项目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规划区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崖城古镇旅游业进一步的开发建设。1.2工程概况1.2.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海榆西线崖城城西至保港路口段道路改造工程(2)建设性质:改扩建(3)建设单位:三亚市崖城镇人民政府(4)建设地点:位于崖城镇西面,东起崖城城西市政道路(西园村附近),西止于保港路口。(5)项目总投资:4319.01万元,其中环保工程投资114.5万元。图1 项目区位置示意图1.2.2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1、原有道路简介(1)路基路面原有道路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形式为:8cm沥青混凝土面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级配碎石层,路面宽度79m,现状路面状况较差,路面结构基本已被破坏,沥青混凝土表层已完全破坏,大部分路面露出碎石层。(2)路线现有道路为原国道海榆西线,途径西园村、西园三组和新村仔。(3)防护排水原有道路仅依靠沟渠管涵排洪排水,路基无防护。(4)存在问题目前,崖城城西至保港路口路段由于近年来交通量增长迅猛,且缺乏系统养护,道路破坏严重,路况很差。主要表现为:1)原路路基宽度过窄,线形局部较差;2)路面破坏严重,坑槽遍布,遇雨积水、道路泥泞、局部损坏殆尽;3)全线路段缺乏系统的养护,路基长期受雨水冲刷导致多处路基处于失损、失稳状态,大部分路肩损失,路基宽窄不一。2、拟改扩建项目概况(1)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海榆西线崖城城西至保港路口段道路改造工程项目位于崖城镇北面,总体呈东西走向,东起崖城城西市政道路(西园村附近),设计起点坐标为X=32818.322,Y=71680.811,西止于保港路口,设计终点坐标为X=32395.962,Y=70517.923。见图1。主要控制点有五个:本项目路段起点与崖城城西市政道路相交,坐标为X=32818.322,Y=71680.811,设计高程与其一致,为5.15m;中间控制点共2个,K2+005.182和K2+256.298,设计高程均结合现状路面高程设计,分别为5.20m和4.70m;道路末端“Y”字交叉路口处设置一个控制点,桩号K2+797.849,设计高程与北侧现有道路标高一致,为5.0m;终点保港路口设置一个控制点,坐标为X=32395.962,Y=70517.923,设计高程与相连接的道路高程一致,为4.60m。(2)建设内容及规模拟改造道路规划红线宽为30m,但由于改造道路两边涉及拆迁的难度大,移民安置问题较为复杂,故为减少拆迁量,保证道路如期施工,实际按25m进行设计。拟改造路线全长为1.5km,道路红线宽25m,占地面积为56.25亩(3.75公顷)。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道路工程、涵洞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和绿化工程等。(3)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为城市次干道,双向四车道设计,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1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项目技术标准备注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40km/h车道数双向四车道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用地红线宽度25m道路长度1.5km占地面积56.25亩(3.75公顷)设计使用年限15年沥青混凝土路面地震基本烈度6动峰值加速度0.05g1.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3.1项目与政策、产业结构的符合性分析海榆西线崖城城西至保港路口段道路改造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中“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 4.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2011年10月,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了立项,“同意建设海榆西线崖城城西至保港路口段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具体内容详见报告书附件。因此本工程建设符合产业政策有关要求。1.3.2 规划相符性分析(1)与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根据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项目占地在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为基础设施用地(公路用地)。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图,拟改造道路的走向和选址符合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本工程建设与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相容的。(2)与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在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中关于崖城镇道路交通的管理规定摘录如下:第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第八十五条 近期主要建设项目3、道路交通建设崖城二桥,打通梳理崖城旧镇区、保港旧镇区西部主干道路。建设镇政府周边、编组站周边道路。本项目所改造的道路为崖城旧镇区、保港旧镇区西部重要道路,按城市次干道设计。该项目属于崖城镇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规划区(崖城古镇区及保平村片区)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崖城古镇旅游业进一步的开发建设。拟改造道路走向和选址符合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20082020)。2011年12月,三亚市规划局以(三规选201162号)文件,同意了该建设项目选址。因此,项目的建设与规划是相符的。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月报(2011年3月)提供的资料(见图4-1),2011年3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级,94.8%的监测日环境空气质量为国家一级水平,达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空气质量要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但部分城市(镇)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um的颗粒物)日平均浓度超国家一级标准,对空气质量有轻微影响。项目所在三亚市地区,监测城市(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同时根据三亚创意新城安置拆迁住宅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年)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距离本项目用地约3km)可知,项目所在区域SO2、NO2、TSP的日平均浓度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版)中的一级标准浓度限值,拟改造道路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良好。2.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流经崖城镇域的宁远河距本改造道路约500m。根据三亚市崖州中心渔港宁远河河堤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供的宁远河监测数据表明,宁远河河段水质高锰酸盐指数为2.622.87mg/L、石油类为0.0650.067mg/L,根据单因子指数法,宁远河支流河段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石油类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主要原因受崖州中心渔港的影响。拟改造道路评价范围内未跨越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项目区距宁远河约500m,对宁远河水质无直接不利影响。2.1.3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根据项目情况,在西园村、西园三组和新村仔各布设1个监测点,另外在西园三组和新村仔靠近路边处补充了两个交通噪声监测点。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点西园村、西园三组昼、夜间噪声连续等效A声级Leq均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新村仔昼、夜间噪声均出现超标,昼间最大超标1.8dB,夜间最大超标1.3 dB,主要是受交通噪声的影响,而造成该监测点噪声出现超标。现有道路交通噪声昼间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夜间不能满足标准要求,西园三组(靠近路边)、新村仔(靠近路边)夜间交通噪声最大超标量皆为1.0dB,主要原因是现有道路路况差,过往车辆也较多,车辆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有鸣喇叭等声音,并且新村仔监测点距离道路很近,因此造成监测点噪声出现超标。2.1.4生态环境现状(1)区域植被现状由于该项目为原有国道的改扩建,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很大,区域植被多为人工植被,分布有槟榔林、椰树、酸豆树、芒果等,项目区内乔木层多为经济作物。自然植被多为林下常见的草本植物。具体植物群落类型划分为乔木层:椰树+槟榔;灌木层:暗罗+三角梅;草本层:飞机草+假臭草。总体上说,这一地段的植被较为简单,自然植被有林下常见地被草本;人工植被由农田作物、经济作物等组成。从物种组成与结构来看,这一地区的植被质量较差,次生性强。(2)区域动物现状项目影响区域内人类活动频繁,动物数量和种类较少。动物种类以农村驯养的家禽家畜为主,主要有鸡、鸭等。通过调查和询问当地居民,野生动物仅为鸟类和两栖动物等。(3)水土流失现状据调查,由于项目沿线地形较平坦,主要为建筑物、硬化地面和植被,区域内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现状路面。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2.2.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地区的环境特征和项目的工程特点,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HJ2.2-2008,HJ/T2.3-93,HJ2.4-2009)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拟采用评价等级见下表: 表2 拟采用评价等级划分表环境因素评价等级依 据环境空气三级拟改造道路为城市次干道,且无服务区、车站等集中式排放源,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确定空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水环境三级拟改造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无河流,不涉及饮用水取水口,工程的污水排放源主要为施工营地污水、营运期路面径流。污水类别主要为生活污水和雨水径流,污水成份简单。环境噪声二级根据HJ2.4-2009,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 规定的 2 类区,项目建设前后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35dB,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生态环境三级工程占地范围约长*宽=1500m×25m=0.0375km2,影响范围总面积小于2km2,在此范围内生物量减少及物种多样性减少均小于50%;且无珍稀濒危物种,未涉及导则所列的敏感地区。2.2.2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1、评价范围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实践经验,结合拟改造道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见下表。表3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序号环境要素评 价 范 围1环境空气路中心线两侧各200 m范围内2地表水环境路中心线两侧各200 m范围内3声环境路中心线两侧各200 m范围内4生态环境路中心线两侧各200 m内,包括临时占地5社会环境直接影响区域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主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表4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序号保护对象位置主要保护内容1植被全线涉及处道路两侧植被、征地范围内植被2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全线涉及处临时占地的恢复、复耕、绿化(2)声、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经对拟改造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详细调查,沿线共有村庄2个(西园村和新村仔),具体见下表。表5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序号名称中心桩号距离(m)影响人数备注标准噪声大气1西园村K1+840路中心线西侧40m174人房屋较密集,多为13层建筑,有稀少灌木4a类/2类一级2西园三组K2+320在路中心线西侧30m110人房屋较密集,多为13层建筑,有稀少灌木4a类/2类一级3新村仔K2+797.849路中心线西侧20m231人房屋密集,多为13层建筑 4a类/2类一级(3)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已探明的文物,主要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表6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序号保护对象位置主要保护内容具体说明实施阶段1被征地村民道路征地范围内的居民生活质量、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原有的居住条件受到影响,耕地被征用设计、施工、运营2两侧居民出行道路两侧居民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交通重点保护部分村庄的居民日常生活及劳作出行的条件设计、施工、运营3地方经济道路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农业经济的损失、区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造成农业的损失以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设计、施工、运营3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及效果3.1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1)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本项目混凝土、灰土均外购,且不设预制场、灰土拌合站和沥青拌合站。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来源包括平整土地、铺浇路面、材料运输、装卸等环节产生的扬尘,机械车辆的尾气,沥青路面铺设时产生的沥青烟。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其主要污染物是NO2、CO。(2)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废(污)水主要是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砂石料冲洗废水和车辆、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根据实际调查和类比分析,砂石料冲洗废水悬浮物浓度较高,一般SS浓度约为12000mg/L。此外车辆、机械设备冲洗将产生少量冲洗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 300mg/L,SS 800 mg/L,石油类40 mg/L。施工高峰期现场施工人员约50人,按人均生活用水量200L/d计,排水系数以0.8计算,则生活污水最大产生量为8t/d,污水中特征污染物浓度为:COD 350mg/L,氨氮 35mg/L。运营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运营期路面径流对沿线的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污染物因子有pH、SS、COD和石油类等。(3)噪声污染物排放情况施工期噪声污染排放情况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声级。据调查,国内目前常用的筑路机械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和铺路机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声源15m的噪声值在75-105dB之间。运营期噪声排放情况运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道路行驶车辆。项目将根据交通量的变化预测交通噪声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程度,污染源强的计算见报告书章节4.3.2.2。(4)固废污染物排放情况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期产生的工程废渣、拆迁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工程废渣主要为废弃土方,本项目废弃土方1199m3。该弃方为原有路面及植被层表土弃方,用于道路绿化、崖城镇内其他道路施工的回填或道路填洼。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土场,仅设置临时堆渣场对废弃土方进行临时堆存。工程需拆迁建筑物388m2。根据类似三亚城区拆迁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有用的建筑材料后,本项目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233t。运送至三亚市市政局统一规划的建筑垃圾受纳场统一处置,不向环境排放。根据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预测方法(CJ/T106),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发生量按1.0kg/人·d计,施工人员50人、工期8个月,则生活垃圾日发生量为50kg/d,整个施工期生活垃圾发生总量为12t。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拖运处理。3.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2.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废气、沥青摊铺时的沥青烟、施工车辆尾气等。施工时采取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对道路建设产生的渣土及时清除、大风天气禁止施工等措施,能够大大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2)水环境影响分析拟改建道路原为国道,沿线交通便利,施工人员就近租房居住,不另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由所租民房消纳,因此施工期生活污水不会对沿线环境产生影响。施工生产污水主要是SS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浓度最高可达12000mg/L左右。pH值一般偏高,平均pH值为8.56。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废水、机械设备的清洗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若直接排放,将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因此,本工程根据施工期废水产生过程具有不连续、废水种类较单一等特点,可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控制污水中污染物的产生量。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设置截水沟、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临时处理设施,含油量大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高的其它施工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不得排入附近水体;泥砂浆和石灰等废液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弃物一起处置。由于项目区附近无地表水体,因此本项目施工在严格落实各种管理及防护措施后,不会对项目区环境带来明显影响。(3)声环境影响分析道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此设备会辐射出强烈的噪声,对附近居民产生影响。施工噪声因不同的施工机械影响的范围相差很大,昼夜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不同,夜间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昼间大得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施工机械同时在一起作业,则此时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预测值大。施工噪声将对沿线的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昼间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130m的范围内,夜间将出现在距施工场地480m 的范围内。路基施工在昼间在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外基本达到标准限值。拟改造道路沿线有2个村庄,分别为西园村和新村仔,人口较为集中,在距路中心线200m范围内,夜间施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西园村和新村仔路段施工时夜间应禁止施工。由于施工期噪声对同一个地方的影响是短暂的,并且施工噪声呈间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噪声的影响。(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废弃土方、拆迁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2t,由环卫部门定期拖运处理,不向环境排放。废弃土方产生量共计约为1199m3,建筑拆迁产生建筑垃圾233t。废弃土方为原有路面及植被层表土弃方,用于道路绿化、崖城镇内其他道路施工的回填或道路填洼,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土场,仅设置临时堆渣场对废弃土方进行临时堆存。建筑垃圾肥力较低,不能用于临时用地的恢复,运送至三亚市市政局统一规划的建筑垃圾受纳场统一处置,不向环境排放。综上所述,本项目固体废物向环境的排放量为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拟改造道路沿线主要占地类型是空闲地、园地等,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的植被主要为人工植被。项目地区为集镇,长久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实地调查时,未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土壤侵蚀为轻度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时段为施工期的土石方施工阶段,路基边坡、临时堆渣场是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单元。总体而言,工程建设占地会对沿线植被面积造成一定的减少,但绝大部分为经济作物损失,且数量较小,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甚微。项目区由原有道路的交通运输与周围乡镇组成,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生物种类较单一。3.2.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运营期各种运输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总烃等污染物。根据本项目近、中、远期的预测车流量,类比东方市解放路(13200pcu/d)的实测数据,得到本项目运营远期(2027年)预测年的CO、NO2预测浓度,仍符合国家一级标准限值。拟改造道路沿线地区下垫面平坦,年平均风速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等大气自净过程。同时拟改造道路沿线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本底状况良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背景值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的一级标准的限值。因此,项目运营期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对水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是路面径流。一般情况下,路面径流污染物随着降雨和路面及大气污染物负荷的增大而增大,排污速率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根据文献资料及类比分析,路面初期雨水引起的水体污染物浓度的增量较小,可忽略不计,污染物增量与背景值叠加后不会改变原有水质类别,对水质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项目区评价范围内无地表水体,但项目区地势较低,下大雨时会造成地面及周边淹没的情况,现项目建设后,配套雨污水管网,将项目区下雨时的地表径流通过雨水管道疏通排放,避免雨水漫流,对项目区的水文情势是有正面影响的。由于项目区附近无地表水体,因此本项目施工在严格落实各种管理及防护措施后,不会对项目区环境带来明显影响。(3)声环境影响分析交通噪声影响范围分析本道路红线宽度按30米计。运营近期(2013年),本项目道路红线外昼间等效声级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距离道路中心线21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等效声级预测值距离道路中心线13m外满足4a类标准、距离道路中心线32m外满足2类标准。运营中期(2019年),本项目道路红线外昼间等效声级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距离道路中心线34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等效声级预测值在距离道路中心线24m外满足4a类标准,在距离道路中心线49m外满足2类标准。运营远期(2027年),本项目道路红线外昼间等效声级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距离道路中心线45m外满足2类标准;夜间等效声级预测值在距离道路中心线28m外满足4a类标准,距离道路中心线63m外满足2类标准。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拟改造道路的环境敏感点西园村、西园三组和新村仔分别位于道路中心线两侧约40m、30m和20m处,在此利用海榆西线崖城城西至保港路口段道路交通噪声对西园村和新村仔的影响进行说明。预测结果表明,运营期近、中、远期西园村、西园三组昼间噪声不超标,新村仔近、中、远期昼间噪声分别超标1.9dB、2.7 dB和3.9dB。西园村近、中、远期夜间噪声不超标;西园三组近期夜间噪声不超标,中、远期夜间噪声分别超标0.4 dB 和1.3dB;新村仔近、中、远期夜间噪声分别超标1.5 dB 、2.3dB和3.3dB。(4)社会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征地未占用耕地,不会造成区域内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下降,项目占用部分园地,但对项目所在地农业产生的影响较小。项目工程拆迁数量较少,在采取依法拆迁、合理补偿措施后,对沿线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较小。项目施工期会暂时影响当地交通秩序,增加其他道路的交通运输负担,给居民的出行、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轻微的、暂时的。道路的建成与投入运营,将使沿线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加快城乡贸易流通,运送速度加快,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项目所改造道路是连接及贯通两个规划区(崖城古镇区及保平村片区)的重要道路,项目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规划区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崖城古镇旅游业进一步的开发建设。(5)环境风险评价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为道路运输事故风险。本项目路线未跨越地表河流水体,当此类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后,主要对道路沿线居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经估算,上述事故风险的发生概率很低,在采取一定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后可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3.3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3.3.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3.3.1.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居民区附近施工场地周围设置防尘网,在大风天气禁止路面开挖和建筑拆除施工,临时堆土和建筑拆料的堆放应予以覆盖或做表面固化处理。(2)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在经过村庄密集地区要加强洒水密度和强度。(3)石灰、水泥、黄沙等物料的运输和堆放,应罐装或袋装,并采取蓬布遮盖、表面潮湿处理、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物料扬尘污染。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要用蓬布苫盖,以防物料飞扬。对运送砂石料的车辆应限制超载,不得沿途洒漏。(4)不设沥青和灰土拌合站,沥青和灰土均外购。(5)必须配备足够的洒水车,对施工便道和未完工路面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在敏感路段增铺草垫,抑制道路扬尘污染。(6)必须在物料堆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经常洒水保持堆场内地面湿润,进一步抑制物料扬尘污染。(7)进行路基填土掺生石灰处理、粉喷桩或水泥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路基土填筑和压实等路基施工作业,进行路面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碎石基层、二灰土或水泥土底基层铺筑等路面施工作业,都必须在施工作业路段下风向侧设置临时挡风墙并经常洒水,抑制施工作业扬尘污染。(8)对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应更新尾气净化装置,提倡使用高清洁度燃油,抑制汽车尾气污染。3.3.1.2水污染防治措施(1)管理措施 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严禁向道路沿线倾倒残余燃油、机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配备必要的防护物资施工材料堆场应配备有防雨篷布等遮盖物品,防止雨水冲刷。(2)工程措施 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施工营地采用租用当地现有房屋方式设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由所租民房消纳。 施工废水处理措施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隔油池、平流沉淀池、清水池和泥浆沉淀池。截水沟布置在停车场、机修场、材料堆场的下游,截留施工场地内的雨水径流和冲洗水,引入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砂石料冲洗废水经平流沉淀池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首先循环用于下一轮次的砂石料冲洗,其余用于施工现场、材料堆场、施工便道的洒水防尘和车辆机械的冲洗;车辆机械冲洗废水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用于车辆机械的冲洗。本项目施工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通过隔油和沉淀处理后,可以有效削减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用于冲洗砂石料的水质标准,可以循环用于施工生产。 施工场地防护措施材料堆场堆放石灰的堆场上部设置遮雨顶棚、四周设置围挡、底部采用防渗混凝土硬化处理或铺设防渗膜,防止雨水冲刷及下渗对水环境的影响。3.3.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2)施工期昼间可以采取设置围挡降噪方式,在施工机械作业区域与沿线敏感点之间设置实心围挡遮挡施工噪声,围挡高度不小于2m,可以达到9-12dB(A)的降噪效果,可以满足昼间施工场界噪声达标和敏感点处昼间声级达标;夜间施工噪声超标量较大,对敏感点影响明显,因此夜间(22:00-6:00)应避免施工,夜间停止施工后,不存在夜间施工噪声影响,可以保证敏感点居民夜间睡眠所需的声环境质量。项目如因工程需要确需夜间施工的,需向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提出夜间施工申请,在获得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的夜间施工许可后,方可开展规定时间和区域内的夜间施工作业,并在施工前向附近居民公告施工时间。午休时间(中午12:00-1:30)应暂停作业,避免影响沿线居民的午间休息。(3)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在途径居民集中区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4)对于为了防治运营期噪声污染而采取的通风隔声窗等措施,建议在施工前实施,可同时作为施工期的噪声防治措施。(5)施工人员佩戴头盔、耳塞等降低噪音伤害。(6)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具体监测方案参见报告书第10章噪声监测计划。3.3.1.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期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废弃土方为表土弃方,用于道路绿化、崖城镇内其他道路施工的回填或道路填洼,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土场,仅设置临时堆渣场对废弃土方进行临时堆存;拆迁建筑垃圾等运送至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理。(2)固体废物临时堆场集中设置,堆场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堆垛配备篷布遮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堆场四周开挖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截留雨水径流。(3)固体废物的运输车辆应配备顶棚或遮盖物,装运过程中应对装载物进行适量洒水,采取湿法操作;运输施工废渣的车辆车厢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不得有渗漏现象。(4)工程弃渣的外运委托经三亚市市政局审查合格的专业运营余泥渣土运输单位,按照市政局会同共公安交警部门制定的规定运输路线和规定时间运输。3.3.1.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临时防护措施 剥离表土集中堆置及防护对工程区内原土地类型为园地、花圃的征占地,表层土壤具有较好的肥力,工程施工前剥离的清基土,在临时堆渣场进行临时存放,工程完工后,用于道路绿化客土或崖城镇其他道路施工的回填或道路填洼。路基工程施工区表土剥离厚度为30cm。表土堆放场周围设2排,堆高1.2m装土编织袋挡护,雨季用塑料薄膜遮盖。 施工期路基临时排水措施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边坡土体松散,抗冲性差,当降雨产生的路面汇流顺坡下泄时,易对边坡表层土造成严重的冲蚀而形成冲沟。因此在路基填筑前,在放坡线两侧开挖边沟临时排水边沟,临时边沟应与永久路基排水边沟结合修建,边沟出口处修建简易沉沙池,沉沙池采用矩形断面,尺寸为3.0m(长)×1.5m(宽)×1.2m(深)。以阻截施工区内流失泥沙向施工区外排泄。对新填筑的路基,沿线路纵向每间隔50m在路基边坡上设置一临时性急流槽,急流槽用装土编织袋衬砌而成,底宽0.3m,沟深0.3m,侧坡1:0.5。用以排泄路面上的集中汇流,急流槽在坡脚处设缓冲带。 临时覆盖措施路基施工结束后或临时搁置的开挖作业面,如不能及时做边坡防护工程,遇汛期可采用塑料薄膜进行临时遮盖,以防止降水或径流直接对施工区域冲刷,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2)水土保持的施工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施工期水土流失,关键在于规范施工,是否按照合理的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影响道路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从招投标、监理、合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严格控制施工组织设计,从各个环节上控制,使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为此,提出以下管理要求:土石方开挖尽量避开暴雨季节施工,并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边坡防护及排水设施。控制土石方施工周期,尽量减少疏松土体的裸露时间。项目施工结束后及时清运建筑垃圾至建筑垃圾消纳场,并对场地进行平整,严禁随意乱丢乱弃。3.3.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3.3.2.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加强道路两侧绿化,栽种可吸收或吸附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乔木、灌木等树种及草坪,以控制废气向周围环境扩散,缓解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2)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3)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3.3.2.2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单位应与设计单位做好沟通,在设计阶段做好路面径流的排水设计。当有油类等危险品泄漏时,要紧急通知公路管理部门、公安、环保、消防等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紧急应救措施。同时要及时用吸油材料、隔油围栏进行清理,使事故产生的危险减小到最小。拟改造道路未跨越河流,运营期路面径流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针对有毒有害物质在运送过程中发生泄漏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设计警示标志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并制定应急预案减小事故发生时的环境危害。3.3.2.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敏感点声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声环境敏感点的降噪措施经济技术特征见报告书中表7.4-1,敏感点降噪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见报告书中表7.4-2。采取措施后,可以保证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标。降噪措施的实施由建设单位三亚市崖城镇人民政府负责,在本项目建成运营前完成。跟踪监测和后期追加的降噪措施由建设单位在运营期实施。(2)噪声防护距离与城市规划建议根据运营期交通噪声影响预测结果和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建议在本项目路线两侧道路红线外35m以内区域建筑应以工商业功能为主,禁止规划新建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疗养院等声环境敏感建筑。3.3.2.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按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要求,继续完成拟改造道路绿化带等范围内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保护路基、减少水土流失等目的。(2)对于边坡、临时堆渣场、施工便道等植被受到破坏的地方,应尽快采取措施,使植被得以恢复。(3)进行植被恢复时,只能使用当地乡土植物,禁止使用任何外来物种。在征地、施工阶段占用的可利用的风景树、椰树等可先进行迁移后回用于道路绿化的种植。(4)按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土地复垦措施。科学合理地实行草、花类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特别是对土边坡,在施工后期及时进行绿化,以保护路基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5)过水涵洞应及时清淤,以保障灌溉水系的通畅。(6)对防护工程和绿化工程进行养护。通过制定和宣

    注意事项

    本文(海榆西线崖城城西至保港路口段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