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710884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doc
-
资源ID:2293519
资源大小:1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3302710884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doc
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移民政策法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水库移民工作。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17号,以下简称国务院17号文件),体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于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近,笔者会同州县移民部门的一些同事,就湘西州库区如何以贯彻实施国务院17号文件为契机,把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村寨的特困移民,二次搬迁到城镇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发展,并通过新一轮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实现异地脱贫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这次调研活动共走访6个县、7个乡镇、12个移民村,分别召开了移民群众代表、基层移民干部和县直相关部门人员座谈会,参会人员140人次,走访移民45人,发放问卷35余份。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要以国务院17号文件为指针,以实施新的后期扶持政策为契机,按照州领导提出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要坚持“四个结合”,即:要与解决移民的温饱和扶贫开发相结合、要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要与智力移民工作相结合。借鉴湘西州部分地区“退人还山”和异地脱贫的成功经验,来探索新时期移民工作的新路子。 一、实施二次搬迁,实现异地脱贫已势在必行 湘西州现有大中型水库32座,涉淹8个县市、113个乡镇、587个村、1405个组,共有现状农村移民人口16万人。大部分水库均在1986年以前修建,受历史因素影响,移民前期补偿标准低,生产生活十分困难。2016年,全州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为1500元,比全州农民人均收入2250元少了750元,库区绝对贫困人口2万余人,占移民总数的12.5%。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现状以及与非移民差距越拉越大的现实告诉我们,对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繁,人口稀少,基础设施投入过大以及后期扶持效果不明显的特困移民实施二次搬迁,实现异地脱贫已是刻不容缓。 (一)库区生态环境恶劣,制约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是耕地面积小,土地贫瘠。200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州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55亩,仅为全州农民人均耕地的50%,其中人均耕地未达到0.5亩的移民有9.16万人,人均耕地面积0.1亩以下的移民有1.26万人,并且这些耕地多属贫瘠、低产和旱涝灾害频发之地,土地产出不够养家糊口。凤滩库区古丈县茶叶村马鞍子组系纯移民后靠安置组,全组48户192人,仅有茶叶和桔园35亩和可开垦荒山30亩,人均旱地仅0.3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015元。碗米坡库区保靖县比耳镇亚渔村原来土地肥沃,人均耕地1.8亩,村民生活较为富裕,是远近有名的“女婿村”。碗米坡电站建成蓄水发电后,全村80%以上的良田沃土被淹没,移民人均耕地不足0.14亩,60%的移民无耕地,移民有手无处做,有劲无处使,生活十分困难。二是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极为不便。州内移民后靠安置者居多。他们原来生活在河边,土地肥沃,生产方便,但随着大坝建成和水位抬升,这部分移民被迫搬迁到地处偏远且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山高坡陡,环境恶劣。据摸底统计,全州共有26个村、1500多户、7000多移民居住在此类地区。由于地处边远,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难和用电贵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州库区共有9.4万人饮水难,771个移民小组9.2万人未通公路,25个村未通电或用电贵。前面提到的马鞍子组,由于组内没有水源,每挑一担水,要走3-4里山路,挑几担水就是一天,而一旦遇上天旱,就只能租用拉砂石的拖拉机到十几公里之外的地方拖水喝,用移民的话说:“干旱少雨时,我们这里的水比油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