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第一篇 临邑县总体规划发展背景分析报告.doc

    • 资源ID:2289140       资源大小:725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篇 临邑县总体规划发展背景分析报告.doc

    第一篇 临邑县总体规划发展背景分析报告1. 现状背景分析1.1 山东省地级市及临邑县城的势力圈范围分析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世界,同时也是区域化的世界。随着区域经济整合趋势的加强,区内经济互动特征日益明显,寻求联合发展已成为一种客观内在的要求。以区域城市为主体,联合周边相互合作的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网络或城市联盟,通过城市网络或城市联盟的形式或机制,各城市被带进一个更宽广、更密集的协作领域,城市地位也相应地得到提升。面对新的区域经济和技术环境,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之间的协调联动将日益成为发挥地区整体优势的关键所在。临邑县作为鲁北地区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地处鲁北平原,德州地区中部,东与商河毗连,西与陵县、禹城县接壤,南临徒骇河与济阳相接,与齐河县隔河相望,北靠马颊河与乐陵县为邻。如何正确认识区域化的趋势和区域化对临邑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使临邑尽快融入到鲁北地区的区域城市体系中去,以提高城市地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客观认识临邑县城在区域范围内与其它城市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其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的城市对其影响如何,本文首先从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两个方面分析了临邑县城和周边城市的影响腹地关系,城镇影响力梯度关系,城镇联系强度关系,以辅助为临邑做出合理的发展对策。本次分析选用了HAP软件,分别用1995年,1998年,2000年和2001年的各城市城区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分析。为了能全面反映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关系,本文还选取了与德州相邻的河北省的三个城市:邢台、沧州和衡水。分析结果如下:第一部分:依据人口规模所做出的分析结果图表 1-1995年城市影响腹地范围分析 图表 2-1998城镇影响腹地范围分析图表 3-2000年城镇影响腹地范围分析 图表 4-2001年城镇影响腹地范围分析图表 5-1995年上位城市影响力等级梯度 图表 6-1998年上位城市影响力等级梯度及城镇联系强度分析 及城镇联系强度分析图表 7-2000年上位城市影响力等级梯度 图表 8-2001年上位城市影响力等级梯度及城镇联系强度分析 及城镇联系强度分析第二部分:依据经济规模-市区国内生产总值所做出的分析结果图表 9-1995年城市影响腹地范围分析 图表 10-1998城镇影响腹地范围分析图表 11-2000年城镇影响腹地范围分析 图表 12-2001年城镇影响腹地范围分析图表 13-1995年上位城市影响力等级梯度 图表 14-1998年上位城市影响力等级梯度及城镇联系强度分析 及城镇联系强度分析图表 15-2000年上位城市影响力等级梯度 图表 16-2001年上位城市影响力等级梯度及城镇联系强度分析 及城镇联系强度分析注:由于临邑城区的GDP没有统计数据,所以用县域的GDP数据参与分析。从分析结果看出,山东省影响力较强的城市主要有三个:青岛、淄博和济南。其中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实际上还具有一些在纯粹的定量分析中反映不出来的优势。德州作为临邑的上级城市,但其势力影响范围却远远小于济南对临邑县城的影响。由图中分析可见,德州与河北的邢台和沧州之间的势力圈边界较缓,说明它们之间是并存关系,实力相当;德州与临邑县城之间的势力圈边界弧度很大,并且凹向济南,说明德州和济南之间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只是因为距离摩擦的存在而使济南的影响梯度逐渐减弱,最后和沧州、邢台形成并存关系,没有完全包围德州;临邑县城则一直完全处于济南的势力圈范围内,接受济南的辐射远远大于德州对其产生的辐射。从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来看,济南和周边城市的联系强度远远大于和德州的联系强度,临邑县城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和济南的联系才能更加快速地融入鲁北地区的城市体系,以尽快提高城市地位。上述分析说明,行政区划所划分的界限和实际情况下由城市的人口、经济规模等因素所决定的城市影响力范围是不一致的,城市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行政区划的界限,而应该遵循城市发展的实际规律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从以上四个时间的分析结果看,济南的势力圈范围还在扩大,对临邑县城的影响还在加强,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临邑应客观分析这一现实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选择正确的发展路线。1.2 临邑县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出现剩余并转向第二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劳动力开始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在现代社会中,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是用来测度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和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分析三次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对GDP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临邑县1991-2002年三次产业与GDP的样本数据,进一步探讨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今后制定尽可能合理的产业扶持政策提供依据。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对临邑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下降,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自1996年以来始终居于首位,并呈稳中有升的趋势。这与目前临邑县的实际情况相符:临邑境内有胜利油田的采油厂,为配合采油厂的生产,临邑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业配套生产设施,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的数年内,石油业将仍是临邑的支柱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仍将显著。但处于济南市强烈辐射下的临邑县仅仅在自身的范围内谋求发展是不够的,而应结合济南的发展对临邑县的需求,对产业发展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尽快提高城市地位。1.3 从山东省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看临邑的发展从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构成看,消费、投资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这几个方面的需求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投资方面,据山东省统计信息网提供的资料,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均以高于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速度增长,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达8655亿美元,流出额达7999亿美元。199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占全球资本形成总额的14%。1982年至199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年均增长率为17.2%,其中1998年和1999年分别达到43.8%和27.3%。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速有所减缓,增长率仍达18%。2001年受“9.11”事件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会受到影响,但从长期走势来看,这种发展趋势是不会变的。中国在世界上外国直接投资的第四大吸收国地位,对山东省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的规模和空间是十分有利的。由于跨国并购在外国直接投资中越来越占有主要地位,且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还不到5%,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山东既是重化工业、大型国有企业集聚的地区和农业大省,又是沿海开放地区,外向经济发达,吸引并购投资潜力很大。我国加入WTO后必将带来新一轮利用外资的热潮,也为山东省吸引外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所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未来510年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有望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发展趋势看,总体上讲对山东省是有利的。特别是山东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闻名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有毗邻韩国和日本的地理优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快、有良好的硬投资环境、有一定的人力资源基础以及有海尔等一批著名的企业等有利因素,只要政策得当,山东省吸引外商投资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是巨大的。临邑作为山东省的成员之一,应该充分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正确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不仅仅只关注短期的目标利润和税收之类的优惠政策,更关注产业扩张空间、市场变化、技术力量及人才资源、企业的稳定性等长期发展因素。特别是要解决好投资纠纷、人身安全、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等方面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商务环境,加强自身的发展潜力。目前已有大量外地房地产开发商和其它企业进驻临邑,并且经营状况良好,这说明临邑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消费方面,山东省统计局在对1999年山东省消费品市场的回顾与展望中,分析了制约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居民消费心理的变化降低了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渠道多元化使购买力分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制约了城市工薪阶层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走低,影响即期消费需求;零售物价持续回落,不利于刺激消费。基于以上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启动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注意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消除消费者的“恐改”心理;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加强供给的管理和引导;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使潜在消费需求变为有效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临邑县的消费状况具有同样的特征,因此为了使临邑经济通过消费的增长来拉动,有必要根据以上的分析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以刺激消费。2. 上级城市规划对临邑县的定位2.1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中有关对临邑县定位的分析在上述的德州城市总体规划中,在分析德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时,对济南和德州的关系作了相应的比较。由于济南明显强大的经济辐射力的存在,较之低两个档次的德州是难以将全部市域纳入其经济辐射范围的。与周边城市比较,除济南市外,在第二、三产业均比滨州、聊城、沧州、衡水及其下辖城市更为发达,由此可预想,德州在除济南所在的东南方向外,在其它方向均具有较强的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重力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临邑处于德州的弱辐射区,一般接受济南、聊城、沧州、衡水等一、二级辐射源的经济辐射,但在其自身的经济发展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德州建设发展的影响。临邑县与德州的经济交往时常存在但比较松散,是德州经济辐射的外圈层。在上述德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中,临邑县临邑镇为第二级城镇,为本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接受德州市区以及其它地区的经济辐射并带动本县的发展。在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中,临邑就处在四条发展轴之一104国道上。这条发展轴与铁路发展轴基本平行,构成济德通道上的城镇发展带。2.2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对临邑的影响在济南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规划了若干个次中心城市,其职能为其所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分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其中济阳以轻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商河以纺织、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济南市域城慎空间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主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的点轴放射型城镇布局。其中,沿104国道,济盐公路、京沪铁路形成南北向城镇发展副轴,由商河、济阳2个次中心城市和其它城镇组成。由此可见,德州和济南均把104国道作为其向外发展的轴带。这是临邑寻求发展的契机之一。3. 临邑县发展趋势分析3.1 发展方向通过以上对现状和上级城市总体规划的分析可见,临邑作为济德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之一,更多地接受着济南对其的经济、信息和物质方面的辐射影响。尤其是由于104国道在济南市总体规划中作为发展副轴,从交通便利程度和地理区位上看,临邑和济阳及商河有竞争优势,所以临邑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承担起一部分济南次中心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城市用地可考虑向南发展,一方面满足当地开采石油的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和济南联系的便捷程度。3.2 发展重点大力改善道路设施,合理布局对外交通设施,理顺城区交通混乱的状况。作为济德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既要促进发展轴的繁荣,提供优质的服务及促进自身的发展,又要减少过境交通对自身的影响。完善县域交通网络,实现县域的便捷联系。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妥善处理城区发展和油田的关系,同时要考虑如何加强和济南的联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以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投资环境,为居民生活和就业及城市的发展创造条件。并通过编制本次城市总体规划辅助营造有利的投资软环境,促进临邑的全面发展。为产业结构改革创造条件,结合济南市和德州市发展的需求及自身的优势,规划出合理的用地布局及用地比例关系,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3.3 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大力发展经济,奠定发展基础。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临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规模,从而奠定现代化城市发展新的基础平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逐步优化所有制结构,是发展经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切实稳定第一产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提升第二产业,优化工业内部结构,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物质文明成果转化为全面的现代化文明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变为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全面发展成果。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临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和基本趋势。临邑的另一历史任务的重点就是把物质文明成果转化为全面的现代化文明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变为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全面发展成果。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以实现根本利益为目标,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控制环境污染。完成临邑国民经济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的飞跃;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过渡。第二篇 临邑县人口规模专题1现状概况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519026人。全县总人口中男性261866人,女性257160人,农业人口439563人,占总人口84.7%,非农业人口79463人。全县总人口比上年末增加0.9%。 1993-2002县域各乡镇人口统计 表1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199519941993临邑镇14342314161314112773702720766709965596633866253361407沙河乡17989178821782017723176791769217840赵家乡25509254682545225313253482544125564李家乡20807207632067120561205292052620454临盘镇76308753187398455997555065495954466542105383953475营子乡17776177161763917553175601754717556德平镇609906074760438279792817982833828179282992837128478满家乡16651166311659316502165191651016711碱李乡15742156891587215793159991600216038兴隆镇41009406734033620763206262057820505204952047920505田口乡19068189191880718680186441862918653孟寺镇43225430684292224080240192391123778238472392024006孙安乡19582187681911518997190241848318418临南镇43771434354241643374430574287942642426924268542806林子镇25883257252554226401264142624426074260742611226166理合乡29090289402869228294282392814027973278692778727706宿安乡27566271342747627791276342759927513274672735327124瞿家镇27761276092759328413283642836728172282632826328366合计519026514262510529509846505950500083496020493904492172491273其中城区45912451844497743346419903853337186352063438233437临盘镇直319630642882149815071593采油厂13913131161237712181119051151311181109031057510265注:临邑县2000年县域行政区划调整,黑框表示框内乡镇已合并,斜体表示合并后撤销建制的乡镇。2. 镇域总人口预测19922002年县域人口增长情况 表2 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均增长率县域人口486096491273492172493904496020500083505950509846510529514262519026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增长率1.07%0.18%0.35%0.43%0.82%1.17%0.77%0.13%0.73%0.93%0.66%0.66%(1)综合增长率法2002年,临邑县域总人口51.90万人。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临邑县近年实际,规划近、远期县域总人口综合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据此预测近、远期县域总人口分别为:2008年县域总人口53.8万人;2020年县域总人口57.8万人。(2)线性回归法预测线性增长模型公式:y=ax+b 其中:y为人口数量,a、b为参数,x为规划年份序列数(1992年为1)取1992-2002年临邑县统计年鉴11年全县总人口数据进行线性回归预测经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经验公式:y=3213.6x+482461 (R2=0.9801)则2008县域总人口53.7万人;2020年县域总人口57.5万人。综合上面2种方法,确定2008年县域总人口53.8万人;2020年县域总人口57.5万人。3. 县域城镇人口预测因为县域城镇人口的统计数据不全,难以以此进行预测分析。因此规划假定户籍非农业人口与城镇实际居住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对未来规划期非农业人口分析预测,可以推算出县域城镇人口规模。(1) 综合增长率预测19922002年非农业人口增长率情况 表3 年份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均增长率县域非农人口4811150437543035642359324612166402865680756227771079463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增长率4.83%7.67%3.90%5.14%3.19%4.59%2.58%15.14%2.76%2.26%5.21%5.15根据临邑县实际情况及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规划,近、远期县域非农人口综合增长率分别取5.5%、4.5%。2008年县域非农人口为11.0万;2020年县域非农人口为18.6万。(2) 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回归预测县域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和非农人口统计 (亿元/人) 表4 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GDP7.249.7812.7915.1417.6322.0025.8426.6332.1537.3143.05非农人口4811150437543035642359324612166402865680756227771079463根据临邑县实际情况,结合经济发展计划和规划,预测2005年全县GDP=60亿元;2008年全县GDP=72.1亿元;2020年全县GDP=150亿元通过对GDP和非农人口的相关回归,结果如下:y=925.98x+41930 (R2=0.9744)2008年县域非农人口为10.9万;2020年县域非农人口为18.08万。综合以上2种预测方法,2008年县域非农人口11.0万;2020年县域非农人口18.5万。参照现状规划区城区范围内的非农人口和总人口的比例以及德州市相关规划,预测2008年和2020年县域非农人口/城镇人口=0.55。2008年县域城镇人口20.0万;2020年县域城镇人口33.6万。4. 县域城镇化水平根据上述县域总人口和县域城镇人口预测值,计算县域近、远期城镇化水平为:2008年县域城镇化水平37.2%;2020年县域城镇化水平58.4%。5. 城区人口预测本次规划以规划区建成区范围内现状总人口为基数预测规划城区人口。根据委托方提供的最新(2002年)城区人口资料,在本次城市规划确定的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现状城区2002年常住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下同)为89120人;现状临盘采油厂和临盘镇常住人口为46947人;现状规划建成区总人口为136067人。(1) 综合增长率法预测城区人口考虑到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以及撤县建市的可能实施,规划城区内人口将随着行政调整、经济开发、社会就业岗位增多和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产生显著变化,其主要特征是中心城积聚能力显著增强,城区人口快速增加,因此在人口预测中规划城区对现状规划建成区范围内总人口采用城市人口增长模式预测其发展规模。现状城区与临盘采油厂为县域内最具城市人口增长形态的区域,因此参照现状城区与临盘采油厂11年人口增长情况来预测城市人口增长。19922002年城区油厂人口增长率情况 表5 年份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均增长率城区油厂人口4202343702449574610948367500465389555527573545830059825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增长率4.00%2.87%2.56%4.90%3.47%7.69%3.03%3.29%1.65%2.62%3.61%3.60%采用人口综合增长率法,确定近期综合增长率为4.0%,远期为3.0%。规划城区2008年人口为17.2万;规划城区2020年人口为24.5万。(2) 区域平衡法预测城市人口区域平衡法是根据县域人口预测和县域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将县域内的城镇人口根据区域生产力分布的布局,分配到各个城镇中,由此可以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检验城市人口预测的合理性。根据县域现状非农人口分布类比确定规划城镇人口分配,规划城区(含规划东、西城区)范围内现状非农人口/县域非农人口=0.82。结合现状和发展趋势,规划中心城区首位度近期为0.85,远期为0.75。规划城区近期城镇人口20*0.85=17.0万;远期城镇人口33.6*0.75=25.2万。综合以上2种预测方法,规划确定近期城区人口为17万,远期城区人口25万。第三篇 临邑城区用地规模专题1. 县域土地利用概况1.1 建设用地临邑县土地总面积为1016.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88人/平方公里。全县建设用地23570.9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19%,建设用地利用率为9.2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全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共有1332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11%。农村居民点用地7438.0公顷,人均用地177.5平方米,超出国家规定上限标准27.5平方米.交通用地:全县交通用地有252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7%,主要交通方式为公路,公路干线有104国道、临南路、临武路、永馆路、永莘路、临枣路,另加县道、乡道与干线相联,形成了全县公路交叉网络运输线。水利设施用地:全县有水利设施用地7730.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61%。1.2 耕地临邑县耕地面积至1996年为64265.24公顷,其中水浇地62309.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6.96%;旱地729.8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14%;菜地1197.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86%;望天地29.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04%。1.3 未利用地全县未利用地共有6080.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主要包括荒草地、沼泽地、沙地、田坎和滩涂等,其中荒草地有2439.9公顷,后备土地资源有潜力可挖。2. 城区用地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临邑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城区规模增长迅猛,为此,需要重新研究临邑城区空间结构模式,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区用地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临邑城区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高程(黄海高程)在17.020.0米之间,高差不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列入用地评价因素之列。由于临盘采油厂位于临盘镇,规划区范围内覆盖了大量油水井、输油、输水管线,及1.1亿吨的石油储量,采油厂的勘探开发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影响较大,另外鲁沪首站及断层也对城市的发展带来限制。2.1 用地现状临邑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16.8平方公里,人均123.5平方米,其余用地见表1 。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表1序号用 地 性 质用地代码用地面积(ha)占城市建用地()人均(m²/人)1居 住 用 地R659.839.348.5其中二类居住用地R276.95.75.9三类居住用地R3582.928.029.32公共设施用地C243.5243.517.9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46.03.43.6商业金融用地C2134.29.910.3文化娱乐用地C34.00.30.3体育用地C43.00.20.2医疗卫生用地C58.10.60.6教育科研用地C648.23.53.73工业用地M336.3336.324.7其中一类工业M110.20.80.8二类工业M2326.124.025.14仓储用地W77.777.75.75道路广场用地S283.0283.020.8其中道路用地S1266.119.620.5广场、停车场用地S216.91.21.36市政设施用地U35.735.72.67绿 化 用 地G43.243.23.2其中公共绿地G126.92.02.1防护绿地G216.31.21.28特殊用地D0.80.80.19合 计1680.0100.00123.5注:现状城市人口以13.6万人计。2.2 城市用地结构特征(1)用地布局过于分散,城市形态松散。(2)工业与居住混杂、居住与商业混杂,相互干扰严重。(3)“城中村”现象严重,影响用地的使用。(4)用地比例不协调,居住用地偏大。2.3 城区用地现状分析近几年,建设单位热衷于“生地”开发,致使在建设过程中使城市规模外延扩大,城区结构松散,城中村现象严重,工业节约用地意识差,管理不到位,造成土地大量浪费。(1)2002年城市人口13.6万人,城市用地为16.8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为123.5平方米。(2)有几项指标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见表2 建设用地结构及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 表2类别名称国家标准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临邑城区现状(%)国家标准人均(m2)临邑城区现状(m2)居住用地20-3239.318-2848.5工业用地15-2520.010-2524.7道路广场8-1516.97-1520.8绿地8-152.69.0(其中公共绿地7.0)3.22.1(3)城区用地存在闲置现象,土地利用率低下,还存在大部分低层住宅,需加快旧城改造步伐。(4)农村居民点及村镇工业用地比重过高,土地浪费严重,农村居民点中普遍存在着规划滞后、外紧内松、一户多宅、宅基地超标现象,土地利用极不合理。(5)临盘采油厂采油钻井、输油管、注水管及油井专用电线分布分散、混乱,影响土地使用效率。2.4 规划区范围的界定为便于临邑城区的城市建设和村镇建设与大环境相协调发展,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所规定的“将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确定为城市规划区”,特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为临邑县的城市规划区。考虑到目前临邑县城和临邑县域的现状特征,确定临邑县城市规划区包括临邑镇、林盘镇的全部地域。临邑县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315.4平方公里。3. 城市用地规模的确定城市用地规模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对外交通、居住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确定城市用地规模时,应贯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特别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盲目求大,这种倾向会导致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前期投入增大,过早过多地占用了土地和资金,致使城市松散,社会经济效益不高,不利于城市的发展;二是用地标准压缩过紧,这种倾问则会导致城市在末来发展时没有充分余地和空间,同样不利于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应注意规划所采用的标准与现状用地指标的关联性,要在现状用地标准基础上做合理调整确定。3.1 指导思想(1)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总体规模,本着节约用地,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国家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2)结合各类用地调整的可能性及必要适度的扩展程度,调整用地结构,使现状失调的各项建设用地逐渐趋于级配合理,比例适当。(3)在调整用地结构的同时,结合对用地发展形态演变规律的分析和规划用地评价,优化城市总体布局形态。3.2 用地规模预测目前临邑县人均用地现状123.5平方米,在国标第IV等级内。通过用地调整和现状分析论证,我们认为人均用地调整在120平方米以内还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这样,既符合节约用的要求,又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居住用地:现状人均居住为48.5平方米,超国标上限20.5平方米。应通过对城区内的旧城和村庄改造,调整用地结构,向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居住区发展;同时居住用地以多层为主,城区环路以内严禁低层住宅建设,节约用地。通过上述分析,人均居住用地调整到30平方米左右较为适宜。(2) 公共设施用地:现状人均公共设施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14.5%,人均为17.9平方米。由于城市用地布局向配套齐全、功能完备发展,发展公共设施成为东城区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土地置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市场经济,公共设施用地将有所增加,但其用地规模应控制在城市用地的20以内。(3) 工业用地:现状占城市建设用地20.0%,人均用地24.7平方米,国标为10-25平方米人,工业用地指标不大,今后随着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及开发区的建设,会增加工业用地比例,规划远期占城市建设用地21.3%,达到人均用地25平方米。(4)道路广场用地:现状道路占城市建设用地16.9%,人均道路面积为20.8平方米,鉴于临邑属组团型城市,现状缺少组团联系道路,且道路等级不高的现状,因此在规划中,适当提高道路广场用地比例,远期占城市建设用地19.3%,达到人均用地22.6平方米。4. 土地利用规划重点及节地措施土地利用规划是依据全县土地资源状况和土地供给能力,充分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而综合配置土地的重要依据和手段,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和市域非农建设用地的合理规模,科学调整城市用地布局是其重要内容。既要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又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从而综合发挥土地的整体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必须在规划和建设中采取相应措施。4.1 走集约利用的路子,充分挖掘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潜力城市建设用地一定要以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为前提。过去,人们认为建设现代化城市,就是扩大城市面积,就要占用大量耕地,却忽视了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也应该是切实保护耕地和节约、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过程。当然,扩建城市就意味着占用一部分耕地,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临邑城区旧城改造存在很大的潜力,城区内部及城乡结合部的村庄较多,企业空闲的土地也不少。应该说,这些都为城市建设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城区扩建过程中,要通过科学规划,首先把城区内部闲置的土地以及其他方面的土地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篇 临邑县总体规划发展背景分析报告.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