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华为——IP网络与中国移动IP承载网建设探讨.ppt

    • 资源ID:2282772       资源大小:8.11M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华为——IP网络与中国移动IP承载网建设探讨.ppt

    Page 1,IP网络与中国移动IP承载网建设探讨,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Page 2,汇报提纲,IP网络的发展方向IP承载网建设思路及演进策略中国移动IP网络发展思路探讨中国移动IP专网延伸思路分析,Page 3,业务转型对未来网络架构的挑战,随着竞争加剧,融合终端已经是运营商业务的关键载体。如何能将业务延伸并承载到任何终端之上,是当前国内外各个电信运营商,媒体运营商,门户运营尚,软件开发生产商,设备供应商,游戏运营商包括家电厂商争夺的关键“界面节点”!,业务转型是所有运营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构建高效的网络架构是能否抢占未来全业务竞争战略制高点的关键。,Page 4,无缝服务体验:用户服务体验不会受网络接入方式、承载方式变化的影响;服务不再受网络边界的限制,将来是服务跟着用户走;永久在线:任何对象(人/设备/应用)都是网络的一个元素,并永久性与网络连接,网络无处不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随时随地访问任何他想得到的服务;环境感知智能:网络主动感知用户场景、网络本身的变化以及信息的交互,主动将正确的服务推送给合适的用户,根据使用者需求及偏好提供最优接入手段(固定、无线、移动、传感),形成满足最佳服务质量要求的端到端通道;协同融合:产业融合、网络融合、服务融合,业务基于融合的网络提供。,融合的网络,固网,移动网,未来网络的特征,Page 5,未来网络的架构,网络架构从垂直网络向水平网络演进,IP化和无线化是网络转型中最主要的两个技术方向,简化网络,追求综合低成本(TCO)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整合内容为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并迫使ISP向ICP转变,下一代业务管理和控制平台是制胜的关键。,Page 6,业务网络的技术竞争,业务分类:实时业务、近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从目前的进展看,IMS比较适合解决“实时业务”,即通讯业务;而通讯业务在未来业务是众多业务之一;技术竞争:Web Service在软件领域取得事实上的统治地位,适合非实时业务业务的实现(但也向实时业务渗透,如Google Talk采用XML实现语音通讯)。,Terminals,Access Network,IMS,SDP,Bear Network,Real-Time,Near Real-Time,Nor Real-Time,技术竞争:SIP VS Web Service,业务分类,技术架构,Page 7,All IP架构对分组技术本身提出新的技术需求QoS/PolicyCarrier EthernetIPV6MulticastSecurityAll IP架构对网络的影响是端到端的IP-based客户环境(终端、家庭网关)IP-based业务网络IP-based接入网IP-based传送网,未来网络演进实质是ALL IP,未来网络的演进核心是ALL IP,基于统一的IP/MPLS基础平台;ALL IP网络体系架构本质上是革命性,将逐步淘汰传统的网络架构,重新构架一个新的网络体系。,Page 8,标准组织积极推动ALL IP构架的演进,各大标准组织以IMS为核心,牵引网络各个层面向分组化演进,为All IP奠定坚实的基础;ALL IP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正在成为现实。,Page 9,未来IP网络的典型架构,未来IP网络发展是基于现有IP网络演进,分为长途骨干网和本地城域网,长途骨干网包括IP互联网和IP承载网,分别支撑IMS和IP互联网两种运营模式;本地IP城域网作为综合业务接入网,具有IP互联网和IP承载网特征,通过最后一公里实现终端用户覆盖。,IP承载网骨干网,NodeB,IMS核心网,综合业务接入IP城域网,IP互联网骨干网,IMS软终端,iSAP-U,UMTSHandset,U526,IMS终端,IMS软终端,iSAP-U,UMTSHandset,U526,IMS终端,WiMAX,LAN,互联网业务平台,IMS业务平台,漫游,用户数据库,互联网业务,IMS业务,IP骨干网,IP城域网,最后一公里,Page 10,汇报提纲,IP网络的发展方向IP承载网建设思路及演进策略中国移动IP网络发展思路探讨中国移动IP专网延伸思路分析,Page 11,新业务Qos要求,以上指标引自ITU-T Y.1541,为ITU推荐值,两端距离在5千公里以内;端到端为业务承载网+终端设备的性能指标要求,由于终端技术以及编码方式发展,承载网的各项指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做修正。,抖动指标:ITU-T推荐值为50ms,此推荐值是考虑到网络中的低速链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071-2000的规定,VoIP语音所需要的抖动指标为20ms,Page 12,新业务可靠性要求,端到端业务保持冗余备份路径,主用路径故障情况下流量能够切换到备份路径;主用路径节点、链路故障情况下,故障恢复过程时间满足业务要求:信令业务,如果故障恢复时间小于50MS内,是能够保证对信令无影响,一般情况下可以容忍12秒左右;语音业务,语音业务是实时的,以用户感觉不到有中断来衡量。故障恢复小于50ms是肯定感觉不到的,一般情况下,如果中断达到1秒的话,用户是可以感觉到的,是有可能挂机的,是否挂机是取决于用户的忍耐程度;尽量缩短故障切换保护时间,提高用户满意度,主要考虑因素:故障点影响范围、故障保护技术复杂度和故障保护技术能够达到的效果;核心节点、链路能够实现50ms故障保护,整网的保护能力能够小于1s。,Page 13,新业务安全要求,业务网络安全,包括NGN、IPTV、3G CS、3G PS业务系统和用户业务的安全:不同安全域业务安全隔离:物理网络隔离,或者单一的物理承载网实现基于业务的逻辑网络,逻辑网络之间以及逻辑网络到基础网络任何情况下没有泄漏;安全域内部网络安全可控,承载网提供安全防范手段保护逻辑网络内部关键系统安全,防止业务盗用;IP基础网络安全,IP承载网基础网络(设备)能够有效防范各种非法攻击和病毒冲击,保证网络持续稳定运行,性能没有劣化。,Page 14,网络带宽网络缺乏多种业务流量分析和模型规划;可靠性:网络设计缺少传统电信业务运营经验,存在可靠性隐患;故障导致网络重新恢复时间长,秒级以上;服务质量保证无CAC控制,容易出现带宽过载导致大量用户质量下降;IP网络瞬态QoS特性差,具有突发和不可预知的特点,瞬间时延超过1秒;多业务承载情况下业务感知能力,基于业务提供所需QoS。安全传统IP网络不安全。目前Internet病毒泛滥、黑客成灾、业务盗用严重;可运营、可管理针对新一代的IP承载网,承载业务种类更多,规模更大,并启动QoS、MPLS VPN等技术,传统IP网络没有相应的管理手段,不利于网络规划、运营和维护。,传统IP网络差距,Page 15,IP互联网时代,主要关注网络带宽,IP网络与传统电信网络存在较大差距,IP多业务承载后,多业务对统一IP/MPLS承载网的带宽、可靠性、QoS、安全性、MPLS/IPv6等业务能力和可管理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IP互联网时代,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单一,IP网络多业务承载后,如何将各类业务的设备部件与IP承载网无缝融合,达到传统电信网水平,满足不同业务的承载要求,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IP网络新业务承载面临的挑战,Page 16,业务转型需求推动IP网络技术发展,2005,2009,IP网络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70年代,90年代,2002,2006,Internet技术,IP承载技术,技术特征:无连接、自由组网协议、尽力而为服务 典型网络:自由开放的Internet、企业网,技术特征:有连接、可管控、电信级服务质量保障 典型网络:IP电信承载网络 当前三个热点领域:RACS端到端管控方案,Future,电信业务IP化推动IP网络技术发展,IP承载技术成为研究与应用热点。,Page 17,业务转型推动IP网络运营技术发展,2005,2009,70年代,90年代,2002,2006,Internet技术(路由协议、以太网协议),IP电信网技术(RACS、高可用技术),IP网络运营技术,Future,单业务接入运营(接入服务器、BRAS),增值业务运营(VPN PE,MSCG),信息服务运营(业务控制点),Page 18,IP网络的演进IP承载网,Internet,Telecom Network,WWW,Email,FTP,PSTN/ATM/DDN,C5,C5,C4,C4,IP承载网,SoftX,SG,IP承载网是建立在IP网络技术基础上,提供能够满足电信运营需求的通信网络或解决方案,简单来说,IP承载网IP网络技术+电信运营需求,解决现有IP网络的QoS、安全、管理等问题;IP承载网并不是替代现有IP网络,而是与现有IP网络共存,可以是物理隔离(骨干网),或者通过MPLS技术叠加到现有IP网络(城域网)上,与Native IP业务从资源上分离开,不影响Native IP业务,可承载传统的电信业务,并且支持新的电信业务;IP承载网引入资源管理承载控制技术,实现对资源的统一管理,引入CAC机制,业务使用前申请资源、使用中保证资源、使用后释放资源。,Page 19,IP承载网演进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孤岛,部分业务的承载网络IP化改造,业务网具备未来的演进能力;第二阶段:基础架构完善及布点,IP承载网部分融合,多业务IP承载网架构开始呈现;第三阶段:多业务IP承载网融合完成,并与IP互联网全面互通,3G等成为接入网。,基础构架完善及布点,全面互连的网络,网络孤岛,Page 20,IP互联网,GPRSIP承载,2G汇接网IP承载,2G软交换端局IP承载,TDM RAN,ATM RAN,2G核心网TDM,ATM/FR专线,广播电视网,IP RAN,IPTV承载网,IP互联网,IP承载网演进第一阶段,特征:终端和业务网没有融合,承载网开始从TDM/ATM向IP迁移,降低成本,投资保护,为业务网后续演进准备;IP承载网呈分散的“孤岛”状态,基本没有IP层互通,业务互通主要通过业务网关实现。,IP城域网,Page 21,IP承载网演进策略,第一阶段IP承载网的建设主要是配合业务网的改造,IP承载网呈“孤岛”分布状态,可信任的业务网基本可以保证IP承载网没有安全问题;由于IP承载网业务单一,带宽要求不大,QoS压力不大,通过大带宽和网络流量规划可以有效解决QoS问题;这个阶段的演进主要需要解决IP承载网的可靠性问题,因此IP可靠性技术迅速开始商用,如中国移动T1软交换汇接局承载网(中国移动IP专网)、中国电信各省NGN智能化承载网等,快速故障保护技术使得IP承载网可靠性能够达到SDH水平。,Page 22,IP承载网演进第二阶段,特征:终端和业务网开始部分融合,如3G的移动多媒体业务等,需要统一的IP承载网;具有相同需求IP承载网融合为多业务IP承载网,IP城域网从IP互联网分离,成为综合业务接入网;多业务融合IP网络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并且朝开始下一代IP网络演进,很多国内运营商处于这个阶段。,多业务IP承载网,IP RAN,IPTV承载网,IP互联网,IP城域网,IP互联网,GPRSIP承载,2G汇接网IP承载,2G软交换端局IP承载,IP RAN,IPTV承载网,IP城域网,Page 23,IP承载网演进策略,呈“孤岛”状态的IP承载网逐步开始融合,方向是一个多业务IP承载网,多业务和网络规模的增大,对于QoS、安全和可靠性的要求增大,经验成为IP承载网建设的重要要求;QoS需要依托运营经验、业务规划和业务管控等手段,辅助QoS技术来解决;安全主要采用MPLS VPN隔离不同的安全域,BGP VPN成为IP承载网的关键技术,VPN内部依赖业务网自身的安全策略;由于IP承载网的规模扩大,协议快速收敛、路由计算和FRR等可靠性技术继续完善,并且解决可扩展性问题;主流运营商开始面向下一代的多业务IP承载网建设,如中国电信CN2、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中国网通3G/NGN承载网和BT规划中的21CN等等,以及各大运营商建设中的多业务IP城域网。,Page 24,多业务IP承载网模型,多业务IP承载网分为骨干网和城域网,城域网作为综合业务接入网,提供部分承载网业务接入,其它部分业务直接接入到IP承载网的骨干网;多业务IP城域网成为IP互联网与IP承载网的综合接入网,IP城域网融合了IP承载网与IP互联网的特性;基础架构逐步完善,并且朝下一代IP网络演进。,Page 25,未来承载网络的特征:终端和业务网完全融合,统一的业务网、多业务融合的终端、统一的核心网;IP承载网、IP互联网和城域网全面互通,3G、LAN、FTTX等成为城域网多样化的接入网;业务网通过承载控制层与IP承载网关联,完成业务感知、业务管控和全网统一资源管理,实现业务驱动的E2E QoS保证。,IP承载网演进的第三阶段,全面互通的IP网络,承载控制层PDF,多业务IP承载网,IP互联网,城域网,WiMAX/WIFI,LAN,FTTP/HFC,NodeB,多业务IP承载网,IP RAN,IPTV承载网,IP互联网,IP城域网,Page 26,业务控制,资源管理控制系统(RACS)成为关键模块,通过MPLS DiffServ/MPLS TE方式为每个业务虚拟一张逻辑承载网(有资源信息),逻辑承载网采用逐段控制和分域分层技术,保证了方案的可扩展性;资源管理控制系统(RACS)记录了承载网络的拓扑和管理实时资源情况,从而实现对业务申请的呼叫接纳控制CAC和基于业务提供所需的服务质量。,承载控制实体,承载控制实体,基础物理网,逻辑承载网,请求,同意,业务控制,Page 27,IP承载网演进策略,QoS问题成为焦点问题,也是目前业界研究下一代IP网络的重点,承载控制技术将成为解决QoS的主流技术;安全问题成为解决QoS后的重点问题,由于终端的开放性和网络的开放性,安全问题将非常复杂,IPv6技术和多业务控制网关MSCG将成为主流的技术。未来融合网络中产业价值链的重构对于IP承载网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基于应用驱动提供所需的QoS,支持按业务和用户服务,按业务和用户计费,并支持IP网络目前和今后可能出现的商业模式,具有开放的接口、良好的可实施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Page 28,随着业务网和核心网的发展,IP承载网将平滑演进到IMS承载,IP/MPLS QoS管理可以和3GPP SBLP QoS机制的结合,用于保证IMS下端到端的QoS实现;要求现有IP承载网(骨干网和城域网)具有开放的接口和平滑的业务升级能力,保证IP承载网平滑升级到IMS承载网,实现投资保护。,CSCF3300,CSCF3300,IP承载网,3G RAN,LAN,PDF9000,GGSN,MSCG,SIP A,SIP B,DES,DES,PDF9000,RM9000,RM9000,IP承载网演进方向IMS承载网,Page 29,IP网络设备主流供应商,国内运营商IP承载网市场大部分份额;数据通信是华为研发投入最大的领域之一,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0亿;数据通信研发人员近5000人,在北京、深圳、南京、印度班加罗尔及 美国硅谷设有研究机构,通过CMM5认证。华为提交了 265 篇NGN、IMS及IP承载方面的文稿,成为 ETSI TISPAN,3GPP,ITU,IETF主要成员,并且华为成为众多标准组织的领导者。,华为业界领先的IP承载网专家,Page 30,汇报提纲,IP网络的发展方向IP承载网建设思路及演进策略中国移动IP网络发展思路探讨中国移动IP专网延伸思路分析,Page 31,未来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移动数据新业务的竞争全业务的竞争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用户需求趋于理性政府监管力度增加价值链环节更加细分,但各方定位还有待于明确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新的市场竞争,下一代网络体系架构的规划更加重要。,Page 32,数据业务是移动未来重要增长点,数据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未来ARPU的增长将主要来自数据业务;随着3G牌照的发放,移动数据业务面临来自传统固定运营商的竞争。,Page 33,传统主导运营商的转型在三个方向同时展开,事实上,传统主导运营商已经抢在前面开始寻找“新价值增长点(蓝海战略)”,客户价值优势外溢,对中国移动的威胁,通过价格上的交叉补贴及销售渠道上的天然便利性,从企业级市场逐步渗透进入其中集团员工及其关联群体的客户市场。,FMC技术优势外溢,在客户对宽带无缝体验的强烈需求迁移下,传统主导运营商的利用固定宽带数据技术与移动宽带技术的充分融合将客户成本锁定于FMC。,ICT模式优势外溢,ICT反映了通信从“人人通信”到“人机通信”的本质性变化,其实质是基础通信技术与增值应用、内容的充分融合,并且以控制客户应用需求成本为主要目标。,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传统主导运营商的战略转型,随着3G牌照的发放,将通过固定移动捆绑或者FMC业务来快速侵蚀中国移动的成长空间。,来自传统固定运营商的威胁,Page 34,机遇3G的引入使带宽有了显著提高,单比特带宽成本降低,接入网的尴尬局面得到缓解,业务能力显著提高,宽带多媒体业务成为盈利型业务;全业务运营,开始涉足传统固定领域,提供融合业务;互联网应用趋于搭建一个平台而不是制造内容,互联网在理念和技术上的创新为运营商的转型提供了思路。挑战新的竞争者进入移动市场,现有市场格局被打破,如何保持竞争优势?传统固定运营商将利用固定移动捆绑营销争夺市场,FMC是3G牌照发放带给固网运营商提升客户价值,形成掠夺移动客户竞争优势的又一个有利武器,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加剧,利润降低,如何降低成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话等话音业务严重威胁了传统运营商的主流业务,P2P等应用大量消耗带宽资源,互联网上免费应用的大量出现可能使运营商“有墙花园”的构想成为泡影,如何解决?,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G引入,互联网技术发展,全业务运营,Page 35,应对策略打造OneCM,迎接挑战,保持网络质量高起点规划和建设统一的下一代网络(OneCM)加强基于IP的基础承载网络建设,高起点发展,缩短与传统固定运营商差距,并且一些领域逐步领先;保持网络的高质量,确保在QoS敏感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基于IMS的固定移动融合-FMC逐步开始参与全业务运营,借助移动优势发展固定业务;固定移动资源共享,有效降低CAPEX和OPEX。介入内容,从通信专家到信息专家!避免沦为简单管道,吸收互联网先进技术和IP承载网技术,介入附加值高的领域,成为价值链的核心;,Page 36,中国移动IP网络总体发展状况,CMNET:完成了骨干网和省网建设,但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目前主要承载传统互联网业务、GPRS核心网和部分移动数据业务系统(WAP、MMS、DSMP等);IP专网:覆盖到省会城市C2,主要承载汇接软交换、软交换带外网管、SS7信令采集系统和数据业务监控系统等;IP综合城域网:刚刚起步,部分省份与其它运营商差距较大。,中国移动互联网(简称CMNET)(Internet、部分移动数据业务),骨干网,中国移动专用IP承载网(简称IP专网)(汇接软交换、软交换带外网管、ss7信令采集),省网,CMNet省网,CMNet省网,城域网,Page 37,中国移动IP网络总体发展趋势,中国移动骨干网双IP网络的架构将长期存在: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电信业务的高QoS、高安全性、高可用性的要求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卓越的服务质量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SIP的IMS与WEB Services技术之间的竞争将长期存在。IP城域网高起点建设,实现多业务综合接入:为了降低成本,不宜为CMNET和IP专网分别建设IP城域网;IP城域网应实施QoS和安全高起点建设,作为多业务综合接入网络。,Page 38,CMNET网络现状,3级多层多自治域网络;没有QoS保证,未实施VPN;网内IDC数量较少,内容主要在网外;互联链路紧张,内容访问速度慢;发展用户和发展内容的怪圈:网内内容资源匮乏,访问速度慢-用户不愿接入;用户数量少,访问量小;-内容不愿入驻。,Page 39,CMNET发展环境的变化,发展互联网的必要性: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互联网访问功能一定是未来综合信息通信的“标准配置”;互联网是“全球的大脑”,未来新业务中一定会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互联网正经历着技术和商业理念的变革,为运营商转型提供了机遇;如果不积极发展互联网,未来竞争中在内容方面将受制于人。3G引入和全业务运营有利于打破用户发展和内容发展的怪圈3G引入后,带宽增加,移动用户成为最大的宽带接入用户群;全业务运营后,专线出租业务合法化,有利于集团客户接入业务的发展;接入用户数增加,有利于吸引ICP入驻;用户发展和内容发展将形成良性循环。,Page 40,CMNET发展策略,进行CMnet网络结构优化,适应未来宽带接入的需求网络扁平化加大IDC建设建设内容分发网络进行技术和业务创新,实现从通信专家到信息专家的转型吸收先进的互联网业务经验,涉足内容领域,避免成为管道,如果3G成为管道,将比传统固定运营商的管道威胁更大;“英国电信公司首席信息官称,英国电信(BT)准备做出必要调整,以便取代Google”。,Page 41,IP专网发展现状,扁平化单域结构;通过轻载+DiffServ/E-LSP保证QoS;通过MPLS VPN和各种边界安全策略保证安全;通过无单点设计+快速IGP收敛/TE FRR保证可用性;承载着全球最大的软交换网络,并经过了业务高峰的考验。,Page 42,IP专网发展策略,未来基于IMS的FMC要求IP专网达到“电信级IP网”要求,提供不低于现有电路网的用户感受:目前基于DiffServ/E-LSP是一种粗粒度的QoS保证技术,电信级IP网要求端到端的、基于流的QoS保证;现有IP专网只能通过IP五元组信息实施安全控制,电信级IP网络要求根据业务层信息进行更精细和更严格的安全控制;目前IP专网上实施的网络可靠性技术能够实现ms级别故障保护,未来IP专网多业务承载和规模扩大,要求保持快速的故障倒换;,Page 43,IP专网吸收RACS模型,增强的控制管理功能控制面资源管理资源预留QoS路由业务接入控制业务感知管理面网络OAM技术网管技术网络高可用性技术更为完善的故障检测技术故障处理技术(TE FRR、VRRP、NSF等)IPv6支持,Page 44,IP城域网发展策略,高起点建设综合IP城域网QoS支持近期:支持DiffServ/E-LSP远期:支持基于业务感知的端到端QoS高安全性近期:支持MPLS VPN和各种边界安全控制技术远期:支持基于业务感知的精细的安全控制高可用性组播支持,Page 45,移动IP城域网全业务运营的基础,全业务运营的需要,中国移动逐步进入固定业务领域,需要移动IP城域网提供业务接入;FMC业务发展的需要,面对传统固定运营商的强势竞争,中国移动实施移动、固定融合业务非常关键,需要移动IP城域网解决固定终端接入,保证移动、固定的无缝漫游,掌握用户和接入网资源;3G RAN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IP RAN技术的发展,3G将成为一种接入方式,与LAN、WiMAX、PON等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手段,基站将直接通过移动IP城域网承载,接入移动终端业务;技术和经验积累的需要,未来是ALL IP的时代,中国移动通过IP城域网的建设可以积累力量、培养人才,更好迎接未来的新挑战。,Page 46,地址资源的严峻形势,目前中国移动IPV4地址比较匮乏,大量采用私有地址:目前IM、POC、WAP等业务共用10段地址,为了降低组网复杂度,未采用NAT设备;10段地址只有1700万,面临地址耗尽的威胁:中国移动现有用户已经超过2亿;IM、POC等业务都要求Always online,复用率较低;采用NAT将使建网成本高于竞争对手,缺乏竞争力。,Page 47,IPV6发展策略,依托CNGI试验,积极进行IPV6网络和应用的研究,推动IPV6设备和业务的成熟;现有IP网络建设设备选择关注IPv6扩展能力,保证现有网络的平滑升级能力。,Page 48,中国移动IP网络发展架构,两个骨干网:CMnet和IP专网,支撑两种业务运营:IP互联网和IMS业务,IMS业务均需明确申请(基于SIP),统一帐户,基于业务计费,提供业务所需要的服务质量、可靠性等保证;IP互联网业务类似目前的开展方式,但限定带宽,不保证时延,提供尽力而为的质量等级;一个综合IP城域网:同时提供IMS业务和IP互联网业务接入,具有IP承载网和IP互联网特征,满足两类业务的承载要求。,中国移动IP专网,ASBR,NodeB,IMS核心网,移动IP城域网,ASBR,CMnet骨干网,PDF/RM,PDF/RM,IMS软终端,iSAP-U,UMTSHandset,U526,IMS终端,IMS软终端,iSAP-U,UMTSHandset,U526,IMS终端,WiMAX,LAN,边缘路由器,互联网业务平台,IMS业务平台,SIP,漫游,高服务质量可靠性安全保证,不提供高服务质量可靠性安全保证,基于业务来提供高服务质量可靠性安全保证,ASBR,用户数据库,上网业务,IMS业务,Page 49,汇报提纲,IP网络的发展方向IP承载网建设思路及演进策略中国移动IP网络发展思路探讨中国移动IP专网延伸思路分析,Page 50,IP专网现状介绍IP专网延伸思路分析关键技术方案IP专网与其它网络关系,中国移动IP专网延伸思路分析,Page 51,全球话务量最繁忙的IP承载网,140台华为NE核心路由器,承载了移动2亿多手机用户超过60%的长途话务量,作为中国移动下一代承载网,提供电信级的服务质量及安全保障;中国移动IP专网国干网承载了GSM软交换语音、BICC/H.248/ISUP等信令,还承载了数据业务监控、SS7业务监控和软交换网管等业务。,NE80,ARNE80E,UMG8900,SoftX3000,SoftX3000,核心层,接入层,UMG8900,UMG8900,C3,C1,C2,Page 52,中国移动IP专网是承载了省际长途话音业务的IP承载网,经过一年多的稳定运行,运行效果达到了IP承载网的设计要求:病毒冲击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NGN核心设备受病毒冲击QoS实测数据最大单向时延38ms(昆明-哈尔滨),TMG入中继对端TMG出中继话音时延最大值83ms(昆明-哈尔滨)时延抖动5ms丢包率为0.1%可用性实测数据任一链路中断倒换时间小于50ms(西藏除外),实测平均22.7ms业务效果语音通话质量接近PSTN,音质清晰,接通率高稳定承载规划中的大话务量连续长时间运行无故障(2004年11月底割接),IP专网业务运行效果,Page 53,中国移动IP专网延伸思路分析,IP专网现状介绍IP专网延伸思路分析关键技术方案IP专网与其它网络关系,Page 54,IP专网延伸思路,按照集团公司IP专网规划,包括省际部分和省内部分,目前IP专网的省际部分已经完成规划,二期开局和业务割接正在进行;考虑各省GSM软交换端局和3G建设的需要,IP专网将启动省内部分建设(IP专网延伸)一期工程,打造省内长途业务IP承载平台,IP专网延伸一期工程主要考虑如下业务承载:省际软交换汇接网语音业务;端局软交换信令业务(H.248/BICC等,暂时不考虑7号信令网的IP承载);GPRS Gn接口、3G PS(2007年底业务需求);3G CS(2007年底业务需求);相关配套业务(如DCN、BOSS等)。,Page 55,IP专网延伸架构设计,SoftX3000,BJ,GZ,SH,WH,XA,SY,SD,NJ,CRNE5000E,CRNE5000E,BR,SoftX3000,UMG8900,UMG8900,C3接入层,C1核心层,C2汇聚层,AR,ARNE80E,UMG8900,AR,AR,AR,AR,AR,省A,省B,省C,ARNE80E,IP专网延伸按照三级网络结构目标规划,本期延伸一般按照两级网络延伸;大区核心所在省份一般情况按照“省C”模式延伸,部分业务量较大的省份可以采用类似“省B”方式延伸,非大区所在省份一般按照“省A”方式延伸。,Page 56,业务接入节点设计,中国移动IP专网,MGW,2G/3GGGSN,MGW,CMNet,CR1/BR1,AR2,AR,MGW,G9业务系统,3G业务系统等,CE,SGSN1,SGSN2,3GSGSN1,2G GPRS业务系统,CE,其它业务接入节点,核心业务接入节点,3GSGSN2,语音、信令业务通过独立PE接入,与3G PS、GPRS、MDCN和BOSS等分设PE,确保语音、信令业务的稳定和安全。,CR2/BR2,MDCN,BOSS,其它系统,Page 57,链路选择,带宽规划可以为网络链路、节点设计提供参考,是一个平均参考值,需要考虑流量的突发和IP网络的特点来设计,考虑未来3G PS业务的发展,渗透率和忙时会话次数将进一步增大,3G话务模型将发生改变,相关参数需要调整,存在更大的带宽需求;按照集团公司链路带宽使用要求,正常情况下带宽使用率不超过50,单故障情况下带宽利用率不超过75;按照业务的QoS要求,在单故障情况下需要考虑有同等量的带宽预留,以从分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长途链路采用POS接口,超过4155M,建议采用2.5G POS,超过32.5G,建议采用10G POS接口。,AR2,CR2/BR2,CR1/BR1,AR1,POS,POS,POS,GE,AR4,AR3,GE,POS,POS,Page 58,业务组织,IP专网采用BGP MPLS VPN作为全网业务、应用的统一组织方式,主要划分的VPN包括信令、语音可视电话媒体、汇接网网管、3G PS/GPRS等;,Page 59,中国移动IP专网延伸思路分析,IP专网现状介绍IP专网延伸思路分析关键技术方案IP专网与其它网络关系,Page 60,路由策略-IGP,各省公司移动IP专网保持和中国移动IP专网在一个自治域系统,继续采用当前的AS号;IGP路由协议采用IS-IS,所有节点位于一个LEVEL-2,降低网络维护复杂度。,IGP:IS-IS LEVEL-2,AS:XXXXX,GZ-CR1NE5000E,WH-CR2NE5000E,省内网络,AR2/BR2,省际网络,AR1/BR1,NN-AR,HK-AR1,WH-AR,CS-AR1,GZ-AR,CS-AR1,AR1,AR2,AR,AR,AR,Page 61,GZ-CR1NE5000E,WH-CR2NE5000E,省内网络,AR2/BR2,省际网络,AR1/BR1,NN-AR,HK-AR1,WH-AR,CS-AR1,GZ-AR,CS-AR1,AR1,AR2,AR,AR,AR,WH-RR2,WH-RR1,WH-CR1NE5000E,AR与RR建立双MP-BGP连接,各省公司移动IP专网所有业务通过MPLS VPN承载,采用MP-BGP发布VPN IPv4私网路由;各省公司移动所有地市AR路由器与所在大区RR路由器建立双MP-BGP连接;建议每个大区设置一对RR路由器,分区覆盖,跨地域备份。,路由策略-MP-BGP,Page 62,私网路由策略,中国移动IP专网,MGW,2G/3GGGSN,MGW,CMNet,CR1/BR1,AR2,AR,MGW,G9业务系统,3G业务系统等,CE,SGSN1,SGSN2,3GSGSN1,2G GPRS业务系统,CE,其它业务接入节点,核心业务接入节点,3GSGSN2,CR2/BR2,MDCN,BOSS,其它系统,方式1:直连路由,方式2:多实例IGP路由,方式2:多实例动态路由,对于直接接入AR路由器的业务系统,VPN私网路由采用直连路由方式,引入到MP-BGP;对于通过CE设备接入AR路由器的业务系统,分成两种情况,如果采用交换机接入的,交换机仅作2层设备,VPN私网路由采用直连路由方式,引入MP-BGP,如果采用路由器接入的,建议采用多实例IGP协议或者BGP协议。,Page 63,IGP/LDP快速收敛,可靠性策略-IGP/LDP快速收敛,各省公司移动IP专网全网部署IGP/LDP快速收敛,故障检测机制采用POS接口感知传输帧方式;IGP/LDP快速收敛可以保护所有CR/BR节点故障、CR之间/BR-CR/AR-BR链路故障,保护能力,全国网络1s左右,省网200ms。,GZ-CR1NE5000E,WH-CR2NE5000E,省内网络,AR2/BR2,省际网络,AR1/BR1,NN-AR,HK-AR1,WH-AR,CS-AR1,GZ-AR,CS-AR1,AR1,AR2,AR,AR,AR,Page 64,LDP FRR,可靠性策略-LDP FRR,对于关键链路或者节点之间部署BFD进行故障快速检测,同时部署FRR,提供50ms级别保护能力;BR到CR之间的链路、BR之间的链路可以部署FRR,AR到BR之间的链路可以有选择部署;FRR可以保护链路和除PE设备之间的节点,保护能力50ms。,BFD故障检测,GZ-CR1NE5000E,WH-CR2NE5000E,省内网络,AR2/BR2,省际网络,AR1/BR1,NN-AR,HK-AR1,WH-AR,CS-AR1,GZ-AR,CS-AR1,AR1,AR2,AR,AR,AR,Page 65,可靠性策略-VPN FC(私网路由快速收敛),普通的VPN私网路由收敛是s级别,与私网路由数目有关,一般是每秒5000条路由,收敛时间较长;VPN FC加快私网路由收敛,IGP FC触发VPN私网路由收敛,能够做到与私网路由数目无关。,中国移动IP专网,AR,AR,BR,P节点,PE节点,PE节点,AR,AR,PE节点,PE节点,IP地址,VPN1,路由,NHFEC,BR,CE,Page 66,可靠性策略-VPN FRR,业务系统网元通过双链路接入到IP专网的AR设备上,前面的可靠性技术很难保证AR设备故障情况,需要采用VPN FRR技术;AR作为PE设备,启动Multi-Hop BFD快速检测对段PE设备的存活情况,或者IGP FC检测,通过预先在远端PE中设置指向主用PE和备用PE的主备用转发项,故障发生后切换到备份的AR设备,可以实现端到端200ms或者1s内故障恢复;VPN FRR解决网元双归PE的MPLS VPN网络中,PE节点故障导致的端到端业务收敛时间长的问题,同时解决PE节点故障恢复时间与其承载的私网路由的数量相关的问题。,中国移动IP专网,AR,AR,BR,P节点,PE节点,PE节点,AR,AR,PE节点,PE节点,IP地址,VPN1,路由,NHFEC,BR,CE,Page 67,QoS技术方案,经过IP专网一期和二期经验积累,总结出切实可行的QoS解决方案:网络规划+CAC机制+QoS技术和管理可靠性技术有机结合保证了承载网业务的服务质量,已经在中国移动IP专网等一系列IP承载网得到验证。,Page 68,Diff-Serv策略,Diff-Serv采用PQ+WFQ调度策略,参数设置如下表,可以根据实际调整(与集团公司统一策略)。,Page 69,网络安全方案,IP专网独立于IP互联网,IP专网内部所有业务通过MPLS VPN隔离,形成VPN业务子网,初期设置信令、语音、3G PS Gn、业务系统网管、7号信令监控、数据业务监控等VPN;IP专网到其它IP网络出口严格受控,设置安全控制域,到CMnet骨干通过GGSN,接入城域网固定NGN业务通过SBC等;承载网路由设备严格安全加固,启动协议加密,部署流量检测机制,必要情况下启动合法监听。,CMNet,RAN,SGSN,MGW,专用PE,GGSN,MGW,专用PE,RAN,3G CS/G9VPN,3G PS/GPRSVPN,BOSSVPN,IP专用承载网,MDCNVPN,MDCN,防火墙安全控制域,Page 70,网管实施建议,网管采用集团统一集中设置的原则,服务器集中部署在集团网管中心,采集服务器分布部署在8个核心节点;网管采用分权分域管理的方案,设立三级网管,各省和部分地市采用反拉

    注意事项

    本文(华为——IP网络与中国移动IP承载网建设探讨.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