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海新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ppt
2008.3,曹妃甸滨海新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总体概念规划,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前提和约束,图-任务书中提出的规划范围和时限,图-滨海新城所处区位,一、曹妃甸新城的发展势在必行曹妃甸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快速发展引发的巨大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产业化带动城市化即将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带动城镇空间重组:市域双中心结构的可能与唐山南部地区空间结构重组,图-曹妃甸工业区投资增长趋势,图-津唐环渤海地区规划态势,图-曹妃甸新城未形成状态下的唐山南部地区空间格局,图-曹妃甸滨海新城形成后对唐山南部地区格局的影响,图-现状土地利用分层解析,二、现状特征土地利用特征国有土地存量大土地政策门槛较低原生态资源富集,生态基底特征典型的滩涂潮间带地貌大面积被浅层海水覆盖咸水基质早已形成晚更新世以来4 次较大规模的海侵与大陆盐渍化共同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地下水位高地质相对稳定,面临风暴潮威胁地面沉降速度加快植被退化现象严重湿地退化加快湿地水资源不足、海面上升、风暴潮、海岸侵蚀和地面沉降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滩涂围垦、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工程活动的影响。,图-1993年植被分布NDVI指数,图-2001年植被分布NDVI指数,目标和战略,三、总体思路:创新引领曹妃甸规划理念创新、生态、宜居、安全,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寻求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创新规划方法,以需求为导向,大运量客运系统为引导的区域协同空间组织模式理性增长城市基于集约型的生态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创新的发展模式,节地型城市节水型城市节能型城市环境友好型城市生态优先城市生态安全城市,创新的规划方法,从国际化和国家战略层面理解新城的定位从唐山市域城镇结构优化的角度确定新城的等级从南部地区区域联动的角度确定新城的功能及层次,总体目标 创新之城 生态之城 活力之城,城市性质表述为唐山南部中心城市,环渤海重要的以综合服务职能为主的国际化滨海生态新城。,发展战略影响力战略区域联动战略功能互补战略生态优先战略,人口规模论证区域对比:从环渤海湾城市群的角度分析,曹妃甸新城的规模应该在100200万。基本人口需安置周边产业区人口规模:近期7万人,远期40万人新城自身人口增长:近期约为35万,远期约为90万。当城市基本具备南部地区综合服务职能时,城市人口规模将达40万;当新城成长为远期发展目标,成为唐山副中心城市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滨海城市时,城市人口规模将达130万。建设用地规模当人口发展至40万时,需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左右;当人口发展至130万时,需建设用地至少为117平方公里,图-新城吸纳人口可能来向,总体布局,近两年,国内相继有23个大中城市提出了“滨海新区”或“滨海新城”的规划构想,主要集中在渤海湾、长三角沿海地区、闽东南滨海地区、珠三角滨海地区和北部湾滨海地区。普遍的特点是新的空间增长极体现城市副中心综合职能,与临海产业协同发展强调空间特色滨海特色和生态特色注重城市安全,防风防潮城市中心与外海之间需有缓冲空间滨水区特色营造,国内案例研究及借鉴,国外案例研究及借鉴,两种主要模式填海造地神户改造沼泽鹿特丹,新奥尔良的经验高标准的防潮大堤避免紧邻海滨建设,保留相应的缓冲带,大范围增加缓冲湿地后的环境复原保证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紧急逃生交通通道,建立贯穿整个城市的轻轨网络添加台阶式的防护带,沿岸设置沙洲岛防止对堤的侵蚀,同时可以形成人造湿地。,图-鹿特丹防潮工程三角洲工程,新城之新(一):新型交通体系驱动的新城绿色捷运新城新城必然遭遇繁重的钟摆式通勤交通的挑战必须摆脱旧有的道路交通导向的模式北京模式建立双重轨道交通体系引导区域及内部交通需求以TOD模式建立组团式新城结构,四.规划构思紧扣关键要素:交通要素、水的要素、用地要素,新城之新(二):亲水型新城真正的滨海新城“望洋兴叹”的“滨海内陆”城市模式从“观外海”到“观内海”:打造全新的滨海新城模式运河新城传统:与水息息共生创新:打造功能性与景观性融为一体的多层次人工运河体系,赋予新城水的灵性水的再生海水入侵的忧虑:与其说是入侵不如说是围海造地咸淡转换:并非无源之水,滨海新城的愿景瀛海入城,城中观海真正实现“推窗见海的滨海城市”内港都市打造世界级的滨水公共中心运河美景构建特色空间,建立自防御岛屿状人居系统层叠水系营造北方水网城市,推进前沿生态修复实践,新城之新(三):成地模式降盐去碱的填土模式:多层填土,防止虹吸围堰体系的安全模式:自防御微地形处理绿核组团式的布局模式:构造组团特色,人居系统模式继承现状特色肌理,突出生态修复和生态安全岛屿型人居系统小型组团、围堰边界、功能复合陆地型人居系统,五、总体空间结构空间结构与发展时序的关联性需审慎而明确地把握空间发展时序和结构的关系处理好近远期、主次中心的关系,不能轻易摆动。取得总体空间结构的最优总体空间结构:“双核互动,绿廊相间,远近兼顾,弹性发展”双核:绿核,蓝核绿廊:生态廊道主次中心:近期围绕绿核,远期围绕蓝核,视发展阶段和时机分期启动,六、组团结构三区四轴,组团推进由三条自然水系和生态廊道将将滨海新城自然划分为A启动区、B协调区、C创新区三大片区;依托贯穿其间的4条交通轴线进行联系和组织三条组团间主干路,一条轨道交通,A区启动区布局结构由南至北整体分为三段,即起步区、生态协作区、高教组团。其中起步区规模为5.64平方公里,起步区行政中心、商务中心、游艇中心、生态住区等;在启动区中段规划适于国际国内合作的生态协作区,由一个公共服务核和四个小型生态协作示范组团构成,生态协作区东侧滨河地带规划低密度旅游休闲住区,满足国际协作高品质休闲、娱乐、居住需求。在启动区北部规划综合性高教组团,以吸引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校设立曹妃甸生态新城分校(可布置1500亩高校6个)。起步区和生态协作区之间保留大型绿色生态斑块进行隔离,起步区东侧规划大型河口湿地,各小型分组团之间用绿色生态廊道加以分隔。,B区协调区布局结构滨海新城的副中心承东启西、承前启后,一方面弥补启动区建设空间、功能构成和层次的不足,一方面又作为提升滨海新城在城市发展中期阶段层次和水平的重要载体。柳赞镇为中心形成5个生态协作区及1个生态综合住区,在东西滨河地带布置生态旅游休闲小型组团。南段为预留的生态公园和生态住区。北段规划一个绿色产业区,主要功能是生态工业和物流。中段和北段之间结合地址不稳定地带预留生态防护廊道,各个组团之间形成生态隔离带。,C区创新区布局结构其公共服务职能处于最高级别。由南北组团间分隔道路形成东中西三个发展带。东部发展带以中间的运河为界,北侧布置生态产业区和高教科研园区,将成为重要的高新科技和生态技术研发基地;运河南侧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国际社区+旅游度假,以吸引高端人才进驻。中部发展带围绕内海形成新城最具亮点的核心圈层,北侧为生态型CBD区,南侧为会展中心和滨水游乐区;南部运河东岸形成信息产业组团,运河西岸为会展商务组团。CBD区以北为未来的政务中心;政务中心北侧为生态住区。西部发展带以地震断裂带为生态隔离廊道,北侧为大型生态住区;南部临近生态廊道一侧规划为生态协作区,其余为生态住区。,七、土地使用规划建设用地规划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131.7平方公里,其中A-启动区24.15平方公里,占总建设规模的18.3%;B-协调区23.58平方公里,占总建设规模的17.9%;C-创新区65.1平方公里,占总建设规模的49.4%。居住用地符合标准值的20-32%;道路广场用地高于标准值的8-15%;绿地则明显高于8-15%的标准值,充分体现绿色生态的直观特征;工业用地则明显低于标准值的15-25%,是和新城所处的区位特征、大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及新城所起作用相吻合的。由于新城主要提供高端公共服务、行政管理职能,相对安排了较多的公共设施用地。,非建设用地规划:生态空间规划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缺位”:导致城市蔓延式扩张农用地耕地和基本农田:近期严格保护,远期统筹优化;水产养殖:局部保留、整合,构造特色休闲空间水系河网依照建设北方水网城市的目标,规划三级水系基础水网、次干水网、主干水网,水系的间距达到500米左右的标准,形成了不同级别水系与城市组团和用地布局的紧密结合,构建富有特色的空间形态特征,同时起到重要的防洪、滞潮、排涝、降盐碱的作用。主干水网划分城市组团,间距5公里左右;次干水网对城市组团进一步细分,间距1公里左右;基础水网城市组团内部的基本水网,与用地紧密结合,改善组团内部肌理,营造中微观尺度的亲水空间,间距控制0.5公里。,湿地体系规划原有湿地类型:唐山南部地区原油湿地类型主要有稻田、养殖场、河渠、水库、芦苇沼泽、盐田、滩涂、泻湖等7大类人工湿地规划平原水库、动植物公园、郊野公园等,建立高水平的郊野、休闲、游憩系统。南部沿海保留的鱼塘等形成水产养殖湿地,成为城市休闲的旅游特色区。自然湿地:鸟类天堂、生态绿肺滨河湿地:主河道两侧绿化带控制200米宽,种植喜湿、水生植物等。次河道两侧绿化带控制60米宽。河口湿地:对主要两个河口地区采用整片湿地化改造,扩大河漫滩范围,加密河网密度,组织多样化岛屿状湿地景观,便于动植物栖息繁育,减缓海水、潮汐入侵。潮间带滩涂湿地:滨海大道以南临外海地带,形成若干密闭度高的湿地群落,候鸟迁徙和水生滩涂动植物良好的繁育、栖息场所,同时成为防风、抗潮、保护滨海大堤和滨海大道的缓冲区。野生动植物湿地和动植物走廊:在滨海大道两侧以及溯河、大清河河口地区规划若干野生动物湿地,生态防护空间滨海生态防护系统主要针对风暴潮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生态防护体系包括生态防风林带、生态缓冲带、防护堤、防洪闸、滞潮水系等,共同构成维系滨海新城安全的重要防护空间。自然生态涵养系统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延续性和均衡性,主要由郊野公园和各种湿地构成。组团间隔离防护系统为突出新城按多中心组团布局的结构,控制单个组团规模,抑制城市摊大饼蔓延状发展,在组团间利用水系、绿地、湿地和郊野公园等构成生态屏障,成为组团间隔离和防护系统,真正体现“淹没在绿色中的生态城市”的设想。,八、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分类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六大类: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公共服务设施分级滨海新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为市级组团级社区级三级体系。,图-公共服务设施等级分布,图-行政办公设施布局,图-商业金融设施布局,图-文化娱乐设施布局,图-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图-体育设施布局,图-中小学规划布局,景观系统规划“海、港、城、岛”构筑多层次的总体景观格局,展现“蓝海湾、生态河、绿带网、休闲滩、岛屿城”的景观体系.营造特色明晰的景观带强化重要的景观轴线及视廊展示风格多样的景观风貌区激活不同类型的景观节点塑造丰富的城市轮廓线及建筑形态建构多样化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亮丽的城市照明景观,九、开敞空间体系规划景观系统、公园体系、游憩系统,公园体系规划两大城市公园体系建设用地之外的公园系统包括郊野公园、植物园、野生动物园、湿地公园等;建设用地之内的公园系统城市公园,包括大型游乐场、市民公园、主题公园、组团公园等。,双十字绿地景观格局以溯河、滦南第二泄洪道和地震断裂带为生态分隔带,形成双十字绿化景观格局。多层次公园结构城市级、片区级、组团级,公园体系能够对城市建设范围实现全覆盖,使居民出门5分钟之内就可以到达一个公园。城市级公园:服务半径5000m;片区级公园:服务半径1000m;组团级公园:服务半径500m。,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多样化城市游憩体验多层次的游憩廊道体系多层次的城市观光体验带全方位的城市游憩体验区立体式的城市游憩观光点,十、区域规划协调,建立区域规划协调机制促进规划布局整合沿海发展带规划布局整合沿海-内陆纵深发展带规划布局整合,绿色产业体系曹妃甸新城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外部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区域产业重构趋势明显产业重型化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单一新城产业发展原则生态原则创新原则服务原则新城产业空间布局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绿色第三产业:生态特色产业研发、高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旅游度假产业,支撑体系,十一、绿色交通体系规划绿色交通系统与新城发展:为大众服务的捷运新城宏观尺度交通结构的优化与土地使用结构的优化同步考虑中观尺度交通与高效的土地使用互为支撑微观尺度舒适宜人的交通功能和尺度。,绿色交通系统的构成清洁城市:短出行、紧凑化、混合功能和用地绿色交通结构:公交主导绿色交通工具:提高交通工具的清洁化水平、混合动力绿色交通使用方式:乘车共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驱动方式、可再生能源,新城交通发展目标良好均衡的交通结构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公交分担率达到50%以上;创造适宜步行和非机动交通的设施环境,步行和非机动交通分担率不低于35%;个体机动交通分担率低于15%。高效的区域可达性和内部可达性建设通达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城市半日往返的快捷客运网络;构建通达唐山市域1小时快速交通圈;滨海新城与曹妃甸工业区间公交断面运送能力高峰小时不低于10万人次;新城内部公交系统站点300米覆盖率达到75%,500米覆盖率达到100%,通过公交体系半小时内可达城市任何地点;新城内部道路运行效率良好。绿色交通运行特征:交通节能减排达国内先进水平,交通系统模式层次分明、分层集散的交通网络,对外交通系统沿海高速客运铁路线位及车站选址分析1号线位2号线位3号线位,曹妃甸机场选址分析滨海场址内陆场址,对外公路衔接与场站规划,干线公交系统规划区域交通特征:庞大的通勤流干线公交系统的选型:城市干线公交系统轨道化区域快轨内部轻轨不建议采用BRT系统干线公交与新城的协同发展线网规划线路制式线网规模,基于TOD模式的用地布局对城市结构的优化对用地布局的优化城市中心与轨道交通枢纽城市人流集散中心与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特色的提升停车换乘PARK AND RIDE和KISS AND RIDE,道路系统规划规划次干路以上道路总长度602公里,其中快速路63公里,交通性主干路123公里,生活性主干路102公里,次干路314公里。次干路以上道路网密度4.6公里/平方公里,高于3.1公里/平方公里的规范值。快速路:划分组团、快速疏通性主干路:交通性与生活性次干路:组团内部干路回复人性化的道路空间街区尺度的协调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可达性与安全性、功能性统一,自行车系统滨海新城组团化布局的模式,平均组团半径在3-4公里,特别适合自行车交通方式。自行车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也吻合滨海新城生态化的要求。,步行系统林荫步道滨水步道城市慢跑系统(Walking and Jogging),十二、给排水系统规划水资源短缺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和滨海新城可从陡河水库年引水9000万立方米,无法满足滨海新城远期1.35亿立方米/年、每天37万吨的用水需求。解决策略 海水资源利用根据曹妃甸新区产业配套服务区概念规划,在产业配套服务区内,新建一座20万立方米/日的海水淡化厂,其中可为滨海新城供淡水10万立方米/日,折合水资源2800万立方米/年。再生水资源利用2020滨海新城再生水量约为1.08亿立方米。其中,3700万立方米用于新城的城市杂用;3000万立方米通过管道输送到曹妃甸工业区进行置换陡河水库引水资源;剩余可用于城市生态景观用水。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由于雨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城市雨水资源不宜参与水资源供需平衡,可作为城市水资源的补充。水资源置换统筹调配曹妃甸工业区和新城水资源,用新城再生水资源置换曹妃甸工业区生产用陡河水库引水。,通过发展海水淡化、中水与雨水利用以及水资源的有效置换可使新城水资源的供需达到平衡。,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生态社区雨、污水综合利用示意图,市政供水规划结合新城分期开发建设,分别在新城A区、B区、C区各新建一座水厂,水厂规模分别为6.5万立方米/日、8.5万立方米/日和10万立方米/日,供新城生活用水,水厂水源为陡河水库引水。规划沿滨海大道建设陡曹输水支线至滨海新城,设计年输水能力7000万立方米。再生水厂结合污水处理厂分散建设。再生水可用于工业用水、城市杂用水及生态景观用水。,综合考虑新城不同供水水源水厂的分布情况及同曹妃甸工业区置换水资源的需求,按照供水水源类型的不同,规划将新城划分为三类供水分区A类水库水、淡化海水供水区;B类水库水、再生水、淡化海水供水区C类水库水、再生水供水区。,供水分区及设施规划,市政排水规划 排水体制 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污水工程规划 新城共规划了5个污水排水分区,每个分区设1座集中污水处理厂。雨水利用规划规划结合场地竖向、道路竖向及水系分布,将规划区分成了69个排水分区。根据规划用地布局及水系分布,在滨海新城规划了多处雨水生态塘、雨水生态岛和湿地系统。滨海新城生态社区雨水利用技术集成,雨水排水分区及设施规划,图-污水排放分区及设施规划,十三、城市环境保护水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配套污水收集管网系统以及中水回用系统建设,降低河流水环境及近岸海域污染负荷采用LID技术对雨水进行收集并综合利用。在淡海水交汇处设闸,营造相对独立的淡、咸水环境,维护水生态环境,同时发挥蓄淡补源作用,防治海水入侵。进行河道综合整治。设置地下帷幕坝,加固防潮堤,延长海岸带砂坝,强化海岸带生态防护林,阻断海水入侵通道。,图-水环境功能区划图,图-人工湿地典型工艺流程及剖面图,图-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大气环境应通过区域协调合作,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要求重点污染企业如热电厂、综合性生活垃圾焚烧厂必须通过同步建设废气治理装置,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废气排放达标率。构造绿色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污染。尽可能采用集中供暖,普及使用新能源。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减 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原则,充分体现“生态城市”理念。根据环境规划,滨海新城垃圾处理采用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生活垃圾可以达到减量90%以上。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或供热。依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依靠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结合周边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气力管道垃圾收集系统,新城能源发展战略滨海新城将发展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地热、污水热泵、地源热泵为辅的供热方式。将发展双向对置气源点供气的环枝结合的中压天然气管网系统。将发展以城市电网为主(实现每座110kV变电站有两个不同方向的电源)、太阳能、风能及楼宇燃气热电冷三联供为辅的供电形式。通过低能耗建筑的建设,优化能源供给系统,实现冬季低采暖空调能耗和较低电耗。,十四、能源系统规划新城能源规划总体目标:优化能源利用体系,在综合能源规划的角度考虑城市能源市政设施系统(供热、燃气、电力)的高效利用和配置。采用常规能源利用和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集中式能源利用和分布式能源利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能源利用模式。建立区域能源高效供给系统及降低输送过程中能源消耗等多种途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区域性部分自给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注重能源利用的多元化和清洁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图-滨海新城能源结构,供电工程规划电网规划传统能源利用电力负荷预测:180300万kW 变电站和高压走廊:规划220kv变电站7个;结合城市防护绿地和城市交通性主干道建设规划高压走廊,走廊宽度为40米。分布式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发电:滨海新城风能资源具有比较好的区域优势,年有效风能储量达500千瓦小时/m2。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光伏发电,风光互补路灯、太阳能路灯及传统路灯在性能、维护、成本上的分析对比,供热工程规划热负荷预测:500万kW集中供热主要用于高强度高密度集中建设区热源规划:王滩热电厂、配套产业区热电厂(扩建至4*30万kw)热力管网:沿唐京大道、盐场路、滦南大道、油田路布置集中供热主干管。其他供热方式主要用于低密度低强度分散建设区热泵技术供热:包括水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污水热泵系统。地热供热燃气热电冷三联供:主要用于高档商业建筑和研发办公楼,图-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示意,燃气工程规划燃气总量预测:2.7亿立方米/年气源规划:冀东南堡油田曹妃甸工业区LNG项目燃气设施规划管网级制:次高压A-中压A两级天然气门站:1座天然气调压站4座LNG调峰站:1座,图-人工围堰式场地处理,十五、竖向规划排涝方式规划区地块内雨水采用管网或明渠支河就近分散入河网,自排为主,强排为辅。河网排涝通过河网水系、节制闸、泵站控制、蓄排结合、实行低潮节制闸自排、高潮泵站强排。海潮水位正常潮水位:低潮位平均0.89米,高潮位平均2.75米;50年一遇海潮水位4.34米;100年一遇海潮水位4.47米;200年一遇海潮水位4.59米;内涝水位200年一遇4.3米;100年一遇4.1米;50年一遇3.9米;25年一遇3.7米。常水位校核标准普通场地标高应在3.35米以上。设防标准,滨海大道和滨海防护大堤按200年一遇海潮水位确定设防标准;城市次干路以上道路按50年一遇内涝水位确定设防标准。建设用地场地标高按25年一遇内涝水位确定。各项高程的确定滨海大道路面标高为5.8米。滨海大道防浪墙墙顶标高为小于等于7m。城市次干路以上高程应在4米以上。现状地形高程在海拔2.54.3m之间,平均海拔2.7m。根据场地防内涝标准,场地高程最低不能低于3.7米。,图-滨海大道的防波堤剖面,十六、城市安全体系城市安全体系框架的建立,城市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国际特大滨海城市安全标准设置安全防范与设施建设标准。,表-18曹妃甸新城安全体系框架,滨海新城综合安全规划,表-18曹妃甸新城安全体系框架,海洋灾害应急规划修筑抵御200年一遇风暴潮的防潮大堤河流入海口修建五个防潮闸区内永久建筑采用底层架空的方式,防震抗灾应急规划新城建设避让西北-东南断裂带提高城市安全等级,新城建设按照级烈度设防规划三个水上消防站,图-防风暴潮大堤与建筑底层架空措施,滨海新城综合安全规划,表-18曹妃甸新城安全体系框架,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规划12个室外避难场所:规划每个组团配备一个中长期室外避难场所,共12个。服务半径2000-4000m,高程应高于200年一遇防洪标准。6条I级疏散通道:按照两级标准设定避难疏散通道,I级疏散通道有六条,II级疏散通道有五条。,应急联动平台建设综合通信指挥平台综合信息平台专家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完善各专业子系统,图-避难场所与物质储备,图-应对海啸的应急避乱场所指示与防海啸的闸门,图-城市应急联动中心软件系统结构示意图,十七、规划建设分期近期启动阶段主要规划建设起步区,初步建成为曹妃甸工业区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区。中期协调阶段重点建设城市副中心及内港滨水地带,包括城市行政中心、商业中心、会展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等组团,形成极具活力和较为完善的城市机能。远期完善阶段重点发展居住和产业组团,同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旅游度假接待能力,形成较为成熟的城市氛围和机能,成为渤海湾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现代化宜居新城。,第二部分 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目标与理念,案例与借鉴,城市设计,目标与理念,规划目标,根据曹妃甸滨海新城概念规划的总体定位,滨海新城将建设成为环渤海重要的以综合服务职能为主的国际化城市,城市设计要求其在发挥环渤海中心城市的作用下,重点体现融“海、港、城”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形象,突出创新、生态、活力的国际化新城特色。,设计理念,依托交通体系构建城市发展模块规划以依托城市交通体系的组团化发展作为基本理念之一,体现城市建设的集成化控制和功能组团之间的相互协调。以“绿廊、水网”为沟通“海、港、城”交融一体以自然基质的生态廊道和天然水网以及人工建设“瀛海入城”的内港为契机,使海景、城景融为一体。实现“以内海为景观,以港岸为乐园,以城市为家园”的城市生活空间。控制总体建设规模,划分开发强度分区在合理控制整体开发强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区域的自身条件和未来功能定位要求,划分为低强度区、中强度区和高强度区,严格控制生态控制区和不可建设区。功能多元化,土地复合开发针对建设用地较为分散的现状条件,采用因地制宜的灵活方式,有机的划分功能分区,形成各类功能在大集中前提下的相互渗透。,案例与借鉴,加拿大温哥华格兰威尔岛,悉尼达令港,芝加哥滨湖区,巴尔的摩内港区,案例特点,案例名称,公众利益在开发战略上,不以追求最高的经济利益为目标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性开发,而是从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角度出发,与周围城市社区整体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周围居民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拥有多种功能、可容纳不同活动的城市公园,从而保证城市建设为城市社区服务的强大生命力。,持续建设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有限资金的集中使用,而且在建造过程中始终保持延续性,使人们总是能够看到不断演进中的新城。,多样化交通交通规划中对多样化交通模式的重视是城市建设的一大特点。采用一个多功能的交通体系,鼓励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轮渡交通以及步行交通在内的多种出行方式。便利的公共汽车和轮渡,以及环境优美、自成体系的步行系统,吸引人们放弃私人汽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政府主导在开发建设中,以政府为开发主体,由政府指定公共机构与其他相关的私人机构和非盈利机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从而避免了私人开发商为追求最大利润而损害当地公众利益的弊端,保证了当地居民继续使用这一城市空间的正当权益。,多元的文化生活建设易于促进交流的公共空间,并且使每一个区域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多样的建筑形式不同功能的建筑分布在内港周围,多样的风格丰富了岸线的景观层次。,确立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强调滨水区功能复合发展与合理开发注重滨水区空间环境的整体性,借鉴与启示,居住功能居住是城市滨水区开发最早的功能之一,它的开发能较快回收开发成本,树立城市形象。这一功能大多出现在滨水区早期开发中。,商业功能商业是城市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商业是其日常运转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聚拢人气的重要手段。,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营造滨水地区整体环境不可缺失的空间要素,一方面它是具有蓬勃个性的生长空间,满足人与社会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周边房地产价格,增加城市竞争资本。,休闲功能滨水区休闲功能指穿插在其它功能组团之间的漫步道、小型开敞空间等供游人休憩的场所。它一方面起到丰富空间效果,增添景观层次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是联系滨水区不同功能组团的“胶合剂”。,博览、会展功能这是滨水区中最具特色的功能,博览、会展功能大都同城市整体功能相联系,大都处于滨水区核心位置。大尺度的建筑为任何一项大型活动提供适宜场所,加强核心作用并塑造出滨水区标志性空间。,商务功能商务功能是城市经济、贸易的中心、服务业的聚集地,而滨水区的商务功能也与城市整体功能紧密联系,是城市中最为繁忙、最具人气的地区。一方面高昂的租金和地价是商务及其相关功能运转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高耸的商务楼字成为滨水区的空间制高点,形成了不同滨水区的标志性建筑集群。,城市设计,A区启动区,启动区鸟瞰图,区启动区,区启动区,启动区组团划分图,启动区城市设计总平面,功能分区 启动区由南至北按照建设时序与不同功能整体分为三段,即起步区、生态协作区、高教组团等。起步区以南为海防林带,起步区与生态协作区中间为平原水库,高教组以北为基本农田保护区。这三段由于所处的建设时序、主导功能、基底条件和环境条件的不同,组团规模也各不相同。从总体结构看,从南到北,组团的规模逐步缩小,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逐步减少,生态廊道比例逐步增加,生态环境条件也越来越好。,启动区 启动区位于总体规划用地西部滨海地区,总用地规模约为37.67平方公里。,区启动区,启动区开发强度控制图,启动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及使用强度控制,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以生态廊道为分隔,以密集水网为脉络,以公共设施为核心,以居住功能为本底。起步区的核心区规划为高强度开发建设区,其余区域规划为中强度开发建设区。生态协作区和高教组团位于内陆部分,这两个片区均由生态廊道划分为若干组团,其公共服务核规划为中强度开发建设区,其余部分规划为一般强度开发建设区。,区启动区,启动区轨道交通规划图,启动区道路交通等级规划图,道路等级 启动区的各个板块由三条纵向的主干道串联,并在每个板块内部以主干道组织外环路,在此基础上用格网状的次干道和支路进一步划分街区。道路性质 启动区内的道路按照不同功能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轨道交通 规划区内的公共交通形式分为两种,一是市域轨道交通,二是城市轻轨(LRT)。非机动车交通 按照人车分流的原则,在公共服务区形成内部连续的步行道路,便于步行方式便捷地到达每个区域中心。码头 在内运河的西部起点规划了两个码头,在滨海大道北侧将水体引入启动区内部。,区启动区,启动区视线走廊分析图,启动区开敞空间设计导引图,景观和开敞空间规划大地景观规划用地中部570公顷的油田公园。绿化通廊各功能组团之间留出的集中带状绿地,宽度200米左右。景观轴线景观轴线是用于组织各个功能组团内部的带状景观和开敞空间,宽度在50米左右。景观节点各个功能组团内部集中的景观开敞空间,分为集中绿地的自然景观和集中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文景观。,视线走廊规划 启动区以绿化廊道和景观轴线作为主要视线走廊。另外还重点考虑了建设区与水体之间的视线关系。,A区起步区,起步区,起步区日景鸟瞰图,起步区,起步区夜景鸟瞰图,起步区总平面图,起步区,起步区功能分区图,起步区,规划结构 规划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限制条件,在对基地进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地区建设用地,以一条贯穿起步区中部的绿轴、水轴的结合体为主脉,并以道路系统为骨架,城市轻轨(LRT)系统为纽带,叠合四横七纵的水网体系,建立起起步区明晰、均衡的组团构成关系及组团发展模式,形成一个整体连续、自然舒展、高效便捷的布局结构。,起步区道路交通规划图,起步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对外交通 起步区通过三条主干道和大容量轨道交通与城市其他地区联系。轨道交通系统 构建了快速、大运量及高标准的对外轨道交通系统,实现内外交通的方便换乘转运。道路网体系 起步区内主要道路呈“四纵三横”的布局形式。规划起步区内的机动车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级别。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静态交通设施主要为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考虑分散布点和生态化设计。步行系统 以人车分流为原则,结合滨水绿化廊道、滨水公共开敞空间等形成连续的步行道。水上交通系统 规划在文化创意中心和会展中心设置两处游船码头。,起步区,起步区绿地广场控制图,起步区景观控制图,起步区风貌分区图,景观分析 规划景观结构由景观轴线、景观分区、景观节点、景观通廊和特色景观界面构成。,城市要素设计 起步区的城市要素主要包括视线通廊、城市门户及城市地标等。,绿化分析 规划主要结合水系布置“一横两纵”的绿轴。“一横”指规划方案在共享区中部结合商务区建成水道蜿蜒曲折,带有野趣的水体景观。“两纵”指结合水系设置并联系居住组团的两条绿化廊道。,起步区土地使用图,起步区,土地利用行政办公用地 用地面积约为13公顷。商业金融用地 用地约40公顷。文化娱乐用地 用地约42公顷。体育用地 用地约12公顷。医疗卫生用地 用地约4公顷。多功能用地 规划多功能用地约56公顷。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共约187公顷,其中一类住宅用地约36公顷,二类住宅用地约127公顷。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约148公顷,其中道路用地约146公顷,广场用地约2公顷。,起步区开发强度控制图,起步区,开发强度分析 规划一般居住用地的平均容积率为2.1左右,其配套设施的的容积率控制在1.0以下。商务区和商业区为体现城市面貌,充分利用土地价值,容积率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一般在2.03.5之间,部分地块可以达到3.5以上。会展中心区容积率宜控制在1.52.0。点缀在绿地中的文化娱乐建筑主要是一些低层建筑,容积率控制在0.6左右。,起步区,起步区风貌示意图,B区协调区,B区协调区,协调区鸟瞰图,功能分区 本区域以商业商务、政府办公为主导功能,并配套城市级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科技展览和商务酒店等多种功能,通过中高强度开发形成辐射周边区域的城市公共服务核心和景观中心。将土地利用、交通体系以及绿化系统一体考虑,建立起明晰、均衡的组团构成关系,既有效突出本区域作为城市核心的主导性功能,又能为外围组团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C区创新区,创新区鸟瞰图,C区创新区,创新区总平面,城市设计意向 创新区的核心区域是曹妃甸新城最高级别的公共服务中心,是城市的“公共会客厅”。规划围绕内港形成独具特色的海港型城市中心区。借鉴芝加哥、悉尼等城市滨水地区的成功建设经验,利用内港、运河、主次支河网交汇的地形特征,将城市公共活动与滨水区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滨海水网城市的特色。滨水活动是本区域城市设计的主题和亮点。,C区创新区,创新区功能分区图,创新区规划结构示意图,功能分区 总体功能分区以内港和运河为核心,划分为三大圈层。第一圈层围绕内港布置休闲娱乐、餐饮零售、观光游览和文化博览等多种功能的服务设施,形成滨水游憩港,集聚滨水区人气。第二圈层在滨水游憩港外围布置以商务办公为主的生态型CBD、以大型展览功能为主的会展区、以会议及配套设施为主的会议区和以信息产业及其配套设施为主的信息产业区。四大功能板块围绕滨水游憩港布置,形成众星拱月的结构形态。第三圈层以文化创意产业功能为主,沿运河依次展开,形成滨水文化创意产业区。,规划结构 三大圈层的规划结构既是以水为核心,又是以水为纽带。在城市公共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充分考虑滨水空间的利用潜力,体现了以水为中心的设计思想。,C区创新区,创新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图,土地利用模式 着重建立以滨水地区为核心的土地利用结构,强化城市发展与自然水体的良性互动关系。主动将水系纳入空间结构,并力争使其成为推动与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力量。借鉴其他国家滨水区土地利用的成功经验,在土地利用上突出功能的复合性,为滨水区注入多种功能,使滨水地区公共空间同时具备文化性、娱乐性和服务性。多种用途的土地混合利用模式保证了滨水区的活力,不仅可以为滨水区开发提供多种模式,满足各种需求,还可以带来多样化的景观。,C区创新区,创新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创新区轨道交通规划图,C区创新区,C区生态CBD,创新区生态CBD鸟瞰图,C区创新区,创新区生态CBD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及建筑形态 生态型CBD划分为一般城市区域、城市近水区和城市亲水区,可进行分类系统控制,控制的元素包括:开发密度、建筑高度、景观廊道和开放空间等。将紧靠水体的核心位置即城市亲水区规划为滨水的生态技术展示区和高强度开发的商务办公区、商务配套区。生态技术应用 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应用示范通过一条规划水系将海水引入企业会所区内部。在入口处规划一处取水口,通过相应的海水处理设备,将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大生活用水,供企业会所使用,将其成为海水直接利用的示范区,而后逐步扩大海水直接利用的范围至整个生态型CBD。,C区创新区,创新区生态CBD夜景图,C区创新区,创新区风貌示意图,C区创新区,汇报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