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通网络技术转型与演进若干意见.ppt
2023/2/8,1,中国网通网络技术转型与演进若干意见,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2,若干意见内容,一、关于网络转型与演进的意见二、关于网络转型与演进总体思路与原则的意见三、关于网络整体转型与演进策略的意见四、关于主要业务网络发展策略的意见 1、语音网 2、IP网 3、传送网 4、接入网 5、智能终端与家庭网络 6、业务平台 7、支撑系统五、关于技术支撑与决策体系建设的意见,3,业务,当前全球电信网正面临重大技术转型任务,不仅是目标,并且是行动,由垄断走向竞争三网融合愈见清晰,业务主体历史性变化,移动与宽带成为发展的重心,话音业务收入将继续下降。,模式,技术,格局,基础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进步,促进应用业务发展的同时,建网成本下降,P2P流量完全免费?,其它流量部分收费,P2P(Peer to Peer)互联网业务出现的新模式传统模式Client-Server:运营商通过Server控制业务,收取费用。新模式:业务控制在用户端,架空电信运营商管道公司。,FMC固定移动融合,从业务融合入手典型案例:FMCA(18个运营商,超3亿用户)BT“Bluephone”上海电信“QBOX”反例:中国移动“移动QQ”,4,Gartner,2005.3,语音业务将成为标准化的廉价日用品 2009年,所有技术(PSTN/VOIP/移动)所有距离的语音业务都将是标准价,不限时的包月制语音价格将是PSTN和VOIP的标准模式语音业务走向无线化 2009年,75的呼出分钟由移动发起(04年为20)2009年,35目前的消费类PSTN用户(4亿)将停止使用传统的固话,而只要靠移动或VOIP业务语音业务收入将继续下降 2009年,消费类PSTN业务收入将降低40 2010年前,低成本语音将是3G的主要驱动力 2010年,3G语音价格将比主导的2G语音便宜50%,当前全球电信网正面临重大技术转型任务语音的命运,5,Verizon公司总裁:一个在业内具有百年历史的电信公司,突然重新站在了电信革命的起点!,智能节点,共享的可管理的弹性重叠网络,当前全球电信网正面临重大技术转型任务电信商务模式逐渐被破坏弹性重叠网(RON),目标:可管、可控、可运营、可盈利,6,目前全球主要运营商的转型策略,BT:5年投资100亿英镑建设全新的基于IP的“21cn”融合网,将在2010年前代替PSTN网;NTT:实现光纤接入和建立全IP化的下一代网络。2010年3000万家庭使用光纤接入,投资5万亿日元;,计划周密全面行动,局部计划部分行动,Verizon:02年停止新建TDM交换机,04年在100端局采用FTTP+VoIP,网络技术SS+IP+FTTP+企业网更新+无线EV-DO,投资由TDM交换机及维护节省的费用转来。SBC:提出“光速计划”,5年内成为第二大视频业务供应商,用户提供速率2025M,技术目标为端到端的全IP网。,中国电信:未见完整计划,但已开始CN2建设,大规模软交换建设(DC1+智能化改造)。,积 极 行 动,二者之间,BT 高级副总裁:转型不是一种选择,注定是一种战略,7,中国网通网络技术转型内涵,固网业务前景十分严峻,是全球性的普遍发展趋势,不是靠单纯的一、两招就能够化解的固有风险,网络转型乃至企业的转型是唯一出路;,在收入增幅有限的的前提下,除非有重大技术革新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否则,ARPU下降无法抑制。一般性的新业务作用有限,恶性价格战难以避免,“传统运营商唯一的生存之道是进取和革新”BT高级执行副总裁Paul Reynolds。由于中国网通南方发展空间广阔,实现转型有可能获得整体网络转型的先机;,下一代网络的出现,为固网运营商提供了技术转型与发展的机遇和再次振兴的希望;在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中(FMC),固定运营商更有可能占有优势;,此次转型是网络的整体转型,不是单项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网络技术领域,风险与挑战并存。,8,通信网转型的网络目标 融合分层的NGN网络,宽带化 分组化 融合化 智能化多业务 开放性 移动性 安全性 可管理性,IMS,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传送层,接入层,终端,ASON,IP QOS/IPV6,FTTH/MBWA,接口开放的统一业务平台,智能多业务终端与HomeNet,基于IMS 的FMC是NGN的必然选择,9,基于IMS的FMC是NGN的必然选择,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为提供IP话音(VoIP)和多媒体业务确定了通用体系结构。,Softswitch,SIP user,Multimedia Network,Common SIP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MSC,MSC-S,SGSN,Fully converged SIP-based Application/Service Infrastructure,MGW,CSCF,MGCF,MGW,Switch,Fixed,Mobile,与接入技术无关的网络框架开放融合的业务接口,10,转型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基于全业务综合考虑兼顾远期与近期、未来与现实地发展关系在南、北方采用区分化地转型策略(南方跨越,北方过渡)走技术创新与改造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试验与部署相结合,中国网通网络转型的总体思路与原则,以保障公司发展战略为目标,遵循技术发展规律,积极稳妥、适当地推进网络整体转型。,总体思路,鉴于:由于技术复杂、投资巨大,涉及体制变革,同时需兼顾现网过渡平滑等因素,网络转型任务艰巨。转型涉及网络整体,关联多个网络和网络的多个层面。但可以从局部网络、网络的局部层面做起。网络转型可以有多个选择和路径。要依据自身网络的资源特点、业务重点与成本等因素综合选择和设计适合的转型行动计划。,Now,11,中国网通网络转型的历程设计,出现软交换网形成IP承载网出现3G网络接入网宽带化部署基础数据网推向边缘,PSTN推向边缘引入IMS传输网智能化形成电信级IP网接入网光进铜退出现FMC成熟终端,形成NGN的网络体系三网合一,第一阶段起步期(20052007),第二阶段发展期(2008?),第三阶段全面转型期,B3GNGOSS 基于OTN的ASONMWBA(移动宽带无线接入),软交换3GIPV6ASONIPTVFTTx/EPON/GEPONWimax,IMSIP QOS统一业务平台家庭网络FTTH,网络形态主要变化,新技术引入,12,网络形态演进示意现状,H.323终端,支撑系统,光纤/WDM/微波/卫星,SDH/MSTP,终端部分,小灵通手机,桌面终端,ADSL CPE,POTS,PSTN,智能网平台,小灵通短信平台,宽带业务平台,PHS,WLAN,无线接入,有线接入,ADSL,LAN,同步网,LMDS/MMDS,窄带接入,多种网络并存,各网分立垂直管理,相对独立发展,各自提供不同业务。,网管、资源系统,认证、计费,营帐、客服,IPV4(169/CNCNET),ATM(北电/朗讯/E/S),13,支撑系统,认证、计费,光纤/WDM/微波/卫星,ASON/SDH/MSTP,有线接入,终端部分,小灵通手机,桌面终端,ADSL CPE,H.323终端,网管、资源系统,营帐、客服,互联网IPV4,软交换,3G控制部分,无线接入,承载层,控制层,POTS,IAD,3G手机,SIP终端,STB,AP,LAN,WINMAX,PSTN,网络形态演进第一阶段,软交换,3G,IPV4/V6承载网,承载层面形成IP承载网,FTTH,应用层,API,API,API,API,API,宽带业务平台,API,IPTV,综合SCP,小灵通平台,软交换业务平台,智能网平台,移动业务平台,应用层面:业务平台初步整合,接入网带宽化部署,ATM CORE,DDN,基础数据网整合并推向边缘,xDSL,窄带接入,WLAN,PHS,出现软交换和3G网络,网络出现分离的控制层面,14,支撑系统,认证、计费,有线接入,终端部分,桌面终端,H.323终端,网管、资源系统,营帐、客服,互联网IPV4/6,软交换,3G控制部分,无线接入,控制层,POTS,IAD,3G手机,SIP终端,STB,LAN,WLAN/LMDS,宽带无线接入,API,API,综合语音业务平台,API,综合数据业务平台,API,移动业务平台,软交换,3G,FTTH/PON,接入网光进铜退,以光接入为主,宽带无线接入为辅,ASON/SDH/MSTP,IMS,引入IMS,具备多业务综合控制能力,IPV4/V6承载网,承载层,IMS,随ASON规模部署,智能化传送层面初具规模,传送层,业务层面进一步整合,形成电信级IP网,全面支持QOS,PSTN,出现(FMC)综合业务终端,家庭网络,应用层,网络形态演进第二阶段,xDSL,ATM,PSTN退至接入,15,控制层,API,API,API,API,API,API,3G,ASON,承载层,IMS,传送层,NGOSS,支撑系统,形成综合NGOSS支撑管理平台,应用层,第三方应用,API,宽带无线接入,MBWA,宽带有线接入/FTTH,智能化、多业务终端,智能化家庭网络,形成基于IMS核心的控制体系,PACKET CORE IPV6,形成智能化光传送层面,形成基于IPV6的分组交换承载层面,形成统一的业务控制和管理平台,接入网光纤到户,宽带有线、无线接入手段无缝接入,智能化FMC终端广泛采用,智能化信息家庭网络全面形成,网络形态演进第三阶段,16,主要业务网发展与转型策略,说明:3G移动网策略未包括在本汇报材料中,语音网IP网传送网接入网终端与家庭网络业务平台支撑系统,17,语音网整体转型与演进思路,整体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区分化地全面推进话音网转型。南方积极创新,北方稳健演进。,因此,话音网转型过程是:现在 电路交换为主,支持语音业务的PSTN网结构;过渡过渡1是分组交换为主,电路交换为辅,同时支持语音、多媒体业务,PSTN和软交换共存的网络结构 过渡2是分组交换为主,电路交换为辅,同时支持语音、多媒体业务、移动业务,PSTN、软交换、IMS共存的网络结构最终 分组交换承载,宽带综合接入,支持综合多媒体业务的IMS网络结构,话音网是网络转型过程中最核心、最革命性、转型时间最长的关键部分,话音网转型涉及到PSTN、软交换、IMS,PSTN是逐渐消亡的,软交换是目前的替代技术,IMS是最终的替代技术,由于PSTN消亡是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话音网转型过程中会存在PSTN、软交换、IMS共存的局面,PSTN向软交换迁移的同时,也可能直接向IMS迁移。,PSTN仍是目前支持语音通信的最主要手段,转型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18,语音网整体转型路线,PSTN进行网络智能化改造 引入软交换 建设3G移动网,完善3G网络原则上停止PSTN建设进行IMS测试和试商用,做好PSTN、软交换向IMS演进、网络向FMC融合的准备,全面推进网络转型,最终形成以IMS为核心、全宽带。固定、移动融合的FMC融合网络,第一阶段 起步期,第二阶段 发展期,第三阶段 全面转型期,19,语音网近期技术部署策略,长途层面全网统一策略,软交换策略在长途DC1部署软交换,承担部分长途话务;次之在DC2引入软交换,逐步完成长途网的分组化,并由二 级结构调整为一级结构;PSTN策略在长途DC1层面停止TDM交换机建设,继而停止DC2层面建 设;,20,语音网近期技术部署策略,本地网层面南、北区分策略,软交换策略北方本地网结合智能化改造引入软交换,智能化方案有TDM汇接局完全访问用户数据库SDC的方案和软交换汇接局完全访问用户数据库SDC的方案,优先采用软交换方案。本地网软交换其他应用试验由集团公司结合体制改革统筹安排。PSTN策略北方实施软交换方式智能化改造的本地网,停止TDM交换机建设;,软交换策略南方本地网用软交换组织,以满足商业用户为主的市场需要,进行差异化竞争。PSTN策略原则上不进行PSTN网络的建设,局部有实际业务和竞争需要的,可考虑补充使用PSTN技术。,北方以PSTN演进为主的稳健策略,南方以软交换部署为主的积极策略,21,IP网发展与演进思路,发展趋势判断,在业务网向IMS全面演进的同时,IP承载网应向IPV6全面演进,IP网业务特性发生巨大变化,IP网进入电信化发展阶段(3G CS域、NGN实时业务、VoIP及IPTV等流媒体业务),IP领域是实现网络转型的最佳路径,IP技术是网络最主要的承载与应用技术,下一代网络基于IP技术是大势所趋。,MPLS VPN和diff-serv已成熟,为支持3G、软交换的引入,IP承载网应支持MPLS VPN和diff-serv,中国网通IP网发展思路,在QOS无根本的解决方案前,采用不同网络分别承载一般性和保证性业务。,构建Ip承载网。承载电信级业务:NGN、3G CS业务和PS封闭性业务、信令交互式视频及未来IMS业务,优化现有互联网(包括骨干和城域网)。加强业务接入控制和增值业务平台的建设,以应对P2P业务的挑战。加强网络安全控制。,注重互联网的综合治理,从网络结构、带宽、内容、地址、国际国内互联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08年奥运会将首次采用IPV6的技术应用。,22,IP承载网的构建策略,CHINA169公众网,CNCNET大客户专网,现有IP网,新建一个支持电信级业务的IP承载网CHINA169与CNCNET暂保留,未来逐步形成一张互联网,将CNCNET扩容、改造成IP承载网CHINA169 为互联网,路线一,路线二,可选路线,普通的家庭与企业互联网接入服务普通的互联网增值业务,承载软交换业务承载3G CS和PS封闭型业务承载电信级信令交互式多媒体业务(如:视频会议)未来承载IMS业务,CHINA169公众网,CNCNET大客户专网,大客户VPN大客户互联网业务,互 联 网,IP承载网,骨干网构建策略,城域网发展策略,原有交换机组网模式逐步向路由架构的组网模式转变;支持MPLS、DS、BGP,支持骨干网多网策略下的城域网业务分流。业务控制节点(BAS、业务路由器等)逐步改造为业务感知型节点。支持基于QoS的业务认证,实现不同类型业务/客户的感知与控制。,23,融合统一的IP网,IP网发展与演进路线,CHINA169公众网,CNCNET大客户专网,互 联 网,构建IP承载网,整合为一张互联网,发展IP承载网,远景,24,IP网发展与演进路线,第一阶段 起步期,建设IP骨干承载网,利用DS和轻载实现CoS,全网部署FRR.具备IPV6、MPLS VPN支持能力,支持软交换、3G CS和PS封闭型业务、电信级信令交互式多媒体业务,骨干网部署TE,城域网实现基于QoS的接入控制。实现端到端QoS。支持部分IPv6的应用,全网全面部署IPV6支持IMS,轻载网络实现COS,端到端的IP QoS,IPv6全面部署,CHINA169扁平化网际出口实现基于QoS策略的流量控制;构建网络安全系统,提升 安全能力CDN部署统一计费、流量认证能力,提升可管理性CNCNET MPLS VPN私有协议转换网络补点,融合为一张互联网骨干网络引入DS,实现一定COS能力提升网络控制能力支持部分IPv6应用,部署IPV6,网络优化、治理,IPv6部署,互联网A网,网络实现一定的CoS,第二阶段 发展期,第三阶段 全面转型期,互联网,承载网,软交换、3GR4,3GR5、IMS,IMS、4G,IPTV、流媒体,P2P、组播,可控制、可管理、可运营的互联网,25,传送网发展与演进策略,目标:大容量、智能化、多业务承载,26,传送网发展与演进路线,2006,第一阶段 起步期,2008,建设ASON商用试验网,北方:以 MSTP为主;部分城域网可采用RPR;南方:全面部署MSTP。,省际网状物理网建设,减少大环的时延,为ASON建设奠定基础。,基于OTN的ASON网络部署,IP/GMPLS over ASON网络的部署,北方:从北京、天津、哈尔滨等业务量大的本地及城域网开始,逐步部署ASON;南方:在上海、广州等业务量大的本地及城域传送网,部署ASON。,部署单波长为40G的DWDM,省际:从京汉广以东开始,在呼和、西安、成都以东,逐步部署ASON;北方省内长途:从山东、辽宁等开始,全部部署ASON;南方省内长途:建设MSTP省网;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逐步部署ASON。,省际及省内长途传送网,本地及城域传送网,第二阶段 发展期,第三阶段 全面转型期,建设80/160波X10Gb/s的DWDM,27,接入网技术部署策略,有选择地开展ADSL2/2+宽带接入,重点在开展IPTV等高带宽业务区域。以VDSL/SHDSL技术作为补充。同时有语音和宽带业务需求,使用综合接入设备。对高档商业区和新建密集型住宅小区,发展LAN接入,抢占高端宽带用户。使用PON或者小容量MSTP设备实现FTTH/FTTC,同时用PON尝试开展FTTH/P。根据用户对TDM业务的需求和产品成熟情况选择GEPON或GPON技术。在写字楼、宾馆、会议中心等热点部署WLAN。,对南方重点客户(中小企业和高端公众),积极推进PON技术:只有数据接入需求,采用PON+Ethernet方式同时有语音和数据需求,采用GPON实现FTTB/C,并且部署综合接入系统战略上将WIMAX作为主要的宽带无线手段,积极开展应用试验,近期以固定无线接入为主;06年开始逐步探索移动无线数据业务,和WLAN结合实现无线宽带城域接入的覆盖。积极探索推进和广电合作接入模式,利用广电资源实现公众用户接入。,北方以铜线接入为主,多种宽带接入手段并举。主要采用ADSL2+、VDSL2/2+等技术提升接入带宽;有序稳妥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向光接入过渡。,南方以光接入和以太网接入为重点,以xDSL和无线接入(如WIMAX)作为补充,实现接入能力的跨越式发展;,转型目标: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下一代接入网,28,接入网三阶段转型技术路线,接入层网络层次优化;实施FTTB/C,主要采用FTTB/C+ADSL/LAN技术;根据市场策略有选择地部署ADSL2/2+对铜线接入提速;研究制定GEPON、GPON技术应用,积极推进PON技术试商用;研究试验802.16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开始试商用;推进综合接入设备部署;结合全网技术演进思路,研究智能化接入网络关键技术(网络边缘接入控制器、业务感知和属性传递相关协议、管控中心和中央数据库)。,推进FTTP/H,实施“光进铜退”;推进802.16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部署,演进试验宽带移动接入技术;全面部署综合接入;结合全网演进,根据FMC和Triplay的要求,试验部署智能化接入设备和核心智能数据库,开始实施接入网络智能化。,完成接入网的全面转型演进达到有线光纤化、无线宽带移动化、接入业务综合化、管理控制智能化的目标。,发展期,2007,2008,第一阶段 起步期,第二阶段 发展期,第三阶段全面转型期,29,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发展思路,家庭网络,智能终端,家庭网络是中国网通宽带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IPTV、Triple Play为切入点,推动基于宽带的家庭视频娱乐服务,构建运营商在家庭网络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密切跟踪家庭网络技术发展动态,重点解决家庭网络的编址、内部联网、安全、网关等技术问题,构造未来家庭信息化一体化信息服务的网络环境,终端已呈现综合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终端将是网络转型尤其是固网运营商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之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终端的多种业务集成化功能的实现针对北方已有客户群及南方竞争需要,智能化终端的研发推出将成为提升中国网通的企业/个人用户ARPU的一种手段,并能增强差异化竞争能力结合集团公司IPTV、Triple Play、软交换和3G战略的部署,推进终端发展除传统的通信终端外,智能信息家电等也将成为一种新的通信终端,30,业务平台发展与演进策略,演进策略,目标,结合3G的部署引入综合话音业务平台,并以此整合PSTN、PHS、软交换和3G语音业务建设IPTV应用服务器,尝试提供Triple Play业务随着3G的部署引入移动数据业务平台。,向统一的业务控制与管理平台演进,演进思路,第一阶段 起步期,第二阶段 发展期,第三阶段 全面转型期,各业务平台随专业网的存在而长期并存,先期部分平台提供融合业务,随着各业务平台API接口的统一和专业网的融合,原有平台架构逐步演进为由统一业务平台向第三方开放语音数据开发接口的OSA/PARLAY架构。,语音网随IMS的引入部署综合应用服务器,提供面向公众的通用多媒体增值业务;移动数据业务平台演进为统一平台,为3G和PHS用户提供移动数据增值业务;宽带业务平台通过建立信息层业务计费模型实现内部统一管理;逐步统一第三方接口规范,API接口规范实现统一;原有PSTN智能网SCP、PHS业务平台、ISCP进一步增加接口及功能,向应用服务器或通用业务网关演进;利用第三方应用服务器和API接口为用户提供第三方开发的业务;各类业务平台形成统一业务平台网络业务逐步融合;,31,支撑系统发展与演进路线,优先发展和建设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BSS:实现对营销、销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OSS:进行服务开通、资源管理、综合告警等系统的建设;MSS:建设财务、人力资源和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以省为单位,初步实现省内数据共享、关键流程自动化;构建统一安全体系;为大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支撑,实现主动服务保障;系统实现按流量、按内容、按等级等不同模式的计费结算方式和业务管理方式,满足3G、IPTV等业务的需要;在完善各专业网管系统基础上,逐步建成跨部分专业网络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第一阶段 起步期,第二阶段 发展期,第三阶段 全面转型期,实现集团内部(集团与省、省与省之间)数据共享、业务流程自动化;配合向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变,开始为客户提供全面信息化服务;全面实现基于业务和服务等级的端到端的业务和网络综合管理。,基于SOA技术架构,使系统架构更加开放、透明,做到即插即用;实现运营支撑系统对NGN(含3G、4G)网络的管理和业务支撑;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和网络管理需求,积极吸收新的成熟的IT理论和技术,合理规划并不断完善企业的运营支撑系统。,演进目标,面向下一代网络和全业务运营、面向客户的,符合NGOSS相关技术规范的具有中国网通特色的运营支撑体系。,32,中国网通网络转型的目标构想“CBRIN”,CBRIN,Convergence固定与移动融合、话音与数据融合、承载融合(IP)、接入融合、业务融合、三网融合,Broadband端到端网络宽带化、业务宽带化、终端宽带化,Information Network通信业务信息服务集成方案,Refined满足QoS、SLA、安全可靠性、差异化服务需求实施便捷化的控制、管理、运营,中国网通迈向成熟的“融合宽带精品信息网”,降低OPEX和CAPEX增强全业务提供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和业务接入能力保障宽带战略实现,提高网络保障能力加强竞争优势实现精细化运营,拓展业务领域延伸产品线实现多元化,33,技术支撑与技术决策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技术支撑与技术决策体系是关系到网络转型与演进是否顺利、能否成功的基础与保证,特别是网通在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有限以及时间紧迫的条件下实现网络转型与演进,更需要尽快建立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技术决策体系。,融合趋势促使产业链上、中、下游必须走合作之路,以降低成本、快速进入市场。网络转型促使电信运营商改变“有网就能赢”、“完全自主经营”的思路,合作共赢有助于电信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支撑与决策体系为战略转型护航,合作共赢有助运营商战略转型,34,电信运营商的合作类型,一般电信运营商都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或研发中心也有像韩国电信KT开展和社会上科研机构的合作,与设备制造商合作,定向采购方式:以合同或协议方式,长期定向购置固定设备制造商设备,以保证网络一致性和服务水平。如英国BT和华为在光网络和接入网领域的定向采购合作协同工作方式:组建联合工作组,参与业务与网络的前期规划设计,并长期供货。如西南贝尔SBC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5年“光速计划”合作外包方式:负责整个网络的规划、设计,设备提供,网络建设与运营维护。如新西兰电信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固网领域的合作(组建合资公司),如韩国电信KT、中国移动“移动梦网”、中国电信“互联星空”等都分与多家增值业务内容提供商合作,中国电信和法国电信、中国移动和沃达丰、中国联通和韩国电信等,与增值业务内容提供商等合作,运营商之间的战略合作,与研究机构合作,35,技术支撑机构,工程中心由各成员单位合资建设,按股份公司机制运作。,36,技术决策保障体系,成立技术委员会提升公司在重大技术问题上的决策水平,规避风险,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公司重点技术环节进行把关,诸如:中长期技术发展战略,中长期全国性网络发展规划,全国性基础网络建设方案,重点业务网络建设方案,支撑网络、支撑系统建设方案,网络优化与改造方案,重大新技术采用决策设置技术责任岗位,37,网络转型需要相关领域的系统性支撑,网络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艰巨的、系统的、渐进的过程,是企业整体转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转型需要其他各相关领域的系统性支撑和配合业务转型运营模式转型组织架构转型观念转型资金储备人才储备,传统电信运营商,3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