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导则.ppt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导则,(XXX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年 月 日,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安全生产机构设置第三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章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一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第二节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第三节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第四节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第五节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第六节 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 第七节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第八节 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第九节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第十节 各岗位人员操作规程 第十一节 安全用火管理制度 第十二节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第十三节 安全用气管理制度第五章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第一章 总 则,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目的、依据、安全生产的具体目标、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生产的管理总体原则、适用范围、安全生产的管理义务、责任(生产经营单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主要任务,确保安全生产)、控制的主要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安全检查、设备设施维护、安全环境保障、安全资金保障等)。,第二章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领导、组织机构)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成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成,第三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是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要责任。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及各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和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各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另一方面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中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能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要求。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通过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从制度上固定下来;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要切实履行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安全管理工作即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上至企业主要负责人,下至基层员工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内容和考核要求,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应满足如下要求:1.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2.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3.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既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4.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制定和落实,并应适时修订。5.应有配套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在建立责任制时,可首先将本单位从主要负责人一直到岗位工人分成相应的层级;然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对不同层级的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做出规定。二是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包括党、政、工、团)的安全生产责任。在建立责任制时,可按照本单位职能部门的设置(如安全、设备、计划、技术、生产、基建、人事、财务、设计、档案、培训、党办、宣传、工会、团委等部门),分别对其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职责做出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在纵向方面至少应包括下列几类人员。,(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将其职责规定为: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具体可根据上述6个方面,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作出具体规定。(二)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的职责是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的责任人分管的工作不同,应根据其具体分管工作,对其在安全生产方面应承担的具体责任作出规定,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内容。(三)生产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各职能部门都会涉及安全生产职责,需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工作出具体规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是按照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并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则是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并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四)班组长 班组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班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组的人、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五)岗位工人 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岗位工人的主要职责是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六)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要求:结合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对5个层次的从业人员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情况提出具体的定期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的时间、程序、方法、结果。对履行职责好的给予表彰或奖励,对未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给予批评或处罚。,第四章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生产、经营的安全生产实际,以生产经营单位名义起草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一、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 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行动指南,是生产经营单位有效防范生产、经营过程安全生产风险,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有明确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但是,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安全风险,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秩序就不能保障,甚至还会引发社会的灾难。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经营单位积累了大量的安全风险防范对策措施,这些措施只有形成安全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得到继承和发扬。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只有通过安全规章制度的约束,才能防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随意性,才能使从业人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效地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章守纪提供明确的标准和依据。,二、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 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为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是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过程具体贯彻落实的体现。以生产、经营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事故教训为依据。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通过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有效提高规章制度建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保障生产安全。同时,生产经营单位要积极借鉴相关事故教训,及时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防范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为便于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规章制度体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要求,对一般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进行说明。,第一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目的、范围、依据。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组织机构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首先要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者及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其次是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强化安全意识,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也健康。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他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了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文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发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以上法规文件对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以及对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一)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 1.基本要求(1)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任职。(3)所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在培训。2.培训的主要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分析;(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培训时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4.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包括:(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4)典型事故案例。,(二)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1.基本要求(1)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2)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入职;(3)所有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2.培训的主要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培训时间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4.再培训的主要内容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包括:(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4)典型事故案例。,(三)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1.特种作业的范围 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等高架设作业,铁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上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其他作业。2.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取证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实行全国统一培训大纲、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证件的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由国家统一印制,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签发,全国通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主。2002年10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通用部分。该大纲与标准内容涉及电工作业人员、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人员、电梯驾驶员、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起重机司机、起重司索指挥专业人员、制冷与空调作业人员、登高架设作业人员8个工种,作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特种作业人员重新考核和证件的复审要求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1次复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四年复审1次。复审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违章记录,安全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未定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四)对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简称“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外,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说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个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1.基本要求(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2)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雇用得农民工,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3)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从事药物混合、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搬运等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考核合格,发给相应的合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2.新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矿)、车间(工段、区、对)、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厂(矿)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2)车间(工段、区、对)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实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其中,农民工每年必须接受再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3.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企业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新材料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单位要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与一般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相同,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对象灵活选择。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法有:课堂讲授法、实操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等。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有: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各类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事故现场分析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六、教育培训考核明确对新员工考核合格的标准和要求。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各级领导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新员工三级教育培训、转岗培训;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使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应急培训等内容。还应明确各项培训的对象、内容、时间及考核标准等。,第二节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范围、依据。安全生产检查是指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生产检查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生产检查,可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保证生产的安全。二、安全生产检查的组织形式安全生产检查通常可分为以下6种方式,明确各种方式的检查人员。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的。检查周期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如次年、次季、次月、次周等。定期检查面广,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则是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实现的。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由各级生产单位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发重点进行季节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国庆节)前后,职工注意力在过节上,容易发生事故,因而应在节假日前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是对某个专业(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或定量检查。如对危险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管理性或监督性定量检测检验则属专业(项)安全检查。专业(项)检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要求,用于检查难度较大的项目。通过检查,发现潜在的问题,研究整改对策,及时消除隐患,进行技术改造。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由主管部门对下属各企业或生产单位进行全面综合性检查,必要时可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安全生产检查具体内容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确定。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一般应重点检查的内容有: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和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尘毒产生点及其作业人员;直接管理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三、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一)检查方法1.常规检查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的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性检查。安全检查人员通过这一手段,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常规检查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因此,对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较高。2.安全检查表法为使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SCL)是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做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的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明确。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是:(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3)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的内容;(4)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新标准。我国许多行业都编制并实施了适合行业特点的安全检查标准,如建筑、火电、机械、煤炭等行业都制定了适用于本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企业在实施安全检查工作时,根据行业颁布的安全检查标准,可以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更具可操作性的检查表。,(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安全检查工作也不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安全检查标准(1)确定检查的对象、目的、任务;(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危害的情况;(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2.实施安全检查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1)访谈。通过有关人员谈话来查安全意识、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2)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过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3)现场观察。对作业现场的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进行观察,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4)仪器测量。利用一定的检测检测仪器设备,对在用的设施、设备、器材状况及作业环境条件等进行测量,以发现隐患。3.通过分析做出判断掌握情况(获得信息)之后,要进行分析、判断和验证。可凭经验、技能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必要时需对所做判断进行验证,以保证得出正确结论。四、检查结果处理1、安全检查应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针对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作出采取措施的决定,即提出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包括要求进行信息的反馈。2、落实隐患整改存在隐患的单位必须按照检查组(人员)提出的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落实整改。检查组(人员)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获得整改效果的信息,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第三节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生产经营的范围、危险程度,确定本单位的危险经营场所、设备、设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XXX设备(或设施)管理制度一、设备设施管理机构和人员;二、设备设施场所人员出入的规定;三、设备设施场所警示标志设置;四、设备设施维护时限、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填写设备设施状况和维护记录;定期维护检修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所以设备、设施的维护周期、维护范围、维护标准等内容。五、设备设施保养时限、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填写设备设施状况和保养记录;定期保养检查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所以设备、设施的种类、名称、数量,以及日常检查的责任人员,检查的周期、标准、线路,发现问题的处置等内容。六、设备设施检测时限、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填写设备设施状况和检测记录;定期检测、检验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须进行定期检测的设备种类、名称、数量:有权进行检测的部门或人员;检测的标准及检测结果管理;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的取得和管理等内容。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的电气、起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内部机动车辆、建筑施工维护、机加工等对人身安全健康、生产工艺流程及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设备、装置的安全操作规程。,第四节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生产经营单位为保证向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应当制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一、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的目的、范围、依据;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依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发标准,制定采购计划,采购具有生产许可证企业的产品;三、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由指定的部门人员对采购的防护用品按规定进行验收;四、劳动防护用品的保管:入库、妥善保管,避免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坏;五、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依据国家和行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发标准,按时、按量向员工发放,明确领取程序;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标准,根据不同工种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1、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护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2、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和“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六、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一般要求是:1、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应当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检查的目的是确认防护用品对危险有害因素防护效能的程度。检查的内容包括外观有无缺陷或损坏,各部件组装是否严密,启动是否灵活等。2、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未经检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检测还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得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3、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4、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护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职工作到“三会”:会检查护品德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七、劳动防护用品报废、更新:4、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实效的护品。明确各防护用品的寿命周期及过期报废以旧换新等内容。,第五节 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奖惩的原则;奖励或处分的种类、额度等内容。第六节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事故标准,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置、现场保护、资料收集、相关当事人调查处理、技术分析、调查报告编制等;还应包括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的流程、内容等。第七节 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定期安全分析会议,定期安全学习制度,定期安全活动,定期安全检查等内容。第八节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应包括:应排查的设备、设施、场所的名称,排查周期、人员、排查标准;发现问题的处置程序、跟踪管理等内容。第九节 各岗位人员操作规程岗位安全规范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除特种作业岗位外,其他作业岗位保障人身安全、健康,预防火灾、爆炸等事故的一般安全要求。第十节 安全用火管理制度第十一节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第十二节 安全用气管理制度当然,生产经营单位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各不相同,这里所指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其中每个制度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制度制定。但是,只要每个制度能够做到目的明确、流程清晰、责任明确、标准明确,就能够用于规范管理或作业行为,就是一个好的安全规章制度。每个生产经营单位,都应认真策划,建立起严密、完整、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并按照体系的运行管理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工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 工作就有了基本保障。,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管理部门,预案的制定、发布、演练、修订和培训等;明确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等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1、应急救援机构及其职责;2、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3、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4、紧急处置措施方案;5、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6、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7、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