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观察认识活动.ppt
集体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观察认识型活动,观察认识活动,就是以观察为主要认知手段,让学前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发展儿童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观察活动的价值,1、观察活动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2、观察能促进学前儿童多元智慧的发展3、观察能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观察力,关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是人在观察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具体是指观察的目的性、完整性、细微性、敏捷性、概括性。从构成观察力的各要素看,它们与智力结构中的各个方面有密切的联系,是智力结构中的主要方面,是人才必备的条件。,(三)观察活动的分类,观察活动一般分为:一般性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1一般性(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1)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2)观察个别物体的外部结构和功能及两者关系。(3)观察个别物体相对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4)观察个别物体的存在与周围世界的关系。,2.比较观察(1)在比较观察中发现自然物和科技产品的相似处与不同处。(2)要求幼儿学会以两样物体的相应部分和整体性进行比较观察。(3)要求幼儿以一种认识过的物体与新的观察对象进行比较观察。(4)对两种新的自然物或科技产品进行比较观察。,3长期系统观察 长期系统观察是指幼儿对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它的特点是观察的时间长,对幼儿观察的持久性要求高。一般在引导幼儿观察、探索事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时运用。它有益于培养幼儿观察的持久性、兴趣性以及培养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感情。以上三种观察都有密切联系,在幼儿探索周围物质世界过程中,往往是联系使用,不可机械分割。,二、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一)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1、准备工作要充分2、内容选择要合理3、观察方法很重要,(二)目标设计,通过某种具体的观察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技能,启蒙科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表达技能,促进合作意识的养成;获取对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情感,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1.观察技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比较/有顺序观察)物体的特征如: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小班)观察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不同(中班)观察蚯蚓的各部分及其特征(大班)学习观察并记录小蝌蚪身体的变化(大班),2.表达技能:,运用(完整/连贯)语言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如:尝试用语言说出西瓜的特征(小班)学习用图画表现小蝌蚪生长过程(大班),3.科学认识:,认识事物的明显特征/多样性/异同如:观察迎春花的颜色花瓣枝条等明显特征(小班)在观察的基础上,知道水果是多种多样的.(中班)观察各种水生动物的特点,知道它们是生活在水里的(大班),(三)过程设计,导入,即开始部分。应激发兴趣,交代清楚本次观察活动的观察任务。进行,即目标落实、活动展开部分。要根据观察的类型,设计活动过程。结束,即活动小结部分。注意保留兴趣。延伸,即目标进一步延展,活动扩展到集中教育活动之外。,进行,在一般性观察活动过程中,应直接出示观察对象,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动用多种感官观察。在比较性观察活动过程中,应引导幼儿比较性地观察,比较观察对象的异与同。在长期系统性观察活动过程中,预先设计好观察计划,引导幼儿养成定时、定点长期系统地观察某一事物或现象变化的习惯,并作好观察记录。最后,都应有幼儿交流观察结果的交流过程。,流程设计,1.单个物体(同类和比较性)观察2.展示观察(认识事物多样性)3.现象观察(重点是观察变化的发生)4.户外观察,单个物体观察,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总结评价,展示观察,搜集物体布置展览共同参观表达交流教师总结,现象观察,引出对象或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流和指导讨论和交流总结评价,4.户外观察,提出问题、要求个别观察、指导分享和表达体验,(一)一般性观察的组织指导,第一步,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用生动简练的语言或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方法开始观察活动。第二步,尽量让幼儿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观察对象的各种属性: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能吃的还可以尝一尝。教幼儿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植物可从根茎叶花果实;也可以从花叶茎根。观察动物可从头身尾四肢。,提出有质量的问题,(1)根据观察目的,提出明确的问题,使幼儿对观察的范围和思考的线索十分清楚(2)提问题应有启发性,避免暗示性。提“是什么”、“什么样”一类问题,可使幼儿将观察到和记忆中的事物描述出来。提“为什么”、“怎么样”一类问题具有启发性,可促使幼儿动脑筋思考问题。而“是不是”、“对不对”等一类问题应尽量避免。(3)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二)比较性观察的组织指导,从事物的不同点开始进行观察比较,然后再比较事物的相同点。因为事物的不同点易被观察到,而事物相同点却是要经过比较、概括才能找到。观察仍应是对事物各个相应部分按顺序进行。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引导幼儿比较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要纠缠在一些非本质的特征上。还可以引导幼儿认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三)长期系统性观察的组织指导,观察对象是动植物生长发展过程、四季特征和轮换顺序。在组织每一次观察时,应引导幼儿将眼前的现象与前一次观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了解观察对象发展变化的情况,也可引导幼儿找出变化的原因,从而看到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上课的形式进行,也可在课外其他时间如晨间活动、散步、户外活动中进行。可让幼儿把观察中见到的变化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既可巩固认识,又可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以及对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案例呈现(一)教案文本呈现名称:认识枇杷(小班),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枇杷的色、香、味,知道其名称。2.形成吃水果讲卫生,不乱丢果皮、果核的重要性。3.愿意与同伴交流,体验分享的快乐。活动准备:1.枇杷若干(一人一个枇杷)2.摸袋若干(一人一个摸袋),活动过程:开始部分 出示摸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出示摸袋,并提问:“大家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展开部分一、初步了解枇杷的外部特征1.通过触摸了解枇杷的基本特点(1)幼儿触摸猜测(2)讨论猜测的结果(3)幼儿自由观察枇杷(4)小结枇杷的基本特点(形状、颜色、软硬)2.再次观察注重枇杷细部特征(1)幼儿自由观察枇杷(2)自由讨论(3)小结:枇杷表面有细绒毛,柄的特点等。二、通过品尝了解枇杷肉的味道和内部结构特点1.幼儿自由品尝2.讨论枇杷肉的味道3.讨论枇杷的内部结构4.小结:教师边品尝边小结。,结束部分 提醒、引导幼儿正确处理果核、果皮。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和父母讨论枇杷相关的内容,(二)录像呈现 小班自然生态教育活动认识枇杷 观摩要求:1.记录详细的教学过程。记录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师的实施,更要关注幼儿的表现,促进幼儿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2.参考方案实施分析要点,对教学精彩部分作上记号,以便今后学习借鉴。3.参考方案实施分析要点,对教学中需要完善的地方作上记号,以便讨论时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三、讨论分析(一)方案设计的分析 请同学思考:1.所呈现教案活动目标书写语言是否通顺?是否突出重点目标?目标描述是否详细并具有可操作性?2.活动准备书写是否内容完整?全面?3.活动过程中主要环节(标有序号的每个环节开头第一句话)是否明确写了教师要做什么,使幼儿达到什么水平?环节中是否明确写清了教师应该怎么做?(可以想像实施情况)环节层次安排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原则?4.活动延伸的书写是否采用了书面语?是否指向课外完成?是对活动程度的加深或拓展吗?,(二)方案实施的分析 请同学思考:1.教具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恰当?2.教师教态是否自然?讲解熟练?有激情?3.能否自然地引出活动主题?能否巧妙地激发幼儿兴趣?4.各环节的设计能为实现目标而服务?能做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5.总结能否紧扣活动目标,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总结时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师幼共同总结?6.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师幼互动是否融洽?是否善于引导幼儿思考?,四、新方案形成 小班自然生态教育活动认识枇杷 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要求:1.整理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2.整理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3.整理方案设计和方案实施中的改进对策,设计出新方案。,五、实施方案 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一)实施方案小组 1.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对照设计方案,在不吻合处作上记号,在讨论反思环节进行思考。2.做好反思发言准备,特别要说明在方案设计好后,为实施方案做了哪些准备?准备过程中的小组合作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其他小组 1.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对照设计方案,在不吻合处作上记号,在讨论反思环节进行思考。2.参考方案实施要点,对活动中精彩及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不同的记号,以便讨论环节能够清楚地表达小组观点。,六、讨论反思 思考: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 1.教具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恰当?2.教师教态是否自然?讲解熟练?有激情?3.能否自然地引出活动主题?能否巧妙地激发幼儿兴趣?4.各环节的设计能为实现目标而服务?能做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5.总结能否紧扣活动目标,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总结时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师幼共同总结?6.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师幼互动是否融洽?是否善于引导幼儿思考?,七、归纳提升 1.自然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中描述最为清晰的地方及最易表达不清的地方 2.自然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方案实施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地方及表现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