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与沥青混合料.ppt
沥青路面与沥青混合料,沥青结合料,石油沥青煤沥青乳化沥青,沥青结合料,沥青性质感温性高温低温老化粘附,沥青结合料,沥青分析方法沥青组分分析沥青结构分析沥青技术指标分析,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一、元素和组分1.石油沥青的元素组成 石油沥青是十分复杂的烃类和非烃类的混合物,是石油中相对分子量最大、组成及结构最为复杂的部分。主要原子(9899):C(8387)、H(1114)杂原子(5%):S、N、O。微量金属元素:V、Ne、Fe、Na、Ca、Cu等。不同产地沥青性质差异非常大,但元素组成相近。元素的数量组成与沥青性质关系不明确。,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2沥青的化学组分(1)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 为研究组成,将混合物沥青进行分离。化学组分:将沥青按物理、化学性质接近的化合物集中为一个组分的分离方法。二组分(软沥青质、沥青质)三组分(油分、树脂、沥青质)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五组分(链烷分、第二酸性分、第一酸性分、氮基、沥青质),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2沥青的化学组分 三组分法(马库森法)采用选择性溶液及吸附法将沥青分成三组分 先用低分子烷烃(溶液)沉淀沥青质 硅胶吸附可溶分胶质 未被吸附部分油分,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四组分分离法(SARA法)色谱法:饱和分(S)、芳香分(Ar)胶质(R)和沥青质(At)用正庚烷使沥青中的沥青质沉淀并定量;对可溶分用中性氧化铝为吸附剂,在液固色谱柱中,以正庚烷(或石油醚)、甲苯、甲苯一乙醇(1:1)、甲苯乙醇为冲剂,梯度冲洗出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馏分,分别除去溶剂后定量。美国ASTM D 412497和我国SH/T 050992(1998),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2)四组分的结构和特性沥青质 不溶于正庚烷而溶于苯(或甲苯)的黑色或棕色的无定型固体(除C和H外,还有N、S、O)。加热时膨胀,300以上成焦碳和气体。(优质沥青的必备)形态:固体粉末 分子量:1000100000 颗粒粒径:530mm 原子:C/H:1.62.8,绝大部分由C、H组成。含量:525,石蜡基原油1,中东原有生产的沥青5。特点:极性很强。随着沥青质含量的增加,沥青的粘结力、粘度增加,温度稳定性、硬度提高。针入度小、软化点高。,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胶质 树脂,有很强的极性,使胶质有很好的粘结力。胶质是沥青的扩散剂或胶溶剂,胶质与沥青质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沥青是溶胶或是凝胶的特性。形态:深棕色固体或半固体,极性很强,具有很好的粘附力。分子量:100050000 颗粒粒径:15mm 原子:C/H:1.31.4,大多由C、H组成,含少量的O、S、N。特点:胶质赋予沥青以可塑性、流动性和粘结性,对沥青的延性、粘结力有很大的影响。化学稳定性差,稍加热沥青质,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芳香分 由沥青中最低的分子量的环烷芳香化合物组成,是胶溶沥青质的分散介质的主要部分。形态:深棕色的粘稠液体。含量:占沥青总量的2050。分子量:3002000结构:分子量最低,环烷芳香化合物组成,是胶融沥青质的分散介质的组要成分。非极性碳链,溶解力很强。提高了沥青分散介质的芳香度,使胶体体系稳定,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饱和分 由直链或支链脂肪属烃以及烷基环烃和一些烷基芳香烃组成的,它们是非极性稠状油类,呈稻草色或白色。形态:稻草色或白色,非极性稠状油类。含量:占沥青总量的520。分子量:3002000作用:软化胶质和沥青质。饱和分不能过多,过多芳香度降低,胶体体系不稳定。油分(芳香分和饱和分)在沥青中起着润滑和柔软作用。油分含量愈多,沥青的软化点愈低,针入度愈大,稠度降低。,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蜡分 指沥青除去沥青质和胶质后,在油分中含有的、经冷冻能结晶析出的,熔点在25以上的混合组分,主要是高熔点的烃类混合物。结构:结构简单,正构烷烃及长烷基侧链的少环烃类为主。特点:高温易软化,低温延展性降低,影响沥青与矿料粘结,水稳性差。原因:原油,石蜡基。,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蜡分(1)对沥青流变性的影响 沥青中蜡含量增加,在常温下的粘度增大;接近石蜡融化温度(50)时,粘度降低。(2)对沥青的低温性能的影响 低温下高含蜡量沥青的结晶结构网增加了沥青的刚性,表现出较高的弹性和粘性,随着蜡含量的增加,沥青的脆性也增大。(3)对沥青界面性质的影响蜡的存在会降低沥青对石料界面的粘附。影响沥青路面的摩阻性能。(4)对沥青胶体结构的影响蜡的结晶网格会促使沥青向凝胶型胶体结构发展,但胶体系统不稳定而具有明显的触变性。对于道路沥青,一般含蜡量应在3以下。,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二、沥青的胶体结构 胶体理论:大多数沥青属于胶体体系,是由相对分子量很大,芳香性很高的沥青质分散在分子量较低的可溶性介质中。沥青中不含沥青质,只有单纯的可溶质时,沥青则只具有粘性液体的特征而不成为胶体体系。沥青质分子由于对极性强大的胶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因而形成了以沥青质为中心的胶团核心,而极性相当的胶质吸附在沥青质周围形成中间相。由于胶团的胶溶作用,而使胶团弥散和溶解于分子量较低、极性较弱的芳香分和饱和分组成分散介质中,形成了稳固的胶体。,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沥青的胶体结构(胶团粒子大小、数量及其分散状态):1溶胶型沥青概念:当沥青质的含量不多(小于10%),相对分子量不大,或分子尺寸较小,与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饱和分和芳香分的溶解能力很强,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化学组成比较接近,这样的沥青分散度很高,胶团可以在连续相中自由移动,近似真溶液,具有牛顿流动特性,称之为溶胶型沥青。特点:对温度的变化敏感,高温时粘度很小,低温时由于粘度增大而使流动性变差,冷却时变为脆性固体。,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2凝胶型沥青概念:当沥青质含量很大(超过25%30%)时,胶质的数量不足以包裹在沥青质周围使之胶溶,沥青质胶团会相互连结,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胶团在连续相中移动比较困难,此时就形成了凝胶型沥青。特点:在常温下呈现非牛顿流动特性,并具有粘弹性和较好的温度稳定性。温度升高,连续相的溶解能力增强,沥青质胶团解缔,或胶质从沥青质吸附中心脱附下来。当温度足够高时,沥青可近似真溶液而具有牛顿流特性。,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3溶凝胶型沥青概念:当沥青或沥青质中含有较多的烷基侧链,生成的胶团结构比较松散,可能含有一些开式网状结构,在常温时,在变形的最初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弹性效应,但在变形增加至一定阶段时,则表现为牛顿液体状态。特点:高温时具有较低的感温性,低温时又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胶体结构学说高分子溶液学说 高分子溶液学说:沥青是以高分子量的沥青质为溶质,以低分子量的软沥青质(树脂和油分)为溶剂的高分子溶液。当沥青质含量很小,沥青质与软沥青质溶解度参数很小时能够形成稳定的真溶液。当软沥青质减少,沥青质增加时,为浓溶液,即凝胶型沥青;如果沥青质减少,软沥青质增加时则为稀溶液,既溶胶型。介乎二者之间的即溶凝胶型沥青。胶体结构评价方法:针入度指数(PI)法、容积度法、絮凝比一稀释度法等来,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组成,壳牌公司(PI)将沥青分为三类。PI-2,纯粘性的溶胶型沥青,具有较大的感温性,焦油型沥青。PI+2-2,溶凝胶型沥青。有一些弹性和不十分明显的触变性,大多数的优质沥青(如:溶剂沥青、调和沥青)属于这一类。PI+2,凝胶型沥青,有很强的弹性和触变性。大部分的氧化沥青,具有较低的温度感应性,但低温变形能力差。,第二节 沥青的生产,按生产加工工艺方法可分:直溜沥青氧化沥青溶剂沥青调和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第二节 沥青的生产,1直馏沥青 直接蒸馏原油,将不同沸点的馏分取出后,在常压塔底获得的残渣为直馏沥青,在常温下是粘稠液体或半固体。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加热360“常压塔”汽油、柴油和重柴油“常压渣油”;加热390,进入减压蒸馏塔“减压渣油”。“常压渣油”稠度较低,仅能作为透层油或表处用油;“减压渣油”稠度较高,作表面处治或贯入式路面用油。,第二节 沥青的生产,2 氧化沥青:为提高渣油的稠度,吹风氧化得到的产品称为“氧化沥青”。常温下是固体。工艺流程:减压渣油加热,输入氧化塔,吹入空气氧化、聚合、缩合和脱氢反应氧化沥青。化学组分变化: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的含量减少,沥青质不断增加,而蜡的含量几乎变化很少网状结构更为发达,遂使沥青趋向凝胶化沥青的分子量增大,软化点升高,针入度减小,延度降低。多蜡渣油经过氧化后,只能提高稠度,增加粘附性,而不能改善延度的原因。,第二节 沥青的生产,3 溶剂沥青溶剂脱沥青由减压渣油经溶剂沉淀法得到的脱油沥青成品或半成品。常温下是半固体或固体,能够处理石蜡基原油则能得到质量优良的沥青。溶剂法利用溶剂对各组分有不同的溶解能力、能选择性地溶解其中一个或几个组分,实现组分的分离。目前最常采用的脱沥青熔剂为丙烷,(含蜡量较低,但稠度很小,较一般渣油好,不能完全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新型的溶剂脱沥青装置:从渣油中获得质量优良的脱沥青油 将沥青质、胶质、芳香分和饱和分等组分离出,按比例配成优质路用沥青(人造沥青)。,第二节 沥青的生产,4 调和沥青 由同一原油构成的四组分按照质量要求所需的比例重新调和而成,称合成沥青或重构沥青。同一原油的四组分作为调和原料同一原油或其他原油的一二次加工的残渣或组分及各种工业废料等作为调和组分。最大优点:可以按照用户的特定要求,单独选用一种沥青生产工艺或选用几种沥青生产工艺组合来满足要求。,第二节 沥青的生产,优质沥青的组分大致比例:饱和分13%31%,芳香分32%60%,胶质19%39%,沥青质6%15,蜡含量小于3。,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石油沥青的评价方法:传统评价方法 针入度分级、粘度分级SHRP评价方法 性能分级体系,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沥青的指标及标准应当依据道路的使用要求和沥青自身的特点进行制定,以使沥青路面具有优良的性能。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个别国家有一些特殊的指标),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沥青的自身特点不同,各相关指标略有些差别。传统方法两大类:针入度级标准 粘度级标准(美国的部分州、澳大利亚、加拿大),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1按针入度分级(P级)反映了沥青的粘稠程度,25的沥青软硬程度。优点:25反映了常用的温度,间接反映常温的粘度;确定沥青的感温性;测试方法简单,仪器造价低,操作方便,方法完善(P级)应用相当普遍,目前我国采用。缺点:针入度试验是经验性试验;25的沥青,与60或低温差别大;试验过程中剪切速率很高,对非牛顿流体,沥青的粘度与剪切速率有关。,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2按沥青老化前、后的粘度分级(AC级、AR级)60年代又出现了以60粘度分级的体系。原因:AC分级优点:粘度是物质固有的性质,而不是经验数值;.60接近于最高使用温度,能更好反映高温性能;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可以表征沥青的感温性。试验方法精确度较高,规格指标重叠少。缺点:忽视了低温和常温下沥青的性能;试验仪器较复杂,试验时间较长,试验条件严格,不宜在现场使用;老化后粘度可能相差很大。,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2按沥青老化前、后的粘度分级(AC级、AR级)以薄膜烘箱后沥青的粘度分级的标准体系(AR级)。AR分级的先进性:能够代表沥青热拌和后的性质,反映了实际铺到路面上的沥青的质量。缺点:需要较多的试验设备,试验时间较长,无新鲜沥青没有技术要求,无法检测沥青的老化程度,没有考虑沥青在常温和低温下的使用性能。,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3BTDC图分级的分级体系 60年代后期,壳牌研究所WHeukelom提出了一种沥青试验数据图(Bitumen Test Data Chart),表征沥青常规试验性质的相互关系。温度为横坐标性质为纵坐标(针入度、软化点、粘度、脆点)两个部分:上部为针入度区,下部为粘度区。BTDC特点:能反映沥青全温度域的性质指标的变化情况,曲线的斜率表示表示沥青感温性的最好办法。,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利用BTDC,沥青可以区分三类:(1)S级沥青,各项试验数据基本上位于一条直线上 蜡含量低,同一种原油炼制的不同稠度的沥青,一组平行的直线,感温性相近;不同的原油和品种的沥青,斜率不同。(2)B级沥青,吹氧(Brown)炼制的氧化沥青,一折线。高温区(粘度区),直线的斜率与直馏沥青大体相同;低温区(针入度区)斜率大大变小,感温性得到改善。(3)W级沥青,蜡质沥青(Waxy bitumen)蜡含量高。低温结晶,高温为液体,有明显的融点。上下两条大体平行的直线,中间有一段过渡段,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分级指标:针入度、60粘度;综合指标:密度、针入度指数、含蜡量、溶解度、灰分;高温稳定性指标:软化点,6000粘度;低温抗裂性能指标:延度、脆点;耐老化性能指标:薄膜加热试验、旋转薄膜加热试验、蒸发损失试验、旋转烧瓶试验,试验前后的质量损失、针入度比、软化点升高、粘度比、脆点、延度等;施工及安全指标:闪点、135粘度。,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路用性能技术指标:感温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老化性能粘附性能,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沥青应用发展渣油(蜡:515)中轻交通沥青(蜡:3以上)重交沥青(蜡:小于3)新规范(蜡:小于2)改性沥青,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针入度 软硬程度 标号延度 塑性 低温(25、15、10、5)软化点 高温老化(长期、短期)特点:含蜡量,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1、感温性针入度指数PI针入度粘度指数PVN粘温指数VTS,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针入度指数PI计算方法:25针入度及软化点25针入度及弗拉斯脆点15、25、30(或5)针入度,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针入度粘度指数PVN计算方法:25针入度及60粘度25针入度及135粘度诺谟图 L、M X粘度PVN越大,沥青的感温性越好,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粘温指数VTS计算方法:60及135的粘度VTS越小,沥青的感温性越小,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2、高温性能软化点和当量软化点沥青的粘度动态剪切试验,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2、高温性能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根据测定沥青从较低温度到较高温度范围内粘度的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粘度计已分别作了规定。60 动力粘度真空减压毛细管粘度计(T0620);135 或更高的运动粘度逆流式毛细管方法、赛波特粘度计法;乳化沥青和煤沥青恩格拉粘度计法、标准粘度计法,Shrp布洛克菲尔德(Brookfield)粘度计方法 135粘度不得超过 3PaS,我国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7-98),高温:G*/sin 短期 min:1.0Kpa 长期min:2.0Kpa,疲劳:G*sin 长期max:30MPa,试验角速度:10rad/s,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3、低温性能沥青的低温延度低温针入度脆点和当量脆点弯曲蠕变试验直接拉伸试验,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4、老化试验短期老化试验长期老化试验,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第三节 沥青技术指标,5、粘附性能水煮法水浸法,第四节 我国沥青标准,我国的沥青技术标准:86版94版04版,第四节 我国沥青标准,1、86版 对沥青详细加以分析,并结合道路使用者要求,1984年交通部门提出沥青的合理分类及指标。1986年部颁的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86)中明确将沥青分为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与重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当时我国基本上还没有符合此规格的沥青产品,主要是在总结了我国国产沥青的应用现状及经验教训、参照国外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沥青标准的基础上论证提出的。,第四节 我国沥青标准,1、86版,第四节 我国沥青标准,2、94版“七五”期间,在参考国外沥青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国产原油及沥青的实际情况,对“重交通道路沥青技术要求”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新标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又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标准。84版和94版:在技术标准项目基本一致,仅在指标值上稍有提高。突出的变化是“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第四节 我国沥青标准,2、94版,第四节 我国沥青标准,3、04版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FTG F40-2004)对沥青的技术指标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1)94版的“重交沥青”和“中、轻沥青”合为一个“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根据当前的沥青使用和生产水平,按技术性能分为A、B、C三个等级:B级沥青与94版的“重交通道路沥青”相近,C级沥青比94版的“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稍有提高。(2)沥青质量要求充分照顾到气候条件,规定了各气候区适宜的沥青针入度等级。,第四节 我国沥青标准,3、04版(3)增加了针入度指数PI值,(国外-1+1),04版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适当有所降低。(4)在适当提高软化点指标的基础上,A级增加了60温度的动力粘度作为高温性能的评价指标。(5)沥青的低温性能指标,A、B级沥青改为10延度,C级沥青改为15延度。,第四节 我国沥青标准,3、04版(6)含蜡量仍然是重要指标。A级放宽到2.2。(7)老化试验统一为薄膜加热试验(TFOT),也允许用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代替。,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选择沥青等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检验应适应公路环境条件的需要,能承受高温、低温、雨(雪)水的考验。沥青路面的气候条件按规范(GTJ F40-2004)的气候分区进行选择;各地宜在大气候区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做出更为具体的气候区划分,以适应地区具体气候条件的需要。,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气候分区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道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重要研究成果,参考美国SHRP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与气象部门合作,经过对我国615个气象站点30年的资料分析,在大量的气象要素中选择了能够较好地表征我国气候特点对沥青材料性能影响的指标,经过计算机网格化处理和气象上常用的等概原则划分的。,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气候分区温度区,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气候分区雨量区,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一 气候分区指标的选择 气候分区指标是选择沥青的类型和标号的基础。“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最终确定了分区指标有三个:气候分区的高温指标、气候分区的低温指标气候分区的雨量指标。,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1)气候分区的高温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年最热月的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作为反映高温和重载条件下出现车辙等流动变形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区划的一级指标。全年高于30的积温及连续高温的持续时间可作为辅助参考值。高温车辙问题与七月平均最高温度联系最密切、最直观。为此选七月平均最高温度作为第一个要素,25积温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参考值。,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2)气候分区的低温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的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反映路面温缩裂缝的气候因子,并作为气候区划的二级指标。温降速率、冰冻指数可作为辅助参考值。最低温度、温降速率、负积温等是影响温度对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要素。借鉴美国的成果,拟选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区划的二级指标,负积温也可作为参考值。,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3)气候分区的雨量指标:采用最近30年内的年降水量的平均值作为反映沥青路面受雨(雪)水影响的气候因子。作为气候区划的三级指标。雨日数可作为辅助参考值。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不仅与雨量有密切联系,而且与雨日数有关。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年降水量作为三级指标,10mm的雨日数作为参考。,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第五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与沥青选择,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气候分区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道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重要研究成果,参考美国SHRP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与气象部门合作,经过对我国615个气象站点30年的资料分析,在大量的气象要素中选择了能够较好地表征我国气候特点对沥青材料性能影响的指标,经过计算机网格化处理和气象上常用的等概原则划分的。,第六节沥青标号选择,根据气候条件交通条件选择沥青标号:夏天炎热气候尽量选用硬一些的沥青,冬季寒冷气候选用软质沥青,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尽量兼顾。渠化交通的公路必须选用较硬的沥青交通没有渠化开裂是主要矛盾,宜选用针入度大一些的沥青。近年来,国际上使用的沥青有向稠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以增强抗车辙能力,第六节沥青标号选择,美国沥青学会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MS-2)按年平均气温(MART)选择,规定如下:当MART7时,适用于85/100及120/150级 当MART在724时,适用于60/70及85/100级 当MART24时,适用于40/50及60/70级 我国大部分地区宜用针入度50级及70级的沥青,只有在很少寒冷地区适用于90级沥青,110级沥青适用于中轻交通的公路上。,第六节沥青标号选择,MART为7的等温线:沈阳、承德、燕山、太行山、黄河河套地区、河西走廊、西北的塔里木盆地及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西部边缘、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23等温线:只有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省及台湾省沿海边缘的很少地区。南方最热处可考虑适用AH-50级外,在沈阳以南直至海南岛的我国大片疆域,宜采用AH-90及AH-70级;沈阳以北的东北及内蒙古寒冷地区宜采用AH-90及AH-110级。,第六节沥青标号选择,1 沥青等级的选择,第六节沥青标号选择,2 沥青标号的选择,第六节沥青标号选择,2 沥青标号的选择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当高温与低温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掺配的调和沥青,其掺配比例由试验决定。,第六节沥青标号选择,1 沥青等级的选择,